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的移民路 (6)
- 就這樣,我去了海外生活
- 徐昌文
- 4790字
- 2013-08-03 02:52:21
終于輪到我們進去了,進門后還有長長的走道。我們被帶到其中一間辦公室,里面坐著一個中國婦人,她自我介紹說是翻譯,移民官馬上到,讓我們先坐等。很快移民官進來了,就是剛才那位女士。
她坐定后簡單地翻閱了一下我們材料,抬頭自我介紹,面試正式開始。突然她眼睛看向了我“XOXOXOXOXO”說了一句話,我當時就蒙了:“怎么從我開始啊?”我腦袋里一片空白,就呆呆地看著她。我看到她收斂了微笑,嚴肅地看著我,帶著質疑。
這時老公拿上一份材料與她搭話,移民官制止他并示意她在問我話,你不要回答。老公趕緊說了句什么,移民官把注意力轉到了文件上,看了一會兒后開始與老公交談。
老公和她的交談很順暢,移民官的臉色漸漸緩和。老公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關于蒙特利爾的節日資料,講述我們對那兒的向往。移民官一直微笑地看著我老公,從她眼神里我能感覺她很欣賞我老公。那一刻我也好欣賞我老公啊,看他側身而坐,穿著西裝,戴著眼鏡,清爽的發型,手拿材料,邊說邊做著手勢的樣子帥極了,以前怎么沒發現他這么帥呢?呵呵……
約莫15分鐘后,移民官微笑著說了句什么,老公高興地與她握手表示感謝。我知道肯定成功了。移民官低頭簽署文件,老公握住我的手得意地看向我,我特敬佩地望著他微笑。沒想到這一幕被移民官盡收眼底,她打趣地把我們的神情學了一番,哈哈直笑。她說能感覺出來我們感情很好,這點非常重要,希望我們到了加拿大后能一樣這么恩愛。
很多新移民都短登,把太太或是老公留在加拿大,自己來回飛。我們也打算這樣做,好歹目前他一年能拿到10多萬工資。但我爸媽強烈反對,主要是他們不放心我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再則趁著年輕盡快過去熟悉環境,讀書找工作,賺錢總是有辦法,實在不行還有家里支持著。
我們一條心長登加拿大。2005年的6月,我們簡單地擺了酒宴,帶著激動和不安的心情飛向加拿大。登陸那年我24歲,老公26歲,多美好的年紀啊!
任我評說:移民其實可以不必那樣麻煩:很樂意評論這篇文章,心里在暗自羞怯的同時,也感覺竊喜。羞怯是因為我與文中的老公同歲了,可還沒有拿到法國綠卡,算了一下,已經花了100多萬了。竊喜是因為他們當初是想留學法國的,他們這個愿望還沒有實現呢。
法國不是典型的移民國家,所以很難,留學幾乎是唯一的途徑,除非很有錢,或者有親屬在法國等。
不過,如果是一般移民的話,看不出法國好,還是加拿大好。如果是本年度,2012年才想移民的話,那移民加拿大更好,因為法國經濟在歐債危機中,很可憐的。奧朗德當選總統又怎么樣?把薩科齊趕走,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之“再婚”,成了“默朗德”,又怎么樣?還不是患難“夫妻”,就是恩恩愛愛,又怎么樣?
如果讓我們把移民的國家交換一下,我同意,我愿意去加拿大。呵呵,我還沒有綠卡呢?臨時的要不要?
