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物價水平的擴散

  • 貨幣論(全兩冊)
  • (英)凱恩斯
  • 3029字
  • 2013-08-03 03:16:00

現代經濟理論中非常流行的一種觀點認為,貨幣購買力或者消費標準,批發標準,國家標準等等,雖然理論上無疑是截然不同的,但在實際應用中結果都差不多。正是這種觀點的盛行解釋了為什么人們普遍并且習慣性地利用像索爾貝克指數和經濟學家指數等指數來衡量物價水平的整體波動情況,并且也解釋了近幾年,外匯購買力平價理論從其在國家標準中的合理應用錯誤地擴散到貨幣購買力理論中去。如果英國人不是習慣性地將批發標準看作是對一般購買力的一個令人滿意的指示器,英國在1925年是不會回歸到戰前平價水平的金本位的。

這一觀點受到幾股力量的影響而盛行起來。首先就是“正常的”價值理論的影響,刺激人們更容易將“理想型的市場”特征賦予實際情況中。有人認為在穩定情況下,不同的物價水平相互間有確定的關系,并且即使這些關系受到暫時性的破壞,也會很快恢復到之前的關系。如果最初刺激這一變化產生的是出自“貨幣方面”,比如說貨幣的通貨膨脹,而“商品方面”的計算并沒有出現新的狀況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生產的相對實際成本,這時候,人們就會非常自信地認為可以恢復到先前的均衡狀態;因為在上述假設條件下,所有的商品價格受到的影響都是一樣的——也就說,價格最初的變化在一段時間后,會通過所有的物價水平同等地擴散開來。并且,人們還認為貨幣只不過是一個計數器,并不能對與貨幣瞬時聯系在一起的商品的相對價值產生永久性的影響。當然擴散過程肯定會產生摩擦,而且需要一段時間間隔,這就跟所有其他的經濟調整過程一樣。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理想型的市場”中的價格擴散理論幾乎接近于現實情況。

我們上文討論過的未加權指數的影響進一步加強了人們持有的這一觀點。那些本身并不像埃奇沃斯一樣對細節問題極為敏感的人,認為杰文斯—埃奇沃斯的“一般價格的客觀平均變化”理論,或者稱“不定”標準,就是貨幣的購買力——原因非常精妙:只是因為無法將其想象成其他理論。而且,由于任何一種包含了多種商品的適意的指數,不管如何進行加權,都可以如我們討論的一樣被看作是不定標準的一個近似值,因此我們也似乎很自然地將其看作是貨幣購買力的一個近似值。

最后,各指數(全部都屬于批發指數的類型)雖然各自的構成不同,但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了一致性,這一事實進一步“歸納性”地印證了所有的標準“最終的結果都差不多”的結論。此外,絕大多數的傳統性指數不僅都是屬于批發指數,而且非常偶然地,它們的組成與國家標準的組成非常相似。這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組歸納性的“證據”,傾向于得出所有的指數“最終結果都差不多”的結論,因為不僅某一國內的國際類型的指數之間都有一致性,而且不同國家之間的指數也具有一致性。但是,如果考慮到各指數之間相同的商品的數目的話,指數之間的一致性實際上微不足道。除此之外,如果認為由于批發標準或者國家標準的各指數之間具有一致性,就因此以為它們能夠正確地表明消費標準,這種結論很顯然是不合邏輯的。相反,前文表格為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可推定性的證據,證明批發標準和消費標準不管是從長遠來看還是在短期內,二者的運動都有可能是迥異的。

這些觀點的普遍流行尤其對有關短期波動的研究不利,因為不同的物價水平不能同方向運動成為這些波動的實質,因此,如果我們把批發指數看作是可以衡量所有指數的話,那我們就在假定當中拋棄了要進行研究的問題。

我們已經意識到了任何一種物價水平的變動都會擴散到對其他物價水平的影響。當然,這一觀點的真實性意義重大,尤其是如果最初產生的波動具有貨幣性質,其他物價水平也受到了相同的壓力。假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除貨幣因素外,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相對價格,那么最終,許多不同價格之間的相對位置可能會和受到貨幣因素影響之前的位置一樣。盡管如此,我們一定不會贊成貨幣膨脹影響相對價格的方式,如同宇宙中的地球影響其表面物體的相對位置這樣的解釋。轉動萬花筒時對其內壁的彩色玻璃產生的影響或許是貨幣改變對物價水平影響的一個更好比喻。因為我批評過的上述觀點忽略了,或者低估了其他兩種因素的重要性,而且這兩種因素都不能非常便捷地被歸入“經濟摩擦”中。

