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東漢的反腐倡廉
- 資治通鑒·菁華(中小學(xué)生必讀叢書)
- 司馬光著 文佩譯釋
- 2442字
- 2013-08-02 23:39:57
東漢順帝時,朝廷專門派遣了一批官員到各州郡去進行視察。這些人包括侍中河內(nèi)人杜喬、周舉,代理光祿大夫周栩、馮羨,魏郡人欒巴、張綱、郭遵、劉班。他們這次下到地方是有任務(wù)的,對于那些德行優(yōu)良和盡忠職守的地方官吏要予以表揚。更重要的是檢舉貪贓枉法之徒,俸祿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像是刺史、郡太守等,如被發(fā)現(xiàn)就要將他們的罪行列在奏表之上,通過驛站快馬加鞭地送報朝廷;縣令、縣長及以下的地方小吏,朝廷的這些特派專員就有權(quán)利將他們就地逮捕法辦。
杜喬等接到命令后,便各自出發(fā)到各州郡去了。只有張綱不但不走,還故意把車輪埋在洛陽城的都亭里,他憤憤不平地說:“如今豺狼橫行當(dāng)?shù)溃蝗プゲ叮瑓s要去抓些狐貍嗎?”于是他呈上一封彈劾的奏章,寫道:“大將軍梁冀和河南尹梁不疑,是蒙受皇恩的外戚。皇上給他們把輔佐朝政的重任交付他們,他們不但不嚴于律己,反而仗著手握重權(quán)毫無顧忌地貪贓,窮奢極欲。現(xiàn)在我將他欺上瞞下,搜刮錢財?shù)氖寮笫铝信e出來,身為臣子對這些事都是深惡痛絕的。”梁氏當(dāng)時權(quán)傾朝野,這封奏章呈上去后,整個京都洛陽都震驚了。因為后宮之中,梁皇后正大受寵幸,梁氏家族便氣焰囂張,任意安插自己的親戚擔(dān)任要職,使得姓梁的遍布朝野,勢力強大。所以順帝也知道張綱說得都對,但形勢所迫,他不能采納張綱的建議。
杜喬到兗州后,發(fā)現(xiàn)稱泰山郡太守李固治理得當(dāng),于是向朝廷表彰他,說他政績天下第一。于是,李固被順帝征召到京都洛陽,升他為將作大匠,留任京師。八位派往地方的使者,都履行職責(zé),將貪官污吏的罪行送往朝廷,但那些被彈劾的地方官吏,多數(shù)是外戚梁冀和宦官的親友和同黨。皇親和宦官往往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互相庇護的,因此所有的彈劾案都被束之高閣,那些被彈劾的人也是逍遙法外。這種情況令侍御史、河南人種非常痛恨,于是他再次進行舉報。廷尉吳雄和將作大匠李固也上書要求說:“應(yīng)該對八位使者指控的地方官吏,迅速給予懲處。”順帝這才重新把八位使者的彈劾奏章拿出來,交付給有關(guān)部門,命令他們對這些人審查定罪。
張綱彈劾梁冀,于是梁冀對他懷恨在心,總想找個機會來陷害他。當(dāng)時,廣陵郡有個叫張嬰的盜賊首領(lǐng),他在揚州、徐州一帶作亂已有十多年,歷任郡太守到此對他都束手無策。于是,梁冀就想這是個陷害他的好機會,便讓張綱擔(dān)任廣陵郡太守。以前的廣陵郡太守都知道當(dāng)?shù)赜袕垕脒@個盜賊,到任時,就請求朝廷多派兵馬以便鎮(zhèn)壓盜賊,而張綱去任職卻乘著一車只身前往。到了廣陵,張綱就直接來到張嬰山寨的大門,要求與張嬰面談。張嬰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大吃一驚,急忙讓手下把營門關(guān)緊。張綱就守在門外,把跟他前來的其他官吏和百姓都打發(fā)走了,身邊只留下十幾個親信。然后他寫了一封信給張嬰,請他出來見面。張綱的誠懇打動了張嬰,于是張嬰出營,兩人相見。
