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0章 沈大富

從天臺山一路的石階輾轉走下來,沒有向上步步攀登時那般的吃力。飄渺古樸的伍龍寺,是建造在高聳入云的擎天柱頂端平臺上的奇跡,雄偉壯觀。上面殿堂林立香煙繚繞,幽靜肅穆,數十棵崖松咬定青山,石縫中猶有細流潺潺不斷,仰望之云遮霧罩氣象萬千,自有一番神韻動人心弦。此情此景此時,這才讓人突然明白了,那入山石門上的四個大字“天中之天”究竟是何意,當年是何等的氣魄,又是何等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如此的利用和改變了鬼斧神工般的古驛道天險。

朱瞻基和傾城等人下山途中仍不時留戀的回頭張望,不得不佩服黔國公沐英以及屯堡先人們的不凡智慧和超能靈感??吹贸銎湓镜囊蚱涞貏蓦U要,屯堡首先是一座戰斗的堡壘,這座伍龍寺戰時可用于軍事,又與屯堡中的三教寺相輔相成,集道教、佛教、儒教等諸教合一,體現出尊重各地域各民族信仰,從而最大限度的起到聯絡感情,安撫、鼓舞士氣,為拓土守疆的將士和他們的妻子兒女祈求幸福護佑平安的初衷。也許這就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旨意中所說的,要使鎮守云南的三十萬大明軍民“有親屬相依之勇,有心理相安之心”。

沿著山下的石板小道走出不多遠,路旁幾株高大茂盛的銀杏樹綠葉婆娑,有人坐在路邊叫賣自家產的食物,幽深的街道伸向遠方。一座滄桑古舊的寬闊大門,條石上刻有清晰可見的字跡“飯籠驛站”,一側有個四角亭店面,檐下懸掛著許多扎成束的稻谷穗和金燦燦的玉米棒,門的上方掛一黑底金字木匾,上書“驛茶”二字。幾個人這一陣子爬山下山的,都累出汗了,還真是感到有些口渴。英寧忙走過去乖巧地問道:

“阿婆,有茶喝嗎?”

“有啊,幾位請進內用茶,這是上山去了?”

這位專司驛茶的阿婆雖然有些年紀了,卻精神矍鑠,長著一雙明亮如水的鳳眼,對眼前的這一群穿著明顯不是屯堡本地人的年輕男女,經多見廣的模樣。她體格健壯,腰系絳絲,身穿斜襟大袖長衫,衣服的開口處及領口袖口邊沿都繡有精美鮮艷的花邊,適中的天足穿著高幫單鉤鳳頭鞋,頭上包著一塊青色頭巾,雙耳配墜,腕帶銀鐲,這是南京和鳳陽一帶中老年婦女的尋常服飾。

在熱情好客的阿婆的一再招呼下,孫傾城和無情、無心邁步走進店內,其他人也隨后過來圍著四角茶亭坐下,手捧干凈明亮的粗瓷蘭花茶碗,一起品嘗起碗中滋味不同卻清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的驛茶,頓覺心曠神怡,不由得連聲向這位可敬的阿婆道謝。

阿婆站在一旁望著這些穿戴齊整,個個生的俊美出眾百里挑一顯然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年輕人,露出慈祥的笑容。朱瞻基迎著阿婆上前溫和地詢問:

“老人家,好茶呀,可是本地產的茶葉嗎?還是這里的山泉水特別好的緣故?”

阿婆呵呵一笑言道:

“這位公子,老身不敢欺瞞,此驛茶并非普通茶葉,而是由幾位解渴止乏,驅瘟除瘴的藥草烹制而成,驛站里數十年來無償的供給過往的官員、客商、百姓飲用,我們屯堡人為了祛病防疫保健康也需得時常飲用,所以對遠道而來的客人尤其必須。”

“啊!這茶是藥草烹制,可以預防疫病---”

眾人不免一驚。沈海波卻低聲言到:

“數十年供應此種驛茶惠及眾生,這是一筆很大的支出,驛站真是為民做了一件實事好事,善莫大焉?!?

