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南渡及宋的詩人們 (1)

晉的南渡——劉琨與郭璞——楊方、湛方生、庾闡等——謝道韞與蘇若蘭——佛教的哲理第一次被引入中國詩里——和尚詩人們惠遠等——陶淵明——謝靈運、顏延之等——鮑照、鮑令暉與湯惠休

晉的南渡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變動之一,也是文學史上最大的變動之一。自南渡之后,中世紀的文學,便開始了。本土的文學,自此便逐漸地熏染上外來的影響。詩歌本是最著根于本土的東西,但在這時,于情調上,于韻律上也逐漸地有些變動了。從南渡到宋末,便是這個變動的前期。我們已可以看得出,南渡以來詩人們的作風,和古代詩人們是有些不同了。這個不同,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五胡的紛擾、變亂所引起;另一方面卻已有些外來影響的蹤影可見。

五胡的變亂,直把整個中原的地方,由萬丈光芒的文化的放射區,一掃而成為黑暗的中心,回復到原始的狀態里去。在南渡的前后,中原是一無文學可談的(自北魏的起來,方才有所謂北地文壇的建立)。跟隨了士大夫、王族們的南渡,文學的中心也南渡了。南渡后的許多年,南朝雖然曾數易其主,但并沒有多大的擾亂。劉氏倒了,蕭氏起來,蕭氏倒了,陳氏起來等的事實,對于江南的全部似不甚有影響。故六朝的文學,其中心可以說常是在南方。

這個南渡時期的文士,自當以劉琨及郭璞為領袖。稍后,則有陶淵明誕生出來,若孤松之植于懸巖,為這時代最大的光榮。謝氏諸彥,鮑照和顏延年,其文采也并有可觀。

劉琨(劉琨見《晉書》卷六十二)的詩,存者雖不甚多,然風格遒勁,寄托遙遠,實足為當代諸詩人冠。《晉書》說:“琨詩托意非常,攄暢幽憤,遠想張、陳,感鴻門、白登之事,用以激諶。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和,殊乖琨心。”我們讀了盧諶、劉琨的酬與答,立刻也便覺得琨詩是熱情勃勃的,諶詩不過隨聲應和而已。琨《重贈盧諶》道:“茍能隆二伯,安問黨與仇!中夜撫枕嘆,相與數子游。……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乎若云浮。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辀。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而諶之答詩,卻只是“璧由識者顯,龍因慶云翔”云云的情調。琨又有《扶風歌》:“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顧瞻望宮闕,俯仰御飛軒。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云云,也是具著極悲壯雄健之姿態的。琨字越石,中山人。永嘉初,為并州刺史。建興四年,投奔段匹。元帝渡江,加琨太尉,封廣武侯。后為匹碑所殺。謚曰愍。有集(《劉越石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郭璞(郭璞見《晉書》卷七十二)的作風卻和劉琨不同。琨是壯烈的,積極的,憤激的,是決不忘情于世事的。璞卻是閑澹的,清逸的,托詞寓意的,高飛遠舉的。璞的《游仙詩》十四首,其情調甚類阮籍的《詠懷》。但籍猶能為青白眼,有罵世不恭之言;璞則是一位真率的詩人(《郭景純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只是說著“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的話。他慕神仙,他羨長生。他歌詠著:“青谿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棟間,風出窗戶里”,“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飛泉。赤松臨上游,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他神往于“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飖戲九垓”的境地,他想望著要“尋我青云友,永與時人絕”。然他明白,這些話都不過是遐思,是幻想,是一場空虛的好夢,決不會見之于實現的。他只是“寓言十九”而已。所以即在《游仙詩》里,他已是再三的慨嘆道:“雖欲騰丹谿,云螭非我駕,愧無魯陽德,回日向三舍。臨川哀年邁,撫心獨悲吒!”他的一首“失題”:

君如秋日云,妾似突中煙。

高下理自殊,一乖雨絕天。

卻是絕好的一篇情詩。他字景純,河東聞喜人。精于卜筮之術。王導引為參軍,補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后以阻王敦謀叛,被殺。追贈弘農太守。有集。

