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書名: 人口原理作者名: (英)馬爾薩斯本章字數: 3657字更新時間: 2013-08-03 03:15:59
問題的提出——分立的兩派嚴重對立,使這一問題幾乎不能指望得到解決——否認人類和社會的可完善性這一基本論點,從未得到過圓滿答復——人口會帶來什么樣的困難——概述本書的基本論點。
近年來,偉大的、出人意料的發現在自然哲學領域不斷涌現出來:印刷術的普及加速了一般知識的傳播;執著而自由的鉆研精神在整個知識界乃至非知識界空前盛行;新奇的政治見解令人頭暈目眩、不知所措,尤其是政治領域發生的法國大革命,驚天動地,如同一顆熾烈燃燒的彗星,看來注定要給地球上畏縮不前的居民注入新的活力,或注定要把他們燒盡滅絕。所有這一切,使許多有識之士認為,我們正跨入一個充滿重大變革的時期,人類的未來命運將在某種程度上被這些變革決定。
人類究竟是從此會以加速度不斷前進,前景遠大得不可想象呢,還是注定要永遠在幸福與災難之間徘徊,盡管作出種種努力,仍然距離想要達到的目標無限遙遠。據說,這是當前爭論的重大問題。然而,盡管一切人類之友都渴望結束這種懸而未決的狀態,盡管勤于探索的人熱切希望借助每一道光亮以洞悉未來,但令人深感遺憾的是,爭論這一重大問題的雙方,卻彼此冷眼相視,看法大相徑庭。他們從未心平氣和地思考對方的觀點,總是漫無邊際地爭論不休,看起來,在理論上取得一致是根本不可能的。
思辨哲學家一派總是被現有秩序的辯護者視為一群耍陰謀詭計的無賴,認為他們鼓吹樂善好施,描繪更為美好的社會藍圖,只不過是為了便于他們推翻現有制度,便于實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把他們視為頭腦有毛病的狂熱分子,任何具有理性思維的人都不值得注意他們的愚妄想法和怪誕的理論。
人類及社會可完善性的辯護者則不僅如此,而且他們還以更為輕蔑的言詞反唇相譏,斥責現存制度的辯護者為最可憐、最狹隘的偏見的奴隸,把他們說成是由于受益于現存制度便為社會弊端辯護的人,說他們或者是為了一己私利而自欺欺人,或者是因智力低下,無法理解任何崇高的事物,鼠目寸光,根本不能容開明人士的見解。
在這種混合著謾罵的爭論中,真理必將會受到損害。爭論各方真正的好論點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各方都固執己見,都不愿取對方那里之長補自己之短。
現有秩序的盟友不分青紅皂白地斥責一切政治思辯,連屈尊思考一下社會可完善的理論的基礎都不愿意,更不愿費力去公正而不帶任何偏見地揭露其荒謬之處。
相同的是,思辨哲學家也在做損害真理的事情。他們的雙眼只是盯著更美好的社會,用最迷人的色彩描繪這種社會將給人類帶來的幸福,變本加厲地用最惡毒的語言謾罵一切現有制度,而不運用自己的才智思考一下是否有鏟除弊端的最好、最穩妥的方法,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即便在理論上也仍存在著一些巨大障礙,它們阻礙著人類向自我完善境地的邁進。
在哲學上,有一條公認的真理:正確的理論要由實驗來證明??蓪嶋H上卻會出現許許多多阻力,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細微小事,即使知識最廣博、最富有洞察力的人也幾乎無法預見到它們,因此在極少數問題上,未經過經驗檢驗的理論也可以宣稱是正確的。但是,人們在尚未充分考察所有相反的論點和在沒有清晰而徹底地駁斥相反論點之前,不能宣稱一種未經檢驗的理論是有根據的,更不能宣稱它是正確無誤的。
我已經見過一些關于人類和社會可完善的理論。這些理論所描繪的誘人圖景,讓我頗感興奮和愉快。我熱烈地期望能實現這種給人類帶來幸福的改良。但據我看來,改良的途中必將會有一些巨大而難以克服的困難。本文的目的在于說明這些困難,但同時我還要說,雖然這些困難是一種擊敗革新派的因素,但我對此卻并不感到絲毫的高興,相反,我最大的快樂莫過于看到這些完全消除困難。我所要提出的最重要的論點,并不是什么新論點,這是毫無疑問的。它所依據的原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由休謨作了說明,并已經由亞當·斯密博士作了更為詳盡的說明。華萊士先生也曾提出過這一論點,并把它應用于我們現在討論的這一問題,雖然應用得也許并不是恰到好處,或者有從最強有力的觀點應用它。也許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著述提出過這一論點。因此,如果有人已經相當令人滿意地回答了這一論點,那我決不會再提出它,即使我要從另一個角度提它出來,這種觀點也會多少與我迄今所見到的所有觀點都不相同。
人類可完善性的辯護者為何會忽略了這一論點,已經難以清楚地說明。我不好懷疑像葛德文和孔多塞這樣的人的才智,也不愿懷疑他們的真誠。在我以及大多數其他人看來,這種困難似乎是難以克服的??墒沁@些公認的才智超群、眼光銳利的人卻不屑于注意它,堅持按自己的思路思考,熱情絲毫不減,信心絲毫不減。毫無疑問,我沒有資格說他們故意緊閉雙眼,不看這種論點。相反,如果這些人不正視它的話,則無論它的真實性給我留下多么深的印象,我都應懷疑其正確性。不過,必須承認,我們大家都很容易犯錯誤。如果我看到有個人頻頻向另一個人敬酒,而后者卻毫不理會,那我很可能會認為他是個瞎子或太不懂禮貌了。然而更為公正合理的哲學或許要告誡我說:寧肯認為是我的眼睛欺騙了我,其實根本不像我想象的有敬酒那回事。
