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秦與漢初文學(xué) (2)
- 中國文學(xué)史
- 鄭振鐸
- 2762字
- 2013-08-03 03:15:43
劉邦不喜儒?!爸T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漢書·酈食其傳》)跟從于他身邊的儒生辯士,如酈食其、婁敬、陸賈、叔孫通等,皆是食客而已,不能與蕭何、張良等爭席而坐。除陸賈外,他們皆不著書。陸賈(陸賈見《史記》卷九十七,《漢書》卷四十三),楚人,有口辯。從劉邦定天下,居左右,常使諸侯。以說趙佗功,拜為太中大夫。賈時(shí)前說詩書。劉邦乃命他道:“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辟Z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邦未嘗不稱善。稱其書曰《新語》?!缎抡Z》雖今尚存在,但是后人所依托,非賈的原書。他又能辭賦?!稘h書·藝文志》有“陸賈賦三篇”,但其文已逸。文帝時(shí)有賈誼,亦善于辭賦,而其散文也頗可觀。賈誼(賈誼見《史記》卷八十四,《漢書》卷四十八),洛陽人。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為河南吳公所知。吳公為廷尉,言誼年少,頗通諸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shí),誼年二十余。文帝以其能,悅之,超遷歲中至太中大夫。當(dāng)時(shí)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fā)。但為讒臣所間,竟不得大用,而出他為長沙王太傅。后歲余,文帝復(fù)召入,拜他為梁懷王太傅。
這時(shí),匈奴強(qiáng)侵邊,諸侯僭擬,地過古制。誼數(shù)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后梁王墜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奁?。歲余亦死,年三十三。他的散文議論暢達(dá)而辭勢雄勁,審度天下政治形勢也極洞徹明了,但已不復(fù)有戰(zhàn)國時(shí)代狂飆烈火似的偉觀壯彩了。本傳稱其著述(《賈太傅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凡五十八篇。然今所傳有《新書》五十八篇,卻非其舊,多取《漢書》誼本傳所載之文割裂章段,顛倒次序而加以標(biāo)題。景帝之時(shí),智謀之士頗多,如晁錯(cuò),如鄒陽,如枚乘,其說辭皆暢達(dá)美麗而明于時(shí)勢,有類于戰(zhàn)國諸說士。
枚乘(枚乘見《漢書》卷五十一),字叔,淮陰人,曾兩上書諫吳王,當(dāng)時(shí)稱其有先矢口之明(《枚叔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晁錯(cuò)(晁錯(cuò)見《史記》卷一百〇一,《漢書》卷四十九),潁川人,為景帝內(nèi)史,號曰“智囊”,即首謀削諸侯封地者。吳楚反,以誅錯(cuò)為名。錯(cuò)遂被殺。錯(cuò)洞明天下大勢,言必有中。在文帝時(shí),初上書言兵事,論防御匈奴,復(fù)言守備邊塞,勸農(nóng)力本。此皆尚時(shí)之急務(wù)。又有鄒陽(鄒陽見《史記》卷八十三,《漢書》卷五十一),齊人,初事吳王濞,后從孝王游。賈山(賈山見《漢書》卷五十一),潁川人。嘗給事潁陰侯為騎。孝文時(shí),嘗言治亂之道,借秦為喻,名曰《至言》。
漢初,詩人絕少。陸賈有賦三篇,朱建有賦二篇,趙幽王有賦一篇,皆見于《漢書·藝文志》,今并片語只字無存;所存者唯劉邦的歌詩二篇而已。一為過沛時(shí)所作的“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yáng)”,一為對戚夫人所唱的“鴻鵠高飛,一舉千里”。到了文、景之時(shí),詩人方才輩出。《漢書·藝文志》所載者,有莊夫子賦二十四篇,賈誼賦七篇,枚乘賦九篇。又有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樂》等。莊夫子的賦今僅存《哀時(shí)命》一篇。他名忌,一作嚴(yán)忌,會(huì)稽吳人,字夫子。與枚乘等同為梁孝王客。他的《哀時(shí)命》與賈誼的《吊屈原賦》、《鳥賦》相類,皆是模仿屈原的《離騷》、《九章》,以抒寫他自己的不得意之感的。我們看:
哀時(shí)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時(shí)!
