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張振勛:人行勤儉,擇人任時。倍歷艱辛,不負初志。(2)

1914年1月20日,注冊商標“雙麒麟牌”的張裕葡萄酒橫空出世。但張裕葡萄酒名留史冊的最大原因,還在于他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商品博覽會上的出色表現。1915年,著名的巴拿馬運河竣工,張振勛應美國總統威爾遜邀請,帶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為此,“張裕葡萄釀酒公司”送展了4種葡萄酒,沒想到此次參展正應了中國的古話:“藏在深屋無人知,一朝揭紗天下驚”。在博覽會上,張裕酒一舉奪得了一個金獎三個優等獎!這是中華民族的產品在世界上獲得的第一塊金牌!也因此故,獲得金獎的“可雅白蘭地”此后便一直被稱作“金獎白蘭地”!

張振勛在總結張裕創業史時寫道:“備歷艱阻”、“擲無數之金錢,耗無量之時日,乃能不負初志。”

愛國

1898年,從印尼首都巴城到新加坡的海面,波濤起伏,海水不時地拍打著停靠在碼頭的德國班輪。張振勛一行3人和一名德籍家庭醫生準備乘坐德國班輪前往新加坡辦理商務。他叮囑管事購買4張頭等官艙票。船票買回來,卻只有一張官艙票,3張統艙票。張振勛很奇怪,問管事為什么只買了一張官艙票,管事無奈地說“德國輪船規定華人不準購買官艙票,那張官艙票還是德國醫生買到的”。張振勛聽后,當即勃然大怒,將4張船票撕得粉碎,扔進了波濤洶涌的大海。他感到炎黃子孫的尊嚴受到了嚴重侵犯,良久不能平靜,隨手舉起慈禧太后賞賜的御窯寶藍大花瓶向地板砸去,打了個稀巴爛,并憤然吼道:

“豈有此理,華人不能坐官艙,什么茍例?簡直欺人太甚!中華民族不可侮,中國人不可欺!”

“對,中國人不可辱,我們堅決不坐德國人的船。”在場的中國人也義憤填膺地說道。

“大家說得對,我們要坐自己的船。清政府無能力辦商船,我張某來辦!”振勛旋即對一同來的曾創辦潮汕鐵路的張耀軒說:

“記住,以后我的商船凡德國人一律不賣票!”眾人喝彩,海水呼嘯。

不久,張振勛邀張榕軒、張耀軒昆仲共籌航行蘇門答臘及中國南部海面的遠洋航運,創辦了“裕昌遠洋航運公司”和“廣福遠洋輪船公司”。從此,遼闊的太平洋上開始出現飄揚著中國大清龍旗的僑辦遠洋巨輪,并專門與德國輪船同走一條航線,比德國的同等官艙票價低一半,并且一報還一報,不賣票給德國人,迫使德輪取消了歧視華人的規定,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威風。

張振勛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傾注于“實業救國”,給當時積貧積弱的祖國和舉步維艱的革命事業以慷慨支持。

辛亥革命初興,張振勛即鼓勵兒子張秩捃加入同盟會。當革命黨人在海外秘密活動時,張振勛便指示其南洋企業秘密援助,并通過胡漢民暗助孫中山30萬兩白銀。辛亥革命爆發后,張振勛又向孫中山捐贈一筆巨款,后來他還給福建民軍捐贈白銀7萬兩,1904年又為東海海防籌捐巨款。

1900年黃河決口成災,張振勛目睹災區慘狀,深為同胞遭難而憂慮,急回南洋募捐百萬兩銀款賑災,清政府為此賜其“急公好義”牌匾,豎于其故鄉大埔。

張振勛在海外倡導教育,弘揚中華文明更是不遺余力,在新加坡等地,他創辦了中華學校和應新華文學校,又專門設置福利基金為外出學子輔助學費。在他的帶動下,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相繼興辦了8所華文學校。他在汕頭設置“育善堂”,購置數十間樓房堂產作為嘉應五屬福利基金,為出國學子補助學費等。1905年他獲清朝皇帝光緒恩賜御書“聲教南暨”匾額一方。在受匾典禮上,張弼士慷慨陳詞:

“國家貧弱之故,皆由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皆由于學校不興,我等旅居外埠,積有財資,眼見他西國之人,在埠設西文學堂甚多,反能教我華商之子弟,而我華商各有身家,各有子弟豈不可設一中文學校,以自教其子弟乎?”

