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仁德政治陽謀陰謀·給人以尊嚴的為政之道

【引言】

如何做好領導,這是古往今來我們一直探討的一門大學問。有人認為應當用法家的方法,以法治國,以法治人,認為萬事有了規矩才可施行;有人認為應當用儒家的思想,以仁愛為本,本立而道生,道生則萬物自然運行;也有人主張用道家的策略,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當然,也有人主張儒、法兼用,或是陽儒而陰法。但在這眾多治國、治人的策略中,給人以尊嚴,恐怕是不容忽視的,也是在現實中行之有效的。

【事典】

晏嬰路過中牟這個地方,看見一個衣著襤褸的人在路旁休息,看上去像個君子。晏嬰就問他說:“您是什么人呢?為什么到這個地方來?”那人說:“我叫越石父,我是人家的仆人,在中牟給人做勞役,出來干完活正準備回去。”晏嬰問:“您為什么要給人家做勞役呢?”越石父答:“因為挨餓受凍,無法擺脫,所以做了仆人。”晏子問:“您做多久了?”越石父回答說:“已經三年了。”晏子說:“可以把您贖回來嗎?”越石父說:“可以。”于是晏子讓人解下左邊拉車的那匹良馬,給越石父贖身,并讓他坐上自己的車一起回到了齊國。

晏子到了家,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了進去,越石父十分氣憤,要求與晏子斷絕交往。晏子派人對越石父說:“我過去不曾與先生交朋友,您做了三年的奴仆,今天我見到您,就把您贖了出來,難道還有什么地方對不住您嗎?為什么這么快就和我絕交呢?”越石父回答說:“我聽說,士人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委屈求全,而在知己者面前挺直腰板,因此,君子不能因為對人有恩德就輕視人,也不能因為別人對自己有恩德就低三下四。我給人家做了三年的仆人,是因為沒有人了解我,先生贖我出來,我認為先生真正了解我。我才與您一起乘車,當時您沒有對我表示謙讓,我以為您忘記了。剛才您又不與我告辭就進去,這和拿我當仆役就沒有什么差別了。既然我還是仆役,就請您把我賣掉吧!”

晏子聽了越石父的話,從家里出來與他相見,說:“剛才我只看到您的容貌,現在我看到了您的內心,反省自己言行的人不牽扯別人的過錯,注重實際的人不計較別人的言辭。我向您道歉,您不要拋棄我。請您允許我改正錯誤。”于是,晏子下令灑水清掃,改備宴席,以隆重的禮節接待越石父。越石父不愿意接受,說:“我聽說,再恭敬也不能在途中安排禮儀,禮儀再隆重也不能上下不分。先生接待我的禮節太重,我不敢承當。”于是晏子就把越石父當做上客來接待。

后來,越石父成為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

只有給人以尊嚴才能真正得到人心。如果晏嬰這樣的古人像現在一般人那樣對人的使用只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或是打一巴掌揉三揉,把人的尊嚴都給弄沒了,不要說當齊國的國相,就是一個鄉長也是當不長久的。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有容人的度量就必須有容人的資本,如果是一個才智不高的人,搞武大郎開店,那就不行了。當然,有人會說,現實中的多數人恐怕都沒有什么尊嚴感,你給他尊嚴,不如用法律去約束、用財貨去利誘他。是的,孔子也說過,“君子懷德,小人懷刑”,意思是說君子感念恩德,小人恐懼刑罰,但我們說的是一種管理人的思想和原則,并不是要教條地運用到現實中,并不排斥對現實中人具體情況的具體分析。如果沒有這種思想和原則,那么,我們的世界可能是一片專制與暴力的黑暗。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千古以來知人、用人經驗的經典性總結,是萬古不易的真理,同時,也是人追求實現自我尊嚴的表現。但是,要想真正做到“知己”,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晏嬰算是一位十分有學識、有水平的人了,甚至在當時的各個諸侯國中都沒有人能夠超過他,但他對識人之難也屢屢發出慨嘆。

齊國有個叫北郭騷的人。他靠編織捕獸的網具、打草鞋來贍養母親,但還是不夠,他就親自登門去見晏子,對他說:“我仰慕先生的仁義,愿向先生乞求一些能養活老母的東西。”晏子派人從倉庫里取來錢和糧食送給北郭騷,北郭騷謝絕了錢財,只收下了口糧。

過了一段時間,晏子被景公疑忌,他覺得不能在朝廷待下去了,決定離朝廷出走。路過北郭騷家門口時,晏子向他道別。北郭騷沐浴更衣,鄭重地與晏子見面,問道:“先生將去哪里呢?”晏子說:“我被大王猜疑,打算出奔逃亡。”北郭騷說:“請您好自為之。”當時沒有什么特殊的表示。晏子坐在車上長聲嘆息說:“我落到出走的地步,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我實在對士人太不了解了啊!這能怨誰呢?”