首先,以貨幣為表現形式的上漲或者降低了的購買力,試圖在真正的購買行為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進入或者退出市場的時候,其上漲或者下降幅度在不同消費者身上的擴散影響可能并不均衡也不成比例(事實也可能如此)。通常,這種上漲或下降都集中在某一類購買者手中:比如說,在戰爭通貨膨脹期間,就集中在政府手中;而在信貸繁榮時期,很有可能集中在那些從銀行貸款的人手中,等等。因此那些從根本上受到影響的購買者最為關注的商品就受到了直接影響。毫無疑問,這會引起物價變動的擴散效應。

但是購買力因此而進行的重新分配所引起的社會和經濟后果最終又會建立一個新的均衡狀態,該均衡狀態可能在不同程度異于先前的均衡狀態,因此可利用的“計數器”不會對每個人的貨幣持有產生同等的影響(并且,在現實生活中,也永遠不會產生同樣的影響),可能對相對物價水平產生相當重大、持續時間很長的影響。很顯然有兩種影響可能改變相對價格——[1]以某一不斷變化的真正成本來生產商品的生產成本或者程序的變化,[2]消費者品味的改變引起的需求方向的改變,或者更多情況下購買力分配改變引起的需求方向的改變。因此,既然貨幣數量的變化通常引起購買力的重新分配,那么我們就能推斷出相對價格不僅由于商品方面的變化而受到影響,還會受到貨幣方面的變化的影響。

其次,還有一個我們非常熟悉,并且需要不斷提醒注意的事實是:有許多貨幣合同、貨幣賦稅和貨幣協議書在特定時間段內是確定不變動的,這進一步導致了在某一貨幣體系下,相對價值(也就是價格)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能自由波動1。當然,在短期內的研究中,此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資。工資短期內不能迅速地隨著批發標準或者國際標準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從長遠來看,也未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發展趨勢,這也許在很大程度上正確解釋了為什么不同的物價水平不能一起波動。

由于這些原因,我們最好還是牢記次級物價水平的多重性以及決定物價水平相對于一般購買力的波動的不同影響力;而將某一物價水平脫離一致性運動這一現象看作是暫時性的不正常,很快就能夠自愈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即使貨幣變化對不同物價水平的影響最終是一致的,對不同目的來說,這仍不及最初的改變重要。事實上,我們可以認為,當前英國和法國的相對物價水平的情況,可能與在拿破侖戰爭從未爆發過的情況下的物價水平并沒有太顯著的差異——雖然這可能只是我們通常的一種假設,認為即使最悲慘的歷史階段的影響最終也會煙消云散,或者如滄海一粟,在隨后的歷史長河中變得無足輕重。但是不管怎樣,這在短期內還是會產生各種后果的,并且在對一些貨幣現象進行實際調查中,我們也對這些后果非常關注——比如說,與信貸和商業行為波動有關的所有后果。在這些情況下,假設所有的價格都或多或少地都受到“貨幣方面”變化以同一方式施加的影響,就是如同我們上文討論過的一樣,在假設中拋棄了將要進行研究的對象。貨幣變化并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同等程度地、同時影響所有的價格,這樣一個事實讓貨幣變化變得非常的重要。正是不同物價水平波動的差異性,驗證并衡量了隨后產生的社會動蕩。

當我們從全球性的角度來探討物價水平的擴散問題,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國家內的時候,我們就更難假定物價水平的擴散會不受阻礙地立即發生。該論題屬于國家貿易理論范圍,而不是貨幣理論范圍,但是在本書的第21章,我將討論有關此方面的一些研究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永昌县| 北京市| 霍城县| 津市市| 西青区| 兰西县| 天气| 清徐县| 遵化市| 柳河县| 霸州市| 平邑县| 宣城市| 新建县| 兴隆县| 刚察县| 武鸣县| 隆回县| 旺苍县| 高要市| 济南市| 桃园县| 枣阳市| 大宁县| 舒兰市| 朝阳区| 临沧市| 衢州市| 阿拉善右旗| 西乌| 信阳市| 奉贤区| 安多县| 阜城县| 增城市| 普格县| 乾安县| 萝北县| 金秀|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