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雅典衛城是雅典城里唯一的古代遺留,仿佛在現代世界的層層包圍中的一座孤島。衛城的意思是“高的城”,從這里可以走入歷史。山路的入口是狄奧尼索斯劇院,從荒涼中俯瞰,可以遙想從前當演員頭戴面具、身穿長袍背誦出激情詩句的勝景。
沿山路一直向上,就是圣潔而高昂的雅典衛城。衛城建筑在山頂,高高不可侵犯。從下向上仰望,終于能明白這座城墻為何能在2500年間承擔起雅典的守衛。
衛城是衛城山上一片區域,由陡峭的圍墻保護,其中包含了雅典人最珍視的寶藏和建筑。從城墻到山門和神廟,都由純美的大理石筑成,潔白樸素,在陽光里微微反射金光。從山門外仰望,山門的大器和典雅讓人本能地停止了喧嘩。叢林般的立柱,刻有希臘最典型的豎直棱紋,高聳入藍天,簡潔的線條增加了立柱的高揚。
穿過山門,到達衛城廣場。視覺的中心是帕臺農神廟。它是希臘建筑的驕傲,宏偉莊重,沒有矯飾,只有黃金分割的純凈之美。白色渾然一體,在寬闊的廣場中央,立于山巔,襯于深藍色天際,如同從天而降的世外之物。
帕臺農神廟是雅典神廟的典型,黃金比例的長方形,正面是三角山墻,斜屋頂,四周由立柱環繞。最簡單的造型,卻有著最深厚的建筑技術。50根立柱圍繞主體建筑,纖長挺拔,線條流暢,為了彌補人的視錯覺,柱身中央有微微外突的弧線,顯得更筆直而巍峨。立柱是由一節節柱形石塊拼成,巨石中央打細孔,一根金屬棒貫穿上下,以精確定位筆直。古時的神廟有紅藍色的山墻,動態豐富的人物雕刻按照三角形狀,或站直或躬身,搭配恰到好處。古時候神廟外墻是浮雕,環繞一周接近160米,在紅底上有92個人物塑像,描繪了每四年一次的雅典娜女神節行進的樣子。雅典娜是雅典的守護神,帕臺農神廟內部曾經豎立著一座12米高的雅典娜塑像,這是雅典人虔誠和富有的見證。
帕臺農神廟于公元前5世紀由建筑家斐迪阿斯指導建造,他也監督了裝飾雕塑的完成。如今的帕臺農神廟已空空如也,但仍然能想象從前的勝景。經過了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和大英帝國的劫掠,如今的神廟只留一座大堂,內外雕塑均已不存,蒼涼損毀。僅有的寶藏也存入了衛城博物館,此地只剩下建筑。但即便是這樣,站在它面前,人還是會敬畏,驚嘆于它神圣的莊嚴和超越時間的美,蒼涼的美。
衛城廣場上還有幾座小型神廟,也很美麗。其中在勝利女神神廟,可以看到頂端如浪花翻卷的愛奧尼柱式。愛奧尼柱式簡潔卻動感,今天在美國的很多建筑中仍能見到。這是希臘發展的三種柱式之一,其他兩種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帕臺農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頂端呈倒錐形,而科林斯柱式頂端是向上飛起的葉子,飄逸華麗,受到古羅馬建筑的青睞。這是希臘建筑給每個時代的饋贈。
17世紀時,希臘先后被土耳其人的奧斯曼帝國和威尼斯帝國入侵,神廟被炮火炸裂,雕塑在廢墟中,無人看管,19世紀被英國人撿拾殘骸,帶往英國。這是一個以高度審美、探寶熱情和瘋狂掠奪著稱的世紀,以保護為名義,西歐各國向世界進發,將世界古老文明的古老遺留紛紛納入自己的掌控。如今,帕臺農雕塑主體藏于大英博物館,個別收藏在羅浮宮和其他地方。這不是帕臺農這一座神廟的命運,在我們這一路,將許多次見到其他希臘神廟留下的雕塑和建筑殘片。在大英博物館,在羅浮宮,在慕尼黑和柏林的古典藝術館,都可以見到各式各樣完整或殘缺的希臘雕塑,無論在哪里,都是博物館最珍藏的寶物。
雕塑是希臘最杰出的藝術。悲劇時期的希臘雕塑也像悲劇詩句一樣飽滿從容,大氣磅礴。德國學者溫克爾曼對此曾有一句最著名的評價:“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闭沁@句話,開啟了歐洲18、19世紀藝術的古典主義。溫克爾曼的形容并不是溢美之詞,看過了博物館里的實物,才知道他絲毫沒有夸張。希臘雕塑受埃及雕塑很多影響,然而并不像埃及雕塑,面目統一、身體僵硬、所有人幾乎都是雙腳一前一后的站立姿勢,希臘雕塑完全是多樣的,每一尊雕塑都有不同的面容姿態和表情,富于變化,幾乎就像真人般栩栩如生。它們不完全像真人,而是比真實人類更完美,更優雅,更矯健,更柔和,它們的肢體比人類美,表情也比人類更寧靜睿智。它們總是有著高而直挺的鼻梁和微微張開的性感的嘴,皮膚總是光滑的,肌肉線條總是流暢的,身體比例總是和諧的。
