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幸福彼岸花 (2)
- 讀者文摘精粹版5:再苦也要樂一樂
- 東方笑
- 4359字
- 2013-08-03 03:16:08
為了參加大學的入學考試,他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花在書上。他讀了許多書,有幾門學科他已有相當把握。但拉丁文和數(shù)學還有點困難。他又發(fā)憤學習。后來,終于確信自己做好了入學考試的準備。于是他購置了幾件衣物,買了一張東去康涅狄格州紐海芬的火車票,直奔耶魯大學參加入學考試。
他的考試成績雖然不算很高,但及格了,被耶魯大學錄取了。他住進學生宿舍。同屋的人名叫雷·格里布,曾當過教師。雷的學習目的是得一個學位,以便再回去教書時可能掙更高一點的工資。雷在學生飯?zhí)么蚬ぁ赍X交學費,雷不喜歡和人討論問題,不喜歡聽音樂。紐特·阿克塞波感到很驚訝,他原以為所有的大學生都和他一樣喜歡談論學問。
進大學還不到兩星期,紐特·阿克塞波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和其他同學融在一起。其他的學生笑話他,不僅僅因為他年齡大(雖然白發(fā)蒼蒼的他坐在臺下,聽一個年齡比他兒子還小的教師在臺上講課,那情景也實在有些古怪),還因為他來上學的目的與眾不同。那些學生選修的科目都是為了更有利于以后找工作掙錢,而他和大家都不一樣,他對有助于掙錢的科目不感興趣。他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他的目的是要了解人們怎樣生活,了解人們心里想些什么,弄清楚生活的目的,使自己的余生過得更有價值。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夠有自由的感覺,能夠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背袋里裝的什么
命運有兩種方法可以打垮我們:拒絕我們的愿望或滿足我們的愿望。
——阿米爾
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童年時經(jīng)歷過這樣一件事,他至今難以忘懷。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爸爸上前線去了,媽媽獨自帶著他和妹妹,住在城外的一個小村子里。
當時,米洛斯拉夫和妹妹還小,記不清爸爸的模樣,只從照片上見過。不過,媽媽總是給他們講起爸爸。
于是,他們也經(jīng)常纏著媽媽要爸爸。媽媽總是哄他們說,爸爸快回來啦,因為眼看著仗就要打完了。然而,戰(zhàn)爭總是結(jié)束不了。后來,媽媽終于對他們說了實話:爸爸還在意大利前線作戰(zhàn)。
媽媽向來堅強,米洛斯拉夫從未見過她流眼淚。晚上,媽媽一封一封地給前線的爸爸寫信。爸爸的信也時時從前線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上蓋著式樣各異的郵件檢查機關和戰(zhàn)地郵局的郵戳。每當媽媽接到爸爸的信時,總是一邊看,一邊隨口講給他和妹妹聽。
有一次聽媽媽說,爸爸負傷住到了野戰(zhàn)醫(yī)院,傷好后再不能回前線打仗,就調(diào)到了軍需機關。這樣,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還一定會給他們背回一袋好吃的東西。
米洛斯拉夫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裝的是大塊大塊美麗的腌肉,在當時,那可是他們最高的奢望。于是,每個晚上睡覺前,他們都盼著父親背著滿滿的一袋又香又酥的腌肉回來。
爸爸終于回來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墻角一放,就過來擁抱家人,袋子比他們想象的還滿。他們纏住爸爸不放,和他在一起的快樂無窮無盡。爸爸渾身上下都是煙草味和朗姆酒味,他把米洛斯拉夫和妹妹抱在膝上,沒完沒了地逗他們,還讓他們玩他胸前佩帶的十字勛章和各式立功獎章,用他好久沒刮過的硬胡茬扎他們的臉蛋。爸爸高興得啥都忘了。
墻角那只又大又滿的背袋吸引著他們的注意——里面裝著神奇誘人的美味,最好吃的當然是腌肉。想著想著,米洛斯拉夫的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他和妹妹沒睡著,媽媽進屋時,他倆假裝睡熟了,一動不動地躺著,瞇縫著眼偷偷往外瞧。媽媽站住了,盯著那個袋子,好像她也終于忍不住了,彎下腰,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裝得太實了,嘩——把東西全倒在桌子上。
