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類的偉大體現在物質文明的創造方面,而財富文明的創造遵循著永恒不變的客觀法則。這一法則界定了人與人的基本合作關系與模式,從遠古直到遙遠的未來,交易行為構成了我們的歷史并將不斷延續下去。
第一、產生出無盡財富的載體
本節導讀:一切從這里開始,一切終將歸結于此。在所有不可再生資源中,土地與我們緊密相連,實際上,經濟學正是從這里起步,而后回歸于此。
【1】購買土地
1055年,在剛經歷了一次戰爭后,法國農民德爾勒決心買一塊土地自己耕種,最后建立自己的莊園。但是他手頭的錢并不是很多,要想在當地實現愿望,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不過,他聽說南部地區的土地非常便宜,因為戰爭使那里人口稀少,土地荒置。德爾勒就將家產全部變賣,然后帶著妻子去了南部省份。
很幸運,德爾勒很快就買到了一片理想中的土地。四年的時間過去了,德爾勒憑借自己的勤奮已經擁有了一筆不小的財產,包括大量的牲口。這使他下定決心要再買一塊更大的土地來創造更多的財富,過上以前他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德爾勒打聽到,在內斯特河岸邊有大片的土地要出售,價格非常適合。于是他帶著錢出發了。
土地的主人告訴他,在這里買土地并不是以長度計算,而是以時間。購買者要先交納1000個金幣,然后給其一天的時間,讓其步行,不管走多遠,只要能在天黑前趕到出發點,那么他所走過的土地就都屬于他。否則,不僅無法得到一寸土地,這1000個金幣也將會被沒收。
德爾勒欣喜若狂。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出發,而土地主人的一個仆人跟隨著他。路上德爾勒舍不得休息,舍不得停下來吃飯,不斷地向前走,并估算著時間。漸漸地,他沉浸在對未來的設想之中。等到他意識到應該往回走時,一天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德爾勒匆忙往回趕,等到體力不支的時候,他才開始后悔自己走得太遠了。終于,德爾勒在天黑前趕到了出發點,得到了他想要的土地,不過,他自己也累得病倒了。
經濟學感悟:土地是人們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擁有更多的土地,才能擁有更多的財富。
【2】決斗
一名叫艾尼奧爾的騎士路過歐內松莊園,受到了主人的熱情款待。主人對這位高貴的客人表示了敬意,并向他講述了自己的不幸:
原來,歐內松莊園和附近的菲力普莊園毗鄰,已經友好相處了60多年。但不久前,菲力普莊園將與歐內松莊園接壤的一片土地劃歸到自己的范圍內,并說這片土地原來是他們的,后來借給了歐內松家族,現在已經到了該歸還的時候。但歐內松從沒聽自己的父親或祖父說起過這件事,也沒有看到菲力普莊園提供的任何證據。于是他提出了抗議,要求菲力普家族退還這片土地。
菲力普莊園提出了決斗,誰贏得了決斗,誰將擁有那片有爭議的土地。歐內松主人的兒子在決斗中死在對方的劍下,他希望艾尼奧爾能為自己的兒子報仇,并奪回那塊土地,因為決斗還有兩場。
艾尼奧爾的騎士精神促使他答應了這件事。在第二次決斗中,他的對手是殺死歐內松小主人的那名騎士。艾尼奧爾很輕松地打敗了對手并將他刺倒在劍下。第三次決斗開始前,菲力普莊園的主人--那名狐貍一般狡黠的老人找到了艾尼奧爾,說愿意花雙倍的價錢雇他為自己決斗,甚至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艾尼奧爾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在接下來的第三次決斗中再次獲勝,然后帶著歐內松的獎勵離開了那里。
