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叫出世呢?出是超過或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理,心里清凈,沒有煩惱,體驗永恒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薩都是在這個世界,但他們都是以無比智慧通達真理,心里清凈,不像普通人一樣。所以出世間這個名辭,是要我們修學(xué)佛法的,進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從凡夫做到圣人,并不是叫我們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義的人,誤會佛教是逃避現(xiàn)實,因而引起不正當?shù)呐u。
“一切皆空”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這樣也空,那樣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實佛法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并不是什么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xiàn)成的,佛法之中,明顯的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如果說什么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xué)佛呢?既然因果,善惡,凡夫圣人樣樣都有,佛為什么說一切皆空?空是什么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
邪正善惡人生,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guān)系才有的,因為是從因緣而產(chǎn)生,所以依因緣的轉(zhuǎn)化而轉(zhuǎn)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里,怎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借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產(chǎn)生的,這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并非沒有。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的,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同時即說一切因緣皆有,不但要體悟一切皆空,還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惡。學(xué)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zhuǎn)迷啟悟的學(xué)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諦圓融:一般人以為佛法說空,等于什么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
二、由于佛教制度而來的誤解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制度方面有一點不同。我國舊有的地方,例如出家與素食,不明了,一不習(xí)慣的人,對此引起許許多多的誤會。
“出家”出家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國社會,特別是儒家對他誤解最大,在國內(nèi),每聽人說,大家學(xué)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成什么社會?這是嚴重的誤會,我常比喻說:如教師們教學(xué)生,那里教人人當教員去,成為教員的世界嗎?這點在菲島,不大會誤會的,因為到處看得到的神父、修女,他們也是出家,但只是天主教徒中的少部分,并非信天主教的人,人人要當神父、修女。學(xué)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學(xué)佛,在家也可以學(xué)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樣可以修行了生死,并不是學(xué)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絕不因大家學(xué)佛,就會毀滅人類社會。不過出家與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為什么還要出家呢?因為要弘揚佛教,推動佛教,必須有少數(shù)人主持佛教。主持的頂好是出家人,既沒有家庭負擔(dān),又不做其他種種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揚佛法。佛教要存在這個世界,一定要有這種人來推動他,所以從來就有此出家的制度。
出家功德大嗎?當然大,可是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強,勉強出家有時不能如法,還不如在家,爬得高的,跌得更重,出家功德高大,但一不當心,墮落得更厲害,要能真切發(fā)心,勤苦修行為佛教犧牲自己,努力弘揚佛法,才不愧為出家。出家人是佛教中的核心份子,是推動佛教的主體,不婚嫁,西洋宗教也有這樣制度。有許多科學(xué)哲學(xué)家,為了學(xué)業(yè),守獨身主義,不為家庭瑣事所累,而去為科學(xué),哲學(xué)努力。佛教出家制,也就是擺脫世界欲累,而專心一意的為佛法。所以出家是大丈夫的事,要特別的勤苦,如隨便出家,出家而不為出家事,那非但沒有利益,反而有礙佛教,有的人,一學(xué)佛教想出家,似乎學(xué)佛非出家不可,不但自己誤會了,也把其他人都嚇住而不敢來學(xué)佛。這種思想-學(xué)佛就要出家,要不得,應(yīng)認識出家不易,先做一良好在家居士為法修學(xué),自利利他。如真能發(fā)大心,修出家行,獻身佛教,再來出家,這樣自己既穩(wěn)當,對社會也不會發(fā)生不良影響。
與出家有關(guān),附帶說到兩點,有的人看到佛寺廣大莊嚴,清凈幽美,于是羨慕出家人,以為出家人住在里面,有施主來供養(yǎng),無須做工,坐享清福,如流傳的“日高三丈猶未起” “不及僧家半日閑”之類,就是此種謬說,不知道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要勇猛精進,自己修行時“初夜后夜,精勤佛道”。對信徒說法,應(yīng)該四處游化,出去宣揚真理,過著清苦的生活,為眾生為佛教而努力,自利利他,非常難得,所為僧寶,那里是什么事都不做,坐享現(xiàn)成,坐等施主們來供養(yǎng),這大概是出家者多,能盡出家人責(zé)任者少,所以社會有此誤會吧!
有些反對佛教的人,說出家人什么都不做,為寄生社會的消費者,好像一點用處都沒有。不知人不一定要從事農(nóng)、工、商的工作,當教員,新聞記者,以及其他自由職業(yè),也能說是消費者嗎?出家人不是沒有事做,過著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進,所做的事,除自利而外,導(dǎo)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眾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了生死,使人生世界得到大利益,怎能說是不做事的寄生者呢?出家人是宗教師,可說是廣義而崇高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不懂佛法的人說,出家人清閑,或說出家人寄生消費,都不對。真正出家并不如此應(yīng)該并不清閑而繁忙,不是消耗而能報施主之恩。
“吃素”:我們中國佛教徒,特別重視素食,所以學(xué)佛的人,每以為學(xué)佛就要吃素還不能斷肉食的,就會說:看看日本,錫蘭,緬甸,泰國或者我國的西藏、蒙古的佛教徒,不要說在家信徒,連出家人也都是肉食的,你能說他們不學(xué)佛,不是佛教徒嗎?不要誤會學(xué)佛就得吃素,不能吃素就不能學(xué)佛,學(xué)佛與吃素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人看到有些學(xué)佛的,沒有學(xué)到什么,只學(xué)會吃素,家庭里的父母兄弟兒女感覺討厭,以為素食太麻煩,其實學(xué)佛的人,應(yīng)該這樣,學(xué)佛后,先要了解佛教的道理,在家庭社會,依照佛理做去,使自己的德行好,心里清凈,使家庭中其他的人,覺得你在沒學(xué)佛以前貪心大,嗔心很重,缺乏責(zé)任心與慈愛心,學(xué)佛后一切都變了,貪心淡,嗔恚薄,對人慈愛,做事更負責(zé),使人覺得學(xué)佛在家庭社會上的好處,那時候要素食,家里的人不但不反對,反而生起同情心,漸漸跟你學(xué),如一學(xué)佛就學(xué)吃素,不學(xué)別的,一定會發(fā)生障礙,引起譏嫌。
雖然學(xué)佛的人,不一定吃素,但吃素確是中國佛教良好的德行,值得提倡,佛教說素食可以養(yǎng)慈悲心,不忍殺害眾生的命,不忍吃動物的血肉。不但減少殺生業(yè)障,而且對人類苦痛的同情心會增長。大乘佛法特別提倡素食,說素食對長養(yǎng)慈悲心有很大的功德。所以吃素而不能長養(yǎng)慈悲心,只是消極的戒殺,那還近于小乘呢!
