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四圣試禪心
- 西游迷霧
- 陶少伯
- 5007字
- 2016-12-05 17:04:10
——貞觀十四年秋末——
唐僧收了沙僧,取經團隊的成員終于聚齊了。師徒四人繼續前行,這一天投宿到一戶富貴人家。這戶人家只有一位婦人與三個女兒,其家境卻相當的富裕。用這戶婦人的話講,她家有使不完的金銀,穿不盡的綾羅綢緞,牛羊無數只,田地無數傾。一家四女準備坐地招贅夫婿。豬八戒聞聽這般富貴遂動了凡心,他準備留在此家招贅養老女婿。
豬八戒配女婿的故事家喻戶曉,所以我們就不詳細說明了。
……
從章回開頭的情節能看出,主導取經團隊的還是孫悟空。因為就連唐僧走累了想留宿,都被孫悟空盛氣凌人的說教。
原文——
《正走處,不覺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卻往那里安歇?”行者道:“師父說話差了,出家人餐風宿水,臥月眠霜,隨處是家。又問那里安歇,何也?”》
……
孫悟空反問的這一句“何也”,語氣是多么的強硬!
這一回他又說豬八戒有抱怨心。但是唐僧并沒像上次那樣訓斥豬八戒。在短短幾個月內,唐僧與豬八戒的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
原文——
《豬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輕省,那里管別人累墜?自過了流沙河,這一向爬山過嶺,身挑著重擔,老大難挨也!須是尋個人家,一則化些茶飯,二則養養精神,才是個道理。”行者道:“呆子,你這般言語,似有報怨之心。還象在高老莊,倚懶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門,須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
豬八戒嫌擔子太重,孫悟空聽了很蠻橫的訓斥他。
我認為,孫悟空性格是缺陷的。他好像沒學會與人如何相處。他獨斷專行的性格,是惹唐僧反感的主要原因。孫悟空后來被唐僧攆走,確實有一點咎由自取的味道。
……
其實豬八戒是很有智慧的,他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讓孫悟空與唐僧發生了一次沖突。
原文——
《八戒道:“哥啊,我聞得古人云,龍能噴云噯霧,播土揚沙。有巴山扌屑嶺的手段,有翻江攪海的神通。怎么他今日這等慢慢而走?”行者道:“你要他快走,我教他快走個兒你看。”好大圣,把金箍棒揝一揝,萬道彩云生。那馬看見拿棒,恐怕打來,慌得四只蹄疾如飛電,颼的跑將去了。
那師父手軟勒不住,盡他劣性,奔上山崖,才大達餌步走。師父喘息始定,那師父正按轡徐觀,又見悟空兄弟方到。悟凈道:“師父不曾跌下馬來么?”長老罵道:“悟空這潑猴,他把馬兒驚了,早是我還騎得住哩!”行者陪笑道:“師父莫罵我,都是豬八戒說馬行遲,故此著他快些。”那呆子因趕馬,走急了些兒,喘氣噓噓,口里唧唧噥噥的鬧道:“罷了,罷了!見自肚別腰松,擔子沉重,挑不上來,又弄我奔奔波波的趕馬!》
白龍馬帶著唐僧疾行狂奔。等徒弟們追上了白馬,唐僧破口訓罵孫悟空。孫悟空卻想栽贓豬八戒,而豬八戒只喘氣噓噓一通跑,就化解了被栽贓的危機。
看見氣喘噓噓的豬八戒,唐僧他會責怪誰呢?
從以上的情節能分析出,唐僧與孫悟空的關系正在疏遠,而他與豬八戒的關系卻在逐漸拉近。
豬八戒在唐僧的心目中已經占有了一席之地。
唐僧為什么會有如此大變化呢?