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與期。
志憾恨而不遙兮,抒中情而屬詩。
夜炯炯而不寐兮,懷隱憂而歷茲。
心郁郁而無告兮,眾孰可與深謀。
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還不逼肖《離騷》的調(diào)子?
賈誼的境遇有些和屈原相同,便自然的同情于屈原。他為長沙王太傅,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道:“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兮逢時(shí)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阘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藢こV蹫^兮,豈能容吞舟之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彼晃┦强耷?,也且在自哭了。他在長沙三年,有鳥飛入其舍,止于坐隅。似鸮,不祥鳥。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在這個(gè)地方,我們頗可想得Allen Poe作《烏鴉詩》的一個(gè)環(huán)境來。然誼終于自己寬慰地說道:“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泉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yǎng)空而浮。德人無累,知命不憂,細(xì)故蒂芥,何足以疑?!庇钟小断摹?,見《楚辭》。王逸以為:“不知誰所作也。或曰賈誼,疑不能明也。”今讀其首句:“惜余年老而日衰兮”,便知決非誼之所作。
在這個(gè)漢賦的初期,《離騷》的模擬是很流行的。但到了景帝之時(shí),大詩人枚乘出現(xiàn),卻將漢賦帶到了別一條道路上去。乘所作有《七發(fā)》諸賦,而以《七發(fā)》為最著。《七發(fā)》的結(jié)構(gòu)極似《楚辭》中的《招魂》、《大招》,顯然受有她們的很深的影響。此種文體的結(jié)構(gòu),皆至為簡單。像《七發(fā)》,便分為下之七段:
序曲:楚太子有疾,吳客往問之。他以為太子之病,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之。
第一段:他初以音樂說太子,琴聲是那樣的凄美,然而太子卻病不能聽。
第二段:繼以飲食說太子,美味那么多,廚手又是那么高明,然而太子卻病不能嘗。
第三段:更以駿馬名騎說太子,馬是那樣的神駿,然而太子卻病不能乘。
第四段:再以宮苑池觀之樂導(dǎo)太子,又有賓客賦詩,美人侍宴,然而太子卻病不能游。
第五段:又以游獵之樂說太子,太子之病雖未痊,然而已有起色。
第六段:于是他更以到廣陵之曲江觀濤之說進(jìn)。太子還是病不能興。
第七段:最后,吳客道,將為太子奏方術(shù)之士,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太子便據(jù)幾而起,澀然汗出,霍然病已。
這種幼稚簡單的結(jié)構(gòu)與其浮夸汗漫的敘寫,給后來的漢賦以絕大的影響。
楚歌在漢初,最為流行。于劉邦《大風(fēng)》、《鴻鵠》二歌外,更有可述者。項(xiàng)羽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shí)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乃是這絕代英雄最后的哀號。
趙幽王名友,為呂后所囚而死;他在囚時(shí)曾作一歌:“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托天報(bào)仇!”誠乃是一首最坦白的悲憤詛咒之作。劉章在諸呂用事時(shí),曾作“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一歌,具有很巧妙的雙關(guān)之意。唐山夫人為劉邦姬,作《安世房中樂歌》十六章?!稘h書·禮樂志》說:“凡樂樂其所生。禮不忘其本。高祖樂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狈恐袠凡]有詩的情緒,不過是皇室的樂歌,用以歌頌皇德祀神而已。
更有韋孟(韋孟見《史記》卷九十九,《漢書》卷七十三),魯國鄒人,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孫戊王。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詩諷諫。后徙家于鄒,又作一詩。這兩篇詩都是模擬《詩經(jīng)》的四言之作,具有老成人的苦口婆心的教訓(xùn)式的格言。
參考書目
一、《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明張溥輯,有原刊本,翻刊本。
二、《古詩紀(jì)》 明馮惟訥編,有原刊本。
三、《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 丁福保輯,有醫(yī)學(xué)書局刊本。
四、《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yán)可均輯,有黃岡王氏刊本,有醫(yī)學(xué)書局石印本。
五、《漢魏六朝名家集》 丁福保編,醫(yī)學(xué)書局出版。
六、《文選》 梁蕭統(tǒng)編,有胡氏刊本,《四部叢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