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詩經(jīng)與楚辭 (3)

許多無名詩人,我們雖不能知道他們的確切的時代,但顯然有兩個不同的情調(diào)是可以看得出的:第一是一種歌頌贊美的;第二是一種感傷,憤懣,迫急的。前一種大都是歌頌祖德的;后一種則大都是歌詠亂離,譏刺當(dāng)局,憤嘆喪亡之無日的。前者當(dāng)是西周之作,后者當(dāng)是周室衰落時代之作。經(jīng)了幽王的昏暴,犬戎的侵入,中央的威信完全掃地了;各地的諸侯便自由地?zé)o顧忌地互相并吞征戰(zhàn)。可使詩人憤慨悲憤的時代正是這樣的一個時代!這些后期的無名詩人之作,遣詞用語,更為奔放自由,在藝術(shù)上有了極顯著的進步。

前期的無名詩人之作,在《大雅》中有《文王》、《大明》、《綿》、《思齊》、《皇矣》、《靈臺》、《生民》、《公劉》諸篇,又《小雅》中亦有《出車》、《六月》、《采芑》等作,皆是敘事詩。細看這些詩,風(fēng)格頗不相同,敘事亦多重復(fù),似非出于一人之手,亦非成于一個時代。當(dāng)是各時代的朝廷詩人,追述先王功德,或歌頌當(dāng)代勛臣的豐功偉績,用以昭示來裔,或竟是祭廟時所用的頌歌。在其間,唯《綿》及《公劉》最可注意。《綿》敘古公亶父的事。他先是未有家室,后“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乃謀議而決之于龜,龜吉,乃“日止日時,筑室于茲”。底下一大段,描寫他們耕田分職,筑室造廟,卻寫得十分生動。《公劉》敘公劉遷移都邑的事。他帶領(lǐng)人民,收拾了一切,裹了“糇糧”,便啟行了。經(jīng)山過水,陟于平原,最后乃決意定居于豳。“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活畫出古代民族遷徙的一幕重要的圖畫來。

后期的無名詩人之作,大都是憤當(dāng)局之貪墨,嘆大亂之無日,或嗟吁他自己或人民所受之痛苦的。其中最好的詩篇,像《柏舟》(《邶風(fēng)》)寫詩人“耿耿不寐”欲飲酒以忘憂而不可能。“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諸語,不僅意思很新穎流轉(zhuǎn),即音調(diào)也是很新穎流轉(zhuǎn)的。《兔爰》(《王風(fēng)》)寫時艱世亂,人不聊生。詩人于此亂世,卻去追想到未生之前之樂,又去追想到昧昧蒙蒙一事不知的睡眠之樂。他怨生,怨生之多事;他惡醒,惡醒之使他能見“百憂”。因此,唯希望自己之能寐而無覺,一切都在睡夢里經(jīng)過!《葛藟》(《王風(fēng)》)也帶有這樣的悲苦調(diào)子。《伐檀》(《魏風(fēng)》)是一首諷刺意味很深的詩。《詩經(jīng)》中破口罵人的詩頗有幾首,而這一首特具冷雋的諷趣。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貊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碩鼠》(《魏風(fēng)》),不是諷刺卻是謾罵。他竟將他無力驅(qū)逐去的貪吏或貪王,比之為碩鼠。他既不能起而逐去他們,只好消極地辱罵他們道:“碩鼠,碩鼠!不要再吃我的黍麥了,我的黍麥已經(jīng)有三年被你奪去吃了。我現(xiàn)在終定要離開你而到別一個‘樂土’去了。你不要再吃我的黍麥了!”不能反抗,卻只好遷居以躲避——可憐的弱者!但他能夠遷避到哪里去呢?《蟋蟀》(《唐風(fēng)》)和《山有樞》(《唐風(fēng)》)都是寫出亂世的一種享樂情調(diào)。“我躬不閱,遑恤我后”,這個聲語是《詩經(jīng)》所常見的。

在《小雅》的七十四篇中,這類的詩尤多,至少有二十篇以上的無名詩人作品是這樣的悲楚的亂世的呼號。最好的,像《采薇》,是寫行役之苦的;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一段,乃是《詩經(jīng)》中最為人所傳誦的雋語。《正月》以下的幾篇,像《正月》、《雨無正》,也都是離亂時代文人學(xué)士的憤語哀談;他們有的是火一般的熱情,火一般的用世之心。他們是屈原,是賈誼,是陸游,是吳偉業(yè)。他們有心于救亂,然而卻沒有救亂的力量。他們有志于做事,然卻沒有做事的地位。于是他們只好以在野的身份,將其積憤,將其郁悶之心,將其欲抑而不能自制的悲怒,滔滔不絕地一發(fā)之于詩。其辭或未免重疊紛擾,沒有什么層次,有類于《離騷》,然而其心是悲苦的,其辭是懇摯的。在《詩經(jīng)》之中,這些亂世的悲歌,與民間清瑩如珠玉的戀歌,乃是最好的最動人的雙璧。