我認為,在收沙僧的時候,豬八戒表現的很勇猛。他曾兩次打退沙僧,而孫悟空卻表現的卻是畏手畏腳。外加豬八戒嘴巴甜,很會討唐僧的歡心。這使得他對豬八戒產生了好感。唐僧認為豬八戒很能干,既能打妖精還能挑擔子。
……
這一回還透露了,豬八戒與沙僧不知道白龍馬的信息。
原文——
《他在那鷹愁陡澗,久等師父,又幸得菩薩親臨,卻將他退鱗去角,摘了項下珠,才變做這匹馬,愿馱師父往西天拜佛。這個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那沙僧聞言道:“哥哥,真個是龍么?”行者道:“是龍。”》
唐僧收沙僧已經兩個多月了,卻沒人提及白龍馬的來歷。可見師徒四人的話語不多,他們關系相處的并不融洽。
……
這一回的劫難名叫“四圣試禪心”。這是唐僧師徒聚齊后,遇到的第一個劫難,一定有其特殊的含義。
書中說,菩薩們要試唐僧取經的決心。她們變成美少女來誘惑唐僧四人,結果豬八戒沒有經受住考驗,菩薩們將他吊了一宿作為懲罰。
四圣試禪心的故事,也有學者做了解讀。
學者說,表面上是菩薩考驗唐僧師徒,實際上菩薩們是借機下山約會。
學者們還說,孫悟空早知曉菩薩的考驗,但他卻沒告訴唐僧真相。導致唐僧差點陰溝里翻船。為此他有些怨恨孫悟空。還說經過了菩薩們的試禪心,唐僧就開始反感孫悟空了。
那學者們的解讀正確嗎?
當然是錯誤的。
......
孫悟空為什么不提前告訴唐僧真相呢?
孫悟空的確早知道菩薩們的意圖。但菩薩們的考驗屬于天機,即便他看出真相,也不敢泄露天機。
那唐僧對孫悟空的做法會有看法嗎?
當然不會了!
唐僧事后知道了真相,他也不會埋怨孫悟空。因為他事后能想明白,菩薩考驗的對象不是他。
原文——
《那婦人道:“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時生。故夫比我年大三歲,我今年四十五歲。大女兒名真真,今年二十歲;次女名愛愛,今年十八歲;三小女名憐憐,今年十六歲,俱不曾許配人家。雖是小婦人丑陋,卻幸小女俱有幾分顏色,女工針指,無所不會。因是先夫無子,即把他們當兒子看養,小時也曾教他讀些儒書,也都曉得些吟詩作對。雖然居住山莊,也不是那十分粗俗之類,料想也配得過列位長老。若肯放開懷抱,長發留頭,與舍下做個家長,穿綾著錦,勝強如那瓦缽緇衣,雪鞋云笠!”》
婦人是準備招唐僧為夫,招三個徒弟為女婿。她先介紹自己的年歲生日,然后才介紹女兒姓名年數,目的就是想先將自己推銷出去。
菩薩們的意圖很明顯。她們考驗的對象根本不是唐僧。如果她們考驗的對象是唐僧,肯定會給他配一個絕色美女,而不是現在的老太太。
我們看唐僧聽了婦人的話,他是個什么表情?
原文——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蝦蟆,只是呆呆掙掙,翻白眼兒打仰。》
唐僧聽了很是驚訝,然后就開始翻白眼。
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呢?
我認為唐僧聽了婦人的話后,既感到驚訝又無可奈何。
大家想啊!
作為取經團隊的唯一凡人,唐僧對自己相貌是很自信的。他自問比徒弟們長的像個人樣。可婦人卻將女兒們許給三位徒弟。在唐僧的角度看,婦人簡直是眼瞎了。放著他這個美男子不招女婿,反而將三個女兒許給三個丑徒弟。
等明白婦人想招贅自己為夫,唐僧更不能接受了。
憑什么徒弟們都能娶到美少女,而自己卻只能娶個半老徐娘?
所以唐僧聽了老婦人的話,才翻白眼表示很無奈。他翻白眼是針對婦人的沒眼光。這屬于人性行為中存在感的表現。
以唐僧的精明,他事后肯定能想明白,菩薩考驗的對象不是他。
所以說,唐僧反感孫悟空的理由并不能成立。
……
那菩薩們借機下山約炮的理由成立嗎?
學者的這一解讀也沒有依據。
關于神仙們有性浴,我本人是認同的。但佛教講究寂滅成真,應該與道教的神仙有區別。
學者們的證據是簡貼中的,“黎山老母不思凡”。只憑著一張簡帖中的思凡不思凡,根本證明不了什么。
簡帖的內容其實另有含義。
簡帖原文——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薩請下山。普賢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間。圣僧有德還無俗,八戒無禪更有凡。從此靜心須改過,若生怠慢路途難!》
學者們認為,這張簡帖的真實意圖是,黎山老母思凡與菩薩們借機會情人。
黎山老母為什么會思凡,難道她真是情欲發作?