經濟學感悟:土地作為一種不可侵犯的財產,體現了它在人們心中的價值。它是財富的標志。
【3】告密者
12世紀時,德國北部科布侖茲地區伊特洛修道院的院長病逝,接替他的新院長名叫德比。3個月后,附近有15個農民被宣布為異教徒,德比宣布判他們死刑,將他們用火刑處死,并把他們的田地接管過來。
有一個農民瑞克向德比告密,說他的鄰居是一個異教徒,信奉魔鬼,經常剪掉一縷頭發向魔鬼宣誓,而且總是在半夜里行事詭異。最后他請求,希望把他鄰居的一半土地獎賞給自己。
這件事的結果是,瑞克的鄰居被判為異教徒處死,土地歸了修道院,而瑞克本人也被定為魔鬼的信徒,因為他想和神圣的修道院做交易,最后連他的土地也成了修道院的財產。
經濟學感悟:侵占別人的土地,是很多統治者常用的手段,這樣就能使財富集中到他們手中。
【4】莊園間的戰爭
14世紀時,法國特利斯莊園和希努爾莊園發生過長達三年的武裝沖突,起因是原本兩個莊園以一條河流為界,共同使用這條河流。但后來河流干涸了,特利斯莊園就把河床填平,種上了莊稼,而希努爾莊園則認為這是侵占行為。
雙方在這4年中共有70多人喪生,這其中包括特利斯莊園主的女婿、一個侄子和希努爾莊園主的小兒子。后來,當地政府出面干預此事,將河流一分為二,并在中間筑起了一道長長的籬笆,這場糾紛才算畫上句號。
經濟學感悟:寧可流血甚至喪失生命,也決不放棄土地,這是人們對原始資本的保護。
【5】投毒者
1425年,一起投毒事件也是因為土地糾紛引起的。有一天,華特丹莊園忽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附近農夫家中的一匹馬闖進莊園的田地,破壞了大量的農作物。莊園的主人奧雷達開槍打死了這匹馬,并要求馬的主人賠償的損失。
農民舍爾德家中貧困,只有這匹馬是最值錢的家產。他對奧雷達的做法憤恨不已,可是又拿不出錢來賠償。奧雷達便宣布,將舍爾德的土地收走。
氣急敗壞的舍爾德在華特丹莊園飲用水的水源--莊園內的一口井中下了毒,然后攜妻子逃之夭夭。這次事件造成莊園4人死亡,50多人不同程度地染上疾病。
經濟學感悟:土地是生存的基礎,因而一旦失去它,有的人將一無所有,因此只能鋌而走險。
【6】逃跑的新娘
德布瓦桑德是法國里昂郊外的一個農民。他有一個女兒,長得十分漂亮,而且性格迷人,使年輕的努維翁伯爵神魂顛倒,發誓要娶她為妻。德布瓦桑德見狀,便堅持要一大筆金錢和一塊面積相當大的土地作為聘禮。為了湊足這筆錢,年輕的伯爵去找自己的叔父想辦法,他是巴黎有名的大商人。
在這期間,科萊特莊園的莊主也正在為自己的兒子物色妻子。當他聽說德布瓦桑德的女兒后,馬上上門提親,并一口答應了對方所開出的彩禮條件。德布瓦桑德很高興,同意將女兒嫁給少莊主。
但是婚后,農民的女兒并不愛少莊主,她的心里早已深深打下了努維翁伯爵的烙印。終于趁著一次去教堂的機會,她帶著一筆錢逃出了莊園,不知去向。人們猜測,她去巴黎尋找自己的心上人了。還有人發誓說,他曾經看到過這個美麗的女子在巴黎的一家酒館里賣笑。
科萊特莊園要收回送給德布瓦桑德的土地,作為對他的女兒不忠誠的懲罰。但德布瓦桑德一口咬定是少莊主虐待自己的女兒,迫使女兒出逃了,甚至還懷疑這中間一定有流血的卑鄙行為,堅決不肯還回土地。
雙方鬧到了法官那里。法官是一位正直的執法者,他聽完陳述后,當場宣布一切責任應該由莊園來負,因為人是從他那里跑走的,他有義務照顧好自己的兒媳婦。土地永久地歸農民德布瓦桑德所有,就算是對他失去女兒的補償。
經濟學感悟:土地在人們心目中擁有如此高的價值,正因為它是財富的來源,人們為了它往往會放棄一切。
【7】農民與商人
德國西里西亞的紡織工廠遍布各地,不過,由于建廠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廠主經常和農民發生沖突。