《詩經(jīng)》中的民間歌謠,以戀歌為最多,我們很喜愛《子夜歌》、《讀曲歌》等;我們也很喜愛《詩經(jīng)》中的戀歌。在全部《詩經(jīng)》中,戀歌可說是最晶瑩的圓珠圭璧;假定有人將這些戀歌從《詩經(jīng)》中都刪去了——像一部分宋儒、清儒之所主張者——則《詩經(jīng)》究竟還成否一部最動人的古代詩歌選集,卻是一個問題了。這些戀歌雜于許多的民歌、貴族樂歌以及詩人憂時之作中,譬若客室里掛了一盞亮晶晶的明燈,又若蛛網(wǎng)上綴了許多露珠,為朝陽的金光所射照一樣。他們的光輝竟照得全部的《詩經(jīng)》都金碧輝煌,光彩炫目起來。他們不是憂國者的悲歌,他們不是歡宴者的謳吟,他們更不是歌頌功德者的曼唱。他們乃是民間小兒女的“行歌互答”,他們乃是人間的青春期的結(jié)晶物。雖然注釋家常常奪去了他們的地位,無端給他們以重厚的面幕,而他們的絕世容光卻終究非面幕所能遮掩得住的。

戀歌在十五國風(fēng)中最多,《小雅》中亦間有之。這些戀歌的情緒都是深摯而懇切的。其文句又都是婉曲深入,嬌美可喜的。他們活繪出一幅二千五百余年前的少男少女的生活來。他們將本地的風(fēng)光,本地的人物,襯托出種種的可入畫的美妙畫幅來。“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鄭風(fēng)》)這是如何的一個情景。“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魏風(fēng)》)這又是如何的一個情景。“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齊風(fēng)》)這又是如何的一個情景!但在這里不能將這些情歌一一地加以征引,姑說幾篇最動人的。衛(wèi)與鄭,是詩人們所公認的“靡靡之音”的生產(chǎn)地。

至今“鄭衛(wèi)之音”,尚為正人君子所痛心疾首。然《鄭風(fēng)》中情詩誠多,而《衛(wèi)風(fēng)》中則頗少,較之陳、齊似尚有不及。鄭、衛(wèi)并稱,未免不當(dāng)。《鄭風(fēng)》里的情歌,都寫得很倩巧,很婉秀,別饒一種媚態(tài),一種美趣。《東門之》一詩的“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豈不爾思,子不我即”,與《青青子衿》一詩的“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寫少女的有所念而羞于自即,反怨男子之不去追求的心懷,寫得真是再好沒有的了。“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褰裳》)似是《鄭風(fēng)》中所特殊的一種風(fēng)調(diào)。這種心理,卻沒有一個詩人敢于將她寫出來!其他像《將仲子》、《萚兮》、《野有蔓草》、《出其東門》及《溱洧》都寫得很可贊許。

《陳風(fēng)》里,情詩雖不多,卻都是很好的。像《月出》與《東門之楊》,其情調(diào)的幽雋可愛,大似在朦朧的黃昏光中,聽梵阿林的獨奏,又如在月色皎白的夏夜,聽長笛的曼奏: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月出》

《齊風(fēng)》里的情詩,以《子之還兮》一首為較有情致。《盧令令》一首則音調(diào)流轉(zhuǎn)動人。齊鄰于海濱,也許因是商業(yè)的中心,而遂缺失了一種清逸的氣氛。這是商業(yè)國的一個特色。又齊多方士,思想多幻緲虛空,故對于人間的情愛,其謳歌,便較不注意。《秦風(fēng)》中的《蒹葭》,措辭宛曲秀美。“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即音調(diào)也是十分的宛曲秀美。

民間的祝賀之歌,或結(jié)婚、迎親之曲,在《詩經(jīng)》里亦頗不少。《關(guān)雎》、《桃夭》、《鵲巢》等都是結(jié)婚歌。《螽斯》及《麟趾》則皆為頌賀多子多孫的祝詞。

