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二:弘一大師書畫金石音樂展弁言
- 禪里禪外悟人生
- 弘一法師
- 920字
- 2013-08-03 02:58:21
趙樸初
近代中國佛教,自清末楊仁山居上倡導以來,由絕學而蔚為顯學,各宗大德,聞教明宗,競擅其美。其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薄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
大師出家前,即以文藝大家馳譽當世。早歲留學日本,入東京美術學校,攻西洋油畫,旁及音樂、戲劇、詩詞、書法、篆刻等,于藝事無不精。回國后,值辛亥革命,初任《太平洋報》編輯,并與詩人柳亞子、胡樸安等創辦“文美會”,主編《文美雜志》。其后應杭州浙江第一師范聘,教授圖畫、音樂,先后七年,造就藝術人材至眾。著名畫家豐子愷先生即其入室弟子,其間又與吳昌碩、葉舟、馬一浮等交游,加入西泠印社,博學多能,名重一時。
大師于藝事之暇,深究內典,信解日增,遂發心出家,披剃于西湖虎跑定慧寺,法名演音,字弘一。苦學潛修,精研戒律,孜孜以復興律宗為己任。初學《根本說一切有部律》,遍覽義凈所譯有部律藏,皆能躬履力行,輕重不遺。防護精嚴,聞者欽贊。后從扶桑請得南山三大部及唐、宋律宗諸師著述,深覺南山一派,契合此土機宜,遂改學南山律,終身奉持,不遺余力。其律學著述,有手書《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及《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等,致力之勤,用思之密,方之古德,誠無多讓。
大師出家后,諸藝俱舍,唯書法不廢。間常精楷寫經以結法緣,得者珍如拱璧。其在俗書法之出版者,有《李息翁臨古法書》,出家后有《華嚴集聯三百》。馬一浮居士嘗贊云:“大師書法、得力于《張猛龍碑》。晚歲離塵,刊落鋒穎,乃一味恬靜,在書家當為逸品。”推崇可謂至矣!然大師以書畫名家而為出世高僧,復以翰墨因緣為弘法接引資糧,成熟有情,嚴凈佛土,功鉅利博,澤潤無疆,豈僅藝事超絕,筆精墨妙而已哉。
大師于佛學,特尊《華嚴》,信行綦切,日誦《普賢行愿贊》為常課。其佛法思想多散見于所作序、跋題記及與人書簡中,片言洞微,精義時出。雖應機之作,亦足見其涉獵之廣與證解之深也。
一九四二年秋,大師示寂于福建泉州,迄今垂四十年矣。國內外信徒仰其高德,敬慕之懷,久而彌篤。去歲值大師誕生一百周年,為紀念大師生平德業,中國佛教協會特就法源寺舉辦“弘一大師書畫金石音樂展”,集大師所作精品于一堂,琳瑯滿目,觀者驚嘆。展覽既竟,爰編此冊,永為紀念人用結勝緣。今特記其緣起,志隨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