婚姻

張振勛原配妻子是陳氏。她和張振勛是下南洋之前,在父母的操辦下結婚的。對于一心持家的陳氏,張振勛始終心存感激。功成名就后,每年春節,他再忙都要回老家,有時只有一兩天時間,他也抽身回來拜候父母,并跟陳氏懇談。每次張振勛回家,陳氏總是親手制作酸芋頭和酒糟粕兩道大埔農村的傳統食品給張振勛品嘗。酸芋頭和酒糟粕其實并非佳肴,張振勛夫妻在團聚時刻品嘗它,有著富不忘本的特殊的含義。

1902年,就在張振勛奔波于南洋之際,陳氏卻因操勞過度染病不起,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每每想起安息于故鄉青山綠水間的陳氏,張振勛都有一種錐心之痛。夜夢低回,他往往能夢見倚門盼歸的發妻,仿佛聽見等郎妹們那深情憂郁的歌聲:

阿哥當年下南洋,阿妹尋哥洗琉瑯,白天烈日當頭曬,半夜想哥被竇涼。

哥在遠方多保重,你系家中大棟梁,幾時盼得阿哥轉,阿妹相伴好還鄉。

張振勛在18歲的時候因為家里饑荒,坐著豬崽船逃到了印度尼西亞去。他在那里居無定所,不知何去何從之際,看到一家商鋪在招工,他就到這個商鋪去當工人,負責打掃環境等雜役。在他當工人的時候,商鋪主人溫老板的女兒就在窗簾后面看到了他,看他從小就這么勤奮努力,愛苗就滋生了,心頭小鹿蹦蹦亂跳,然后溫小姐就慫恿她的爸爸,給張振勛加薪升職;最后,溫小姐干脆向父母挑明心思——自己看上了這個小伙子了。

于是,溫老板再次給張振勛升職,讓他擔任賬房,這已經是將他當自家人看待了。不久,看張振勛表現得依然可圈可點,溫老板終于決定將自己的獨生女兒許配給他。

好事從天而降,娶了溫小姐意味著至少可以少奮斗10年。但張振勛卻興奮不起來,畢竟他已經是有婦之夫,他不能拋棄家中望眼欲穿的陳氏,也不能耽誤溫小姐的花樣年華。當溫老板一提起親事,張振勛就坦陳了自己的婚史,希望溫家另擇佳婿。

聽說張振勛家有賢妻,溫老板很失望。奈何溫小姐已經深墜情網,非君莫嫁。溫老板只得順應女兒的心意,勸說張振勛笑納溫小姐做偏房。既然人家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再不同意那就是太不識抬舉了。于是,21歲那年,張振勛在溫家紙行舉辦了平生第二次婚禮。隨著張振勛的發跡,志在四方的他,在南洋各地又娶了多位姨太太。因此,后來他至少還要舉行7次類似的婚禮。在入贅溫家之前,雖然還沒有能力大把大把地往老家寄錢,但張振勛一刻都沒有忘記家中年邁的父母,沒有忘記盼歸的嬌妻。那時,他在為生活而奔波忙碌之余,不時托水客帶些牛油、面粉甚至砍柴用的鋼鋸和挑水用的鋁制水桶給家中親人。父母在家收到這些物品后,村里人都說張振勛有出息,陳氏也覺得臉上有光,因此,雖然獨自一人在家,但再苦再累她也心甘情愿。

自立門戶后,隨著生意日漸興旺,張振勛可以給家中定時寄錢了。這時,他在南洋再娶的消息也傳回家鄉,家中父母唯有嘆息,而陳氏在傷心之余也能理解:畢竟那年頭男人三妻四妾不算什么,何況張家父子始終視她為正房,家庭主婦的地位在家族中已經確立,有名分、有依靠、有希望,女人一生圖的不就是這個嗎?于是便安心在家侍奉公婆。