劉、郭同時的詩人們,可稱者殊少。唯楊方的《合歡詩》五首,較可注意。方字公回,少好學。司徒王導辟為掾。轉東安太守。后又補高梁太守。以年老棄郡歸,終于家。像《合歡詩》的“居愿接膝坐,行愿攜手趨。子靜我不動,子游我不留。齊彼同心鳥,譬此比目魚,情至斷金石,膠漆未為牢。但愿長無別,合形作一軀。生為并身物,死為同棺灰”,“子笑我必哂,子戚我無歡。來與子共跡,去與子同塵”云云,都是最大膽的戀愛的宣言,和《子夜》、《讀曲》諸情歌唱同調的。其第三首:“獨坐空室中,愁有數千端。悲響答愁嘆,哀涕應苦言”;那樣的苦悶著,卻為的只是“白日入西山,不睹佳人來!”在戀愛中的詩人,其心是如何的烈火般的焦熱!

孫綽,字興公,有《情人碧玉歌》二首,也是很動人的,其第二首,尤為嬌艷可愛: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湛方生嘗為衛軍咨議參軍,所作《天晴詩》:“青天瑩如鏡,凝津平如研。落帆修江渚,悠悠極長眄”,又《還都帆》:“白沙窮年潔,林松冬夏青”云云,在當時的詩壇里乃是一個別調。

庾闡(字仲初,潁川人,征拜給事中)的《采藥詩》,又《游仙詩》十首,明是擬仿郭璞的,卻不是璞的同類。璞的《游仙詩》,寄托深遠,對于人生的究竟,有愷切的陳述;闡的所述,則只是以浮詞歌詠神仙之樂而已,我們在那里看不出一點詩人的性靈來。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后為殷仲堪參軍,是當時有大名的畫家。他的詩,雖只有下列的一首《神情詩》的摘句(也見《陶淵明集》),卻可見出其中是充溢著清挺的畫意的: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寒松。

這時的女流詩人也有幾個。謝道韞為謝奕女,王凝之妻。曾有和謝安等詠雪的聯句“未若柳絮因風起”盛為人所傳。然她別的詩卻不能相稱。蘇若蘭為苻秦時秦州刺史竇滔妻,名蕙,嘗作《璇璣圖》寄滔,計八百余言,題詩二百余首,縱橫反覆皆為文章。這是最繁賾的一篇文字游戲的東西。——遠較蘇伯玉妻《盤中詩》為繁賾!二蘇之間或者有些關系吧。到唐武則天時方盛傳于世。我意這當是許多年代以來才智之士的集合之作,未必皆出于蘇氏一人之手。正如《七巧圖》一類的東西一樣,年代愈久,內容便愈繁賾、愈完備。唯像這種游戲的東西究竟是不會成為很偉大的詩篇的。

這時佛教的哲理已被許多和尚詩人們招引到詩篇里去了。像“菩薩彩靈和,眇然因化生。四王應期來,矯掌承玉形”(支遁《四月八日贊佛詩》);“一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借言以會意,意盡無會處。既得出長羅,住此無所住。若能映斯照,萬象無來去”(鳩摩羅什《十喻詩》);“本端竟何從,起滅有無際。一微涉動境,成此頹山勢”(惠遠《報羅什偈》),都是我們本土文學里未之前見的意境。所謂“菩薩”,“由延”,“四王”,“八音”,“六凈”,“七住”,“三益”等外來的詞語,也便充分地被利用著。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實,我們應該大書特書地記載著的。印度的影響第一次在中國文學里所印染下來的痕跡,原來是這樣的!這或正和“伯理璽天德”、“巴律門”諸詞語之在譚嗣同、黃遵憲諸詩人的詩里第一次被引用著的情形不大殊異吧。