民間的農(nóng)歌,在《詩經(jīng)》里有許多極好的。他們將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生活,極活潑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使我們在二千余年之后,還如目睹著二千余年前的農(nóng)民在祭祀,在宴會,在牽引他們的牛羊,在割稻之后,快快樂樂地歌唱著;還可以看見他們在日下耕種,他們的妻去送飯;還可以看見一大群的牛羊在草地上靜靜地低頭食草;還可以看見他們怎樣地在咒恨土地所有者,怒罵他們奪去了農(nóng)民辛苦的收獲;還可以看見他們互相的談話,譏嘲,責(zé)罵。總之,在那些農(nóng)歌里,我們竟不意地見到了古代的最生動的一幅耕牧圖了。

這些民間的或農(nóng)人們的祭祀樂歌,皆在《小雅》、《大雅》中。于上舉之《七月》等外,像《無羊》便是一首最美妙的牧歌。“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或降于阿,或飲于池,或?qū)嫽蛴灐柲羴硭迹嗡蚝误遥蜇撈漪住逼涿鑼懙那榫呈腔钴S如見的。又像《甫田》那樣的禱歌,更不是平庸的駢四儷六的祭神文、青詞、黃表之類可比。“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甫田》)其形狀農(nóng)家生活,真是“無以復(fù)加矣”。

民間的及貴族的宴會歌曲,盡有不少佳作。有時,竟有極清雋的作品。但這些宴會歌曲,結(jié)構(gòu)與意思頗多相同,當(dāng)是一種樂府相傳的歌曲,因應(yīng)用的時與地的不同,遂致有所轉(zhuǎn)變。像《鄭風(fēng)》的《風(fēng)雨》,《小雅》的《菁菁者莪》、《隰桑》、《蓼莪》、《裳裳者華》、《弁》,以及《召南》的《草蟲》等,句法皆甚相同,很可以看出是由一個來源轉(zhuǎn)變而來的。而像《伐木》(《小雅》),寫一次宴會的情況,真是栩栩如生:“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乃至“坎坎鼓我,蹲蹲舞我”。都是當(dāng)前之景,取之不窮,而狀之則不易者。貴族或君王的田獵歌,也有幾首,像《吉日》、《車攻》,且都不壞。帝王及貴族的頌神樂歌,或禱歌,或宗廟樂歌,則除了歌功頌德之外,大都沒有什么佳語雋言。《文王有聲》(《大雅》)在祭神歌中是一個別格。這是祭“列祖”的歌。凡八章。先二章是祭文王的,故末皆曰:“文王烝哉!”末二章則最后皆曰:“武王烝哉!”

《魯頌》中真正的祭神歌很少。《泮水》是一首很雄偉的戰(zhàn)勝頌歌,并不是禱神歌。《宮》乃是一首禱神歌,其格調(diào)卻與《周頌》中的諸篇不同了。

《商頌》五篇,未必便是殷時所作。《詩序》說:“微子至于戴公,其間禮樂廢壞。有正考甫者,得《商頌》十二篇于周之大師。”但其風(fēng)格離《詩經(jīng)》中的諸篇并不很歧遠。似當(dāng)是周時所作,或至少是改作的。其中亦有很好的文句,如“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我們不僅如睹其形,亦且如聞其“鞉鼓淵淵”之聲矣。

繼于《詩經(jīng)》時代之后的便是所謂“楚辭”的一個時代。在名為“楚辭”那一個總集之中,最重要的作家是屈原(屈原及宋玉等見《史記》卷八十四)。他是“楚辭”的開山祖,也是“楚辭”里的最偉大的作家。我們可以說,“楚辭”這個名詞,指的乃是“屈原及其跟從者”。

“楚辭”的名稱,或以為始于劉向。然《史記·屈原列傳》已言:“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漢書·朱買臣傳》言:“買臣善《楚辭》。”又言:“宣帝時,有九江被公善《楚辭》。”《楚辭》之稱,在漢初當(dāng)已成了一個名詞。據(jù)相傳的見解,謂屈原諸《騷》,皆是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其后雖有許多非楚人作《楚辭》,雖未必皆紀楚地,名楚物,然其作楚聲則皆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穆棱市| 甘肃省| 湛江市| 资阳市| 内丘县| 马鞍山市| 明溪县| 浑源县| 岑溪市| 安宁市| 肥乡县| 宜兰市| 惠来县| 泽州县| 香港 | 黔东| 株洲县| 田东县| 海口市| 平潭县| 吉首市| 汝南县| 沈阳市| 南郑县| 平谷区| 健康| 青海省| 双流县| 闸北区| 紫金县| 寿光市| 江津市| 太白县| 武山县| 扬中市| 济源市| 呼玛县| 含山县| 大田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