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中世文學鳥瞰

中世紀文學的歷程——三個時期——印度文學的影響——諸種新文體的出現——中印通婚的結果——輝煌無比的一個大時代——政治上的黑暗——少數民族的不斷侵入——朱元璋的起來——中世紀告終于正德的時代

中世紀文學開始于晉的南渡,而終止于明正德的時代,其時間凡一千二百余年(317—1521)。在中國文學史上,這一段的文學的過程是最為偉大,最為繁賾的。古代文學是單純的本土文學,于辭賦、四五言詩、散文以外,便別無所有了。這個時代,卻是印度文學和中國文學結婚的時代。在這一千二百余年間,幾乎沒有一個時代曾和印度的一切完全絕緣過。因為受了印度文學的影響,我們乃于單純的詩歌和散文之外,產生出許多偉大的新文體,像變文,像諸宮調等。在思想方面,在題材方面,我們也受到了不少從印度來的恩惠。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印的結婚,如果佛教文學不輸入中國,我們的中世紀文學可能會是完全不相同的一種發展情況的。我們真想不到,在古代期最后的時候所輸入的佛教,在我們中世紀的文學史上會有了那么宏巨的作用!經過了那個宏麗絕倫的結婚禮之后,更想不到他們所產生的許多寧馨兒竟個個都是那么偉大的“巨人”!

凡在近代繼續生長著的文體,在這個時代差不多都已產生出來了。

民間文學所給予我們許多大作家的影響,在這個大時代里也可以很明白地看出。

歐洲文學史上的中世紀,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但我們的中世紀,卻是那樣的輝煌絢爛的一個大時代,幾乎沒有一紀一年不是天朗氣清的“佳日”。她不曾有過兼旬的霖雨,也不曾有過長久的陰晦五月的夜景。是那樣偉大的一個中世紀!說起來便不禁得要令人神往!——雖然在政治上常常是那樣的黑暗。

在這一千二百年間的中世紀的文學,其歷程可分為下列的三個時代:

第一時代,從晉的南渡到唐開元以前。這仍是一個詩和散文的時代。但在詩和散文上,其思想題材,乃至詞語,已深印上佛教的影響在上面了。小說的前影在這時已可見到,但只是短篇的故事。《游仙窟》的出現,才真實地開始了中國小說的歷史。在這時代之末,七言詩已成為最流行的詩體。

第二時代從唐開元、天寶到北宋之末葉。印度文學的影響,在這個時候,不僅僅自安于思想、題材或若干詞語的供給了;她們已是直截地闖入我們文壇的中心了。印度所特有的以韻文和散文合組而成的文體,已在這時代成為“變文”,而占領了一個重要的地位,產生出很多偉大的作品。同時,許多新體的詩歌所謂“詞”者,也嶄然露出頭角來。“詞”的音樂,有一部分是受了印度及中央亞細亞諸國樂歌的感應的;有一部分則為各地民間的產物。在散文壇上,這時也發生了一種革命的運動,即所謂古文運動的,起來打倒了既不便于抒情,更不便于論議、敘事的僵化了的駢偶文。其最高的成就乃見之于許多雋妙“傳奇文”上。

第三個時代,從南宋初年到明正德之末。這時,詩壇上是,于詞之外,更有了一種新體的可唱的詩,所謂“散曲”者出現。許多儒士,已是無條件地采納了許多印度的哲理到中國哲學里去。說書的風氣,在第二時代僅流行于寺廟里,僅為和尚們所主講者,這時代卻大見流行,有了種種不同的分化。短篇的以白話寫成的小說,所謂“詞話”的,以至長篇的歷史小說,所謂“講史”的,因此遂產生出來。“變文”的勢力更大,一方面在“寶卷”的別名之下延長其生命,一方面更產出了另一個重要的文體,所謂“諸宮調”者出來。戲劇這一個重要的文體,也在此時出現了。她最初是在中國的東南部溫州流行著,后乃成為普遍性的。在北方,受了戲文及影戲等的影響,并由諸宮調蛻化出一種別體的戲曲,所謂“雜劇”的出來。中世紀的文學乃告終止于諸種新的偉大的文體在發展得成熟的時候。許多偉大的名著,如暮春三月落花如雨的新瓣,如秋日霖雨綿綿不絕的雨絲似的繼續不斷地出現。

這一千二百年間的政治和社會,常常陷于黑暗無比的深井里,恰似和光芒萬丈的文壇成一個黑白極顯明的反映。中國民族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幸,乃是古代期里諸作家所不曾夢想得到的。至少總有八百年以上,中國中南部是在不斷地遭受著北部諸少數民族的侵入。其中至少有四百年以上,北方的全部陷入少數民族的掌握之中。其中更有一世紀,乃至連南方的全部也都被一個游牧民族的鐵蹄所蹂躪,所征服。所謂契丹(遼),所謂女真(金),所謂蒙古(元),他們此興彼滅地不斷地在中國政治舞臺上活動著。而開其端者則為五胡亂華。