一名叫蘭姆的商人準備在此建一座紡織廠,并和農民們講好了價錢,每英畝40馬克,然后蘭姆就開始在這里破土動工。但廠子建好并開始生產時,仍有一部分農民沒有拿到應得的錢。憤怒的農民終于找到了蘭姆,并把他圍了起來,說是如果再不拿出錢來,并不補償點兒損失費,就要把他喂給撒旦。蘭姆出于安全的考慮,只得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以每英畝50馬克的價格付清了欠款。
但這樣一來,其他的農民不樂意了,他們認為自己受了欺騙,紛紛要求蘭姆以同樣的標準來賠償自己。遭到拒絕后,農民們沖進了工廠,手持鋤頭和木棒與工人們發生了沖突,有3人死亡,40多人受了重傷。
經濟學感悟:土地作為生存基礎,人們不得不為它而拼個你死我活。
【8】荒島上的菜園
納爾遜是法國15世紀的一個作家,由于他發表言論攻擊皇室,被囚禁在羅伊特島上。那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很少有船只經過。島上囚禁的都是一些有錢人,有的是被國王流放的貴族,有的是投機的商人,還有一些是曾經在戰場上遭受過失敗的將領。
納爾遜到了島上后,負責看管他的長官看過他的著作,對他很有好感,就問他有什么可以幫忙的。納爾遜謹慎地拒絕了,因為他要觀察一段時間。半個月后,納爾遜發現,島上最缺的并不是淡水,因為這里有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完全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真正最缺的是新鮮蔬菜。這里往往要等兩到三個月才有補給船來一次。島上的其他犯人雖然有錢,但卻只能吃那些不易腐爛的土豆和洋蔥等,很少能見到新鮮的豆角、西紅柿和水果。
于是納爾遜找到看管的長官,希望他能給自己劃出一片土地作為菜園。反正島上多的是荒地,長官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然后,納爾遜讓家人寄來了蔬菜和一些水果的種子,在耕過一遍的地里種上西紅柿、菠菜、辣椒和草莓等。經過他的悉心照料,到了收獲季節,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立刻成了島上最搶手的商品,價格要比外界高出10倍以上。
四年后,國王大赦,納爾遜得以回到國內。此時的他已經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了。
經濟學感悟:用土地來創造財富,這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行為,但用別人的土地來賺錢,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
【9】不能相讓的土地
16世紀時,非洲有兩個小國相鄰。位于西邊的國家剛剛由新國王即位,東邊的國王便派出使者對年輕的國王說,希望能得到他的一個祖傳的金盤。年輕國王的大臣們都極力反對此事,認為如果答應了他將是奇恥大辱。但年輕國王說:“如果能使兩國之間保持和平,一個金盤算什么。我不應該吝惜它。”于是就把金盤給了使者,讓他帶回去。
不久之后,東邊的國王又派使者來,說想得到年輕國王一個美麗的姬妾。這下大臣們反對的聲音就更大了,他們紛紛向國王提議拒絕這種無理的要求。但年輕的國王又說:“用一個女人來換取人民的和平,這是非常值得的事情,我為什么要拒絕呢?”這樣,美麗的姬妾也被他送了出去。
第三次,東邊的國王又派使者來說,兩個國家之間有一塊荒蕪的土地,屬于兩國共同的邊境區,既然已經廢棄了,不如把它送給他們。年輕國王的大臣們心想,這次國王一定又會以和平的名義答應對方的要求,于是連提反對意見的情緒也沒有了,任由國王做主。