文中這對夫妻,就移民的年齡來說,相當于讀書時的跳級,相當于15歲就讀大學了。至少他們就沒有浪費一點時間,她老公就算沒有讀研,22歲大學畢業,加上四年的工作經歷,移民也算是正合適吧。
相信他們也有一些遺憾,她老公在國內混得真挺不錯的,26歲年薪就10多萬了,雖然與加拿大同行的收入相比還是少了點,可那是絕對值。但要說相對的生活質量,這樣的收入水平,在國內肯定要高許多。原因就是,去了加拿大能在近期找到合適的專業工作嗎?可能要拼搏多年。可是如果在國內也拼搏多年,收入又會達到什么水平呢?不知道他們現在怎么樣了。
還是那句話,是人才通常在哪里都是人才,除了在國內依靠關系混的那一種人。所以,相信這對人兒在加拿大也一定會過得很好。
說了技術移民的事,我們再說一說婚姻移民,這也是移民的一種方式,即通過與外國人或具有國外永久居住權的人結婚而移民。這種說法顯然是有嚴重缺陷的——仿佛人們是因為要達到移民的目的,才選擇與外國人結婚的,這與許多假結婚案例就有相似之處了。對于大多數人,是因為愛、因為婚姻,兩個人需要共同生活在一起,才選擇了移民。
當然,婚姻移民的目的地國往往是經濟發達國家占絕對多數,這只能說明現代婚姻的復雜性——婚姻除相互廝守外,為了很好地生活,擇偶時就把一定的經濟能力作為條件,在此基礎上再談愛情、再談婚姻,這是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
以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婚姻移民——嫁到瑞士,婚姻移民:如果要與外國人戀愛,并通過婚姻移民國外,似乎并不難,現在有這方面的紅娘——中介,網絡也很發達。不過,我不反對嫁到國外,但我惡心僅僅是為了移民就與外國人結婚。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為愛結婚。但為了這個,我沒有發過誓,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我有許多機會接觸外國人,1995年在上海交大讀書,就認識一些外國留學生。我們沒有培養出感情,因為也沒有要求自己與一個外國人談戀愛。
我老公有情人了,她才18歲,我真不應該發現他們的。我知道,他不會因為她與我離婚,他后來說過這個話,這一句話我是相信的。我也相信他們的戀情最多能維持兩年,因為我相信,結婚與愛情不是一回事,他們之間甚至還談不上愛情。我也相信我老公是愛我的,至少當時,他愛我勝過愛地球上任何一位女人。不過,我無法做到對他們的戀情視而不見,盡管他們分手了,老公也發誓下不為例了。可是,我與他在一起,總感覺到別扭,我總以為自己的想法很西方化,但臨了才發現自己還是中國人。其實,克林頓“拉鏈門”暴露后,希拉里以及美國人民也沒有不把它當回事吧。所以,我決定與老公離婚了,并約定如果有緣,我們30年后復婚。
與老公離婚后的那兩年我就一直在夢游,想找一個替補,可又沒有激情。在廣州一家公司工作,本有升遷的能力和機會的,我卻在混日子。
不過,由于公司業務往來,2005年,我認識了一家瑞士葡萄酒公司駐廣州的常駐代表機構的一位代表,瑞(化名),27歲,比我還小5歲,接著就嫁給他。當然,其中有一個過程。
我們交流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他會一口別扭的漢語,我在大學選修的是法語,說起來也不溜,相互間連聽加猜倒也不難懂。他比較內斂,甚至有些害羞,這與我熟悉的歐美人大不一樣。因為這樣,我對他的信任度大增,同時才有了點什么心理優勢,樂意幫助他。每遇因語言不通或在中國遇上什么棘手之事,他都會打電話向我咨詢。我幫助他,他也經常請我吃飯,就是在這種吃吃喝喝的過程中,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談他自己,自己的家鄉,自己兒時的初戀,作為一種交易,他也讓我談談我的經歷,我就對我前老公大加贊賞了一番,以及我們的約定,他聽得很認真,他甚至說我應該原諒老公。三個月后,他開始每天老套地向我獻花了,最后發展到不可收拾,他向我求婚。我同意了,因為他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了,就這樣簡單。
也許是他把瑞士說得太好,而且我都似乎那樣熟悉,日內瓦、蘇黎世、洛桑、阿爾卑斯、萊茵河……瑞士每一個城市、每座山、每條河幾乎都是世界聞名,那就結婚吧,移民瑞士也沒有什么不好。
我們在廣州開始辦理“結婚證”了,之所以叫開始,因為中國人之間結婚,結婚證三分鐘發一對,國際婚姻復雜多了,還需要這個瑞士小子所在的蘇黎世簽發的戶籍卡,以及蘇黎世州政府什么的到中國駐瑞士大使館辦理認證。麻煩是有些麻煩,那時候,我真的為自己是中國人自豪,瑞士又怎么樣?中國人不是隨隨便便說嫁就嫁出去的。我二婚又怎么了?別是這小子裝得老老實實的,在瑞士卻有了三妻四妾的,又拉著我去給他當五房六房的?日后,也為自己要移民瑞士感覺到羞愧和傷心。好在經過認證,這小子老實,還是單身。這樣我們倆的結婚證才辦到了手。
放鞭炮,拜天地,拜我父母——我父母哭了,因為我要去瑞士了。夫妻對拜,一個都不能少。
要去瑞士了,我辦簽證吧,我的出生證明、國籍、居住證明去公證處公證,還去瑞士駐廣州領事館認證,折騰了一個多月,簽證下來了,飛瑞士吧。
初到瑞士,這鬼地方還真不錯,我在我家這個基督教徒的率領下游遍了瑞士,23個州幾乎都去了,之所以去,首先還不主要是因為名城多、景點多,是因為瑞士小,只有5個廣州那么大,一個州還不如中國一個縣大,稍不注意就到了德國,或者法國了。算了,順便去那些國家稍微走走。
回來,我申請了瑞士的居留證B(Ausweis B),得好好過日子了。兩三個月后,諸多不適應也就慢慢呈現:沒有朋友,很是寂寞。我們家住在一幢三層樓的二樓,門始終是敞開的,我卻像一個被關著的怨婦在窗口上瞻望基督徒回來。
不得了啦,他在瑞士超期待了半年后,又要回到中國去當代表了,把我一個人扔在瑞士怎么過日子?
