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太白才思脫苦獄 御花園再展驚世才
- 梨花冢﹒霓裳姬妃傳
- 鳳凰耳語
- 2216字
- 2009-05-21 12:19:22
只見梅妃款款向上拜過明皇,走到裴力士面前,“裴公公請把帛書給本宮一瞧。”
裴力士忙把這燙手之物遞與梅妃。
梅妃只消一目十行,便看得出這帛書文字定是渤海文字,只是奈何自己所識有限,于是轉過身來,“臣妃有話稟報圣上。”
“愛妃請講。”
“使者呈上之物不過如此,何須圣上擔憂,遠且不說,近者就有一人可為圣上分憂。”梅妃拿定主意,決意一賭。
玄宗連忙俯身急問,“愛妃指的是?”
梅妃卻也不做答,只管走進玄宗,低低道:“還請圣上恕罪,臣妾才敢講。”
玄宗一愣,心想不過推薦一人,如何與罪不罪扯上關系,不過他很快便想到了,若講到才,有哪個人能比得上他?
梅妃見明皇思考不定,知他已然明白自己推薦何人,也不多說,只淡淡道:“圣上,還是先解了這燃眉之急才好,莫讓邦國笑我大唐無人。”
楊貴妃也正看著他,一看到她便想起那日情形,但再看看魯達,一臉諷笑,似乎看準了大唐會認輸,終于下令:“傳他上殿。”
高力士何等聰明,他洞悉明皇心意,眼看駁了大唐面子的事,他也不想,皇帝一開口,他便知所指,得令的小太監拔腿跑去。
這么個功夫,眾人已是晾在當地,楊貴妃見氣氛略僵,手掌拍三下,一干梨園弟子綿綿而出,琴缶磬笛,剎時間響徹御園,貴妃向明皇行禮,望了望魯達,“使者不遠千里跋涉而來,交流固然重要,但也別把圣上特意安排的歡宴給變得過于嚴肅了,本宮準備了一只舞蹈,請使者欣賞。”
“貴妃娘娘賞賜,魯達怎敢不聽?好,且就觀賞一番天朝舞姿。”魯達很是爽快的應允了,大手伸出,抓起一串西域葡萄塞吃起。
楊玉環特意帶了‘霓裳舞’來獻藝,她知道,這只舞雖排好多時,但一直流于宮廷,為的就是保持神秘,就像方才道破渤海國特產,說起來還是從李白那里學來的,李白曾經周游各地,所幸在渤海國見過采桑少女,從而得知國之極品出處。而大唐的舞,她很有把握,絕對轟動。
果然,魯達的眼光漸漸被舞所吸引,‘霓裳羽衣舞’堪稱天下第一舞,賞來令人如入仙境,如臨福地,看身形翩躚,舞姿旖旎,似仙人起舞。
朝中眾臣更是頭一次見到此舞,舞至*****,掌聲頓起,魯達受眾人影響,也跟著鼓掌起來,掌聲跟著舞結束不止,直到舞隊緩緩退下,掌聲仍稀疏不斷。
“不愧天朝,這樣震撼驚艷的舞姿只有大唐盛世才能產出,此舞一出,必定名揚四海,流傳今古,今日直令魯達大開眼界。”
“大唐也不是只有舞姿過人,使者這么說,就有點短淺了,……。”
魯達正站在那里滔滔不絕興致盎然說話,冷不妨有人從席下插進話來,他順著望去,只見一清瘦男子背手而立,身著淺色長袍,腰束一塊白玉,發髻高挽,垂下兩條同衣色發帶。
聲音正是從來人口中發出,于魯達自是陌生,然入貴妃之耳,不啻天籟,強忍了沖動去看他,只聽得聲音娓娓動聽,半月余未見,竟好似數秋。
心下思緒,梅妃的提議存到今日才提,也算是她守著諾言,自己并非鐵石心腸,不近半分人情,今后宮中,必分她一杯寵羹,只要李白能出得獄,她便更有把握勸說明皇赦免他。
“罪臣李太白見過皇上、各位娘娘、大人。”李白看起來精神有些不佳,牢獄之中雖有貴妃打點未受什么苦,卻始終是獄,心思困頓,愁緒滿懷,影響了身體健康。
“李太白,圣上要你來有正事。”高力士從龍椅旁走下來,捧著渤海帛書,“這是渤海國書。”
李白很明白高力士此舉,接過帛書,開卷仔細閱讀起來,除了魯達之外,所有人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到他身上,等著他嘴唇開啟。
明皇幾乎已經抑制不住心底的躁動,李白遲遲不開口,這下可真是丟大人了,高力士也急了起來,魯達的臉已經再次浮起嘲諷之容,御花園方才被‘霓裳羽衣舞’營造出來的熱鬧氣氛一點點消散,眾大臣面面相覷,不敢大聲。
“呵——呵——呵。”正當眾人等著心焦時,李白卻笑出了聲。
他的笑叫人摸不著頭腦,貴妃卻忽然松了口氣,這種笑容,是他才華展現時的笑,在海棠宮獻詩時她見過多次,她識得他。
只聽得李太白朗朗道:“啟稟皇上,渤海郡王寫了這樣的封國書,‘奉天朝諭,我黑水渤海國深蒙圣恩,今得加封圣命,喜不自勝。自始祖高王建國伊始,天朝與我國數度聯手,共抵外敵,得獲安寧,天朝之威乃我國民眾之福,我國數朝王子親入天朝服臣,以敬恭禮,此次,派使者魯達,代余而行,攜渤海方物,馬、綢、鷹、海豹皮、乾文魚、瑪瑙杯、昆布、人參、牛黃、金銀佛像、白附子、虎皮等,做為回禮,以謝封恩。余祝天朝與我渤海國和睦親好,車書一家,共享太平。’”
李白過目成誦,一口氣竟將帛文背下來,誦讀完畢,便雙手奉回,高力士滿面喜色,趕幾步接回,向明皇回奏。
只見李白繼續說道:“渤海郡王向喜研習文字,貴國的森林文字若能為國民所用,實乃大功一件,郡王風采令人折服。”
李白的話似在講給魯達聽,實際是講給在座的眾人聽,給皇上聽,明皇也是喜墨之人,森林文字行若蝌蚪,視若花紋,卻是他不識之字,心下對李白的才華愛惜之心更多了幾分,而入獄之罪也減了幾分。
貴妃偷視明白表情,見他龍顏大悅,正沖著李白站立的方向微微點頭,這種贊賞之情,也是她十分了解的,可惜時機不好,不能借著此時獻上雙寶,而看宴席已至酒盡人歡,快落幕了。
傳話太監高亮的聲音延綿而起:“玉真公主到!”
再瞧明皇,臉上綻出笑來,起身走下龍階,驅步迎接,梅妃、貴妃不得不隨后跟著。
卻說來人為誰?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