從五胡亂華的時候起,漢族開始養成能夠在少數民族的極大的壓迫之下生存著的耐力和勇氣。公元316年,劉曜陷長安。第二年劉聰殺愍帝。司馬睿便在江南自立為皇帝。是謂東晉的開始。世家大族紛紛由中原逃到江南來。有志之士們時時懷著恢復中原的雄心,但都只是若曇花的一現。中原及北部是陷入那樣的不可救藥的大混亂之中。五胡十六國,如萬蛇在坑中似的翻騰不已。到了公元44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了北地,人民方才略略有些安息的日子過。其后北魏又分裂為東魏、西魏,再變而為北齊和北周。南朝也由宋而齊而梁而陳的數易其主。公元581年,楊堅代北周而有天下;過了九年,又平陳。南北二地始復見統一的局面。公元618年,李淵復代隋而建立唐帝國。一個更強有力的中樞政府,遂以形成。

因了這四百年間是那樣的一個不太平的黑暗時代,于是佛教的勢力便乘機大為發展;上自皇帝,下到平民,殆無不受這個欲解脫人生痛苦的偉大宗教的洗禮。佛經的翻譯成了最重大的事業。無數的文士們專心致志地從事于此。梵音的使用,佛家故事的改譯,遂成了這時代很重要的,且是對于后來很有影響的工作。

第二個時代開始于唐帝國的全盛時代。繼于李世民的開創之后,李隆基的雄才大略,使得漢族和西方諸國有了更密切的關系。印度和西域的事物,急驟地輸入中國來。特別是音樂,碰到了好歌善舞的李隆基,立刻便有了很大的成就。我們開始見到新體詩“詞”的萌芽。但唐帝國對于外來民族仍是抱著羈縻的政策,且進一步而組織著正式的藩軍。這政策的不幸的結果,乃爆發于公元755年安祿山的舉叛旗。自此,天下又有了好幾年的紛亂。但這個紛亂,卻打破了大帝國的酣舞清歌的迷夢。在詩壇上產生了像杜甫、白居易般的大詩人。在散文壇上也開始發生了古文運動。唯中樞政府的統御力,自此便一蹶不振。軍閥專橫,民生困苦萬狀,乃至產生了許多空想的劍俠的故事。契丹開始表現其勢力于中國的北部及中原。公元907年,朱溫篡唐而自立。五代不過五十年,而已五易其姓。石敬瑭等且皆借契丹之力以入主中原。于是這個遼(契丹)民族的野心乃更大。趙匡胤雖統一了天下,而于遼卻是不敢“加遺一矢”的。公元1125年,宋與金同盟舉兵滅遼。第三年,這個勃興的金民族便又滅北宋而占有了北方的天下。宋高宗僅倚長江的天險而自保。又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第三個時代開始于宋、金兩朝的南北對峙。金雖是勃興的少數民族,但入主北地以后,其文化也突然地達到很高的地位。當中原的藝術家們正紛紛地逃過江南來時,一部分沒有遷徙得動的詩人們、小說家們,便在中原為金人而歌唱著,講說著故事。其結果遂產生了像董解元的《西廂記》和無名氏的《劉知遠諸宮調》那么偉大的名著出來。稍后,便又由著大詩人關漢卿的大力,而創作了雜劇的一個新體的戲曲出來。同時,在南宋,說話人們正在創作他們的“詞話”,永嘉的劇作家們也正在編寫他們的戲文。

正在這時,北方忽如流星經天似的出現了一個更強盛的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民族。他們在幾個大政治家、大軍事家指揮之下,鐵騎所到,無不殘破,遂建立了一個曠古未有的蒙古大帝國,竟包括了一部分的歐洲乃至印度在內。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過了四十五年,他們又一舉而滅了南宋。在這個強悍的民族的統治底下,漢族人民的痛苦之深是無待說的。但文壇卻并不見得怎樣暗淡。那時的農村經濟似是很充裕的。觀于杜善夫的《莊家不識勾欄》,一個農夫乃肯不經意的費了“二百文”去見識見識勾欄里演劇的情形,其盛況是頗可由此明白的。大都和臨安是兩個文化的中心。雜劇和戲文在這個時期極為發達。長篇的歷史小說也產生得不少。但這個蒙古大帝國卻崩壞得很快。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兵逐走了元順帝,恢復了漢民族的天下。在朱明統治之下的中國卻也并不怎樣快樂。朱姓諸皇帝是那樣的專制和無理性!洪武、永樂,都是殘忍成性的人物。文壇似乎反而較元代無生氣。成化、弘治、正德諸代,比較的有復興的氣象。偉大的杰作也時時產生出來。然一切文體經歷了這許多年之后,都有些疲乏了;亟待需要一個新的轉變。近代期的文學便在那樣的一個時候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万年县| 江门市| 襄垣县| 科技| 外汇| 青龙| 章丘市| 嘉祥县| 阳朔县| 阳新县| 慈溪市| 怀远县| 伽师县| 曲麻莱县| 黑水县| 长白| 张家口市| 广东省| 托克托县| 石阡县| 枣庄市| 新闻| 双辽市| 合作市| 卢龙县| 南澳县| 鲁甸县| 轮台县| 通河县| 大渡口区| 南涧| 惠安县| 峡江县| 庆云县| 临高县| 古丈县| 石阡县| 苍梧县| 濉溪县|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