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尋找亞特蘭蒂斯 (3)
- 心靈雞湯精粹版10
- 東方笑
- 4729字
- 2013-08-03 03:14:35
“你沒有弄清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給我找個工作。我要自己來找。還有,請不要那么消極。雖然現在人浮于事,我還是可以找個工作。有些人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親帶著懷疑問。
“那些會動腦筋的人。”兒子回答說。
佛瑞迪在“事求人”廣告欄上仔細尋找,找到了一個很適合他專長的工作,廣告上說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點鐘到達42街一個地方。佛瑞迪并沒有等到8點鐘,而在7點45分鐘就到了那兒。可他看到已有20個男孩排在那里,他只是隊伍中的第21名。
怎樣才能引起注意而競爭成功呢?他應該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呢?對于佛瑞迪來說,只有一件事可做--動腦筋思考。在真正思考的時候,總是會想出辦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了一些東西,然后折得整整齊齊,走向秘書小姐,恭敬地對她說:“小姐,請你馬上把這張紙條轉交給你的老板,這非常重要。”
她是一名老手,如果他是個普通的男孩,她就可能會說:“算了吧,小伙子。你回到隊伍的第21個位子上等吧!”但是他不是普通的男孩,她直覺感到,他散發出一種自信的氣質。她收下紙條。
“好啊!”她說,“讓我來看看這張紙條。”她看了之后不禁微笑起來。她立刻站起來,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把紙條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也大聲笑了起來,因為紙條上寫著:
“先生,我排在隊伍中第21位,在你沒有看到我之前,請不要作決定。”
處于不利的位置,但不是說就是處于劣勢,動腦子的結果可以戰勝占據有利地位的對手。生活中最需要我們的智慧,只要我們善于動腦,積極利用我們的聰明才智,一定會贏得人生的輝煌。
一塊碎片的價值
一個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遠不會成就大事業。
--戴爾·卡耐基
1905年的一天,美國伊利湖畔繁忙的公路上,發生了一起嚴重的車禍:兩輛汽車頭尾相撞,后面又撞上了一連串的汽車,轉眼間,公路上一片狼藉,碎玻璃、碎金屬片滿地皆是。
事故發生以后,除了警察趕到現場以外,還來了一個汽車廠的老板,他就是后來聞名于世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為什么也急匆匆地趕來呢?
原來,這位精明的老板希望從撞壞的汽車上找到一點別人的秘密。
福特仔細地搜索著每一輛撞壞的汽車。突然,他被地上一塊亮晶晶的碎片吸引住了,這是從一輛法國轎車閥軸上掉下來的碎片。粗看這塊碎片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然而,它的光亮和硬度使福特感到,其中必定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于是,福特把碎片揀了起來,悄悄地放進了口袋,準備帶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回到公司以后,福特將這塊碎片送到了中心試驗室,吩咐他們分析一下,看看這塊碎片內究竟含有什么東西?
分析報告很快出來了,這塊碎片中含有少量的金屬釩:它的彈性優良,韌性很強,堅硬結實,具有很好的抗沖擊和抗彎曲能力,而且不易磨損和斷裂。
同時,公司情報部門送來了另一份報告,結論認為,法國人似乎是偶然使用了這塊含釩的鋼材,因為同類型的法國轎車上并不都使用這種鋼材。
這下,福特高興極了。他下令立刻試制釩鋼,結果確實令人滿意。接著,他又忙著尋找儲量豐富的釩礦,解決冶煉釩鋼的技術難題,他希望早日將釩鋼用在自己公司制造的汽車上,迅速占領美國乃至世界市場。
