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畢竟是讀書人出身,雖然視官如命,但倒底還未喪盡天良,他還是怕讓胡亥繼位會禍亂國家,他對趙高說:“我個人不足惜,本是上蔡的一個百姓,蒙先皇垂青,得以效勞于秦廷,我做侯爵,子孫也都做了大官。先帝把如此重大的責任交付給我,我怎么能辜負先帝呢?況且前車可鑒,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廢了太子申生而立奚齊為君,結果弄得三代不安,混戰幾乎達二十年;齊國的齊桓公與公子糾爭位,結果公子糾被殺。殷朝的紂王殺了比干,結果落得國破家亡!上述都是親人相殘以致香火斷絕的例子,秦國怎么能效法呢?”
趙高鍥而不舍,他對李斯進一步曉以利害,他說:“世事是變化無常的,前朝的例子在今天不一定都完全適用。當今之事,如果能上下一心,就可以長久;如果能內外協力,事情就可成功。您如果聽了我的話,就可世代封侯,傳之久遠,您本人也會像孔子、墨子一樣的有聲譽。如果不按我的意思辦,您必定會禍及子孫。會辦事的人可以因禍得福,不會辦事的人會因福得禍,事到如今,您怎么還不明白呢?”
李斯本來還有正直善良之心,但人在官場久了,其官格也就壓倒了讀書人的品格,對切身利益的考慮也就壓倒了對正義的堅持。李斯考慮到自己的官位及身家性命,最后只好服從了趙高的建議,流著淚對趙高說:“我生于亂世,既不能以死謝世,又不能左右我的命運!”
于是,趙高偽造詔書,派使者送往扶蘇所在的邊防駐地,責備扶蘇不孝,并賜他寶劍,令其自殺,扶蘇接到詔書后,未加反抗就自殺了;大將蒙恬卻不愿自殺,后被逮捕入獄,死于獄中。
使者回報趙高、李斯,趙高、李斯連忙離開沙丘返回咸陽。因天氣炎熱,秦始皇的尸體腐爛,發出惡臭,為了不讓隨從士兵聞到尸體臭氣,就假傳秦始皇的旨意,買了一車鮑魚拉在車后面,因鮑魚奇臭,就將秦始皇的尸臭掩蓋過去了。
趙高一行人回到咸陽發喪,極其隆重地舉行了秦始皇葬禮,胡亥也就順利地當上了皇帝,是為秦二世。在趙高的一手策劃之下,胡亥沿秦始皇當年東巡的路線出游,并沿途刻石紀念,以證明胡亥是秦始皇選定的接班人,遮掩天下人的耳目。趙高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除掉異己分子,讓胡亥實行嚴刑酷法。在趙高的親自主持下,撤換了朝中的大多數大臣,并分別將其處死,蒙恬的弟弟蒙毅當然首當其沖。對于胡亥的兄弟姐妹,趙高也絕不留情,一次殺掉胡亥的十二個哥哥,關押至死三個哥哥,車裂了十個姐妹,其家屬受株連而死的更是不計其數。這樣,朝中的大權差不多全掌握在趙高一人手里,只有丞相李斯,因擁立有功,才未被廢。
在進行了這場大屠殺之后,趙高得意地對胡亥說:“現在事情辦得差不多了,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自我保全尚且不及,哪里還有心思去搞別的呢?陛下您可以盡情享樂了,一些瑣碎的小事交給我來處理就行了!”就這樣,胡亥完全落入了趙高的掌握之中。
但趙高還有一個唯一的權力障礙,這就是李斯,必欲除之而后安。趙高設計了一整套完備的計劃,讓李斯一步步地踏入死地。趙高先來找李斯,裝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說胡亥只知享樂,只知修建宮殿,羅致狗馬玩物,消耗國力,自己人微言輕,應當由丞相出面勸諫。李斯一聽,竟很感激趙高,覺得他還很為國家著想。只是胡亥在深宮享樂,無法見面,于是兩人約定,由趙高提供消息,胡亥有空兒時通知李斯,讓他入宮進諫。
趙高見李斯已入圈套,就按計行事,偏當胡亥玩到興頭上,趙高派人通知李斯,說李斯求見,就惹得胡亥很不高興,自然是拒絕接見。這樣一連三次,趙高見胡亥已很厭惡李斯,認為李斯趁他玩興正濃前來找他是有意給他難堪,找他的麻煩。趙高見時機成熟了,就對胡亥說:“您還不明白丞相的意思嗎?他自覺擁戴有功,是想裂土為王啊!他的兒子李由身為三川郡守,但并不積極抗擊盜賊,致使盜賊蔓延成災,那是私通盜賊,想要謀反啊!”
