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渤海使意阻大唐君 黑水物難擋天朝妃
- 梨花冢﹒霓裳姬妃傳
- 鳳凰耳語
- 2429字
- 2009-05-20 12:03:26
渤海建國,向與大唐關系良好,年年上貢,歲歲入京。這次覲見,主要是受了大唐應召,前來受賞加封。
明皇將宴設在御花園,有意宣揚大唐美景,所以設下全席,請了朝中重臣前來陪場。
“啟稟皇上,大臣們已經(jīng)候在外面了,渤海使者還沒到。”高力士猶疑著要不要講,人來的差不多了,可是那使者還沒影子,又怕被皇上知道了惱火,倒不如提前告知。
“黑水小國,不必諸多要求,力士,渤海向與我大唐結成友邦,又曾并肩作戰(zhàn),大唐向是禮儀之邦,不能因為些許小事便壞了風氣,你且派人去請。”
明皇站著,任高力士為他仔仔細細端正了皇冠,將一縷佩玉流蘇擺放正了,微弓著腰身向后退開,“皇上教訓的極是,努力這就叫裴力士去辦。”
“嗯,對了,昨夜……。”明皇略一沉吟,想到昨晚龍游鳳戲好不叫人流連,直到現(xiàn)在還令人意猶未盡、心癢難捺,許是昨夜縱樂過度,今日精神有幾分不濟,雙腿無力。回味那三個妖冶之婦,真是各有千秋,叫人欲罷不能,明皇心里說不出的滿足,如今流云散盡,未顧了快活享樂,現(xiàn)在想起海棠宮里的另一位令他魂不守舍的太真娘,倒真生起幾分歉意來。
高力士擅長察言觀色,見明皇面有愧色,定是想起海棠宮的楊娘娘,身為奴才,責任便是替皇帝排憂解難,便欺身向前,“回圣上,貴妃娘娘舟車勞頓,歇息的早,奴才去傳話的時候娘娘已經(jīng)睡下了,云容姑娘說娘娘一切安好。”
“那就好,朕深怕貴妃生氣。”明皇一聽高力士所言,甚合心意,借著興致,向高力士發(fā)起牢騷來,“你也知道,貴妃那個脾氣,朕是一國之君,多寵幸?guī)讉€女子她便小題大做,朕已經(jīng)夠寵愛她了,她還不知足。”
“圣上所言極是。”
高力士只得低頭附和,此等評論他可不敢妄加議論,心想著今日之宴,既設在御花園,那宮里的妃子們只怕又要猜忌了,皇上要哪個來便得寵,哪個不來便失寵,又有風波。
除了昨夜交待過通傳了貴妃娘娘,其他宮里的妃子們都沒有得到出席的旨意,現(xiàn)在就等著皇上金口定奪,“難得盛宴,去請各宮里的娘娘們都請出來熱鬧熱鬧吧!”明皇于是下了這樣的旨,高力士心頭一寬,如此群妃出動,省了不少后事。
御花園。
流水長宴,收羅盡了大唐佳肴,前來陪宴的大臣們衣冠整潔,明皇出現(xiàn)的時候,一干朝臣聚了一堆正在說笑,順著一堆人望去,中心之人正是楊國忠。
說話間裴力士過來稟告,渤海使者已到,問起因何遲來,裴力士唯唯諾諾,不敢多講,明皇一皺眉,裴力士便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明皇一聽,心里不舒服起來,剛剛還晴空萬里的龍顏,涂上一層陰云。
“渤海國使者魯達到!……”
傳話太監(jiān)高亢的音調(diào)吸引了眾位大臣的眼球,他們都望著這位遲到遠來的貴賓,楊國忠更是分撥開人群,一路先行,迎接到面前,“大使者快請。”