后來,張振勛的老丈人去世之后,就把所有的家產給了他的女兒和張振勛。張振勛有自己的想法,他拿了所有財產中的一半跑去開酒廠,還到印尼很多小島去弄煙酒稅。張振勛能夠有以后的成就,和他的這段婚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軼聞

清朝末年,朝廷想發動華僑投資興辦農業。當時張振勛已是華僑中鼎鼎有名的人物,朝廷想極力爭取他。有一回,清朝駐英國的公使昭瑗路過檳榔嶼,有意試試張振勛。昭問:“紅毛人何以使南洋商業繁榮興盛?”張答:“彼此貨殖傳之。”昭又問致富何來?張隨答:“地盡利、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征貴販賤,操其致贏。人行勤儉,擇人任時。”昭聽后緊握張的手激動地說:“君非商界中人,乃天下奇才也!”遂推薦朝廷封張振勛為首任檳榔嶼領事,后又升為駐新加坡總領事。

光緒十七年,著名紅頂商人盛宣懷奉命在海外招商引資,他找到了張振勛,要他到煙臺去開礦、建鐵路。但是張振勛是以賣酒出身的,所以對酒很有感覺,對做鐵路、開礦他也不是不可以干,就是沒有什么感覺,感覺不是很強烈。盛宣懷請張振勛到賓館住下來,然后帶他四處參觀,結果張振勛看后心想:在煙臺要做港口的話,生意恐怕不會好,開礦呢興趣也不是很大。他突然問了一句話:“我可不可以在這里種葡萄?”盛宣懷愣了一下:“你再講一次。”他說:“我可不可以在這里種葡萄?”盛宣懷說:“可以。我可以給你一千畝的荒山種葡萄。我想請問你,你種葡萄想干嗎?”他說:“我想釀葡萄酒。”盛宣懷愣了一下說:“好吧。你既然不想開礦,不想做實業,那你就釀葡萄酒吧。”盛宣懷的一句話,成就了一代酒王,也給了張裕葡萄酒一個出世的機會。

那時,張裕公司北邊的海上停了不少外國軍艦。張裕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些“識貨”的顧客,于是就搖著舢板,先送一些酒免費嘗試,士兵們很歡迎。等他們習慣張裕葡萄酒的口味后,停止免費嘗試。此時,士兵們的酒癮發作,自然舍得掏腰包,這樣酒的銷量一下子就上去了。當年有個士兵貪喝白蘭地,迷迷糊糊地掉進海里,同伴們連忙救人,一時間亂作一團。誰想這個士兵一會兒就扶著舢板爬了上來,還直沖大家做鬼臉。士兵們虛驚一場,就送給張裕白蘭地一個綽號——難醉易醒酒。

這種體驗式營銷,張振勛本人也親力親為,甚至不失時機地客串一下推銷員的角色。

張振勛在北京任職期間,經常帶著侍從到東交民巷酒樓餐館,每每指名要喝張裕酒。當侍者把酒送到餐桌上,他便纏著侍者問:“你喝過這種酒嗎?我走遍天下從沒喝過這樣的好酒,真是舉世無雙的好酒!來一杯,嘗嘗看!”說著他斟滿一杯遞與侍者,要侍者連稱好酒才放人家走……

當然,在今天司空見慣的媒體廣告宣傳在當時也被張振勛應用得淋漓盡致。報紙上登廣告,車站、碼頭書畫巨幅廣告,特制酒杯分贈茶樓酒館。上海一家報紙曾懸賞500大洋公開征集對聯,上聯是“五月黃梅天”,而重金懸賞的下聯就是“三星白蘭地”。謎底揭開時,人們才恍然大悟,這下聯竟是一種酒名。這背后其實正是張裕的炒作。

1915年4月,年逾古稀的張振勛,應美國總統威爾遜的邀請,率團赴美簽訂中美銀行合約和籌備在北京、上海與美國紐約、三藩市成立中美合資的第一家國際金融機構。張振勛還帶領中國代表團出席了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在這次博覽會上,由于當時中國葡萄酒在國際上還沒有名望,在法國、德國等展廳里參觀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而張裕葡萄酒的展廳里卻門可羅雀,冷冷清清。有一次,幾個外國人經過展廳時,在展廳工作的一個小姐靈機一動,故意“不小心”把一瓶葡萄酒打翻在地,結果,酒香四溢,不但這幾位外國人留下了腳步,其他展廳的外國人也聞香而來。小姐喜笑顏開,請客人品嘗。