胡亥聽了,也未敢全信,就派人去調查李由謀反的案子。趙高暗中買囑使臣,讓他誣陷李由。李斯得到消息,驚慌失措,立即上書揭發趙高,說他有心篡權。由于胡亥不信,李斯就同他頂起來,胡亥大怒,想想前因后果,覺得李斯老跟自己為難,總是勸他罷修宮殿,倒是趙高處處順著自己,處處讓自己高興。于是,胡亥就下令逮捕了李斯父子。
趙高嚴刑逼問,李斯父子熬不過酷刑,屈打成招,此時李由已戰死,通敵謀反又死無對證,越加坐實。就這樣,李斯和小兒子被處五刑而死,其族人也一并處死。李斯一死,胡亥立即任命趙高為丞相,趙高終于獨攬了朝廷大權。
這時,由陳勝、吳廣首先發難的農民大起義節節勝利,大有席卷全國之勢,秦朝的大將章邯也投降了項羽,王離當了俘虜。秦朝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了。趙高看到天下正亂,朝中又多是自己的心腹,廢掉胡亥,篡權奪位的時機已經成熟,他就開始一步步地實施起來。
這時的胡亥,已完全失去了權力,他前后左右的人,幾乎全是由趙高派定的心腹,他的一切行動和命令,也都要通過趙高來轉達和實施,離開了趙高,他可以說寸步難行,更不要說發布和實施重大命令了。這已不是大權旁落的問題,而是失去了人身自由,形同被趙高軟禁起來。其實,形成這種局面的經過很簡單,胡亥由趙高擁立為帝以后,一直寵信趙高,這到還罷了,關鍵是胡亥只保持同趙高一人的單線聯系,與其他大臣失去了交往,況且朝廷人員都是由趙高換過一遍的。唯有一個李斯尚可與趙高爭衡,又被趙高害死。那么,胡亥勢必成為趙高手中一個軟弱的傀儡,且不用說胡亥為人軟弱糊涂,貪圖享樂,即便剛毅果斷,到了此時,也已無法施展了。
趙高雖然布置得如此嚴密,還是怕有人不服。于是,在殺掉胡亥以前,他先做了一次“民意測驗”。一天,他當眾給胡亥送了一頭鹿,指著鹿對胡亥說:“臣下獻給皇上一匹馬。”胡亥以為趙高弄錯了,便笑著說:“丞相錯了,那是一頭鹿,你怎么能指鹿為馬呢?”說完,就問身邊的侍者和臣下:“你們說是鹿還是馬?”大多數人連聲說:“是馬、是馬。”只有幾個人說是鹿,散朝以后,趙高就派人把說鹿的人都處死了,就這樣,趙高完成了一次政變預演,心里更有數了。
胡亥根本沒有懷疑趙高在搞什么陰謀,反而懷疑自己出了毛病。回去之后連忙找人算卦。算卦的人也受了趙高的囑托,就對胡亥說:“你所以把馬看成鹿,是由于你沒有很好地齋戒的緣故。現在需要馬上齋戒。”胡亥信以為真,連忙帶著一批人到上林苑里齋戒去了。
趙高的目的就是為了把胡亥趕遠一點兒,讓他躲起來。胡亥在上林苑里也不齋戒,倒是縱情游樂。一天,他率眾射獵,突然遇見一人從上林苑經過,一箭就把那人射死了。趙高知道了這件事,就囑咐自己的女婿、咸陽縣令閻樂裝作不知道這件事,給胡亥寫了一道奏章:“不知誰殺了人,把尸體移到了上林苑,希望能拿到懲辦。”趙高就拿著奏章去對胡亥說:“聽說這個人是您射死的,皇上殺了一個無罪的人,上天和鬼神都會生氣,您還是躲遠點罷,以免災禍降到您的身上。”胡亥果然聽了他的話,趕快離開上林苑,跑到咸陽縣東八里處的望夷宮躲災去了。
趙高正好積極策劃政變。趙高的親弟弟趙成是郎中令,可以自由出入宮廷,趙高派他作內應。趙高的女婿咸陽縣令閻樂手中有些兵力,趙高派他率兵化裝成農民趙義軍,攻打望夷宮,殺掉胡亥。其后是立胡亥哥哥的兒子子嬰當皇帝,由趙高操縱。
