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玉田 (2)
- 大地芬芳
- 陶少鴻
- 2753字
- 2013-08-02 18:24:26
兵頭怔一怔,梗著頸子不吱聲了。陳秀英不再用手撥槍,而是挺著胸脯向那些橫攔在路面的槍刺走過去,那些槍刺在還沒碰著她時紛紛收了起來。游行隊伍于是跟在她后面,涌進了橋里。學生們歡呼雀躍,猛跺橋面。陳秀英站到橋側供人坐的擱板上,攥著小拳頭領呼口號:“保障國權!抵制日貨!……”陶玉田機械地跟著舉拳頭,嘴里卻沒有聲音,只是驚奇萬分地仰視她——從此以后,他感覺看她就須仰視了。
游行完畢,他想與秀英聊聊,沒能如愿。她被一圈人簇擁著,他攏不了邊,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他被冷落在人圈外,感覺她離他越來越遠。在以后的日子,她越來越活躍,簇擁她的人也越來越多。他本來就拘謹靦腆,與她談話的機會就幾乎沒有了。有時他憂郁地想,她已經忘了有他這個人了。直至菊花飄香之時,她才專門找了他,帶他去議長府邸。在那個名為“雅齋”的幽深小院的圓石桌上,她鋪開宣紙,讓他展示書法才華。他卻沒了自信,手發抖,寫的字也在抖,因為有她在身邊。于是他要求她暫避一旁。她走開了,他的字就寫好了。陳夢園瞇眼笑道:“嘿,這倒有意思!以后你若成大家,倒是一段佳話呢!”
他愈來愈關注她。他能從空氣的顫動,感覺出她從多遠的地方走過。薄暮時分,欣賞她晾在竹篙上隨風飄動的衣衫和她寢室里搖曳的燈光,幾乎是他每日必有的功課。課后在走廊上不期而遇,她隨意的點頭和短暫的一瞥,能讓他回味好長一段時間。十七歲這年,他開始為她寫詩,用一個專門的本子。他是寫給自己看的,寫和看都在隱蔽處進行。
舊時嬉樂何處覓,
夢里江水漾綠漪。
忽驚嬌娥退干戈,
酥胸直向雪刃逼!
這首詩是在僻靜的松林里寫成的,輕聲吟誦一遍,不禁耳熱心跳。他怎么就寫了“酥胸”這樣的詞?他什么時候注意到她有了一個“酥胸”?他忙將這兩個字涂掉,似乎這兩個字褻瀆了她。但他找不出恰當的詞代替它,想了半天,又將這個詞寫上去。反正自己看的,自己覺得好就行。但他還是心慌不止,莫非它泄露了內心某些不潔的意念?
他尋找著與她單獨相處的機會。
然而當機會來找他時,他卻張惶失措地躲開了。那是初夏的黃昏,陳秀英站在夕照的余暉里,當著眾多同學的面揮手道:“玉田,帶我到河邊散步去!”這是一個莫大的殊榮,快樂猝不及防地打擊了他,可從他嘴巴里卻結結巴巴出來這么一句話:“這,這恐怕不太好吧?”陳秀英怔怔,眉毛就揚起來了,譏諷地反問:“是不是有違‘男女授受不親’的古訓?”他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不,不是這意思,其實……”“其實你心里也想去,可又不敢是不是?”陳秀英斜乜著他,他感到了那眼神里的輕蔑。陳秀英高聲喚道:“喂,有誰想跟我散步去?”話音未落,應聲四起。當男同學們眾星捧月般擁簇陳秀英去河邊時,他默默地遠遠地跟隨在后面,形單影只,愁腸百結。及至無人處,他輕輕抽了自己一巴掌。
他后悔莫及,一個月后,看到陳秀英獨自一人往萸江邊去了時,他以為改過自新的機緣來了,就悄悄跟在后面。她飄逸的裙裾飛入一片樹蔭時,他發現那位已從萸江中學畢業并去北京上大學了的學生會主席從樹后閃了出來,手一伸,就把陳秀英攬在了懷里……他呆若木雞,四肢冰冷。他真是悔斷肝腸!
