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村的孩子,從小離不開干農活。
那時候的農村生計大部分要靠種地。農忙時種地,閑下來時男人們去打個零工,比如搬磚提泥。悉數這幾戶人家,小麗的媽媽是學校的老師,當然了這根本就不耽誤干農活。小磊的爸爸在煙草廠上班,不過,那時他好像沒有編制,就是不吃公糧,所以他個人還是有地的。慕容爸爸在建筑隊上班,沒有地。那時候說是什么商品糧,凡是吃國家公糧的都不能有土地。有工作還是很讓人羨慕的,我想,這也是為慕容媽媽嫁給了他爸爸,估計當初也有工作方面的考慮。
即便又工作,農忙時,農活還是要干的。春天,天氣回暖,總會看到人們在地里的身影。待到四五月份,就開始下瓜苗和花苗。
周末了,一家人吃過早飯就要去地里干活了。今天的任務就是打花墩,出發前也有很多的準備工作。爸爸把營養缽,關于這個東西不同的地方可能叫得不一樣,可以加花蛋機,有的地方叫點播機,有的叫育苗機,其實這字對不對不知道,反正方言是這么叫的。鐵鍬、花種和瓜種塑料布等一干能用到的物品放到小四輪車上,小四輪是拖拉機的一種,可以分開,有車頭和車廂兩部分組成。爸爸把燒好已經放涼的水倒進水壺里。媽媽拿籠布包幾個饅頭,抓一把花生,放到車座里。去地里干活一般都要到中午了,中間肯定會餓,也是需要補充體力的。那時候沒什么多余的零食,只有過年過節可能家里有親戚來往才可能會有像方便面,餅干之類的零食,平時就是帶饅頭加水。
“準備好了沒有。”爸爸問。
“那咱們走吧。”媽媽回應。
慕容和弟弟打著鬧著上了車,媽媽鎖好堂屋門,把鑰匙放在雞窩上,用磚頭壓住。那種老式的上半部分是U型的,下方有一個鎖孔的老式鐵鎖。因為時間久了,經常不好開。大門的鑰匙放在墻上,同樣用磚壓上。其實很多時候他們是不鎖大門的,因為那時都窮,而且民風很樸實。
鄉下的泥土路,坑坑洼洼的,一道道的車轍子。慕容兄妹倆在車上打鬧,車子顛簸了一下,小偉從小凳子上滑落下來。母親大聲道“座好,磕你一下勒!”
在晃晃悠悠中來到了地里,幾個人下車,父親把家伙拿下車。鄰居家的都已經把苗圃挖好了,準備開始打花墩了。
“你們來得怪早呀,都開始打了。”媽媽笑著跟鄰居講。
“就這也不一定有你們先干完,你們幫手多。”鄰居大叔說。
“小孩子,都指望不上,在家里也是淘力,來地里多少干點。”爸爸接了腔。
這話倒是不假,小孩子去到地里就是湊個數,來興趣了,覺著新鮮干兩下,一會子又跑到別處玩去了。
父親先挖了一個長方形的土坑,用來放打好的花墩,挖出來的土可以用于打花墩。把花墩機拿出來,在土上猛戳一下,用腳一蹬,就出來一個花墩,母親用手接過花墩,挨著一排一排的放整齊。當然了,不是每一個花墩都能成功,有時候土散了,或者土太少,這個花墩也就報廢了。這個花墩機有點像煤球機,就是家里打蜂窩煤的機器,確實是有點像。
父親打了半晌,有點累,停下來朝車子走過去拿起水桶喝水。母親也坐到一旁休息。慕容就拿起花墩裝腔作勢的打了幾個,弟弟用手接住,這成功率大概只有三分之二吧。
“起來吧,趕緊讓你爸爸打,打完早回家,你倆凈是在這添亂勒。”母親笑著說。
兄妹倆來到車邊,坐在地上,拿出饅頭和花生,在車的影子下,啃起了饅頭。饅頭就花生,你別說,還是挺香的。
太陽已經快到頭頂了,弟弟也不耐煩了。
“媽,啥時候回家?”
“馬上就完了。”
花墩已經打好了,然后把事前準備好的瓜苗和花苗,放上去,一般放兩三顆吧,免得它沒長出來,用土話說就是瞎了。花墩中間正好有個圓孔,就是放花苗的,再輕輕地撒上一層土。不遠處有用水講澆蒜的,父親提桶去灌了一桶水,噴灑在這苗圃中,以保持濕潤。最后再蓋上一層塑料薄膜,有溫度有濕度,出苗會比較快。
鄰居家的這時候已經干完離開了,太陽已經很高了,此時大概也得有12點多了。幾個人都顯得很疲憊,沒有了來時打鬧的心情。收拾好東西準備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