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一個傍晚,石蛙溪大隊第四生產隊的壯勞力們吃了由公共食堂供給的秋收前最后一頓午飯——之后就每天只供一頓晚餐了。說是一頓,其實只有半缽黑乎乎的薯米飯。這還是優待出工的男人們的,老人和婦女早就不排工,也早就只給菜糊糊吃了。陶秉坤親手煮飯,他拋棄了食堂普遍采用的蒸籠蒸飯法,先將薯米煮個半熟,再放進傳統的小蒸桶里一蒸。這樣做出來的飯雖然顏色一樣,可是它酥軟松散,散發出糧食本身特有的清香。全隊有十七個男...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春末的一個傍晚,石蛙溪大隊第四生產隊的壯勞力們吃了由公共食堂供給的秋收前最后一頓午飯——之后就每天只供一頓晚餐了。說是一頓,其實只有半缽黑乎乎的薯米飯。這還是優待出工的男人們的,老人和婦女早就不排工,也早就只給菜糊糊吃了。陶秉坤親手煮飯,他拋棄了食堂普遍采用的蒸籠蒸飯法,先將薯米煮個半熟,再放進傳統的小蒸桶里一蒸。這樣做出來的飯雖然顏色一樣,可是它酥軟松散,散發出糧食本身特有的清香。全隊有十七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