福特終于成功了。他的公司用釩鋼制作汽車發動機、閥門、彈簧、傳動軸、齒輪等零部件,汽車的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幾十年以后,福特汽車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廠商之一,福特曾高興地說:“假如沒有釩鋼,或許就沒有福特汽車的今天。”
雖然“幸災樂禍”從情理上很難說過去,但能從中找到“幸”和“樂”的人未必是心胸狹窄之人。福特從一場災禍中的一個小小觀察取得事業成功,靠的是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判斷力。
熱情與冒險
卓越的人,是在思想上或行為上最能追求、最能冒險的人。
--居友
你可能會認為一位50歲的女士買輛摩托車是在冒傻氣,但貝莎卻決定這樣做了。
“買它到底干什么?”親戚、朋友不滿地問。
“去探路。”貝莎告訴他們。
“開著小車照樣可以做同樣的事情。”他們說。
“是的,但我怎能隨時停車,去欣賞遍地的野花,去傾聽小溪的私語呢?”貝莎回答說。
“你會出事的。”他們說。
“也許會這樣。但這正是我還未駕駛過摩托車的原因。你可以自由自在地駕駛小車,但你也未必就不會被拋向空中,就像斗牛士在牛角上一樣。”貝莎用自己的理由回答他們的好心。
為了好好練習一番,就得找塊安全的地方。貝莎發現了一條石板小徑,在周末期間,她常獨自享有這條小路。每當她對摩托車厭煩時,便下車慢悠悠地轉一圈,然后便開足馬力返回。駕駛技術每天都有些長進,貝莎驅車慢行時,常常樂得哈哈大笑,沒想到這樣無憂無慮自由地闖入風中,會是這般興奮。
有一天,貝莎冒險駛到離村莊兩英里遠的河邊,支好車架,便拎了一包鳥食到河邊喂鴨子。一會兒,隱隱約約感覺到有人盯著摩托車,突然,她的胳膊被碰了一下。
貝莎回頭一瞥,原來是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向伙伴點了一下頭,說:“我們想用我們的自行車換你的這個。”
貝莎笑了,但一張充滿稚氣的小胖臉和一張生有雀斑的臉卻十分嚴肅。她認真答道:“這是一個慷慨的建議,但我一人用不了兩輛自行車。”
他們點點頭,表示能理解。
鄰居們似乎也產生了興趣。貝莎騎車經過他們時,他們微笑著招手致意:“你好!”頭一次,她以為是因為自己的頭盔,變色鏡、長手套和身著皮茄克的“全副武裝”模樣看起來很有趣。但此后,她從他們臉上看到的,都是熱情和對冒險行為的羨慕。
當然,騎摩托車很危險。貝莎的一位朋友對此最具說服力:她曾騎車摔進水坑,付出了折斷胳膊的代價;另外有位寡婦在返校途中,跌入了深坑,因之不敢再出現在講臺上,怕年輕的學生嘲笑。
但貝莎卻始終樂此不疲,并從中得到了很多的樂趣。
如同磁鐵吸引四周的鐵粉,熱情也能吸引周圍的人,改變周圍的情況。滿懷熱情去做一件看似冒險的事,你會從中得到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到的樂趣。
17歲的百萬富翁
在這個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都努力去尋找他們想要的機會,如果找不到時,他們會自己創造機會。
--蕭伯納
達瑞出身于美國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在生活上對他要求很嚴,平時很少給他零花錢。達瑞8歲的時候,有一天他想看電影,身上卻分文全無。是向爸媽要錢還是自己掙錢?達瑞第一次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最后,他選擇了后者。他自己調制了一種汽水,把它放在街邊,向過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時正是寒冷的冬天,沒有人購買,最后只等到兩個顧客--他的爸爸和媽媽。
他偶然得到了一個和成功商人談話的機會,當他對商人講述了自己的“破產史”后,商人給了他兩個重要的建議:第一,嘗試為別人解決一個難題,那么你就能賺到許多錢;第二,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會的和你擁有的”東西上。
這兩個建議很關鍵。因為對于一個8歲的男孩而言,他不會做的事情還很多。于是他穿過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們會有什么難題?如何為他們解決難題?
