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長安疑云(2)

  • 西游迷霧
  • 陶少伯
  • 5891字
  • 2016-11-12 17:01:09

很多讀者認為我的解讀是胡說八道,認為唐僧父母的事本來很簡單,經(jīng)這么一攪和將正常的劇情弄的亂七八糟。

有一句俗話說的好,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不管大家愿不愿意相信我,真相總會浮出水面。

西游記的確存在著謎團,而且是處處都有謎團,有些謎團隱晦在字里行間,讓我們讀者難以辨別出來。

上回解讀了唐僧父母的部分謎團,這一回我們繼續(xù)分析真相。

下面就一邊看原文一邊詳細分析唐僧父母的真相。

原文:

(1)《唐王御筆親賜狀元,跨馬游街三日。不期游到丞相殷開山門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喚溫嬌,又名滿堂嬌,未曾婚配,正高結(jié)彩樓,拋打繡球卜婿。適值陳光蕊在樓下經(jīng)過,小姐一見光蕊人材出眾,知是新科狀元,心內(nèi)十分歡喜,就將繡球拋下,恰打著光蕊的烏紗帽。猛聽得一派笙簫細樂,十數(shù)個婢妾走下樓來,把光蕊馬頭挽住,迎狀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時出堂,喚賓人贊禮,將小姐配與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畢,又拜了岳丈、岳母。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歡飲一宵。》

陳光蕊奉旨游街被丞相女拋中繡球選做女婿。

問題來了,丞相嫁女兒還用拋繡球嗎?

當然不用了。

丞相為啥讓女兒拋繡球選女婿,難道真是因為女兒懷孕了?

當然不是。

如果女兒未婚先孕不可能如此聲張。

那丞相大人會如何做呢?

肯定悄悄的找個下家然后再風風光光將女兒嫁出去。

憑著丞相的地位找個體面的下家應(yīng)該很容易吧。

丞相讓女兒拋繡球選婿有些賭氣的成分。

陳光蕊被選中女婿并不奇怪,或許丞相大人早相中了狀元郎,知道他奉旨游街要路過門口,所以故意讓女兒釣起這只金龜婿。

奇怪的是陳光蕊與殷小姐當夜就舉行了婚禮。

按丞相的官品和人脈,女兒出嫁肯定不會如此草率,文武大臣,親戚朋友肯定要來祝賀,搞不好皇帝都有可能送賀禮,但書中丞相嫁女顯得非常草率急促。

我將丞相嫁女稱做“嫁女第一急”

原文:

(2)《次日五更三點,太宗駕坐金鑾寶殿,文武眾臣趨朝。太宗問道:“新科狀元陳光蕊應(yīng)授何官?”魏征丞相奏道:“臣查所屬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職。”太宗就命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誤限期。光蕊謝恩出朝,回到相府,與妻商議,拜辭岳丈、岳母,同妻前赴江州之任。離了長安登途。》

陳光蕊結(jié)婚第二天官封江州州主,散朝后回到相府收拾東西,當天夫妻倆就離開了長安。

我們知道中國自古是人情社會,親戚朋友有個大事小情的都得先請客,就連佛祖?zhèn)鹘?jīng)前都要先開蘭盆會,何況是丞相府就更不能免俗了。

女兒女婿去江州赴任,老丈人不擺幾桌送一送嗎?親戚朋友難道不來道賀一下嗎?

雖然圣旨令收拾起身勿誤限期,但皇帝并沒讓他們當天就走,是讓他收拾東西早點報到別誤了限期。

陳光蕊上任走得是非常的急促,我將這次上任稱做“上任第二急”。

原文:

(3)《光蕊便道回家,同妻交拜母親張氏。張氏道:“恭喜我兒,且又娶親回來。”光蕊道:“孩兒叨賴母親福庇,忝中狀元,欽賜游街,經(jīng)過丞相殷府門前,遇拋打繡球適中,蒙丞相即將小姐招孩兒為婿。朝廷除孩兒為江州州主,今來接取母親,同去赴任。在路數(shù)日,前至萬花店劉小二家安下,張氏身體忽然染病。》

陳光蕊夫婦回海州接母親一同上任江州。

同樣的道理,陳光蕊得中狀元娶得丞相女回到老家,家鄉(xiāng)的親戚朋友不來賀喜嗎?

