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給你談個課堂的笑話。”
“嗯?”
“有一天,我問我的學生們,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為什么左手握書板,右手高擎火炬?”
“嘍?是為什么?”
“呵呵,就秀明回答得最具有說服力也最具有瞻觀性,全班都一致地點頭通過。”
“我就知道秀明聰明,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秀明,抑揚頓挫地說——就是沒電了,也要認真讀書!”
“呵呵,這么會聯(lián)想……”
“呵,是啊,沒電了,也要認真讀書,這就是應試教育,根深蒂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你低下頭,笑眼里,蒙上了一層灰色,隱隱波動。
“軒?……”
“沒事,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學習成績的玩偶,他們不知道自己學習那些東西到底是為了什么,有沒有用?只是一味地學,拼命地學。他們并不快樂,不止不快樂,還壓抑在一種教育體制中的囚獄里——冠冕堂皇的高學府,繼續(xù)懵懵昏昏……”
“所以你當教師。”
“嗯,沒當教師之前,我只是一個整天畫畫的人。”
“你不是畫匠,你是靈魂的畫師。跟我講講為什么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會左手握書板,右手高擎火炬呢。”
“《自由女神》高達100米,你站在紐約的巴特里公園海岸邊便可看到碧波浩瀚的大西洋的一個小島上矗立著的自由女神。作者巴托爾蒂曾經目睹,路易波那巴政彎時共和派的女戰(zhàn)士高舉火炬疾呼,所以火炬就是像征著光明和勇敢直前的意思,而書板上刻的是1776/7/4美國獨立日。”
“嘍,原來是這個意思。”
“你知道自由女神像誰嗎?”
“有典故?”
“那是一位具有自然的希臘女子之美的女人,影響著巴托爾蒂一生的女人,他的妻子——尚萊米莉。”
“嗯,紅顏知己。”
“因有他的妻子才有了——頭戴太陽花冠,身穿長裙,左手握書板,右手高擎火炬的莊嚴、寧靜、溫和而又堅定的“自由女神”的形象——這就是所謂愛的奇跡。”
“繼續(xù)說,我喜歡聽你說話。”
“呵呵,神像的底座是大理石的建筑——移民博物館,頭上的花冠就是瞭望塔,具有燈塔的作用,可以使遠航的船舶安全返航,所以真正的藝術品不但要有美的生命,更要有利于大眾的實際意義,這樣的藝術才會有真正永恒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