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真假全魚案
- 殤來時
- 哎呀媽媽
- 2787字
- 2018-11-25 08:30:00
中秋佳節,太后于皇宮內宴請大臣及四方來賓同慶佳節,皇上也在應邀之列。宴席之地,張燈結彩,頗為喜慶。永帝卻顧自在城樓上遠眺,去年此時前后,也是月明之夜,自己如脫韁之馬直奔武軍,唯恐此生難再見武芙,本想將白玉小瓶托付給她,卻落入賊人之手,無奈只得另將一對稀世罕有琉璃珠其中一顆贈與她,另一顆終日系于衣身,一別竟也有一年之久,武芙自是不辜負朕期望,已替朕收復四州,南方雖物產富裕,但是終究會因水土不服而難以適應,不知何年能聚首。曹公公輕聲提醒:“陛下要去赴宴了。”永帝這才下得城樓。
因是團圓佳節講究長幼尊卑,故而太后坐于上位正中,左右分別是皇帝和皇后的位子。待到永帝坐下,眾人這才發現皇后之位還空著。倒是太后想的周全,知道皇后還在被皇帝禁足,不好插手其中,便瞞著皇帝將皇后接來,還想了一招撮合計。
太后雖老,但風韻猶存,抬臂繞指間座下賓便安靜下來。太后說道:“佳節當有佳人陪伴,我看前來的大臣們都是攜女眷而來,皇帝,哀家怎么不見皇后呢?”見皇帝根本不搭話,便搖了搖頭說道:“罷了罷了,看在你是個明君的份上,哀家也就不來管你的私事。哎,躍兒呢?”
躍兒如梭魚般自人群而出,指揮兩個下人將一卷布抬上前來,待布緩緩展開展現出一句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十字雖簡短,卻寓意深刻。
太后問道:“躍兒,這是你特地為皇祖母這次的晚宴準備的驚喜嗎?”
躍兒笑盈盈地回答:“回皇祖母,這次不是躍兒的驚喜,而是母后為晚宴準備的驚喜。母后還教會了躍兒這首詩。”
“那皇祖母要考考你,光會背詩還不行,一定要懂詩的意思,躍兒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
躍兒撲通跪地,真誠地說道:“回皇祖母,躍兒知道,希望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布是母后所織,字也是母后所繡,躍兒希望母后也能來赴宴,和躍兒、父皇還有皇祖母一起賞月。”
永帝詫異:“躍兒的母后還會織布,朕怎么不知道。”
太后轉而對永帝說道:“我就說嘛,皇帝整日忙于朝政,根本沒空來看哀家,哪有心思理會后宮之人。皇后,你出來吧,禁足一年也差不多了,除了你,平日里還真的沒人來看我這個老太婆。”
皇后一改往昔,去了艷唇金縷衣,素淺萬分,神態也略顯謙卑,行了禮,說道:“臣妾久居立坤殿,唯一所想便是教養躍兒,以及治理后宮。我乃躍兒生母,教養我兒便是頭等大事。臣妾雖禁足立坤殿,但是執掌后宮之權并未移交,故匯編后宮家法,倡導節儉此類事宜也是容不得半點馬虎。方才躍兒所說織布確實屬實,臣妾希望以織布來提倡后宮節儉之風,以慰民心。”
眼前之人竟有幾分熟悉,永帝陷入沉思,良久之后,緩緩說道:“你以后不用禁足了。”
太后十分高興,連忙喚來皇后和躍兒入座。
晚宴的和諧直到被一道菜打破,全魚宴。首相一語道破,此魚非全魚,瞬間驚動全場,太后更是氣到下巴顫抖,真的全魚去哪了?
首相不慌不忙說道:“真的全魚可能還在武將軍的魚塘里游著呢。”眾人驚訝不已。
此話擺明了是在彈劾武將軍,敏感如御史大夫,反問道:“武將軍出軍一年已替我朝收復四州,衷心天地可鑒,首相乃百官之首,如此揣測讓臣等如何信服?”
永帝問道:“是啊,朕也非常好奇,首相何出此言?”