按照古代的重男輕女的習俗,結(jié)婚這么大的事男方應(yīng)再辦一次,即便不重辦也應(yīng)該請幾天客,即便不請客,他得中狀元當?shù)毓賳T也要前來祝賀。

可夫婦倆回到老家竟然什么事也沒發(fā)生,接上母親直接去上任了。

這一段寫的比前兩急還要急促,我將陳光蕊接母稱做“接母第三急”。

如果說第一急是另有隱情,殷丞相有不得已的苦衷,第二急有皇帝催促的原因,那夫婦二人一出長安就自己說的算了。

既然打算繞道接母親就說明上任時間充沛,如果真是時間緊迫夫婦倆肯定直接上任,同時派人去海州接母親到江州,憑相府實力這點事可以辦到的。

我認為,陳光蕊為了婚事和應(yīng)酬在老家停留過一段時期,這才弄的上任時間有些緊迫,隨后趕路急促才導致母親生了病。

我們發(fā)現(xiàn),自從陳光蕊來到在長安,生活節(jié)奏就非常急促,所經(jīng)歷的事件都是一蹴而就,沒有一點拖泥帶水,無論是被拋中繡球當夜拜堂,還是封官江州出京上任,甚至繞道接母親都有一種急急忙忙的感覺。

這三急并不是陳光蕊著急,而是作者故意這么寫的。

丞相嫁女也不可能那么隨便,很可能也辦了幾天,婚后上任前也在長安逗留了幾天,回到海州老家也滯留一段時間。

三處急促的寫法應(yīng)該是指觀音菩薩太著急了,因為佛教的傳經(jīng)大業(yè)等不起啊!

我們接著分析原文。

原文:

《小姐醒來,句句記得,將子抱定,無計可施。忽然劉洪回來,一見此子,便要淹殺,小姐道:“今日天色已晚,容待明日拋去江中。”幸喜次早劉洪忽有緊急公事遠出。小姐暗思:“此子若待賊人回來,性命休矣!不如及早拋棄江中,聽其生死。倘或皇天見憐,有人救得,收養(yǎng)此子,他日還得相逢……”但恐難以識認,即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一紙,將父母姓名、跟腳原由,備細開載。又將此子左腳上一個小指,用口咬下,以為記驗;取貼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乘空抱出衙門。幸喜官衙離江不遠。小姐到了江邊,大哭一場。正欲拋棄,忽見江岸岸側(cè)飄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禱,將此子安在板上,用帶縛住,血書系在胸前,推放江中,聽其所之。小姐含淚回衙不題。》

小唐僧出生第二天,殷小姐就將他拋進江中,后文明確記載著“滿月拋江第三難”。

問題來了,小唐僧究竟是出生第二天還是滿月后被拋的江?

很多讀者認為兩者時間不同是作者的筆誤。

甚至認為這種筆誤很可能并非一個作者造成的,一些人還質(zhì)疑吳承恩是否西游記的作者。

我要說的是,不管西游記的作者是誰,只能是一個人的作品,因為從西游記的謎團風格,從始至終都是一個人的風格,而且我還堅信吳承恩就是西游記的作者。

那滿月拋江第三難的真相又是什么?

小唐僧的確是滿月之后被拋江的。

殷小姐生了孩子,劉洪一見此子便要淹殺,她苦苦哀求才留了一晚上,許諾第二天就拋入江中,巧合的是第二天劉洪有公事出遠差了。

大家想啊,劉洪出差走了殷小姐還會將孩子拋江嗎?