阿婆聽了又是呵呵一笑,

“公子是外鄉人,說的是外行話,我屯堡人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沈家沈大富當年隨仙師張三豐出家往福泉山時,將家財都捐給了屯堡,還與那麻拉加(馬六甲)國王約定每年要給屯堡驛站送一船藥材,所以這驛茶實在是沈家沈大富的恩德善行,該感謝的是他老人家啊。”

“嗯---,沈家沈大富?”

朱瞻基眨了一下眼睛,驚奇地望了一眼沈海波,沈海波同樣迷惑不解的看向阿婆,只見她爽朗地說到:

“就是財神爺沈萬三?。∥覀兺捅と硕际窍矚g這般稱呼他的。他是個神奇善良的人,對屯堡貢獻最大,也最受屯堡人尊敬。雖然他已經離開我們許多年了,但屯堡人都不會忘記他!”

自從在財神廟里聽老僧講到沈家當年的不幸變故,沈海波這半天以來一直沉默寡言。對于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先祖沈富所受到的委屈,以及給沈氏子孫造成的傷害,要說沈海波心里完全不介意也不可能,但事過多年,又礙于朱瞻基的情面,也是無法表達。心里卻是暗暗思量,先祖有何過錯?要算有錯就是錢掙的太多??磥磉€是父親沈斌留下的遺書中說的對;不要嫌錢少,錢少了,才是自己的,花了可以再掙。錢多了,要是管不住,就有可能變成別人的。錢太多了,沒有用處,只會給自己招災引禍。

站立在側面一身婢女裝扮的無情明白沈海波的心意,知道他并不是在意別的,只是作為沈氏后人,想多知道一點先祖的事情。見此刻沈海波怔怔無言便出口道:

“那煩請阿婆給我們講講,這財神爺沈萬三當年在屯堡的故事好嗎?”

“對呀,阿婆,說給我們聽聽吧!”

傾城和無心、英寧急忙響應,朱瞻基和沈海波無語自然樂得沾光傾聽。

阿婆睜大了一雙好看的鳳眼,望著她們笑了笑,點了點頭,轉身坐在石凳上,一板一眼甚是認真的講了起來。

說起來,阿婆算是最早隨軍移民來屯堡的南京老漢人了,她覺得為此十分的自豪。洪武十四年,大明軍隊收復云南,為了長治久安,阿婆的丈夫奉命駐守這里,不能返回故鄉南京。洪武皇帝朱元璋隨后下旨命三十萬將士的家眷移民云南屯墾戍邊。百姓們破家值萬貫,故土難離,雖是迫不得已,但年輕的阿婆還是聽從朝廷的詔令,帶著兩個幼小的孩子,跟著移民的隊伍浩浩蕩蕩來到這屯堡隨軍戍邊。

朝廷優待軍人家屬子弟,蓋好房屋,分給土地,發給農具、耕牛、種子,還三年不納稅。窮人過慣了苦日子,有屋住,有地種,有飯吃,盡管當時這里還很不安定,可黔國公沐英治軍有方,施政愛民,善待部屬,又能一家人團圓在一起,阿婆感到挺知足,日子長了,只當異鄉是家鄉了。那時就聽屯堡里人們說,這里住著一位極有學問和德行的老人,他就是曾經的江南富翁沈萬三,本名沈富,字仲榮,只是屯堡人都尊稱他為沈家沈大富。

沈萬三是洪武六年獲罪被發配來飯籠驛的,與他一起來這里的還有他的五個兒子沈金、沈茂、沈旺、沈春鴻和沈香保,以及沈旺家的兩個孫子沈至和沈斌。那時他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依舊身材魁梧,有著端莊白皙慈祥的面容,三綹美髯,氣質儒雅。沈家父子知書達禮平日待人真誠,做事認真仔細,喜歡交往樂于助人,與屯堡中人和睦相處。

早年的云貴境內,山高林密,濕氣和瘴氣很重,時常發生疫癥,不少將士因此患病而亡,對大軍士氣有非常不利的影響。軍中有位精通醫術的隨軍醫生,通過多年行醫治療疾病的經驗,用老姜、金銀花和苦蕎仔等再加上其他幾位清熱解毒的稀有藥材,熬成了一種不僅能驅瘟除瘴,還能解渴止乏的茶湯,效果頗佳??墒怯捎跀凳f大軍用量很大,藥材又奇缺,所以采購困難,常常供不應求,以致軍中頻頻告急。這時有人想到了眼下就住在屯堡內的,那位曾經經商貿易聞名天下的江南富商沈萬三,別人辦不到的事,說不上他能行。

