因為人人都相信,所以這世上有些事的存在就無須證明。如日出日落,冰是冷的,火是熱的,鹽是咸的。而在云南,人們還相信沈家沈大富是值得托付的。就連洪武皇帝的義子,鎮守云南的黔國公沐英、沐大帥,都對沈萬三倍加尊崇和信任。
因為他懂得,民以食為天,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管你嘴上說得如何動聽,要是百姓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天下就不會安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強盛要發展,就得靠有一大批能創造財富的豪杰精英。沈萬三是個經商理財的奇人,對這樣的人要會用,要尊重,要能容。切不可嫉賢妒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在他們身上特意的找疤找麻然后一棒子打死。
從洪武二年黔國公沐英和大將湯和就帶軍入滇屯兵在此,因邊境荒蠻艱苦,大軍時常缺糧少藥,將士們真是千難萬險。這次沐英聽說沈萬三為了大軍的安危不顧年高,愿意重操舊業親自出海聯絡運購藥材,十分的欣喜,決定給予大力支持。不但頒發給沈萬三在云南境內和出入邊境的特別許可,還提供海船運輸、士兵護航等人力物力的幫助,并聘用沈萬三參與滇黔民商政事“為西路理財”。
沈萬三沒有辜負沐公爺和陳都督的期望,如期運回大批軍中急需的藥材,解了燃眉之急。從此,也為滇黔打開了海運之路,源源不斷地云南特產運往麻拉加群島,受到各國商人的青睞,貨物被搶購一空。又隨船購回大量布匹、糧食、農具、小百貨等云南軍民的生活必需品低價售出。第一批的貨物很快結算,不但還清了軍中的藥材款以及貨物成本、運輸和人工費用,還凈賺了十幾萬兩紋銀。
這些錢沈萬三全部交與了沐英和陳都督支配,大部分用于了屯堡城墻和天臺山的建造。沈萬三在堡內辦了一所屯堡私塾學屋,請先生來教授屯堡子弟讀書寫字,還打了七十多眼井,修了六座橋,以便于軍民生活。屯堡人感念沈萬三的恩義,在離屯堡大門不遠的地方,替他修建了一幢江南風格的宅院。沈萬三讓人在大門兩側刻下了一副對聯:江南曾是舊籍地,黔中乃是新故鄉。
可是沈萬三和他的兒子孫子們,在這幢宅子里只安生住了三年。
洪武九年秋,馬皇后病重,洪武皇帝大赦天下,惟獨不赦貪官。沈萬三之罪得到赦免,按說他可以趁此機會,離開云南返還南京箍桶巷沈府舊居,或者故鄉蘇州周莊了。他的老朋友武當道人張三豐聞信趕來屯堡看望他,有意為他送行。
但沈萬三無意回歸,不想重蹈覆轍,記念云南父老和沐公爺在沈家蒙難時的知遇之恩,并沒有走。只是聽聞他的大兒子沈金和二兒子沈茂不久后在一次外出海上貿易時不幸遇險,從此就沒有回來。四子沈春鴻、五子沈香保也離開沈家到黔中深山里去做了上門女婿。只有三子沈旺帶著他兩個兒子回了故鄉。
轉眼間到了洪武二十五年,這一年天狗食日天時不利,五月皇太子朱標病薨,七月云南的黔國公沐英聞訊傷心過度泣血而死。
一個冬日的傍晚,仙道張三豐又來到了屯堡沈萬三的家中,沈萬三已經八十七歲了,雖然衣衫普通,卻是鶴發童顏,身上有一股硬朗的雅風,儼然一位持重和遜、德高望重的老鄉紳。他慈祥地笑著拱手迎接老朋友的到來:
“呵呵,你這個老東西,是來看看老朽我死沒死吧?”
“嗯,彼此,彼此,---同朽!同朽!”
張三豐喜笑顏開地拉住沈萬三的手,戲謔地瞥了他一眼,又不客氣地說道:
“還不快請我進去!拿酒來!”