當然不會。

劉洪在家都沒能搶走孩子淹死,那他出差走了,殷小姐更可不能急著把孩子拋江,做為母親哪能如此狠心。

只有在她無能為力時才有可能將孩子拋江。

殷小姐拋江兒子時應(yīng)該是一個月以后。劉洪出差時間大概是一個月,她得信劉洪馬上要回來了,第二天才將小唐僧拋了江。

其實殷小姐和小唐僧共同生活過一個月,這才是滿月拋江第三難的真正秘密。

殷溫嬌拋繡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是她和劉洪私定終身,失身失節(jié)了。

有什么證據(jù)呢?

我們看原文分析真相。

原文:

《小姐道:“久聞金山寺好個寺院,我就往金山寺去。劉洪即喚王、李二衙辦下船只。小姐帶了心腹人,同上了船,稍水將船撐開,就投金山寺去……小姐道:“我兒,我與你一只香環(huán),你徑到洪州西北地方,約有一千五百里之程,那里有個萬花店,當時留下婆婆張氏在那里,是你父親生身之母。我再寫一封書與你,徑到唐王皇城之內(nèi),金殿左邊,殷開山丞相家,是你母生身之父母。你將我的書遞與外公,叫外公奏上唐王,統(tǒng)領(lǐng)人馬,擒殺此賊,與父報仇,那時才救得老娘的身子出來。》

殷溫嬌得知了唐僧的身份,帶了心腹人前去相認,最后她讓唐僧帶著親筆信找外公替父報仇。

殷溫嬌被水賊強霸十八年,他們有著殺夫殺子的大仇,這十八年她為何不逃走或給娘家報信?

從細節(jié)能看出殷溫嬌是自由的,而且她身邊還有心腹婢女。

即便早期劉洪看的緊,但時間長了總有松懈的時候,比如出遠差就是她逃走或報信的機會。

我認為殷溫嬌是不想逃走和報信,因為劉洪和殷溫嬌就早就相識,二人關(guān)系非同一般。

不逃走是她舍不得離開劉洪,因為二人早有夫妻感情。

問題來了,既然殷溫嬌和劉洪有夫妻之情,那她后來為何要幫唐僧為父報仇呢?

真相是這樣的,早期的劉洪對殷溫嬌是愛惜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殷小姐年老色衰了,加上她生過陳光蕊的孩子,劉洪后來就對她就冷淡了。

劉洪的地位身邊不乏女人,守寡的日子讓殷小姐又恨又怨,不由想起陳光蕊對她的諸多情義,所以唐僧找她幫忙時就改變了主意。

捉拿劉洪的過程也奇怪。

原文:

《唐王見奏大怒,就發(fā)御林軍六萬,著殷丞相督兵前去。丞相領(lǐng)旨出朝,即往教場內(nèi)點了兵,徑往江州進發(fā)。曉行夜宿,星落鳥飛,不覺已到江州。殷丞相兵馬,俱在北岸下了營寨。星夜令金牌下戶喚到江州同知、州判二人,丞相對他說知此事,叫他提兵相助,一同過江而去。天尚未明,就把劉洪衙門圍了。劉洪正在夢中,聽得火炮一響,金鼓齊鳴,眾兵殺進私衙,劉洪措手不及,早被擒住。》

剿除一個地方官員,皇帝竟然調(diào)集了羽林軍。

大家知道羽林軍是皇家禁軍,也就是保衛(wèi)皇城的軍隊。

皇帝的調(diào)兵規(guī)格是不是太高了?

即便是唐朝初定,皇帝要防范水賊率兵謀反,那也不用調(diào)集羽林軍啊?

皇帝為何如此大動干戈?

皇帝是顧及劉洪家族有所動作。

我認為劉洪屬于官家子弟,劉洪家族的勢力很大,很有可能還掌握著兵權(quán),這才讓皇帝才大動干戈。

唐僧殺死劉洪報了父仇,陳光蕊又死而復生升為大學士,一家三口終于團團圓圓了,可結(jié)果卻是殷小姐自盡唐僧出家為僧。

原文:

《進了相府,光蕊同小姐與婆婆、玄奘都來見了夫人。夫人不勝之喜,吩咐家僮,大排筵宴慶賀。丞相道:“今日此宴可取名為團圓會。”真正合家歡樂。

次日早朝,唐王登殿,殷丞相出班,將前后事情備細啟奏,并薦光蕊才可大用。唐王準奏,即命升陳萼為學士之職,隨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禪,送在洪福寺內(nèi)修行。后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玄奘自到金山寺中報答法明長老。》