我去辦工作許可?是的,就算他不離開,我與他曾經商量好的,我得工作,雖然瑞士有一半的婦女結婚后是不工作的。我是搞市場營銷的,可我對瑞士以及這個市場并不熟悉。其實,我家基督徒在中國的商務業務代表什么的最合適我來做的,瑞士也有許多知名企業在中國設立常駐機構,可是,我雖然太熟悉中國,卻不熟悉瑞士,所以我同樣沒有找到這樣的職位(說真話,也沒有認真去找)。瑞也向他們公司力薦我,可是他們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主要是由中國的代理商來做的。
沒有在瑞士找到工作,是因為在中國我更容易找到工作,是因為我不想單獨待在瑞士,是因為喜歡周圍朋友多,熱熱鬧鬧的。
所以在瑞士待了半年,我又回家了。敲開我家的門,我媽連說了三個“這樣好”。
我又在廣州輕易找到工作,是因為我條件不錯,心情好,干得也就好。干了不出一年后,也有了一些業績,一步步升任公司部門副經理、經理。
也許是預感到2008年要發生金融危機,35歲了,也應該有孩子了。那一年我也就懷孕了,請了一年之久的假,我的官運戛然而止,或叫暫停了。我仍然選擇在中國養胎,醫療條件,廣州與瑞士沒有什么區別。孩子一出生,因為孩子媽仍然是中國籍,就自然擁有中國國籍,孩子爸是瑞士國籍就擁有瑞士國籍,我們選擇的是瑞士國籍。但是我發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要讓他記住中國,不能做與中國作對的任何事。
2010年,我又與基督教徒為我國籍的事回到了瑞士,可是申請未被批準,因為瑞士移民法規定,只有滿足3個條件,才能申請瑞士國籍(還未必批準):在瑞士境內居住滿5年;自申請日起,在瑞士未間斷居住滿1年;和瑞士籍人結婚生活滿3年。除了第3個條件達到了,其他兩個條件都達不到。之前我是略知一二的,我是來碰運氣的,也可以說我是缺乏誠意的,因為瑞士國籍如果這樣重要,我就不會回中國工作了,我會好好坐移民監。
不過,我此時回到瑞士,是對永久居留證B(Ausweis B)有誠意的,沒有猶豫。然而,這張瑞士綠卡同樣沒有達到條件。
但這次到瑞士仍然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申請居留證A(Ausweis A)延期5年。這個條件,瑞士政府通過一些審查,還是爽快地同意了。
回到中國,我繼續工作,繼續升官,到了經理級。如果不是經過這些折騰,也應該升到總監級了。
2011年是入瑞士籍重要的一年,因為瑞士移民法還規定:與瑞士籍人結婚,一同在國外居住的外國人也可以申請加入瑞士國籍,但結婚必須滿6年,同時要與瑞士有密切的關系。他在為瑞士公司工作,當然與瑞士有密切關系。況且我們還不定期回到瑞士,短時間居住,還有私有住房呢。孩子也是瑞士國籍。
這一年我們也去了瑞士,就一個月時間,但我沒有遞交入籍申請,也許加入只是時間問題。我是有些擔心入了瑞士國籍,在中國工作就不太方便了,就要作為外籍人士在中國申請工作簽證了,況且我一直在懷疑加入瑞士國籍就那樣重要嗎?
這一個故事結束了,相信作者最終加入瑞士國籍的可能性很大。不過,在這本書里,我們第一次涉足中國人加入外國籍時內心的糾葛,也隱約感覺到很多人這樣選擇的原因:許多人留學回歸;許多人獲得外國永久居留權后,放棄了入籍;許多人入了外國國籍,最終卻選擇定居在中國。
婚姻移民受到的爭議遠比其他移民方式多,許多人都想發表評論,那我們就來一個三人評吧。
任我評說三人行:婚姻移民是什么事:孟浩波:我很敬佩這位姐,嚴格說起來,這不叫移民,這位姐之前甚至沒有想到過要找一位男性中國公民,還是外國公民,只是遇上了外國人,兩個人要結婚,就選擇在哪里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