在討論這一論點之前,我必須聲明,所有純粹的假設都被我加以排除,那些假設就是無法根據正確的哲學基礎推論出來的假設。某個著述家也許會跟我說,他認為人類最終將變成鴕鳥。我無法適當地反駁他。不過,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不會同意他的看法,除非他能夠證明人類的脖子在逐漸變長,嘴唇在逐漸變硬,愈來愈往前突,腿和腳的形狀每天在變化,頭發也開始變成毛管。在沒能證明人類可能發生如此奇異的變化之前,就說他們變成鴕鳥會如何如何幸福,說他們能跑得飛得如何快,說他們將蔑視一切小家子氣的奢侈品,只采集生活必需,以致人人的勞動都將減輕,人人都將享有充裕的閑暇。毫無疑問,那是徒勞的。
我認為,我可以正當地提出兩條公理。
第一,食物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兩性之間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幾乎會維持現狀。
自從我們對人類有了一些了解,這兩條法則,似乎一直是關于人類本性的固定法則。既然迄今為止它們未有任何變化,我們也就無權斷言,于今日為然者,于將來當不為然,除非當初安排了宇宙秩序的神對此進行某種直接的干預。然而在目前情況下,為了創造物的利益,神仍然按照固定法則支配著世間的一切。
在這個地球上,人類最終將可以不依靠食物而生存,據我所知,還沒有哪個著述家設想過這個前景。但葛德文先生卻推測說,兩性之間的情欲總有一天會被消除。不過,既然他聲明他著作的這一部分屬于推測,所以我在這里對此不想多加評論,而只想說,支持人類可完善性的最好論據,是人類已擺脫了野蠻狀態而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且很難說這種進步會止于何處。但在消除兩性間的情欲方面,迄今卻尚未取得絲毫進展。兩性間的情欲今天仍同兩千年或四千年前一樣強烈?,F今同以往一樣,也有個別的例外。然而,那些個別因為這種例外的數字似乎沒有增加,因此,如果單就存在著個別例外而推論例外最終將成為規則,規則最終將成為例外,那么,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推論是很不講究辯論的哲學方式的。上述兩項公理如果被接受,那么,我就可以說:“人口的增殖力是無限大于土地為人類生產提供生活資料的能力的。”
如果不抑制人口,它便會按幾何比率高速度地增加,而生活資料卻只以算術比率增加。稍通算術的人都會知道,與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有多么巨大。
“食物為人類生活所必需”這是一條有關人類本性的法則,根據這條法,必須使這兩種不相等的能力保持相等。這就意味著,獲取生活資料的困難會經常給人口施加強有力的抑制,這種困難必然會在某地發生,很大一部分人口也必然會強烈地感到這種困難。
大自然在整個動物界和植物界極其慷慨地播撒生命的種子。但她在給予養育生命種子所必需的空間和營養方面,卻一直較為吝嗇。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生命種子,如果得到充足的食物和空間,經過幾千年的繁殖,會擠滿幾百萬個地球。但貧困這個專橫且無處不在的自然法則卻可以把它們限制在規定的范圍內。植物與動物都受制于這一偉大的限制性法則。人類雖有理性,卻也不能逃避這一法則的制約。在植物和動物當中,自然法則表現為種子不發芽,害病和夭折;在人類當中,自然法則表現為苦難與罪惡。苦難是貧困的絕對必然的結果。罪惡也是貧困很可能會帶來的后果。因此我們看到罪惡遍及各處,但也許不應把罪惡稱為貧困的絕對后果。可是我們可以通過歷練道德,使一切罪惡的誘惑受到抵制。
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產力不等是自然的,然而偉大的自然法則卻必須不斷地保持它們的作用的相等。我認為,這就是阻礙社會自我完善的不可克服的巨大困難。跟它比起來,所有其它困難都是次要的,微不足道的。這一法則制約著整個生物界,我看不出人類怎樣能逃避這一法則的重壓。任何空想的平等,任何大規模的土地調整,都不會消除這一法則的壓力,即使僅僅消除一百年也不可能。因而,讓全部社會成員都過上快樂閑適的幸福生活,不擔擾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無論如何那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們的前提如果是正確的話,那么,由此得到的結論必然是全體人類的可完善性否定。
我所提及的論點大概如上所述,下面我還要仔細地加以考察。我想,經驗作為一切知識的真正源泉和基礎,無疑將證實這個論點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