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天津卷

[命題作文]有句話常掛在嘴邊

請以“有句話常掛在嘴邊”為題寫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除詩歌之外,文體不限。2.不少于800字。

[鮮人指路]

“有句話常掛在嘴邊”,這個題目顯得非常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很多人都會有這么一兩句“口頭禪”,話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要常掛在嘴邊?會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因而,可以從本人的實際生活中獲得靈感與素材,比如周圍的人因為有這么一句口頭禪而發生一些具有啟示的小故事,親人激勵自己的話語,或是一句銘記在心的格言或座右銘,都很有意義。也可從反面入手,批評一些不良的口頭語,對社會風氣提點建議。

[經典范文]

有句話常掛嘴邊

天津考生

中國人見面打招呼,常說的一句就是:“您吃了嗎?”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話,其實里面大有講究。

民以食為天,填飽肚子在幾千年內成了大多數國人最基本的人生追求。從堯舜禹湯開始,歷經秦漢唐宋,再到明清民國,直至三十年前,能吃飽歷來就是一小部分高貴之人的專利。生產力低下,靠天吃飯,趕上老天爺不高興,或者有個兵災匪患什么的,小小百姓就都得勒緊腰帶過日子,能活下去不被餓死就是最大的幸運了。所以,見面問一聲“您吃了嗎”就沒有絲毫的虛套在里面,而是發自內心的關照與呵護。我們可以想見,其時其地的人們在說這普普通通的四個字時語氣的真誠與虔誠,里面又飽含著多少無奈與渴盼啊。“您吃了嗎”,其實也是在問自己,我今天吃了嗎?我今天的肚子充實了嗎?明天的早餐我準備好了嗎?

也有過所謂的“太平盛世”,風調雨順,倉廩豐實,這時的大部分百姓應該是能吃飽飯的,但見面的第一句臺詞仍是“您吃了嗎”。這時的四個字我想應該懷著一份對上天的感激,一份對皇恩浩蕩的涕零。畢竟能吃飽飯了!這四個字還應有一份提醒,好好珍惜吧,千萬別浪費糧食,千萬別糟蹋飯菜。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手中有饅頭,莫忘饑饉時。這四個字可能還有一層憧憬,今天能吃飽了肚子,希望明天能吃得上些檔次。吃飽,更要吃好。“您吃了嗎”實際蘊含著國人生活的現在時與將來時。

古老的中國在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才終于在30年前的一聲春雷響后,真正實現了祈望了幾千年的夢。“您吃了嗎”里面不再有挨餓的擔憂,不再有十之八九要落空的渴盼,豐衣足食的中國人在說這四個字的時候真真的是“底氣十足”。再也不用擔心明天無米下鍋,再也不用擔心老天發怒,再也不用擔心夢會破滅。人們“擔心”的是怎樣吃得才能更好,怎樣讓生活比蜜還甜。于是,“您吃了嗎”也就愈來愈加大了其單純“打招呼”的比重——但我明白,人們是滿心歡喜這樣的的“虛套”與“客氣”的。

我相信,“您吃了嗎”可能隨著生活的豐富多彩與高質量而逐漸退卻,不再常掛在人們的嘴邊。這是進步,但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在心底給“您吃了嗎”留個位置,為了不忘過去,為了珍視眼前,更為了追求無比絢麗的明天!

[指手畫腳]

作者善于觀察生活,并懂得從常見的現象中提煉出新意,使之符合作文題目與要求。“您吃了嗎?”這句舊時常見的問候語在作者的筆下有了新的意義,平淡而內容充實的語言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有句話常掛在嘴邊

天津考生

有句話常掛在嘴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嚴于律己”即對自己嚴格要求,日省吾身,見賢則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孔夫子曾教導弟子“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的就是此意。

對做學問者來說,嚴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縱觀歷史,凡學有所成者莫不深知此理。古時學者懸梁刺骨,囊熒映雪,故有縱橫捭闔之才,經綸世務之智;王右軍臨池練字,在池中洗筆,竟染黑了一池水,故后有書圣美譽。其精益求精,嚴于律己的決心意志著實令人敬佩。也正因為這種精神,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國之才。

對修養自身者而言,嚴于律己更顯得尤為重要。儒家朱熹強調“吾日三省吾身”,不斷檢視自己的行為。法家荀況同樣也說過“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名而行無過矣”。可見反躬自省,嚴于律己對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性。

以此看來,嚴于律己可達到不斷完善自己,以至于“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寬以待人”即寬容地對待別人,多發掘欣賞別人的優點。只有如此,才能發字內心地熱愛民眾,即儒家所提倡的“仁”,和墨家所闡釋的“兼愛”。

孔子將“恕”歸結為儒家要義之一,勸說人們原諒他人的過錯,包容他人的缺點。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的人,今天抱怨這個人太小氣,明天又說那個人目中無人,以致于弄得人際關系緊張。因為他不懂得寬恕別人,看人只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當然就無人可入其眼。試問天下又有誰是十全十美的嗎?經常義正詞嚴地指責別人難道就能說明你身上缺點很少?恐怕事實恰好相反。

進一步來說,如果一個人經常欣賞別人的優點,那麼在他眼里則天下無一人不可愛,又哪會心生怨恨呢?東坡流放嶺南之時,曾與化外人比鄰而居。但他看不到他們的粗魯,而只看到他們的豪放和不拘小節;看不到他們的不知禮儀,而只看到他們的自然率真。故雖生活艱苦而能得鄰里多方援助,結交到不少好友。所以懂得欣賞別人的人總是樂觀愉快,兼懷仁愛之心。

“寬以待人”是最好的為人處世之道,它令人曠達無憂。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一言治學修身,一言善處人際,人生三昧盡在其中。如此金玉良言不止應常掛于嘴邊,更應反復思量,定能從中獲益良多。

[指手畫腳]

文章義正詞嚴,結合古代先賢的理論事例來闡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句“常掛在嘴邊的話”。從做學問、修己身的角度出發,引用孔子、朱熹等古人的名言、事例來說明“嚴于律己”對治學修身的重要性,后結合儒家的“仁”與墨家的“兼愛”來論述“寬以待人”在人際交往中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仁寿县| 布尔津县| 达日县| 龙泉市| 哈巴河县| 景洪市| 涪陵区| 桑植县| 咸宁市| 静乐县| 政和县| 扎赉特旗| 紫云| 嘉义市| 高阳县| 台江县| 闽清县| 百色市| 稷山县| 大姚县| 佛坪县| 镇宁| 渭南市| 河北省| 徐水县| 庆元县| 固镇县| 洮南市| 衡水市| 扶风县| 玛曲县| 丁青县| 囊谦县| 廉江市| 商河县| 瑞昌市| 沙田区| 清新县| 闵行区|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