看著眼前的景象,米洛斯拉夫和妹妹驚呆了,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桌子上全是信,用繩子捆好的一沓沓藍色、白色、灰色、紅色的信封,他們太熟悉這些信了,因為它們是在戰(zhàn)爭年月里,媽媽寫給爸爸的全部家信,而且在數(shù)不清的晚上,媽媽寫完后交給米洛斯拉夫和妹妹投到郵筒里的。信,信,從這個大背袋里倒出來的全是信,堆滿了整整一個桌子,還幾乎往下掉。
此時此刻,從來沒有流過淚的媽媽,第一次在孩子們面前哭了。起初,她小聲地抽泣,淚水順著面頰往下流;她用雙手捂住眼睛,淚水又順著指縫往下流。媽媽搖頭想止住,但是沒用,她最終控制不住自己,放聲大哭起來。
爸爸心里也難過起來。媽媽就這樣一直哭著,始終不讓爸爸挨近她。
仁愛與聰明
對誤解你的人講真話通常只會引起更多的誤解。
——霍普
小時候,杰夫·貝索斯經(jīng)常到德克薩斯州的科圖拉去,在祖父的牧場過夏天。小杰夫幫著修理風車,給牛打防疫針,還干牧場上的一些雜事。他非常喜歡牧場的生活。
同祖父母一起過夏天,最有意思的活動之一是參加活動房屋俱樂部組織的旅游活動。這是一個由拖著活動房屋在美國和加拿大到處旅行的人組成的俱樂部。杰夫的祖父母都是俱樂部會員,他們有一輛31英尺長的活動房屋拖車,就掛在一輛1973年造的“奧茲”牌汽車后面。他們經(jīng)常在夏天參加俱樂部組織的旅行,那是大約300輛活動房屋拖車組成的旅行隊伍。正是在這樣的旅行途中,有一天,祖父在適當?shù)臅r候給杰夫講了一段話。
那時,杰夫才10歲多一點,但他已經(jīng)開始對世事有了自己的看法。當然,小杰夫總是自以為什么都懂。
那時候,他跟現(xiàn)在一樣愛讀書并且喜歡數(shù)學。經(jīng)過長途旅行的人都知道,不管你隨身帶了多少書,不管交談多么投機,不管風景多么美麗,你總會有很多時候閑得沒事胡思亂想。杰夫在這樣的空閑時間里進行計算。他計算每升汽油能走多少里程,還計算在旅途中購買的每一件雜品的平均價格。有一次,他看到一條反對吸煙的電視廣告,廣播員說,吸煙者每吸一口煙,壽命便縮短兩分鐘。杰夫想到祖母吸煙。于是就討厭吸煙,不僅是因為他知道吸煙有害祖母的健康,而且他猜想,任何一個小孩,如果他坐在煙霧彌漫的汽車后座上旅行數(shù)千英里,肯定都會討厭吸煙的。因此,有一天在長途跋涉中,杰夫決定做這道數(shù)學題。
他不記得確切的數(shù)字了,反正是每吸一口縮短兩分鐘壽命,每支煙吸20口,每包煙20支,每天一包,抽了30年,計算的結(jié)果大約是總共縮短了16年壽命。杰夫?qū)@個計算結(jié)果感到洋洋自得,把小腦袋伸到兩個前座椅中間,拍拍祖母的肩膀說:“你已經(jīng)由于抽煙減壽16年。”他向她解釋了計算方法,但出現(xiàn)的結(jié)果不是他所期待的。
杰夫以為會因為一次了不起的計算而得到某種夸贊,比如“你真聰明,算得很好”之類,但是沒有,祖母放聲大哭起來。杰夫感到害怕,一聲不響地坐回后排座位,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
祖母不停地哭泣,悶頭開車的祖父小心地把車停到路邊上。他下了車,把杰夫也叫了下來。杰夫想是不是惹大麻煩了,惹的麻煩到底有多大?他猜不出后果有多嚴重。
他們站在汽車和拖車之間。杰夫看著別的車一輛輛過去,等待著祖父的訓斥,他知道這次是躲不過去了。大約過了一分鐘,祖父看著他,拍拍他的肩膀,說:“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仁愛比聰明更難做到。”
祖父的話和他講這番話時的紳士風度使杰夫終身難忘。他一向敬佩祖父的才智,但是在那一天,他開始懂得,才智是天賦所致,而仁愛之心,才是可以引以為豪的。從那以后,杰夫一直在按照祖父的教誨做人。
成為天使的人
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輔相成。
——托爾斯泰
安吉拉·斯德吉爾七年級的時候,志愿到本鎮(zhèn)的醫(yī)院里當護士的小助手。那年夏天,她每星期為醫(yī)院服務30至40個小時。
安吉拉在那里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和吉拉斯佩先生在一起。據(jù)她所知,從來沒有人來探望過他,似乎誰也不關心他的病情。安吉拉陪了他很多天。
在陪伴他的時候,安吉拉一邊握著他的手,一邊對他說話,此外還幫他做一些必需得做的事情。他成了安吉拉的親密的朋友,即使他對安吉拉的回應只是偶爾捏捏她的手,她也絲毫不以為意。因為,吉拉佩斯先生當時正處在昏迷之中。
后來,安吉拉離開了醫(yī)院,和父母度假去了,大約過了一周的時間。當她回來的時候,吉拉斯佩先生已經(jīng)不在那里了。安吉拉沒有勇氣問其他護士他到哪里去了,因為她害怕她們會告訴她吉拉斯佩先生已經(jīng)死了。就這樣,她在上八年級的時候,懷揣著許多得不到解答的問題,繼續(xù)在那里當一名志愿者。
幾年后,安吉拉進了中學。有一天,她在加油站看見了一張熟悉的面孔。當想起他是誰的時候,安吉拉淚如泉涌:他還活著!
