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馬援將軍的生前身后事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南方武陵五溪蠻夷部族發生暴動。六十二歲的馬援向光武帝請戰,帶兵出征,討伐蠻夷。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的春天,馬援率軍隊到達臨鄉。蠻兵突然進攻,馬援帶兵出擊,打敗了蠻兵,殺死、俘虜共二千多人。

很久以前,馬援生病,在家中臥床休息。虎賁中郎將梁松去探望他。梁松拜見馬援時,在床前向馬援行禮。但是,馬援并沒有回禮。馬援的兒子們看到父親這樣,感到非常奇怪。梁松走了以后,他們問馬援:“父親,梁松是駙馬,又身居高位。很多官員都對他畢恭畢敬,禮讓三分。可是,梁松向您行禮后,您卻沒有還禮。為什么您敢這樣對待他?”馬援答道:“我和梁松的父親是好朋友。即便梁松的身份再尊貴,但是在長輩面前,他又豈能不講輩分呢?”

馬嚴和馬敦是馬援的侄子。兩人都喜歡結交俠義之士,平時還喜歡隨便發表議論。馬援在交趾時,專門寫了一封信,告誡他們。信中說:“在聽到別人的過失時,我希望你們像聽到父母的名字那樣,只能聽不能說出來。我平生最痛恨的事,就是有人隨便評論他人,肆意議論朝政和時事。如果子孫后輩中,有人有這樣的行為,那么我寧愿去死,也不想聽到這樣的事。我非常敬重山都的縣長龍伯高。因為他為人敦厚,做事周到嚴謹,對人謙恭,生活儉樸,威嚴又公正廉潔。我希望你們能向他學習。越騎司馬杜季良生性豪爽,為人仗義,處處為朋友著想。他經常為他人的憂慮而憂愁,以他人快樂作為自己快樂。他父親去世的時候,附近郡縣的朋友都前來吊喪。雖然,我也十分敬重杜季良。但是,我不希望你們像他那樣。即使你們做不成龍伯高那樣的人,也能成為一個恭謹的人。就像老百姓說的:‘即便畫不成大雁,也還能像鴨子’。如果你們學做杜季良,一旦學不好,就變成了一個輕浮的人。那樣就印證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俗語了。”

恰好,一個杜季良的仇人向光武帝上書,狀告杜季良。奏章中說:“杜季良此人行為輕浮,到處拉攏人心。馬援將軍身在千里之外,仍不忘寫信回家,告誡自己的子侄,不許同杜季良交往。而竇固和梁松不僅和杜季良來往密切,還支持他的所作所為,在一旁煽風點火。這實在是擾亂國家,敗壞綱紀的舉動。”

光武帝看完奏章后,召見竇固和梁松。光武帝拿出馬援的書信和指控杜季良的奏折,向二人質問此事。二人慌忙叩頭認錯,直至血流滿面,才免于獲罪。光武帝下令,免除了杜季良的官職,龍伯高則升任零陵太守。這件事后,梁松對馬援非常憎恨。

后來,馬援帶領討伐蠻夷的大軍走到下雋時,有兩條路可以進入蠻夷的地界。一條路是走壺頭。這條路雖然距離近,但水深莫測,非常兇險。另一條路走充縣。這條道路很平坦,但是運送補給的線路會延長。馬援認為走充縣是在浪費時間,而且會消耗過多的軍糧。所以馬援主張進軍壺頭,這樣可以直插蠻夷軍隊的咽喉,也可以很快攻破充縣。耿舒則提議走充縣。一時間,兩人的意見難以統一,只得上報朝廷。最終,光武帝同意了馬援的進軍路線。于是,大軍向壺頭進發。

蠻夷士兵已經占據了高處,在險要的地方也安排重兵把守。由于水流太急,大軍的艦船無法向上游前行。

當時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很多士兵得了瘟疫,不治身亡。馬援也沒能幸免。于是,大軍只能在河岸附近駐扎下來。馬援命令士兵們在岸邊的山崖上開鑿洞穴,用以棲身避暑。站在高處的蠻夷士兵時常會敲鑼打鼓,大聲吶喊。每到這時,馬援就會拖著病體,步履蹣跚地到處去察看,瞭望敵情。看到這樣的情形,身邊的隨從都被馬援的精神感染,無不感動落淚。

但是,耿舒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哥哥,好畤侯耿弇。他在信中說:“當初,我在奏折中,就向皇帝陛下建議大軍先攻打充縣。那樣雖然會給糧草運輸增加困難,但畢竟道路通暢,易于數萬大軍的行進。現在,大軍被困在壺頭,官兵士氣抑郁低落。加上軍中瘟疫爆發,很多士兵都快病死了。這樣的情況,實在是讓人心痛不已!當初在臨鄉的時候,蠻兵毫無征兆的出現在大軍面前。如果當時能在夜里突襲蠻軍,肯定可以一舉消滅他們。但是,馬援到達一個地方,就要在那里稍作停留,像一個西域的商人。結果,錯失了戰機,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如今,天氣炎熱,軍隊染上了瘟疫,情況和我之前預想的一樣。”

耿弇收到弟弟的來信后,立刻上報朝廷。光武帝隨即任命梁松為監軍,就此事前去問詢馬援,并監管馬援的部隊。

碰巧此時,馬援病逝。于是,梁松借機誣陷馬援。光武帝憤怒之下,撤銷了馬援新息侯的爵位。

馬援在交趾時,發現薏苡仁有抵御瘴氣、使身輕體健的功效。所以,經常食用。在班師回朝的時候,他還載了一車薏苡仁回來。馬援死后,有人以此誣告馬援,說當時車上裝的都是上等的珍珠和犀牛角。這讓光武帝對馬援愈發憤恨。