支遁在諸和尚詩人里是最偉大的一位。他字道林,本姓關,陳留人,或云河東林慮人。幼隱居余杭山。年二十五出家。后入剡。晉哀帝時在都中東安寺講道。留三載,遂乞歸剡山。太和元年終。有集。道林的“文采風流”,為時人追隨仰慕之標的。他的詩是沉浸于佛家哲理中的,便題目也往往是佛家的。像《四月八日贊佛詩》、《詠八日詩》、《五月長齋詩》、《八關齋詩》等。他的《詠懷詩》在阮籍《詠懷》、太沖《詠史》、郭璞《游仙》之外,別具一種風趣。像“詠發清風集,觸思皆恬愉。俯欣質文蔚,仰悲二匠徂。……無矣復何傷,萬殊歸一涂。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悵怏濁水際,幾忘映清渠。反鑒歸澄漠,容與含道符。心與理理密,形與物物疏。”那樣的哲理詩是我們所未之前見的。

鳩摩羅什,天竺人,漢義“童壽”。苻堅命將呂光伐龜茲,致之于中國。堅死,他留呂光所。光死,復依姚興,興待以國師之禮。晉義熙五年死于長安。他是傳播佛教于中土的大師之一,其全力幾皆耗于譯經上面(這將于下文詳之)。其詩不過寥寥二首。像《贈沙門法和》:“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云云,也是引梵語于漢詩里的先驅者。

又有惠遠,雁門樓煩人,本姓賈氏。年二十一,遇釋道安以為師。年六十后,便結宇匡廬,不復出山。至八十三而終。他的《廬山東林雜詩》:“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有客獨冥游,徑然忘所適。揮手撫云門,靈關安足辟。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也是很好的一篇哲理詩。相傳惠遠居廬山東林寺,送客不過溪。一日和陶淵明及道士陸靜修共話,不覺逾之。虎輒驟鳴。三人大笑而別。至今此遺跡尚在。

帛道猷本姓馮,山陰人,有《陵峰采藥觸興為詩》一篇:“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閑步踐其徑,處處見遺薪”,已具有淵明、摩詰的清趣。

竺僧度本姓王,名晞,字玄宗,東莞人,其出家時答其未婚妻苕華的詩:“今世雖云樂,當奈后生何!罪福良由己,寧云己恤他”,已能很熟練地運用佛家之說的了。

陶淵明(陶淵明見《晉書》卷九十四,《宋書》卷九十三,南史》卷七十五)生于晉末,是六朝最偉大的詩人。六朝的詩,自建安、太康以后,便有了兩個趨勢,第一是文采涂飾得太濃艷,第二是多寫閨情離思的東西。固不待到了齊、梁的時代才是“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惟是風云之狀”的。只有豪俠之士方能自拔于時代的風氣之外。陶淵明便是這樣的一位“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大詩人。他并不是不寫情詩,像《閑情賦》,寫得只有更為深情綺膩。他并不是不工于鑄辭,像他的諸詩,沒有一篇不是最雋美的完作。但他卻是天真的,自然的,不故意涂朱抹粉的。他是像蘇軾所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腴”的。黃庭堅也說:“謝康樂、庾義城之詩,爐錘之功,不遺余力,然未能窺彭澤數仞之墻者。”在這個時代而有了淵明那樣真實的偉大的天才,正如孤鶴之展翮于晴空,朗月之靜掛于夜天。大詩人終于是不會被幽囚于狹小的傳統的文壇之中的(唐、宋時代而有王摩詰的誕生,其情形恰與此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尼勒克县| 黄龙县| 津南区| 陆川县| 观塘区| 平陆县| 崇义县| 滕州市| 东海县| 琼海市| 平潭县| 遂溪县| 英德市| 凤山县| 河东区| 井陉县| 札达县| 靖宇县| 杭州市| 周宁县| 枣阳市| 天峨县| 三原县| 屏边| 满洲里市| 四平市| 泗洪县| 休宁县| 晋中市| 特克斯县| 昌宁县| 衡水市| 峨山| 贡山| 托克托县| 修武县| 济宁市| 夏邑县| 廉江市|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