出乎意料的是,國王這次大為生氣,他對使者說:“寶物可以給你們,因為我的人民不需要它;姬妾也可以給你們,因為我的人民也不需要它;但是土地一寸也不能給你們,因為這是我的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你回去告訴你們的國王,如果再打土地的主意,我們只好兵戎相見。”
年輕的國王接下來就動員全國備戰,終于打敗了東邊的國家,奪取了對方大片的土地。
經濟學感悟:不可放棄一點兒土地,這是統治者心中的底線,因為土地代表了他們統治的地位和權威。
【10】做強盜妻子的格蘭
法國12世紀的克萊瓦爾是湖邊的一個小鎮,鎮上大部分居民都是以漁業為生,他們整日在湖上勞作,然后將所獲得的漁產賣到另外一個鎮的集市上。一伙強盜流竄到了這一地區,他們成群結隊地打家劫舍,鎮上的大部分居民都遭受過他們的侵害。
后來,強盜們又打起了湖面的主意,他們勒令當地的居民每家每戶都要交納一筆“出船費”,因為整座湖已經是他們的財產了,任何人都無權免費使用。當地的居民向政府提出要求,希望盡快解決這一問題,出兵去剿滅強盜,因為湖是大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屬于大家的,而不是某些人的。
政府對剿匪的興趣不大,這將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強盜們總是神出鬼沒,又喜歡報復。強盜的首領看中了一個叫格蘭的姑娘,并深深地愛上了她。首領幾次威脅格蘭的家人,讓他們把格蘭嫁給自己,但都遭到了拒絕。首領不忍心傷害格蘭和她的家人,只能三番五次地去進行騷擾,卻沒有使用暴力將其搶走。
格蘭勇敢地對首領說:“想讓我嫁給你也可以,但是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那就是以后永遠地離開克萊瓦爾,不許再騷擾當地的居民,更不許把大家的命根子--這座湖強行占為己有。否則,就是死,我也不會做一個強盜的妻子。”
強盜的首領答應了,他帶領自己的團伙和格蘭離開了克萊瓦爾,最終不知去向。
經濟學感悟:人們為了自己在田地上勞動的權利,曾經放棄過很多東西,而對漁民來說,水域就是他們的土地。
【11】騎士的婚姻
斯科沃爾是法國13世紀的一名騎士,他接受了一個莊園主的提親。莊園主愿意把自己的小女兒洛拉嫁給他,并將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作為陪嫁。騎士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度的滿足。
婚后,騎士又出門去游歷了,在馬拉梅莊園,莊主對這位儀表堂堂的騎士產生了好感,并希望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斯科沃爾一開始并沒有動心,因為他的妻子洛拉既年輕又漂亮,不值得背叛。但隨后,莊主提出的條件讓斯科沃爾大吃一驚,他給出的彩禮比洛拉陪嫁的土地的兩倍還多。經過考慮,斯科沃爾答應了,并聲稱自己未婚。
有了這些土地的斯科沃爾,決心放棄以前四處比武的習慣,安下心來經營自己的產業,享受平靜而美好的生活。
但在后來,他參加盛大的節日聚會時,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妻子洛拉和一個美男子在一起,他們的親密引起了斯科沃爾的嫉妒,他把洛拉叫到無人的地方,大聲向她咆哮。洛拉的同伴趕來,向斯科沃爾提出挑戰,斯科沃爾就這樣死在了自己前妻的情人的劍下。
經濟學感悟:為了土地就出賣自己的靈魂,這絕不僅是一個人的行為,很多人都會為了土地放棄道德,但這樣的人結局大都不好。
第二、創造者的不朽傳奇
本節導讀:財富的創造是人類永恒的傳奇,也是經濟學的開始。人類活動的歷史純粹是以財富創造為中心而運行的,人類社會的博弈與合作,全部的價值與作用盡在于此。
【1】丹諾北南教會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