安吉拉鼓起勇氣問他是不是吉拉斯佩先生,以及他在5年前是不是曾經(jīng)昏迷過。他很驚訝,臉上的表情令人難以捉摸,他回答說是的。安吉拉向他解釋自己是如何認識他的,以及她曾經(jīng)在醫(yī)院里長時間地對著他說話。他的眼里頓時涌出淚水,又給了安吉拉一個最最溫暖的擁抱。
他告訴安吉拉,當他昏迷躺在醫(yī)院里的時候,他能夠聽到她在對他說話,能夠感受到她一直握著他的手。他以為在那里陪伴他的是一位天使,而不是一個平凡的人。吉拉斯佩先生堅定地認為,是安吉拉的聲音和觸摸才使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接著,他告訴了安吉拉一些有關他生活方面的事情,以及他是如何陷入昏迷狀態(tài)的。兩個人都哭了,然后互相擁抱著說了再見,就各自離開了。
雖然,安吉拉后來再也沒有見過他,但他一直在安吉拉心里。每次想到他,她的心中就充滿了喜悅。她知道,是自己使他的生命在生與死之間創(chuàng)造了奇跡。更為重要的是,他使安吉拉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安吉拉永遠不會忘記他以及他為自己做的事:他使自己成為了天使!
受罰的父親
父母不能把孩子引向正確的方向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不是正確的。
——哈伯特
道格拉斯先生是美國《芝加哥快報》的編輯總監(jiān),他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委派,來中國做教育援助志愿者,他對孩子們講敘了這個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小瓊妮今年5歲,一年前他和妻子在芝加哥協(xié)議離婚時,承諾并將以下這個口頭約定遵循至今:彼此都要永遠愛她,決不能讓他們離婚的陰影傷及她幼小的心靈,要讓她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所以,當小瓊妮第一次哭著問他和妻子芭芭拉“你們都不愛我了嗎”時,他們的回答如出一轍:“不,寶貝,我們都很愛你,并且我們發(fā)誓一輩子愛你,只是我們大人之間出了點問題——我們不再愛對方了。這當然很讓人沮喪,但寶貝你要明白,這是大人們的事情,與你無關。”法庭將小瓊妮的撫養(yǎng)權(quán)判給了他。半年后小瓊妮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同時她也明白,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只要不違背大家共同承諾的游戲規(guī)則。
他曾經(jīng)多次和小瓊妮探討,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是什么,最終他們達成了共識:誠實、善良、勇于承擔責任排在至關重要的前三位。當小瓊妮將幼稚的拼圖游戲板偷偷帶回家,并撒謊說是同班的杰克給她的之后,她明白了這一點:撒了謊就必須接受懲罰。于是,小瓊妮在退回玩具并當面道歉后,還無奈地面臨著三項關于懲罰的選擇:1、一個星期之內(nèi)不能吃冰淇淋;2、取消周日下午中央公園的滑草游戲及野餐活動;3、接受肉刑——在屁股上狠揍兩巴掌。
他給了她一分鐘的考慮時間,可她只用了5秒鐘就決定接受第三種懲罰。她的選擇讓他相當為難,他不愿意體罰她,于是給了她第二次選擇的機會。可她重申決不放棄吃冰淇淋以及滑草和野餐的權(quán)利。他只得致電給芭芭拉,請她回來當“監(jiān)刑官”。 他為自己民主的教育方式沾沾自喜,可是僅過了一個星期,他就領教了民主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