當陶玉田在萸江情竇初開為情所苦時,他的啟蒙塾師龍先生卻于一個陽光猛烈的上午溘然長逝。龍先生死前并無大恙,正坐在桌前抑揚頓挫吟詠李白的千古名句,忽然感到有些困倦,頭往桌上一倒便睡了過去。學童們扯他那條舍不得剪去的長辮,他也沒有動靜,才知他從此不再醒來了。龍先生是外鄉人,無兒無女,只能就地安葬。陶立德牽頭給龍先生辦喪事,讓所有受過龍先生教誨的人湊份子,每人半塊光洋。龍先生在石蛙溪呆的時間長,跟他念過《三字經》的有兩代人,陶秉坤仔細算了一下,伯父可因此而收五十多塊光洋,而辦喪事有十塊光洋就足夠。陶立德上門收錢時,陶秉坤黑著臉說:“這錢我們窮人家出不起。”
陶立德不急不慢捋須笑道:“別人出不起你出得起,我還不曉得你的家底?”
陶秉坤說:“要出也要出在明處,要立帳。”
陶立德說:“那自然,我管帳,你管事,行不?若有結余,作我們的辛苦費。”
陶秉坤說:“我不要昧良心錢,要了折陽壽。”
陶立德說:“沒人賴著你要,你先把你家的份子交齊吧,你是我侄兒,你不交,別人也不交的。”
陶秉坤說:“我想想再說。”
“這還有什么想的?你讀得起書,就該交得起錢,我們不能對不住龍先生,總不能把他擺在屋里臭吧?”
陶秉坤就說:“我夜里再交。”
到了夜里,陶秉坤聯絡了幾個人,去找伯父說理,待進了陶家院子,回頭一看,那幾個人卻消散不見了。陶秉坤嘆口氣,只好把錢交了。
龍先生躺在一口杉木棺材里,被吹吹打打地抬上了山,亡魂紙飛了一路。玉山玉林兄弟倆作為龍先生的學生代表,披麻戴孝舉著招魂幡走在棺材前頭,玉山神情木訥而認真,玉林卻眼珠子轉個不停,嬉嬉哈哈,不時去拾未炸響的鞭炮。在三眼銃沉悶的爆響中,龍先生成為第一個葬進陶家墳山的外姓男人。
墳冢隆起之后,人們陸續下山離去。有個筑墳的后生把箢箕忘在墳山,轉身去拿,驚奇地發現剛剛還擺在墳頭的齋粑齋果已經不見,只剩下空碟子在那兒。回來說與人們,都言怕是狐貍吃了,龍先生的魂就附在那狐貍身上。沒見龍先生瘦么,餓的呢。只有陶秉坤立即察覺那只狐貍是誰,在三兒子玉林的嘴角,他發現了齋粑齋果的碎屑。他不敢聲張,把怒氣壓在心底,在無人的地方罵一句:“孽畜!”
玉山和玉林都只讀了三年私塾,退學后跟陶秉坤學務農。玉山敦厚踏實,舍得下力出汗,只是欠機敏,學農活要重復許多遍才會。玉林人靈活,卻毫無干活的心思,總是偷懶耍奸。陶秉坤考慮到他年紀小,先讓他放牛,結果是牛放他,牛把別人的莊稼吃飽后回牛欄里來了,他還躺在山上睡大覺。無奈,陶秉坤只好每日帶在身邊干活,即便這樣,他懶還是懶,玩還是玩。他坦率地說:“爹,我沒打算跟你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問他想干什么,他說沒想好,還沒有什么好干的。
在十四歲的時候,陶玉林似乎找到什么好干的了,每日夜里出去,通宵不歸。這日清早,陶秉坤在菜園里薅草,見他邊走邊唱往家走:
癩子癩,
打骨牌,
打到半夜里不回來;
雞雞叫,
狗狗咬,
癩子腦殼回來了!
陶秉坤這才曉得三兒子迷上了什么。出了菜園正欲發作,玉林掏出一把銅板:“爹,你看,比你砍柴賣來得容易多了吧?!”
陶秉坤奪過銅板:“你以后要再往你那狗屎堂伯屋里跑,我打斷你的腿!”
玉林就把一只腿伸出來:“那你趁早把它打斷算了。”
陶秉坤噎住,把一張臉憋紫,他覺出三兒子狡黠無賴的神態與陶秉貴頗有幾分相似,便幾乎認為他打牌賭博,是落入了伯父一家的圈套。
陶秉坤決計報復一下,除了看牢玉林不許他摸牌外,還特意跑到小淹那位號稱打遍百里無敵手的骨牌王跟前,把秉乾秉貴兄弟的牌技大肆贊美渲染了一番。骨牌王果然按捺不住來石蛙溪叫陣。當骨牌王揣著白花花的銀元躊躇滿志地離開陶家院子時,陶秉坤從胸膛深處無比暢快地吐出一口氣。這是他在與伯父一家的明爭暗斗中第一次占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