張綱請張嬰坐在上座,對他說:“過去歷任郡太守,多數(shù)是貪婪和殘暴之徒,使得你們這些百姓生活困苦,心懷憤怒,以致聚眾起兵。這的確是郡太守的罪過,然而你們聚眾作亂也是不符合大義的。當(dāng)今圣上心懷仁慈,決斷英明,不想以暴制暴,而是準備施以恩德,讓叛亂的人放下武器,安居樂業(yè)。我受皇上所托來到這里,是替朝廷賜給你們封爵和官位,讓你們能夠榮耀門楣,朝廷是不會對你們施加刑罰的,轉(zhuǎn)禍為福就在今天了。如果朝廷這樣招安你們,還不肯歸附的話,天子震怒,到時候?qū)⑶G州、揚州、兗州、豫州的大軍都征調(diào)過來,軍隊像云一樣集合,你們恐怕就要身首異處,后代滅絕了。這兩種選擇的利害關(guān)系,請你慎重考慮一下。”張嬰聽后,落淚說:“我們只是空有蠻力的草莽之人,自己沒有門路上通朝廷,忍受不了剝削迫害,才聚集在一起,只求能生存下去,就像魚游在烹調(diào)食物的鍋中,自己也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但為了能茍且偷生也顧不了那么多了。今日聽了您的開導(dǎo),對我們而言猶如再生啊。”張嬰就此決定歸降,告辭回營。第二天,張嬰將部眾一萬余人和妻子兒女的手臂捆綁在背后,率領(lǐng)他們前來向張綱投降。然后,張綱一個人駕著車到張嬰的營壘中,和眾人大擺筵席,痛快飲酒。酒席散后,他便讓張嬰的部眾隨意去他們愿意投奔的地方。張嬰的住宅、田地都是張綱親自為他打理的,他還推薦、任用張嬰的子孫當(dāng)?shù)胤焦倮簟H藗儗埦V心悅誠服,當(dāng)?shù)卣吻迕鳎粓F和氣。朝廷審核政績,張綱應(yīng)當(dāng)被封為侯爵,但由于受到梁冀的阻撓,使他沒能得到應(yīng)有的封賞。張綱任廣陵郡太守一年后去世。張嬰等五百余人,都身穿喪服為他舉哀,并一路護送他的靈柩回家鄉(xiāng)犍為,替他筑成墳?zāi)埂m樀巯略t,封張綱的兒子張續(xù)為郎中,并賞賜錢一百萬。
當(dāng)時,俸祿為二千石官吏的官吏中,被表彰的有才能和政績的,包括洛陽令任峻、冀州刺史京兆尹人蘇章、膠東國相陳留人吳。任峻是唯一一個稱職的洛陽令,他能夠知人善任,使文武官吏各盡其才,官員破案神速,民間也不再畏懼官吏。任峻執(zhí)法嚴明,一絲不茍,他對百姓的震懾超過王渙,然而在傳播禮文儀節(jié)、政治教化方面就不如王渙了。蘇章是冀州刺史,他在轄區(qū)巡視,查出他的一位故人當(dāng)時的清河郡太守,有貪贓枉法的罪行。于是他請這位太守喝酒,兩個人開懷暢飲,相談甚歡。
太守以為老友既然宴請他了,肯定會顧念往日情誼,替他遮蓋罪行,高興地說:“別人頭上只有一個天,唯獨我有兩個天在保護我!”蘇章卻說:“今晚,我蘇孺文和老友暢飲,是我們的私情;明天,我是冀州刺史,調(diào)查案情,就要依法辦事。”于是第二天便檢舉了他并給他判了罪,全州肅然起敬。后來蘇章想要打擊權(quán)貴,因此忤逆了皇帝的旨意,被免去官職。吳出是膠東國國相,他崇尚寬容愛民,行事簡約,欺騙他的百姓都會覺得于心不忍。有一位叫孫性的鄉(xiāng)嗇夫,私自挪用百姓的賦斂,拿那些錢給自己的父親買了件衣服。父親拿到衣服,沒有感動,反而生氣地說:“你有這樣慈愛的長官,你怎么能欺騙他?”便催著自己的兒子自首認罪。孫性羞愧難當(dāng),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拿著衣服,回官府認罪去了。吳出屏退左右,問他這是怎么回事,孫性說明原委,還把父親的話,也全都告訴了吳出。吳出沒有怪他,反而還稱贊了他。他把衣服送給孫性的父親,并讓他回家向父親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