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官的秘密
人生是一場無休、無歇、無情的戰斗,凡是要做個夠得上稱為人的人,都得時時刻刻向無形的敵人作戰。
--羅曼·羅蘭
1999年,當杰伊·泰森把一個家族企業發展成一個年利潤達1500萬美元的中型企業時,他去華盛頓領取了本年度國家藍色企業獎章。這是美國商會為獎勵那些戰勝逆境的中小企業而頒發的,那年只頒發了6枚獎章。
泰森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了,可他的心中卻有一個難言之隱,他將它深深藏在心里已經很多年了。白天,泰森應接不暇地處理對外事務,好像是忙得沒有時間去閱讀郵件和文件。很多文件由公司的管理人員白天就處理好了,白天遺留下來的文件,到了晚上,由他的妻子邦妮幫助他處理,他的下屬對他無法閱讀這件事一直一無所知。
“我已經為他工作7年了,我沒有看出他不會閱讀的任何跡象,”公司的技術主管薩拉說,“他會將一些技術方面的機密文件拿給我,說我在這方面比他熟悉。而我不知道我是惟一讀過這些文件的人。”只有極少的人知道,泰森最迫切的愿望是,能在睡覺前為他的孫子們讀一個小故事。
泰森的痛苦起源于童年。當時他在內華達的一個小礦區里上小學。“老師叫我笨蛋,因為我有閱讀困難。”他說。他是整個學校里最安靜的小孩,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天生有閱讀障礙,老師又責罵他,他在學校的學習變得更艱難了。1963年,他從高中勉強畢業,當時他的成績主要是C、D和F(A是最高等級)。
高中畢業后,泰森搬到了雷諾市,用200美元的本金開了一家小機械商店。他一步一步把小店發展成為了今天的機械公司。公司每年至少有1500萬美元的利潤。
盡管成功了,但是他成年后一直背負著裝作會閱讀而欺騙他人的恥辱。兩年前,56歲的泰森應邀參加了商業委員會,這是一個首席執行官共同探討商務發展困境的組織。起初泰森不是很情愿參加這個組織,“他擔心他無法和組織中的其他成員合拍,”加利福尼亞商業銀行的前首席執行官蘭迪·約斯特說,“大約在我們認識6個月后,他告訴了我們他有閱讀障礙。那時,他對這一點很緊張。”
“他當時很緊張,聲音在顫抖,”商業委員會里的一位飲料濃縮物制造商回憶道,“很明顯,坦白自己的閱讀障礙對他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以前知道他有高中學歷,而且商務非常成功。于是,我想當然地認為他可以閱讀。誰能想到他一直面對這樣的困境?”
泰森害怕受到那些大多是大學畢業的首席執行官們的嘲笑和輕視。但是,他沒想到他得到的是更多的支持和鼓勵。“這使我更加佩服他獲得的成功,這加深了我對他的敬意。”約斯特說。另外,當泰森告訴他的雇員他不會閱讀的時候,也贏得了雇員們的尊重。泰森說:“自從我下決心讓每個人都知道這件事以來,我心里輕松了許多。”
從那以后,泰森聘請了一名家庭教師為他做閱讀輔導。泰森最近正在讀一本管理方面的書。他在所有他不認識的單詞下面畫線,然后去查字典,讀得很慢。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像他妻子那樣可以迅速地讀完辦公桌上所有的文件和信函。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他的故事能鼓勵其他正在學習閱讀的人。
“有閱讀障礙沒有什么可羞愧的,”泰森的夫人說,“然而,如果明知自己有缺陷卻不做任何改進,那就會變成一種恥辱了。”
沒有什么比戰勝自己更值得驕傲的了,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必將會獲得成功,實現自己的理想。
最美時光
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過于每一天的價值。
--歌德
那是距離凱姆浦30歲生日還差兩天的日子。她感到很驚慌,擔心最美好的歲月已經離她而去。
她每天早上在上班之前都要去體育館鍛煉身體。而每次都能在體育館看見尼古拉斯。他已經79歲了,外形有些可怕。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當她向尼古拉斯打招呼時,他注意到凱姆浦不像往常那樣有精神,于是就問她是否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凱姆浦告訴他,她對于自己快滿30歲感到很憂慮。她不知道等自己到了尼古拉斯的年齡時,將如何回過頭來看待自己的生活。于是凱姆浦問他:“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是什么時候?” 尼古拉斯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噢,對于你的這個富于哲學意味的問題,我的答案是,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在父母的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上學的時候,我獲得了很多知識,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在我得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有了責任感并且因此而得到了報酬,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在我遇到我妻子的時候,我墜入了愛河,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為了活命,我和戀人逃出奧地利。我們一起安全地登上一條駛往北美的輪船,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我們來到加拿大,組建了一個家庭,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我成了年輕的父親,看著孩子們健康成長,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現在,我已經79歲了。我很健康,我覺得很好,我愛我的妻子,就像我們第一次相遇時一樣,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時光。”