可是,沈萬三現在還愿意重操舊業嗎?他們父子可是因為經商貿易獲罪,家產被抄,被指為里通外番差一點被砍了腦袋,到如今還是戴罪之身,被流放到屯堡來的。但軍情似火,刻不容緩,帶兵的陳都督顧不得其他,親自上門求沈萬三來了。

與沈萬三一番交談,陳都督竟有相識恨晚之感。果然,與聰明人打交道不難,與明理誠信的江南富商沈萬三打交道尤其不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快樂的享受。陳都督算是開了眼,明白了為何屯堡人稱呼沈萬三為沈大富,他稱得起這個大字。沈萬三是商人,但他不是奸商,更不是小商小販,他并不唯利是圖,尤其是現在他還是一個流放的囚徒。

聽到陳都督言明來意,沈萬三便知道這次的買賣是不接不行的,不為別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為了數萬將士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了南征的勝利打敗蒙元小梁王,早些讓蒙古韃子全部回到他們的大草原上去,大明人應該幫助大明的軍隊。為此沈萬三愿意放下自己的委屈,接受陳都督的重托,重操舊業。

“但是要快?。≤娭械炔坏?!”

陳都督一再的要求著。

“既然接了此事,老夫定會盡力!”

沈萬三腦中迅速盤算了一下,在最短的時間內一次性購回足夠的藥材,只有一個地方有把握,那就是在大明的屬國麻拉加(馬六甲)島上,那里盛產這些藥材,又是通往西域海外的重要水道,還有幾個沈家能控制的貿易貨棧,存貨量很大。早些年為了保證這條貿易通道,沈金和沈茂都已暗中將妻兒安置到了這座島上。最重要的是有麻拉加國王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幫助,能提供貿易方便。

經商多年的經驗,使他意識到,大宗的買賣以物易物最安全,最有利。所以沈萬三主動向陳都督提出了兩個請求,在自己兒子和孫子的指導下,請大軍在云南境內收購當地奇特的農產品,茶葉、絲綢、瓷器、手工藝品,以便兩方貿易以物易物的便利,避免攜帶金銀的沉重和風險,還可為云南百姓創收。

再是,麻拉加雖在近海,又是大明屬國,但總是在大明域外,沈萬三可不想讓人再指責懷疑為里通外番想逃亡海外。請陳都督盡快奏報黔國公沐英知曉并準許,方敢作為。

“沈公爺,名不虛傳,今日方知!放心吧,本都督立即稟告大帥得知!”

陳都督心中感佩無比,一時竟忘情地敬稱起“沈公爺”來。也罷,“沈公爺”就“沈公爺”,其實也沒錯,因為洪武皇帝雖治沈富的欺君之罪、里通外番之罪,不知為什么卻沒有下旨撤銷沈富“興國公”的封號,所以他還依舊應該是真真正正的國公爺。

忽而,陳都督又擔憂地道:

“軍中急需藥材救急,要收購云南的貨物最快也得好幾日才能成行,能先把藥材運過來嗎?這---這---是有些難為您了!”

“呵呵!”

沈萬三捋須笑了一聲,說到:

“都督是信不過沈某嗎?”

陳都督當然還不了解,雖然沈萬三被抄家流放,似乎是已家無余財,但即便是身無分文,只要是他到了麻拉加,在他的商業帝國里,就憑著“沈萬三”這三個字,就是一面金字招牌,他就是一座無價的寶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东市| 来凤县| 东乡族自治县| 军事| 东阳市| 兰溪市| 百色市| 筠连县| 万盛区| 城固县| 饶阳县| 阿克苏市| 融水| 定西市| 桑日县| 平武县| 驻马店市| 南城县| 邹平县| 东丰县| 玛纳斯县| 从江县| 永兴县| 虹口区| 长春市| 贡觉县| 嘉鱼县| 日照市| 宁城县| 凤冈县| 保靖县| 民县| 永仁县| 桓台县| 合山市| 泸定县| 佛学| 成安县| 伊宁市| 东阳市|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