“有勞國舅。”魯達名如其人,一臉絡腮胡子直入發(fā)鬢,聲若洪鐘,行動如風。
行過渤海禮,魯達由太監(jiān)帶領入座,他毫不掩飾的目光橫掃過在座眾人,今日之宴,皇上與眾妃子為主,大臣與使者為輔,把個御花園擠得熱鬧非凡。
魯達看了一眼,便將眾人心意摸個差不多,泱泱大國禮儀甚周,渤海自建國來,效習唐風的作法是對的,大唐仗著國強民盛,自詡天朝,像他們這等小國上貢臣服,所覺理應,今日他便要挫挫唐人傲氣,想到此,會意自笑。
“天朝皇帝龍顏威嚴,風范超群,令我等小國敬仰,魯達粗人一介,如有失禮,請?zhí)斐实畚鸸郑@次大欽茂王派魯達來,一是來向天朝進貢,二是想交流文化,望在座多多指教。”魯達起身朗聲向四周宣言。
一番短話,撇清了自己如若莽撞惹事的閑,一番話說的君王朝臣心知肚明,為表大國風范,仍然表面陪笑。
明皇掃視座側,皺了一下眉,高力士急忙跟了緊前,“圣上,娘娘已在路上了,馬上就到。”
明皇輕輕哼了一聲。
先是魯達抱拳,洪亮的聲音響起:“魯達奉我王旨意,特帶來良駒百匹,……,良錦百鍛。”
楊貴妃走得極慢,當她快到御宴時,遠遠聽得一個男聲高高傳著,帶著邊塞口音,心知使者已在報號進貢商品。
魯達繼續(xù)講道:“此乃我國巧手匠所織,今日頭一次進貢天朝,請?zhí)斐{。”
早有人準備好了接收禮單,執(zhí)禮官在登記禮物時卻犯了愁,這幾匹錦鍛,色澤或艷麗或清秀,艷如百花,清如朝曦,入手滑嫩,輕柔若羽,但質(zhì)感濃厚。
“貴妃娘娘到!”
楊貴妃進來的時候,正好路過執(zhí)禮官一側,執(zhí)禮官持筆不下,似有思考,再一瞥魯達嘴角若有若無的笑,便知是故意為難大唐,蠻國手藝,尚不曾流通,如何識得?
明皇也感覺到了不對勁,正面子上下不來,聽得貴妃嬌嗲之音環(huán)繞而來,“執(zhí)禮官,渤海郡王送來的‘魚牙綢’和‘朝霞綢’可是綢中極品呢,純手工織成,成品不多,如此手筆,也算誠心待我大唐了,還不快謝過使者。”
明皇心下頓喜,高力士搶步而下,攙了貴妃入座,其他位子上的妃子們則投來不同意義的目光。
楊貴妃俯視一周,梅妃的位子也空著。
執(zhí)官官登記完畢,退下。酒宴興到高端,歌聲舞聲伴著陣陣歡聲,楊貴妃抽眼望去明皇,李白之事,唯有他多口大開方能一舉成功,否則反于事無補。
“梅妃娘娘到!”
梅妃精神并未向楊玉環(huán)想像中那樣容光煥發(fā),她以為她受了雨露多少會顯現(xiàn)出喜悅嬌寵之色,如今來看,卻似病弱纏身,面色青白。
梅妃施過禮入座,一如平靜,望著歌舞。
魯達席上特別活躍,沒過多久便又再出席,“魯達還帶了件禮物給天朝圣上,請?zhí)斐{。”
明皇示意裴力士候在臺下,雙手捧了,打開。
明皇那里等著裴力士念讀,等了一小會,聽不到聲音,面有疑惑,見裴力士漲紅了臉,捧著那道帛文,如坐針氈。
魯達早已了然于胸,帛文上寫的是郡王親筆字跡,內(nèi)容無非是恭敬賀喜之語,難就難在郡王故意用渤海文字記載,果然這帛書,難住了明皇坐下得力助手裴公公,“請賜教,噢?莫非天朝臣子竟無一人識得我國文書?”
話音剛落,一直默默不語的梅妃站了起來。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