我們像往常一樣向生活的深處走去,走過風雨,走過滄桑,終于明白,所有的相思、眷戀、失落都是如此美麗。
快樂的秘訣
悲傷可以自行料理;然而歡樂的滋味如果要充分體會,就需要有人分享才行。
--馬克·吐溫
一個富有的銀行家脾氣非常暴躁,對周圍的一切都看不慣,感到生活沒樂趣。一天,他聽說附近住著一位大學士,生活簡單而幸福。銀行家便去訪問學者,希望從他那里找到快樂的秘訣。
銀行家自恃有錢,態度驕蠻,一進大學士家的門就不停地抱怨妻子不夠體貼、孩子不夠尊重自己、員工不感激自己,說自己如何富有、如何勞苦功高。
學者早就看出他不快樂的原因,正苦于沒有適當的方式向他說明這個簡單的道理。突然,窗外傳來兒童的歡笑聲,學者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辦法。默默地聽完銀行家的話,學者拉著他來到客廳窗前,問:“透過窗戶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見男人、女人和幾個小孩。那些孩子在玩耍……”銀行家說。
“很好。”學者又拉著他走到客廳另一邊,這邊墻上掛著一面鏡子。學者問道:“告訴我,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當然是我自己了!”銀行家不耐煩地回答。
“有意思,”學者意味深長地說,“窗戶是玻璃做的。鏡子也是玻璃做的,惟一的區別是鏡子的玻璃上加了薄薄一層銀。可僅僅因為多了這一丁點兒銀,人們卻再也看不到別人,只能看到自己了。”
一個要想得到真正的快樂,就一定要懂得分享的價值,凡事不能總想著自己,而應該多的站在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善的回聲
善良的心永遠像遠方的皓月一樣美麗動人,最為純潔。
--莎士比亞
1886年12月的一個黃昏,貧窮的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因為付不起房租,被迫冒著刺骨的風雪來到一家廉價的小畫鋪的門前,幾乎是央求著老板開了門,希望能收購下他的一幅剛剛完成的靜物畫。
是的,這個年輕的、尚未成名的畫家太貧窮了。他一個人流落在異鄉,身邊既無親人也無朋友。雖然他每天都要從事14~16個小時的繪畫工作,但他的畫卻一張也賣不出去。他因此受盡了世人的歧視與冷遇。
但實際上呢,他連這么一點小小的希求都達不到。
他在另一封信上訴說道:
“這幾天我過得很不愉快。星期四我的錢已將花光了,4天來我靠20杯咖啡加一點點面包為生,面包錢還是欠了人家的。今晚只剩一塊面包皮了……然而創作卻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像苦力一樣畫著我的油畫……”
生活是這樣的不公平,梵高又是如此的貧困無助!他知道,這個冬天,如果再賣不出去一張畫,那么只有被趕出旅店而露宿在風雪街頭了……
還算幸運,小畫鋪的老板勉強買下了他的一幅靜物畫,給了他5個法郎。對于梵高來說,這算是最大的恩寵了。他緊緊地攥著這5個法郎,趕忙離開了小畫鋪。
可是,就在這風雪交加的歸途上,他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女孩,剛從圣拉薩教堂里走了出來。小女孩很美麗,但從她那一雙可憐的孤苦無助的眼睛里,梵高一下子就看出來了,她也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
“可憐的孩子!”梵高用憂郁的目光注視著這個正在哀求的女孩,喃喃地說道:“沒有錯,當風雪降臨到世界的時候,所有的窮人都是困苦的,可是那些富人是不會懂得這些事的。”
這樣想著的時候,梵高完全忘記了房東此時正守在他的住處,等著他回去交房租呢!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剛剛拿到手的5個法郎,全部送給了這個素不相識的、楚楚可憐的小女孩。他甚至還覺得自己所給予這個小女孩的幫助太少、太無濟于事,于是滿臉慚愧、逃也似的離開了小女孩,消失在凜冽的風雪之中……
4年之后,文森特·梵高--這位嘗盡世間的饑餓炎涼和人生的孤獨貧困的藝術家,在苦難中凄慘地辭別了人世。這個可憐的畫家,僅僅活了37歲!
梵高生前他的繪畫始終沒有得到世人的承認,但他死后,所留下的作品卻成了整個世界仰之彌高、光彩奪目的珍品。
更沒有人會想到,1886年冬天的那個黃昏,他那幅僅僅賣了5個法郎的靜物畫,若干年后,在巴黎的一家拍賣行的第九號畫廊里,有人出價數千法郎買下了它!
善是心靈的美德,它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不同的時代里,人們需要的總是同一種善良。因為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始終如一。
人生第一課
尊重是人生必須學會的第一個原則,只有會尊重他人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羅蘭德
這是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著走上來,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老師停頓了一下,接著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童聲在廳中回蕩。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的故事記錄下來。
“下面,”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上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著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并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了,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著”,不會只“趴著”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孩子們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去“恐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