一家團圓后,唐僧是有美好前途的,父親是大學士,外公是當朝丞相,可自從母親死后唐僧就出家為僧了,而且在西天取經(jīng)途中,唐僧幾乎沒提起過這個當大官的父親。

按照西游記有迷必布的風格,說明唐僧與父親是有隔閡的。

是什么事導致唐僧一家悲慘的結(jié)局?

以上我們列出了很多疑問,下面我試著還原真相,請大家從解析中尋找答案吧。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諸侯割據(jù)。各勢力之間相互攻伐爭奪霸主,最終唐王家族一統(tǒng)天下,李淵登基稱帝。而后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父退位,最終登上皇帝寶座改元貞觀。

諸侯攻伐期間,殷溫嬌家族和劉洪家族曾相互廝殺,兩家互有死傷并結(jié)了世仇,唐家一統(tǒng)天下,兩家都做了唐王殿下臣子,雖然他們在一朝為臣,但因彼此仇視并不相往來。

無巧不成書,兩家子女長成,殷小姐和劉洪街邊相遇,二人互生情愫且有了男女之情。

一日劉洪酒后竟然去殷府提親,殷相得知劉洪的來歷,一怒之下將劉洪打出門。

劉洪飛揚跋扈慣了,哪里吃了這樣虧,不禁惱羞成怒,在相府門口當著眾百姓大吵大鬧,說殷溫嬌早已以失身于他,已私定終身非他不嫁,殷相聽了大怒,就順口說出,縱使女兒嫁乞丐也不嫁劉洪。

自此殷府求親的半個全無,同僚不求親是怕丟人現(xiàn)眼,下級官員不求親是怕得罪劉洪家族,因為劉洪家族勢力很大,尋常百姓家不求親因為地位懸殊。

劉洪在長安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他家的渾水還真沒人愿意趟。

殷相一氣之下決定拋繡球選女婿,可拋繡球的話剛一出來,劉洪就放出狠話,說誰敢接繡球就是和他劉洪作對,還在殷府周圍安排了大量打手阻止人搶繡球。

官宦子弟怕丟臉不想來接繡球;普通百姓怕得罪劉洪不敢接繡球;乞丐流民還沒上前就得挨一頓揍,所以繡樓擺了好幾天,一個接繡球的人都沒有。

真是個鬼使神差,外地趕考的陳光蕊考中了狀元,奉旨游街三日,這一日正走到殷府繡樓前,因為狀元郎是奉圣旨游街,劉洪的打手并不敢上前阻攔。

殷溫嬌在繡樓上正難過呢,好幾天沒人來她臉面也有些掛不住,見狀元郎路過,儀表堂堂,這才將繡球拋中。

陳光蕊自以為撿了大便宜,可他一個外鄉(xiāng)人哪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更不曉得其中的厲害關(guān)系,稀里糊涂的當上相府女婿,稀里糊涂的在洪江丟了性命。

劉洪知道后惱怒非常,暗中尾隨上任的陳光蕊,準備親自下手除掉這個愣頭青,可一路上行人不斷沒法下手,跟到了陳光蕊的家鄉(xiāng),見人來人往更沒有機會,最后打聽清了上任路線,就在必經(jīng)之路洪江渡口等候。