黑格爾將雕塑稱為古典型藝術,認為它比其他任何藝術都更適合表達古典理想。雕刻是將精神性用形體表達出來的藝術。一方面它不是純粹模擬某種形象,而是充分表達其中永恒的精神理想,而另一方面,雕塑不像中世紀的藝術類型,重視精神性,到了對外觀不在意的程度。它是對永恒的人的現實描繪,將那些偶然和任意的因素剔除,留下恒久的客觀精神,將生命的洋溢、蓬勃、柔潤、豐滿與沉思的智慧和理解力完整地融合在一起,用理想的客體表達藝術家心中最理想的精神。在黑格爾對客觀精神無比重視的體系中,希臘雕塑是他極為贊頌的藝術形式。
古希臘雕塑留下的并不多,雅典保存得更少。在衛城博物館和考古博物館中,還能看到一些遺留。更完美的例子要在羅馬梵蒂岡博物館見到。古羅馬時期藝術創造力低于希臘時期,出現大量仿造希臘雕塑的復制品,盡管原創氣質很少,但復制的功底相當深厚。其中有兩件極完美的復制品,如今收藏在梵蒂岡。一件是阿波羅,站立的人像,世間完美的男子造型。另一件是拉奧孔,傳說中在特洛伊大火中被毒蛇纏身的祭司,萊辛的美學小冊子就是受它的影響,以它的名字命名。這是希臘式藝術最美的杰作。
這些藝術,全在那短短一兩代人的時間里綻放。那是雅典最壯美的時代,動情的悲劇,莊嚴的建筑,豐滿的雕塑。如同在峭壁下拍擊的海浪,卷起白色的浪花沖向天空,這個時代的所有留存都有蒼勁和超脫這雙重的美,飽滿富饒,為自身存在。只有見到了藏于遠方被人捧在手心的那些碎片,才能體會雅典在這山巔是如何絢爛多姿。
歷史:雅典在公元前5世紀成為文明的曙光。邁錫尼文明覆滅之后是黑暗時期,黑暗時期之后是重新開始繁榮的城邦時期,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雅典漸漸成為繁榮的核心。雅典藝術之高妙,正來源于這段時期的歷史。
那時的希臘是一系列城邦的松散聯盟,雅典是其中最強大的。城邦是小的國度,每一個城邦由中央的城市和四周的農田組成,由其公民自行治理。城邦與城邦之間相互獨立,但是在面對共同的敵人的時候可以結為聯盟。盟主的地位至關重要,因強大而成為盟主,因成為盟主而強大。雅典的興起就在一場著名的戰爭之后。當時它是盟主,在勝利之后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與光榮,由此輝煌。
對這場戰爭,最有趣的記述當屬希羅多德的《歷史》。他是歐洲第一個留下著作的歷史學家,他的歷史寫作如同故事集,充滿風趣,又充滿超脫的悲壯。
讓雅典獲得榮耀的是著名的希波戰爭。公元前490年和公元前480年,亞細亞的波斯帝國兩次入侵希臘,爆發了兩次激烈戰斗。這是特洛伊戰爭之后歐羅巴與亞細亞之間最激烈的對抗。波斯帝國由傳奇國王居魯士創建,公元前6世紀迅速崛起。在它之前,亞細亞最強大的國家是呂底亞,波斯崛起之后,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為了壓制波斯崛起,派兵進攻,結果卻讓自己的王國覆滅了。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克洛伊索斯戰前派遣使者,詢問德爾斐神廟著名的預言師,問其出征的命運,預言師說他能滅掉一個大帝國,他于是興高采烈地出征了,卻沒料到預言師所談的是他自己的帝國。
波斯保存下來,變得異常強大。它很快將觸角繞過地中海,深入希臘腹地。希臘小城邦措手不及,有很多被征服或者投降。被威脅的城邦向雅典求援,雅典的態度決定天平角度。雅典人最終認為希臘應保持原有的獨立與自由,于是參加戰斗,激勵其他城邦。
他們的對手異常強大。波斯帝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度之一,東至印度,西至埃及,占據阿拉伯海、波斯灣、里海和黑海沿岸的整片區域,遠非地圖上小得可以忽略的希臘城邦可比。波斯人強大兇猛,陸軍裝備精良,海軍擁有數百只戰艦,向東西方同時推進,征服了馬其頓和其他大片區域。公元前490年,國王大流士率領兩萬余人攻打希臘,目標直取雅典,雅典是鼓動希臘城邦起義、阻撓波斯帝國推進的最重要力量。雙方在馬拉松平原展開激戰,波斯軍隊人數眾多,然而雅典人身穿重甲,有效地擋住波斯人的砍殺,而雅典主帥米蒂亞德采取出人意料的陣型,將軍隊分成三個方陣,中路盡管失手,但兩側的側翼進攻極為成功,從側面包抄,將波斯人推進的中路軍圍在中央。最后,雅典取勝馬拉松,報信人著名的長跑載入史冊。
這是戰爭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雅典戰勝強大的對手波斯,這在當時恐怕沒人能料到。波斯人不甘心這一小小戰役的失敗,秣馬厲兵,準備卷土重來。只是大流士在埃及突然死亡,他的兒子薛西斯又隔了5年才正式發兵。公元前480年,波斯再度入侵希臘,這一次更為興師動眾,傳說中出兵20萬以上,試圖舉全國之力將雅典碾碎。艦船和運輸船有數千只,波斯征服的許多民族也一起前來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