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新的開始
- 貞觀我做主
- 秦北小卒
- 2316字
- 2018-02-07 22:50:00
新的一年開始了,李世民的工作也繼續(xù)進行。年前已經(jīng)確定好的第一版報紙,也在大年初六這天正式在長安發(fā)行。
這份被李世民命名為《大唐月刊》的報紙,總共有八個版面。之所以弄成月刊,則是因為各種條件的制約。而且由于紙張質(zhì)量的問題,所以現(xiàn)在的報紙還只能單面印刷,所以,整整四張大紙。
初六一大早,長安的百姓們,如往常一樣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卻發(fā)現(xiàn),大街上多了很多身上掛著一個大袋子,里邊裝著很多紙張的孩童,正在一邊走,一邊叫喊著:“賣報,賣報,《大唐月刊》五文錢一份。”
有人忍不住好奇,拉住一個孩童,問道:“小娃子,你這賣的是什么啊?”
“大叔,這是咱們朝廷發(fā)行的報紙,里邊既有朝廷最新的政策,還有很多有趣的民間故事,更有皇帝陛下給大唐百姓的新年祝福,您要不要來一份,只要五文錢。”
這位男子看了看男孩手中的報紙,依舊一臉的疑惑,不過還是拿出五文錢遞給他,接過男孩手中的報紙看了起來。
而男孩則是繼續(xù)開始沿街叫賣起來。
與這名男子相同舉動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開始都是出于好奇,想知道這些穿著統(tǒng)一的衣服,喊著統(tǒng)一的口號的孩子們,賣的報紙到底是什么東西。
但是,當(dāng)真正看到報紙上的東西之后,所有人都震驚了,因為在報紙的第一版,也就是寫著《大唐月刊》四個大字的那一面,居然真的如同那些小孩所說的,皇帝陛下給所有百姓的新年祝福。
“大唐親愛的百姓們,值此新年來臨之際,朕謹(jǐn)代表大唐皇室及朝廷向大家致以最誠摯的問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美滿,幸福安康。
過去的一年里,我大唐經(jīng)歷了許多的困難,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新的一年里,朝廷將著重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建設(shè)一個沒有戰(zhàn)亂、沒有饑荒的和平盛世而努力奮斗!”
占據(jù)了整個版面二分之一位置的這篇文章,完全是以白話文的形式書寫的,落款則是李世民三個字!
識字的百姓看到這篇有些奇怪的文章,紛紛討論起來,而那些不識字,但是好奇之下買了報紙的人,則是到處找識字的人讀給自己聽。
無論是哪種人,還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皇帝會用這種方式向百姓送祝福的,一時間人們奔走相告,讓更多的人上街拉著賣報的小童開始買起報紙來,哪怕是不識字的,也會去買一份。
要知道,這可是有皇帝陛下親筆書寫的文章啊,即使不看,供在家里也是一種天大的榮幸啊!
李世民不會想到,自己苦心孤詣的弄出來的報紙,居然會被百姓當(dāng)做吉祥物供在家里,要是知道了,不知道會是什么感想。
......
普通百姓暫且不提,那些世家之人在看到報紙的真正面目之后,卻是再也坐不住了。
他們此時在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李世民的當(dāng)了,這哪里只是一份簡單的宣傳朝廷政策的東西啊,這完全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啊!而且是專門用來殺他們這些世家之人的刀!
“崔兄,咱們都被李世民給耍了,這報紙根本就沒有他當(dāng)初說的那么簡單啊。”崔逸的家中,鄭霽等人再次聚在了一起,鄭霽臉色凝重的說道,手中還拿著一份《大唐月刊》。
崔逸也是臉色陰沉的點了點頭,道:“看來李世民是鐵了心要與天下的世家作對啊。”
“哼,他李世民也不想想,他自己也是世家之人,如此針對我世家,對他能有什么好處嗎?”
“咱們不能坐以待斃啊,李世民三番五次的與我世家作對,不給他點顏色看看,他真的以為他這個皇帝有多么的了不起嗎?難道他忘了,他李家的皇位,還是在我們世家的支持下才能夠奪下來的!”
“對,不能坐以待斃,必須給李世民點顏色瞧瞧。”
崔逸聽著另外幾個家族代表的話,微微搖了搖頭,道:“還沒有到那個地步,咱們先給那些李世民親近的大臣傳個話吧,希望李世民能夠明智一些,否則......”
“嗯,我同意崔兄的話,先給那些大臣傳個話,之后看看李世民的反應(yīng)在做決定。貿(mào)然的動手,我們的損失也會非常的大。”鄭霽點頭道。
眾人商議完畢,比各自離去了,崔逸站在院子中,看著已經(jīng)冒出嫩芽的樹枝,自語道:“李世民啊李世民,嫩芽初長,等到寒潮一來你能否抵擋得住呢?希望你能醒悟吧!”
......
而另一邊,李世民卻在籌劃著另外一件事情,那便是關(guān)于海水曬鹽,以及礦鹽開采的事情。
之前在去御膳房做飯的時候,李世民就發(fā)現(xiàn),皇宮里邊御廚所使用的食鹽,居然是跟后世那種腌菜用的粗鹽差不多的大顆粒食鹽,甚至連那都不如,顏色發(fā)黑,吃著發(fā)苦,不用說都知道里邊還有很多的雜質(zhì)。
至于后世那種跟白糖一般的細鹽則叫做青鹽,都是用來刷牙用的,沒幾個人會奢侈到把細鹽當(dāng)做日常食用的東西。
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李世民看來,有兩個方面。
第一是技術(shù)落后,現(xiàn)在制鹽的技術(shù)還很粗糙,而且海水曬鹽技術(shù)也不成熟,所以食鹽基本都是靠著鹽井里開采,這就使得產(chǎn)量很低。
第二則是因為人為的操縱!現(xiàn)在朝廷對于鹽的管理非常松散,除了一部分官鹽之外,是允許民間自行開采鹽井并自己販賣的。
所以,除了官方控制的一部分鹽井之外,其它的幾乎全都控制在幾個世家的手中。
任何東西,只要出現(xiàn)壟斷,便會產(chǎn)生暴利。而食鹽便是如此,本來不高的鹽價,卻被世家哄抬到很高的價格,以此牟取暴利。甚至,這些人為了利益,還罔顧朝廷的禁令,私下與突厥、高句麗等外敵進行鹽鐵交易!
雖然李世民不知道現(xiàn)代是如何生產(chǎn)食鹽的,但是最基本的,關(guān)于食鹽過濾和開采的事情還是知道的。而且,作為產(chǎn)量最多的產(chǎn)鹽方式――海水曬鹽他也基本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過他也明白“谷賤傷農(nóng)”的道理,所以準(zhǔn)備專門成立一個部門,管理食鹽的生產(chǎn)和銷售。雖然不至于弄成向唐朝后期那種“鹽鐵專賣”,但是也要對食鹽的生產(chǎn)和銷售進行規(guī)范。
考慮良久,有了大體的想法之后,李世民找來了裴矩等大臣,準(zhǔn)備再征詢一下他們的意見。
誰知當(dāng)李世民興沖沖的將這些大臣召集過來,并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之后,這些大臣居然沒有一個人發(fā)表意見,甚至臉上都沒有露出任何的欣喜表情。
這讓李世民非常的疑惑,在他看來,自己這新的制鹽之法,可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為什么這些人會是這樣的反應(yīng)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