看到這種情形,馬援的妻子兒女驚恐不安。他們只得將馬援的棺柩草草葬在了城西,沒敢把他運回祖墳安葬。馬援生前的朋友和門客中,沒有一個人前來吊喪。

馬援的妻子和馬嚴用草繩把自己捆綁起來,一起到皇宮前,向光武帝請罪。光武帝讓他們看了梁松的奏折。直到這時,馬援的家人才弄清楚馬援的罪名。他們知道馬援是蒙受了天大冤枉。于是,先后六次向光武帝上書,申訴冤情,言辭哀傷凄切。

云陽的前任縣令朱勃也上書光武帝,為馬援鳴冤。

奏章中說:

我認識的馬援將軍,在西州時,就敬仰皇上的英明仁義。為陛下經營隴、冀兩地,他歷經艱難險阻,九死一生。馬援此人謀略出眾,多如泉涌。他行動迅速靈活,出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當年,出兵討伐先零羌時,他的小腿曾經被飛箭射穿。他奉命征討交趾時,抱著必死的決心,與妻兒訣別。后來,又帶兵南征,迅速攻陷臨鄉。此次大軍出征,已經立有戰功。只是功業未成,馬援卻已經重病身亡。雖然,出征的官兵染上了瘟疫,但馬援并沒有置身事外,仍然和將士們一樣。戰爭中,有人因持久作戰而獲勝,也有人急于求成,因速戰而失敗。長驅直入敵境作戰,這未必是正確的做法。但是,不深入作戰也未必是錯誤的。

憑心而論,哪個人愿意長時間待在隨時可能喪命的地方?二十二年來,馬援為朝廷四處征戰。北面,出塞到過大漠。南方,渡江到過海邊。現在,他染上瘟疫,病死在軍營里。又被人誣陷,毀了一世的英名,爵位被奪,封地失傳。老百姓不知道他犯了什么過錯,天下人不明白他的罪名。他的家人只能關緊自己家的門窗,無法將他送進祖墳安葬。一時間,竄出這么多對馬援的怨恨和不滿,這讓馬氏家族惶恐不安,驚慌失措。死去的人,無法為自己辯解。活著的人,也不能為他鳴冤。這讓臣感到無比悲痛!英明的君主善于運用賞罰制度。曾經,高祖給陳平四萬斤黃金,讓他去離間楚軍,卻從來不過問這些黃金的去處,又怎么會懷疑軍中錢糧花銷的賬目呢?臣懇請陛下,讓公卿們來判定馬援的功與過,由他們來決定能否恢復他的爵位。以此讓百姓心安,不再議論此事。

光武帝看了朱勃的奏章后,對馬援的憤恨有所緩解。

很早以前,朱勃十二歲的時候,已經能熟練的背誦《詩經》、《書經》,言談舉止,溫文爾雅。他經常會去拜訪馬援的兄長馬況。那時,馬援才剛開始念書。看到朱勃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學識,馬援覺得自己不如他,心中很失落。馬況察覺到了馬援的異常,親自給馬援倒了一杯酒,安慰他說:“不要怕他。朱勃這是小器早成,他的才智也就到此為止了。最終,你的學識會高過他,不要泄氣。”朱勃未滿二十歲時,就被推薦做了渭城的代理縣令。可是,直到馬援做了新息侯的時候,朱勃仍然只是個縣令。后來,馬援雖然身居高位,時常會看在舊日的情分上關照朱勃。但馬援內心又鄙視朱勃,有時還會怠慢、侮辱他。朱勃對馬援的態度反而愈發親近。馬援遭人誣陷的時候,只有朱勃善始善終,始終如一,為馬援伸冤。

馬援死后,光武帝讓宗均擔任馬援大軍的監軍一職。當時,軍中半數以上的將士們都死于瘟疫。蠻軍當時的處境也不好,饑困交加。

于是,宗均召集軍中的將領,商議說:“我們大軍遠道而來,如今軍中瘟疫肆虐,已經不具備和蠻軍戰斗的能力了。我打算假傳圣旨,招降蠻軍,眾位將軍以為如何?”眾將領聽后,都跪在地上,沒有人敢回應。宗均看到這種情況,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當前事關國家安全,我應當能獨斷專行。”

隨后,宗均讓伏波司馬呂種出任沅陵的代理縣長,并命令他帶著偽造的圣旨,前往敵營,招降蠻軍。自己則率領士兵跟在呂種的后面。

宗均此舉,使蠻軍恐慌不已。十月,蠻軍士兵殺死了自己的首領,投降漢軍。宗均占領了蠻軍的大營,命令蠻夷士兵返回各自歸屬的郡縣,還任命了一些地方的官員。武陵蠻夷叛亂就此平定。隨后,宗均率軍,班師回朝。

在回京的路上,宗均向光武帝上書,自我彈劾,坦承假傳圣旨的罪行。光武帝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派人前去迎接,并賞賜金銀財物,以示嘉獎。另外,光武帝還準許他在經過家鄉時,去祖墳祭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三亚市| 乌兰察布市| 林周县| 阳谷县| 葵青区| 辽阳市| 顺昌县| 郎溪县| 当涂县| 宜阳县| 泌阳县| 龙南县| 上杭县| 大宁县| 屯昌县| 江油市| 理塘县| 大安市| 繁峙县| 卓尼县| 巫溪县| 秭归县| 乌兰察布市| 水城县| 竹溪县| 松溪县| 基隆市| 醴陵市| 卢龙县| 安远县| 张掖市| 许昌市| 新建县| 花莲县| 郸城县| 平罗县| 睢宁县| 恩平市| 秦安县| 万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