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人類就經歷了一場最令人矚目的變化。在他們的行為之中正義取代了本能,因而他們的行動也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性。只有在義務的呼聲代替了生理的沖動,權利代替了嗜欲之時,此前自私的人類才發現自己不得不依據另外的原則行事,并且先得請教自己的理性,才能聽從自己的欲望。盡管在這種狀態中,他失去了他從自然那里得到的許多便利,但是他卻從這里重新獲得了巨大的收獲: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發展,他的思想更開闊了,感情更高尚了,他的整個靈魂被提升到這樣的地步,以至于——如果不是因為濫用權利而使他往往墮落得比原來的出發點更糟的話——對這個從此使他得以脫離自然狀態,使他從一個愚昧的、受限制的動物變成一個有智慧的生物,變成一個人的那個幸福的時刻,他一定會感激不盡。
現在讓我們把整個這張收支平衡表簡化得更容易比較吧:人類由于社會契約而喪失的東西是他的自然自由和對他想要的以及所能得到的一切東西的那種無限的權利,而他所獲得的,是社會的自由和對他所享有的一切東西的所有權。為了不至于在權衡得失之時發生錯誤,我們必須較好地區分只以個人力量為標志的自然的自由和被公共意愿約束的社會的自由,并要區分只是由于強力的結果或是最先占有而形成的享有權,和只能依據正式的權利來獲得的所有權。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在社會狀態的優勢欄內加上道德的自由,正是道德的自由才使人類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因為如果僅僅只有欲望的沖動那就是奴隸狀態,而只有服從人們為自己制定的法律,才是自由。關于這一點,我已經談得太多了,而且“自由”一詞的哲學意義,也不在我的主題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