以世間法來說,素食的利益極大,較經(jīng)濟,營養(yǎng)價值也高,可以減少病痛,現(xiàn)在世界上,有國際素食會的組織,無論何人,凡是喜歡素食都可以參加,可見素食是件好事,學(xué)佛的人更應(yīng)該提倡,但必須注意的,就是不要把學(xué)佛的標準提得太高,認為學(xué)佛就非吃素不可。遇到學(xué)佛的人就會問:有吃素嗎?為什么學(xué)佛這么久,還不吃素呢?這樣把學(xué)佛與素食合一,對于弘揚佛法是有礙的。
三、對于佛教儀式而來的誤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見禮佛念經(jīng),拜懺,早晚功課等等的儀式,不明白其中的真義,就說這些都是迷信。這里面問題很多,現(xiàn)在簡單的說到下面幾種:
“禮佛”。入寺拜佛,拿香、花、燈燭來供佛,西洋神教徒,說我們是拜偶像,是迷信,其實佛是我們的教主,是人而進達究竟圓滿的圣者,大菩薩們也是快要成佛的人,這是我們皈依處,是我們的領(lǐng)導(dǎo)者,尊重佛菩薩,當有所表示,好像恭敬父母必須有禮貌一樣,佛在世的時候,沒有問題,可以直接對他表示恭敬。可是現(xiàn)在釋迦佛已入涅槃了,還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薩,都不在我們這個世界,不得不用紙畫、泥塑、木頭石塊來雕刻他們的形象,作為恭敬禮拜的對象,因為這是表示佛菩薩的形象,我們才要恭敬禮拜他,并不因為他是紙、土、木、石。如我們敬愛我們的國家,要怎樣表示尊敬呢?用顏色布做成國旗,當升旗的時候,恭恭敬敬向國旗行禮,我們能否說這是迷信的行為?天主教也有像,基督教雖沒有神像,但也有十字架作為敬禮的對象,有的還跪下禱告,這與拜佛有何差別呢?說佛教禮佛為拜偶像,這是西洋神教徒對我們禮佛的意義不夠理解。
至于香花燈燭呢?佛在世時,在印度是用這些東西來供養(yǎng)佛的,燈燭是表示光明,香花是表示芬香清潔,信佛禮佛,一方面用這些東西來供養(yǎng)佛以表示虔敬,一方面即表示從佛得到光明清凈,并不是獻花燒香,使佛聞得香味、點燈點燭佛才能看到一切,西洋宗教,尤其是天主教,還不是用這些東西嗎?這本是一般宗教的共同儀式。禮佛要恭敬虔誠、禮佛的時候,要觀想為真正的佛。如果一面拜,一面想東想西,或者講話,那是大不敬,失掉了禮佛的意義。
“禮懺”。佛教徒禮懺誦經(jīng),異教徒,及非宗教者,也常常誤以為迷信。不知道“懺”印度話叫懺摩,是自己作錯了以后,承認自己錯誤的意思,因為一個人,在過去世以及現(xiàn)生中,誰都做過種種錯事,犯有種種的罪惡,留下招引苦難,障礙修道解脫的業(yè)力,為了減輕及消除障礙苦難的業(yè)力,所以在佛菩薩前,眾僧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以消除自己的業(yè)障。佛法有禮懺的法門,這等于耶教的悔改,在宗教的進修上是非常重要的。懺悔要自己懺,內(nèi)心真切的懺,才合乎佛教的意思。
一般人不會懺悔要怎么辦呢。古代祖師就編集懺悔的儀規(guī),教我們一句一句念誦,口誦心思,也就是知道里面的意義,懺悔自己的罪業(yè)了,懺儀中教我們怎樣的禮佛,求佛菩薩慈悲加護,承認自己的錯誤,知道殺生、偷盜、邪淫等的不是,一心發(fā)愿改往修來,這些都是過去祖師們教我們懺悔的儀規(guī),(耶教也有耶穌示范的禱告文)但主要還是要從心里發(fā)出真切的悔改心。
有些人,連現(xiàn)成的儀規(guī)也不會念誦,就請出家人領(lǐng)導(dǎo)著念,慢慢地自己不知道懺悔,專門請出家人來為自己禮懺了,有的父母眷屬去世了為要藉三寶的恩威,來消除父母眷屬的罪業(yè),也請出家人來禮懺,以求亡者的超升,然而如不明佛法本意,為了鋪排門面為了民間風(fēng)俗,只是費幾個錢,請幾個出家人來禮懺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無懺悔懇切的誠意,那是失掉懺禮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