首相答道:“武將軍私交圣魚郡郡守楊易,楊易私授大量藥材,還包括全魚,此事樞密院眾人皆知,如此彈劾案御史大夫怎會無動于衷,老夫也是好奇。”
御史大夫說道:“回陛下,確有此樁彈劾案,不過此案仍在調查中,武將軍為我朝出生入死,如若在我朝鎮壓起義緊急關頭冒然定罪恐怕后果將不堪設想。”
永帝冷冷說道:“是那個賑災濟民的楊易?朕對此人頗有映像,此番授藥可是武將軍迫于無奈?敢問樞密院可有保證后方供應?至于送魚,以及眼下真假全魚案,御史大夫務必好好調查,免得判錯了人,殃及無辜。朕不希望收復領地出任何岔子。”
皇后望著永帝冷毅的側臉,好不陌生。今日談及武將軍,卻是這般受陛下庇護,心里竟有種說不出的怨恨。
南方中秋之夜下起了細雨,楊易讓人宰了幾頭牛親自給武軍送來。武芙開始還讓他拉著滿車肉回去,但看看眾將士,又讓他把肉留下。
楊易似乎半開玩笑:“你就不怕被彈劾?”
武芙繃著臉,說道:“不就吃口肉,有多嚴重。”頓了頓又說:“你也沒多大官。”
楊易笑道:“我有錢。”
武芙沒有理會,自顧自扒飯。楊易突然朝她懷里塞了一袋熱乎乎的東西,用紙包著,武芙知道那是月餅,隔著紙能感覺出有十來個。出乎意料,武芙竟朝他道謝。十來個月餅武芙一個都沒碰,全都拿去分給了后勤那些孩子。對于武芙來說,此刻看著孩子們滿足地吃著熱乎乎的月餅再幸福不過了。
楊易說:“為兄不知這里還有小孩,下回來時一定多帶些糕點。”
“那我就先替孩子們謝過楊兄了。”
楊易啞然失笑。
天有不測風云,下一次相見已是在牢獄中。該州知州是個不分黑白、唯利是圖的貪官。中秋剛過,知州就接到了中央派來的密報,來自御史臺,要他好好調查這件令他這個知州蒙羞的全魚走失案,點名重點調查楊易。知州鎖眉,楊易,就是那個送他良田和錢財的富豪。
知州憤怒地把密報重重打在桌上,發令去把那個惹是生非的楊易抓起來候審。
得知楊易被捕是在三日之后,所犯罪責武芙從管家處也是零星得知,并未知曉全部,只聽得管家不斷哭訴郡守冤枉,郡守雖富但待客友好,從未得罪旁人,便是這知州也收受不少好處,怕是得罪了不該得罪之人,如今也只有武將軍位高權重能救他。
武芙說道:“武氏困難時尚有楊兄助力,如今楊兄深陷險境,芙豈能不救。”便毫不遲疑前去營救。
聽聞武將軍專為楊易之事前來,知州早已是怒火中燒,他一個知州只想平安度日,并不想和大將軍有所瓜葛,只得裝病謝客,還不忘叮囑道:“給楊易多來些狠的,讓他快點畫押。”倒是夫人提醒他:“糊涂,你可知當今圣上最為掛心的是何事?”
“廢話,這還用問,自然是鎮壓起義,收復國土。”
“原來你知道,我還以為你除了知道盤算錢財,其他一概不知。既然你知道,那你覺得在圣上心目中,大將軍占多少分量。”
“夫人,你提醒的太及時啦。快,迎接將軍。那個人別再打了,趕緊收拾收拾。”
下人并未聽懂,直問:“收拾收拾,是直接將他斃了?”
知州怒吼:“笨,換件干凈衣服,把人放了。”
楊易是被人抬出來的,知州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倒是夫人出面調和,說道:“楊郡守看來病的不輕,要不暫且先在府里調養。”
“夫人不必麻煩,想郡守最是掛心屬地百姓,故郡守還需住在郡守府最為妥當。”叫人抬了郡守安放在馬背上,由侍衛將其送回郡守府,武芙則一人火速回營。
武芙替楊易憤憤不平,豈能不知楊易重傷皆是知州無端逼供所致,居然敢如此膽大妄為、目無王法,倘若晚去恐怕已是命喪黃泉。已入秋,烏云將夕陽完全遮蓋,武芙所坐寶驥在道上疾馳,風自耳邊呼嘯而過,再過兩山便是城樓大軍營地,卻聽得一陣亂響,便連忙加快速度。
敵方所派數千精兵剛巧趕在武芙出營時前來突擊,西面城樓年久失修不堪一擊,被起義軍打出了一個窟窿,心池攜眾弟兄頑強抵抗,所幸武芙回來及時,攜眾弟兄出城兩面圍殲起義軍,敵方剩下半數乘機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