秦朝在不長的時間里就要經歷第二次宮廷政變了。
首先,郎中令趙成在望夷宮中造謠,說農民起義軍已攻入咸陽。趙高就急忙命令咸陽縣令閻樂帶兵保衛望夷宮,閻樂就趁機帶兵沖進望夷宮,詐說反賊已經入宮,要進宮搜查。閻樂殺了守門的官兵,直趨宮中,有個別的太監和士兵想抵抗,全被閻樂殺死了。趙高派人向胡亥報告說:“盜賊打進宮來了。”等胡亥登上城樓四下一望,只見“盜賊”四處亂竄,環顧身后,只剩下一個太監。胡亥氣急敗壞地說:“你們怎么不早告訴我啊,弄成現在這個樣子!”那太監說:“早告訴你也不聽,我就是因為沒早說話,才活到了今天,如果早說了話,那早就死了!”
閻樂帶兵沖到胡亥跟前,歷數他的罪狀說:“你大興土木,荒淫無度,殘暴成性,弄得天下皆反,還是及早自己了結吧!”
胡亥抖著身子問:“可以見一下丞相嗎?”
閻樂說:“不行!”
胡亥退而求其次,說:“我不當這個皇帝了,可以給我個郡王當嗎?”
閻樂果斷地搖頭說:“不行。”
胡亥又退而求其次:“那就讓我當個萬戶侯吧!”
閻樂斬釘截鐵地說:“不行!”
秦二世絕望了,哀求道:“那我就帶著妻子去當平民百姓,總可以了吧!”
閻樂吼道:“你啰唆什么,我是奉丞相之命為民除害,對你的要求,我不敢轉達,你還是快點自盡吧!”
胡亥看看再無希望,如不自殺,閻樂就要動手了。他看看孤零零的自己,又最后看一眼豪華的宮殿,拔劍自殺了。
秦二世胡亥這只“跳蚤”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趙高殺掉胡亥以后,就立子嬰做秦王,因為當時秦朝的大部分土地已被農民軍奪去,秦朝只剩下不到原來秦國大小的一片土地。趙高這一建議,朝廷上無人敢反對。雖然大家都明白趙高取消秦國實際上就等于宣布秦朝的滅亡,是為自己開新朝作準備,但也無人敢于發表不同意見。只是子嬰非常清楚,趙高很快就會殺掉自己的。于是,子嬰趁趙高來看他之機,預埋伏好士兵,讓自己的兩個兒子突然出擊,殺死了趙高。
不久,劉邦率農民軍攻入咸陽,子嬰投降。秦朝滅亡了。
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走完了其十五年的短暫歷程。
【評議】
據說皇帝是真龍天子,是龍的種子,天的兒子,至于龍是否真有,哪里見過,怎么生兒子,尤其是怎樣跟人一起生兒子,那就誰也說不清楚了,反正那時的人寧信其有,不信其無。信其有時,可以趨吉避兇,如果真有了這么回事兒,那也怪罪不到自己的頭上,甚至還可以表上一功,或者炫耀一下自己有先見之明;如果沒有,那也傷不了自己什么,短不了一根毫毛。既然如此,何必去做那惹事生非的傻瓜?這也許是中國人的民族性之一吧!
不過,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大起義時,農民軍就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這真是石破天驚之語,難道王侯將相是特殊的人種嗎?為什么他們要這樣殘暴地統治人民呢?這么較真地一問,誰也不敢做肯定的回答。
當然,并不能因為陳勝、吳廣這么一問,后來的人就從此不信真命天子了。然而,即使如此,人們已經對所謂的“王侯將相”之“種”產生了深深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