晏子走后,北郭騷立即行動起來,他找來自己的朋友,對他說:“我很敬重晏子的仁義,曾向他乞討養活老母的東西。我聽人們說,對能夠供養自己雙親的人,應當親自替他擔當危難。現在晏子被大王疑忌,我應該用生命來為晏子表白。”說完,他穿戴整齊,讓朋友拿著寶劍,手捧竹筐,跟在他的后面來到宮廷。他懇求通報人說:“晏子是天下有名的賢人,如今他被國君猜忌,要離開齊國了,齊國必定要因此而受到損害,與其看國家受到損害,不如去死掉。我愿用自己的頭顱向大王進諫,表明晏子的清白無辜。”接著又對自己的朋友說:“請把我的頭裝入竹筐之中,送給國君,表明我的請求。”說罷退下,馬上就拔劍自刎而死了。

他的朋友把北郭騷的頭裝進竹筐,對通報的人說:“這就是北郭先生,他為國家的事情而死,我現在要為他而死。”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景公聽說后,大驚失色,親自坐上驛站的馬車去追趕晏子,一直追到郊外,才把晏子追上,請他回國都。晏子沒有辦法,只好跟著景公回來。聽說北郭先生以他的生命來為自己表白無辜的事以后,晏子連聲嘆息說:“我晏嬰的出奔逃亡,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我更加對士人不了解了!”

晏嬰兩次關于對士人不了解的自我檢討在今天看來可能覺得是謙虛甚至是矯情的,而在當時卻是真誠的,也是充滿了哲理的。第一次檢討是說自己識人不明,錯把普通的人當做士人,像這樣的水平難道還應該輔佐國君,在宮里繼續待下去嗎?第二次檢討是說自己有眼不識泰山,就更沒有資格輔佐君王了,被君王懷疑,離都城出走,難道不是很正常的嗎?總之,是自己的修養和水平還沒有達到應有的境界。別的先不說,晏嬰的這種聯系政治檢討自我、剖析自我的精神是驚人的,恐怕也是我們身上所缺乏的。

【評議】

為政之道在于給人以尊嚴。上面的例子從表面上看主要說明對人的了解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在深層次中還透顯出比了解士人更難的東西,那就是對士人的尊重。古人說,上有堯舜之君,則下有堯舜之民,善于用人,則盜跖亦可為忠信之人。其實,這里所講的并不僅僅是單純的用人方法,更不是所謂的馭臣術、牧民術,而是一種思想、一種原則。古人在這方面的經驗已經相當成熟和豐富了,他們早已懂得,要想用人,就必須尊重人,使人真正具有尊嚴感,如果有人還沒有明確的尊嚴感,就要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樹立尊嚴感。

其實,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也是人追求自我尊嚴的一種表現。

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會有志趣、愛好、觀念的差異,這些差異是任何時代和任何理論都無法抹煞的,就必然會出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現象,“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也就成了一條永恒的規律,也可以說是基本的人性之一。因此,尊重這些東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尊重人的個體情感,就是給人以尊嚴。當然,當這些所謂的“尊嚴”與基本的社會秩序和道德觀念發生沖突時,首先要尊重的,又應該是后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昔阳县| 高碑店市| 临安市| 建平县| 太仓市| 永顺县| 东乡族自治县| 商南县| 万全县| 如东县| 克东县| 绵阳市| 靖边县| 邮箱| 大连市| 金坛市| 江源县| 黎城县| 霸州市| 南通市| 凉山| 涞水县| 长武县| 姚安县| 襄樊市| 丽水市| 竹北市| 荆门市| 洛隆县| 南安市| 江川县| 镇江市| 永寿县| 新昌县| 大余县| 肃北| 威海市| 和顺县| 余江县|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