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的實力并不弱,但是同時面對兩者,卻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因此當時人族面臨的局面很是被動,沒準哪一天,妖族或者魔族的防線便被攻破了,一時間人心惶惶。”
“在這個時候,仁帝站了出來,在中都的支持下,他先是與妖族議和,然后全心應付魔族,最后將魔族挫敗。”
“本來,事情到這里,大家都認為,接下來便是要收拾妖族了,人族一個個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紛紛做好了將妖族剿滅的準備,但是仁帝拒絕了。”
說到這里,風霜露出一絲向往卻又惋惜的神情,繼續說道:“仁帝認為,妖族勢大,不宜進行過分的打壓,而應該用其他的方式,進行分化,或者同化。”
“但是這一點,被激憤的人族否定了,不僅如此,還紛紛痛罵仁帝是妖族走狗,不配被稱為仁王。”
“中都迫于壓力,不得不免去了仁帝的職務,然后順應民意,對妖族進行了一次大討伐,矛頭第一個便指向了離人族最近的一個名為羌的妖族部落,一夜之間,憤怒的人族便將這個部落殺了個干干凈凈,以至于妖族到現在為止,都談羌色變。”
“正如那些人所料,妖族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即便通靈了,也只是一種高等畜生而已,完全不是人族的對手,人族勢如破竹般的滅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妖族部落,直到一個月后,仁帝再次出面制止,說不能再進行下去了,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逼得妖族狗急跳墻。”
“但是憤怒的人族如何聽得進他的話,若不是還念著他有著對抗魔族的功勞,說不定有膽大的,還會將他視作妖族同黨給誅滅了。在拒絕仁帝的建議之后,人族又將矛頭指向了妖族族群,想要將妖族徹底滅絕,這一下,徹底觸動的妖族的底線。”
“在滅族的威脅下,妖族少有的上下一心,將人族打敗,然后還趁機聯合魔族再次進行起事。”
“所幸此時的魔族已經被打得一蹶不振,而且對于當初妖族的突然反水耿耿于懷,以至于不敢相信妖族的用心,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在這種局面之下,不得以,仁帝只好又是臨危受命,在取得中都支持之后,再次去往妖族議和,不過這一次議和的條件,非常大,大到讓人現在想起來,都不得不佩服仁帝的魄力,以及遠見。”
“在一眾妖族的堅持下,仁帝許諾在部分地方,妖族可以與人族居住在一起,但是不得故意尋事。當時妖族見仁帝服軟,且態度良好,再加上也意識到自己并沒有徹底打敗人族的勝算,也只好認下了,不過卻自動忽略了最后那句不得尋事的條款。”
“待妖族議和之后沒多久,仁帝突然又宣布了一個消息,由于妖族分布太廣,以至于應付不過來突發事件,比如這次人族攻打妖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為了妖族著想,他決定幫妖族成立東西兩個妖盟,并暗地里收買一些與人類還算親近的妖族,為他造勢。”
“仁帝這一手可以說是千古絕響,一下子將妖族分化成了兩部分,并時不時加強雙方沖突,以至于直到如今,東西兩妖盟之間,還有著很深的芥蒂。不過現在看起來很驚艷的創舉,在當時,實際上是面臨了許多困難的,比如妖族就有一些精明的妖獸,當場指出這是二桃殺三士之計,目的就是為了分化妖族,心思歹毒,還建議妖族立刻殺了此人。”
“幸而,妖族畢竟是妖族,在沒有了滅族之患后,便開始陷入了溫柔鄉,現在又有著一個仁帝拋出來的,妖盟盟主的香餑餑,誰又會去聽那些逆耳之言呢,有那份精力,還不如琢磨著多消滅幾個競爭對手。當然,最主要的是,仁帝當時那種懂事的態度,讓許多妖族放松了警惕,沒有想到仁帝會反手就使出一招毒計,反而覺得他真是被自己嚇破了膽,現在一心為著妖族著想。”
“當然,也有精明的妖族頭領,在經人點醒之后,便開始著手反對仁帝的政策,只是這些人,不,這些妖還未有所動作,便都被仁帝暗中收買的心腹干掉,然后迎接新的頭領上位,當然,這也有新頭領的支持與配合,才能做的這么順利。”
“至此之后,妖族的局面便徹底形成,此前一直在人族勢力范圍內鬧事的妖族,也紛紛被制止,屢教不聽的,直接出手殺一儆百。從此,人族與妖族進入一段全新的相處期。”
“自仁帝之后,還有兩次魔族入侵之事,可以說都與仁帝有關。第四次魔族起事,據說是因為仁帝的衣缽,在中都進行過一次絕刺,所謂絕刺,是指八百年前,魔族盜取仁帝留下的圣劍不成,企圖謀刺當時的三皇子,從而引起的與魔族的沖突。”
風霜說到這里,頓了頓,眼神中有些莫名的味道,然后繼續說道:“說起來,這還是人族第一次主動對魔族進行鎮壓,雖然最終無功而返,卻也歷來被算作一次魔族起事,而且是一次具有正面意義的事件。”
“不過說起來,畢竟只是一次小規模的事件。”
出乎木辭的意料,秦銳突然出聲道,言語間隱隱有些不滿,讓木辭不由側目。見木辭看著他,秦銳解釋道:“這件事實際上并不光彩,里面有許多暗地里的事情。”
說完便閉口不言了。
風霜自然明白老師的意思,淡淡的說道:“總之,書上對這段有很長篇幅的敘述,我就不贅述了,接下來說最后一次魔族之事。”
“最后一次魔族之事,發生在距今一百多年前,準確的說,是距今一百三十四年前。此次魔族的目的,據說,是為了仁帝當初在青陽境內留下的痕跡,這也是如今普遍認為的魔族目的。”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學院山東南方向不遠處,有一座仁帝山,正是當年仁帝的故居所在,據說,百多年前,那座山上還有著仁帝當年遺留下來的東西,傳說還有仁帝對于天道的感悟,以及對于陣法的一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