受此啟發,張振勛決定主動出擊。一天,張振勛倒了一杯張裕可雅白蘭地,向一位名叫莫納的法國商人走去。莫納先生在法國葡萄酒業很有影響,他漫不經心地搖晃著酒杯,不料那琥珀色液體彌漫出的酒香撲鼻而來,令他十分驚訝;抿上一口,醇厚的味道使他更覺陶醉。回味再三后,莫納詢問道:“此酒產自哪里?”張振勛悠然一笑,吐出四個字:“中國煙臺。”

就這樣,張裕白蘭地非常好喝的消息四處傳開,很多人前來品嘗,有時候,一天多達萬人,人們端著酒杯,聚在一起,細細地品味。

趣事

張振勛出生在大埔縣西河黃堂村車輪坪的一個窮苦家庭,父親張蘭軒是個心腸善良的教書先生兼醫生。振勛乳名兆燮,小時叫燮子,只跟隨父親讀過三年書。相傳,小時候就人小志大,人窮志不窮,常在牧牛時唱著不甘貧窮的山歌,如:

滿山樹子背蝦蝦,莫笑窮人戴笠麻,

慢得幾年天地轉,洋布傘子有得擎。

滿山樹子筆筆直,莫笑窮人無飯食。

慢得幾年天地轉,飯炊端出任你食。

燮子有個胞姐嫁在下馬湖饒屋,因為家窮燮子十三歲便替姐夫牧牛。人還小,牛又蠻,難免有時會出事,牛損了人家的菜呀、禾呀等等,姐夫小氣,動不動就發脾氣,結果就惹出一場是非。

有天下午,牛已經吃得差不多飽了,燮子也累了想喘喘氣,便用蹲牛的木樁把牛蹲在草地上,可,剛轉腳,木樁便被牛弄脫了,牛溜到田里食了禾,被人抓到當場牽到姐夫家來鬧,弄得姐夫難頂難當。燮子回頭發現牛跑了,急急東尋西找直撞到天黑了,無處可找了才不得不摸回家來。未料,門尚未進即遭到姐夫的巴掌,啪、啪亂劈。燮子不吭聲任其打,可姐夫打了又罵個不停,甚至罵燮子連死人都不如,死人都能守住四塊板(棺材),你卻一頭牛都管不住。燮子無法再忍就當即頂了起來說:“好吧!我就不如死人吧!可將來有一日我發了財,看你……”。“你怎樣?燮子你都會發財,咸魚也會翻生,姐夫的燈籠倒頭吊!”姐夫冷言冷語地奚落,燮子就寧愿餓死也不再為姐夫牧牛了,改學竹篾和打什工,十八歲單身闖出南洋,不到十年的功夫成為當時華僑中的大富。某年,兆燮返鄉,姐夫真的把門前掛的燈籠倒轉來吊,兆燮見了忙叫姐姐把燈籠反正過來,又十分誠懇地對姐姐和姐夫說:“過去的事過去了就算了,往日嗎?若不是姐夫一番奚落,那也可能不會有我的今日。再者,村子里大家都姓饒,你把寫著饒字的燈籠倒翻掛,可不得罪全村人。”姐夫和姐姐被兆燮這么一說,立即把倒吊的燈籠反轉過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沁阳市| 措美县| 乐业县| 广南县| 阳新县| 晋城| 东丽区| 中西区| 永兴县| 青岛市| 阿拉善左旗| 津南区| 望谟县| 郎溪县| 卢龙县| 奉贤区| 西昌市| 舒城县| 汉阴县| 南汇区| 吉安县| 黎城县| 青河县| 武穴市| 田东县| 东光县| 象州县| 吴旗县| 宁陵县| 临潭县| 商都县| 三亚市| 澄城县| 连城县| 西平县| 太原市| 宜黄县| 巴东县| 泽普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