這其實很不容易。好點子似乎都躲起來了,他什么辦法都想不出來。但是有一天,父親無意中激發了他的靈感火花。
一天吃早飯時,父親讓達瑞去取報紙--美國的送報員總是把報紙塞進花園籬笆中一個特制的管子里。假如你想穿著睡衣,一邊舒服地吃早飯,一邊悠閑地看報紙,就必須先離開溫暖的房間到房子的入口處去取報,即使在天氣不好的時候也必須如此。雖然有時候只需要走二三十步路,但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當達瑞為父親取回報紙的時候,一個主意誕生了。當天他就挨個按響鄰居的門鈴,對他們說:每個月只需付給他1美元,他就每天早晨把報紙塞到他們的房門下面。大多數人都同意了,達瑞很快有了70多個顧客。當他在一個月后第一次賺到一大筆錢的時候,他覺得簡直是飛上了天。
高興的同時他并沒有滿足現狀,他還在尋找新的賺錢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他決定讓他的顧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門前,然后由他早晨送報時順便運到垃圾桶里--每個月另加1美元。他的客戶們很贊賞這個點子,于是他的月收入增加了一倍。后來他還為別人喂寵物、看房子、給植物澆水,他的月收入隨之直線上升。
9歲時,他開始學習使用父親的電腦。他學著寫廣告,而且開始把小孩子能夠掙錢的方法全部寫下來。因為他不斷有新的主意,有了新主意就馬上實施,所以很快他就有了豐厚的積蓄。他母親幫他記賬,好讓他知道什么時候該向誰收錢。
隨著業務的擴大,達瑞必須雇傭別的孩子為他幫忙,然后把收入的一半付給他們。如此一來,錢便像潮水般涌進了他的腰包。
一個出版商注意到了達瑞,并說服他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兒童掙錢的250個主意》。因此,達瑞在他12歲的時候,就成了一名暢銷書作家。
后來電視臺發現了他,邀請他參加許多兒童談話節目。他在電視里表現得非常自然,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到15歲的時候,達瑞有了自己的談話節目,通過做電視節目和電視廣告,他已經發展到日進斗金的程度。
當達瑞17歲的時候,他已經成了百萬富翁。
培根說,只有愚者才等待機會,而智者則造就機會。生活中其實不缺少機會,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
詩人的執著
盡管我們用判斷力思考問題,但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意志,而不才智。
--沃勒
在愛爾蘭都柏林的亞比歌劇院中,十分著名的詩人,也是劇作家--葉慈,正在為他的一出新作歌劇中的場景大大地傷腦筋。
在葉慈的這一部新歌劇當中,有一幕是描述夕陽無限好的,葉慈在歌劇院的舞臺上,反復地試了好幾個鐘頭,希望借助舞臺燈光,將他想要的效果表現出來。
但葉慈試了又試,負責燈光控制的技師及工作人員,也不厭其煩地全力配合,他們提供了歌劇院中所有各種顏色的燈光以及強弱光線所能夠營造出來的一切效果,卻都未能符合葉慈心中所想要的需求。
經過幾個小時不停地工作,仍未能取得彼此的共識。不僅燈光技師疲憊不堪,連一心追求最佳舞臺效果的詩人葉慈也失望不已。只見他呆坐在偌大舞臺的邊緣,口中喃喃自語,似手完全陶醉在自己心中那個美好的夕陽景色當中,卻又苦于無法將之完整呈現子觀眾眼前。
正當葉慈坐在舞臺一角,苦苦思索解決方法的同時,突然間,這位詩人“啊”地大叫了一聲,倏地站起身來,雙眼發直、愣愣地望著舞臺上的背景,口中不斷大聲嘆道:“對了!對了!這就是我要的感覺,那是多么燦爛的夕陽啊!猶如鳳凰即將沉入大海一般壯麗的顏色,閃耀著生命最后美好的無限光芒。不要動,不要動!就是這種感覺,保持這個顏色,維持這個光線的強弱。” 而對葉慈如此投入的情緒,舞臺上所有技術人員面面相覷,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沒有人敢去打擾這位大師完全投入情境當中的思考。
最后迫不得已,一位舞臺工作人員硬著頭皮走上前去,抱歉地對葉慈道:“先生,我們也很想為您保持這個顏色和光線,但是……那是保留不住的,很對不起,這個倒霉的劇院,剛剛起火了,我們……必須馬上離開……”
癡狂的人總存有超乎常人想象的執著,盡管這在常人眼中總有幾分可笑之處。而正是這樣一類超凡脫俗的特質,成就了人類文明歷史上的一顆顆閃亮的明星。
精神的強者
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險峰的人。
--雨果
1999年5月27日,尼泊爾當地時間早上七點。英國人湯姆·威塔格實現了他一生的夢想。經過八個小時筋疲力盡的攀登,越過危機四伏的巖石和冰層,威塔格登上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威塔格1979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右腳和膝蓋,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上珠峰的殘疾人。珠穆朗瑪峰天地相連,時速一百六十一公里的狂風勁吹,氣溫能降至零下九十六攝氏度。敢于攀登珠峰的登山者要面對一系列的危險:被寒冷凍傷、被太陽灼傷、被雪的反射光刺成雪盲;呼吸寒冷空氣能造成劇烈的咳嗽。此外,珠峰還有固有的危險:雪崩、深不見底的冰縫、殘酷的暴風雪等。但是對激情滿懷的登山者來說,登上珠峰是冒險的最高獎賞,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目標。
1979年車禍之后,醫生們截去了威塔格的右腿,但這沒有動搖他成為世界級登山者的決心。他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名登山向導訓練教練,在車禍后借助于假肢堅持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