劉洪趕走了所有船只,自己扮作船夫等陳光蕊上船,最后果真殺死書童打死了陳光蕊,帶著殷溫嬌上任冒名頂替了江州之主。

殷溫嬌嫁給陳光蕊是無奈之舉,其實心里一直還惦記著劉洪,后來見陳一表人才也就認命了,不想劉洪尾隨跟來還打死了丈夫。

她本想一死了之,卻被劉洪抱住溫言軟語哄住,她和劉洪本來就余情未了,如今木已成舟已無力回天,只好將錯就錯跟著劉洪冒名上任。

作者寫打死陳光蕊是符合劉洪性格的,是表達劉洪當時心中的憤怒,意思是你個不知好歹的家伙,整個長安都沒人敢跟我作對,就你有種敢壞老子好事,不打死難消老子心頭之恨。

三個月后小唐僧出生了,劉洪一見就要掩殺,殷溫嬌苦苦護住哀求,可劉洪一見孩子就想起其父,怕為日后留下禍根,幾次出手都沒成功。

這一天劉洪出遠差,殷溫嬌這才和小唐僧安穩(wěn)的生活了一個月。

書中寫第二天被拋江并不是筆誤,而是作者故意做的謎團,這個第二天是殷溫嬌接到劉洪要回來信的第二天。

眼見劉洪歸期將至,再看懷中孩子越看越像陳光蕊,她料定劉洪放不過孩子,第二天抱著孩子前往江邊。

殷溫嬌內(nèi)心是徘徊不定的,陳光蕊畢竟因她而死,留下孩子日后必成禍根,她也想將孩子扔了一了百了,但自己的骨肉萬般舍不得,寫下血書就是想給孩子一線生機。

她終究不肯殺死自己的孩子,這才有了唐僧的滿月拋講第三難。

十八年后唐僧長大成人,知道了真相找到了母親,此時的殷溫嬌過的并不好,她被劉洪冷落了很多年。

當再見到唐僧時頓感愧疚,想起了陳光蕊曾經(jīng)的柔情,所以她決定幫助唐僧報仇。

唐僧手持家母書信千里尋親,求得外祖父奏明皇帝,最后還發(fā)兵報了父仇。

洪江龍王將陳光蕊送回還生,皇帝又加封文學大學士,這真是父母子三人大團圓。

本應(yīng)是皆大歡喜,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那為何殷溫嬌卻自盡而死?

起因是,陳光蕊還陽后逐漸知道了真相,得知殷溫嬌和劉洪的事后不禁惱怒羞憤,對殷溫嬌的態(tài)度也轉(zhuǎn)了一百八十度,平時對她冷言冷語,時不時的還冷嘲熱諷,醉酒之后更是謾罵摔打。

殷溫嬌清楚丈夫啥都知道了,所以她一直默默忍受著,這天陳光蕊酒后又和殷溫嬌發(fā)生了口角,這次他把聽說的真相和盤抖出,罵的殷溫嬌是體無完膚無地自容。

殷溫嬌羞愧無比頓時就想自盡,卻被闖進來的唐僧攔住。

目睹了父母吵架的過程,唐僧依稀聽到了一些真相,第二天殷溫嬌服毒后將唐僧喊進房內(nèi),說了和劉洪還有陳光蕊的事,然后就從容的死去。

唐僧眼見著父親逼死母親,想著父母的愛恨情仇,一家人才團圓又要分離,抱著母親冰冷的尸體,他的心也就漸漸冰冷,最后竟然心灰意冷出家為僧。

直到后來的取經(jīng)路上,唐僧還曾戲說,父母只有生養(yǎng)恩沒有養(yǎng)育恩,就這樣觀音菩薩就得到了一個,既有后臺背景又自小修行佛法的“老和尚”。

以上是我對唐僧父母身世的大致推斷,雖然以上推斷沒有實證,但我認為這段推測最符合真相。

唐僧父母的疑團已經(jīng)告一段落,那觀音菩薩到長安后還發(fā)生過什么事呢?

請看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北流市| 崇信县| 石林| 封丘县| 安岳县| 柏乡县| 凉城县| 通城县| 弥渡县| 卓尼县| 明星| 凤城市| 宜都市| 紫金县| 浏阳市| 尤溪县| 翁牛特旗| 海安县| 义马市| 衡阳县| 明水县| 云南省| 乐安县| 应用必备| 图木舒克市| 阆中市| 遂平县| 容城县| 平安县| 兴义市| 江陵县| 蓬安县| 潜山县| 麻栗坡县| 克什克腾旗| 日土县| 阿城市| 青海省| 乌兰察布市|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