多年未見,酒逢知己,冬日的夜晚華燈初上,新來的管家,老管家沈林的兒子沈森為二老置酒小酌。誘人的好茶美酒佳肴,滿桌香氣撲鼻,老哥倆敞開胸懷,各自訴說著自己的往事,感慨人生的悲歡離合和不得已。張三豐意興闌珊,不由得出口成章,吟詩一首:
“壺中日月洞中春,二十三年靜里身。
遙知遠徙云南客,蠢雨蠻風憶故人。“
沈萬三自然曉得,張三豐于洪武二年為了逃避皇帝朱元璋要自己入宮做官,只好玩失蹤,私下里隨著沐英、湯和的大軍入了滇南,可嘆光陰似箭,至今已二十三年了。便故意眼睛一瞪驚詫地說道:
“哎,我說老兄,文采見長啊!人人都說,你已得道成仙快二百歲了,又有當今圣上這樣的高徒,還有何值得憂心煩惱的呢?”
張三豐眼神迷離,紅紅的嘴唇撇了一下,搖了搖頭,道:
“得道成仙?你我之間就不要虛言了,圣上與我無關,他是我先父的徒兒。現在的張三豐是我張翠山,我的徒兒朱棣眼下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正在冰天雪地的燕京戍邊呢。我們父子該出的力,是都已經出過了。是大明皇上需要江湖上有張三豐的武當派。我可不想傻兮兮的卷入紅塵,天塌了自有高個子去撐著,朱重八做他的皇帝,每日里辛辛苦苦的批奏折,累的覺都睡不著。我只要逍遙自在,還有就是護著點我的徒兒和朋友。---”
說著用一根手指戳了一下沈萬三的手臂,
“坊間都傳說是我傳給了你金手指之術,使得你能點石成金,所以才能得以財源滾滾富可敵國。這事可曾聽說過?”
“偶有耳聞。還有許多別有用心的人,說老夫得寶不獻,家藏聚寶盆呢。”
“嘿嘿,別是真的吧?貧道看你來錢就是很容易,有時候那金銀財寶簡直就像洪水一般涌入你的家門。你那博古架上不是一直供著一只聚寶盆嗎?”
“嘻嘻,你還真信!”
沈萬三皺起眉一邊出言責怪著,一邊站起身從架上取下那只做工細膩、還油光瓦亮的紫砂色聚寶盆,小心翼翼地抱在懷里,說到:
“兄臺,可別說,這只盆兒還真是與老夫有緣呢!我還沒跟你提過當年是怎么得到它的吶。老家伙要不要聽聽?”
張三豐一仰脖將一盅酒灌下,有點不耐煩地說:
“別廢話,想講那就快點講!”
沈萬三幼時家貧,父親沈祐曾期望,讓看起來還算聰明伶俐的三兒子沈富,讀書出仕做官,以圖光耀門楣。所以逼著兒子拜師,在書房日夜讀書。一日夜晚讀書困倦,不覺得趴在桌上睡著了,就做了一個夢。見有百余身穿綠衣的人,向他凄聲呼救,求他救救他們。
第二天一早,沈富出門上街就遇見岸邊一漁翁手里拎著一兜子青蛙,大約有一百多只,即將被剝而食之。沈富頓時想起昨晚的那個夢境,就出錢把它們買了下來,拿回家放入屋后的大水坑中。這天夜里水坑里的百余青蛙“呱呱”“呱呱”鳴叫喧囂,吵得沈富一家難以入睡,清早起來沈富正想趕走它們,卻看見一件很奇怪的事,許多青蛙擁擠著圍坐在一只泥瓦盆邊上,就把瓦盆拿過來洗了洗仔細一看,那瓦盆竟是個罕見的花紋獨特、古色古香的聚寶盆。
不幾天,沈富隨父親外出經商,得以認識了揚州富商陸德源,他很賞識眉清目秀且心存善良、誠實守信的沈富,就把他留在身邊手把手地教他經商貿易,不久就把獨生女兒嫁給了他,還贈與了巨大的家產。
“且行善事,莫問前程”。年輕的沈富相信是自己救了百余青蛙,青蛙給自己送來了聚寶盆帶來好運氣的緣故。所以特別珍視這只聚寶盆,多年來一直把它供在房中,以致民間有了沈富的聚寶盆能生金銀的傳說。
“哎呦,瞧你那副沾沾自喜的樣子,還真的以為這個泥盆是個寶物呢,做人不能沒良心啊,敢情得了好,都不知道應該感謝我老人家!”
沈萬三一怔,雙手護住懷里的瓦盆,急聲問道:
“你個酒鬼老道,喝迷糊了吧?你得把話說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