當然不是啦!
這一回是唐僧師徒聚齊后,遭遇的第一次劫難,肯定有其特殊的意義?
這個黎山老母是誰呢?
我們不知道。
從民間故事里尋找,能發現黎山老母是道教的神仙。
那黎山老母思凡的真相又是什么?
是黎山老母為了報答蘭盆會,所做出的一種報恩表現。
佛教的蘭盆會有很多神仙參加,使得神仙們欠了佛教一個人情。黎山老母肯定是其中的一個。其實西游記后文,也有很多神仙報恩佛教的情節。
佛教的蘭盆會邀請了黎山老母。她吃了蘭盆果受了佛祖的恩惠,這才準備向佛教報恩表態。黎山老母這次提議的禪心考驗,就是基于這種報恩心理。其實她不光是向佛教報恩,同時也是向玉帝在表明站隊立場。
……
簡貼中的“黎山老母不思凡”其實是反話。是說黎山老母的確思凡了。
但這里說的凡心,其實是私心報恩的意思。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張簡貼。
簡帖的頭一句就提到“黎山老母不思凡”。
顯然這次的禪心考驗是她提議的。
雖然簡貼寫的是觀音菩薩請她下山的,但從后面的兩句看并非如此。
真實意思是黎山老母思凡了,她請觀音菩薩幫忙或者是做見證。她與觀音菩薩關系應該很密切,但和普賢文殊兩位菩薩又不太熟。普賢與文殊兩位菩薩的下山,是她通過觀音菩薩代請的。所以從黎山老母的角度看,普賢文殊二位菩薩都是客人。
黎山老母是道教的神仙,她有可能從道教得到消息,說豬八戒有可能要搞破壞。所以才邀請菩薩們來警告豬八戒。
事實上這一回并非完全針對豬八戒。而是菩薩們借著整豬八戒,同時也給唐僧提一個警醒。但也是借著整豬八戒,警告沙僧別搞小動作。這屬于一箭三雕,一石多鳥的計策。
這張簡帖的真實原意:
黎山老母受了佛祖恩惠一直找機會報答。她發現豬八戒和沙僧有問題,就請觀音菩薩下山警告二人。她與普賢文殊菩薩不熟,就讓觀音邀請二位菩薩助陣。四人顯化美色考驗唐僧師徒。考驗的結果是,唐僧經受住了考驗,但豬八戒有凡心。所以留下簡貼要他靜心改過。同時也提醒唐僧要小心美色的誘惑。
為什么要提醒唐僧美色的誘惑呢?
因為菩薩們知道在以后的路途上,唐僧必然會遇到色心的考驗。取經的成敗在于他有一顆不動搖的心。
為什么只是提醒唐僧,而不是考驗唐僧呢?
唐僧能考驗嗎?
不能!
敢考驗嗎?
真不敢!
佛教辦事是很謹慎的。萬一唐僧經不住考驗,這個烏龍就擺大了,取經計劃都得擱淺。
……
菩薩們早就知道豬八戒與沙僧的背景。她們預感豬八戒會暗中搞破壞,所有借著提醒唐僧的機會,整一整豬八戒。菩薩們就是想告訴二人,你們倆可別動壞心眼,我們都在暗中盯著呢。
那觀音菩薩的警告有效果嗎?
當然沒有!
從后文就能發現,只隔了一個章回。在三打白骨精時,豬八戒借著唐僧的手把孫悟空攆走了。
豬八戒在為人處世方面很精明。他深得唐僧的喜愛,唐僧的小心思他摸的很透。孫悟空被唐僧攆走,離不開豬八戒的挑撥。
……
我們發現,豬八戒這一回的表現,一點也不像破壞取經。他完全不在乎取經的成敗,總是想離開取經團隊。
從這一點看,豬八戒一點也不像臥底,這也是令人疑惑的一點!
難道豬八戒不是取經團隊的臥底?
事實上,玉帝與道祖在天庭爭斗,擺在豬八戒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是堅決的執行破壞任務。
二是站隊玉帝,幫佛教取經。
而豬八戒卻在尋找第三條路。他是想借著自己好色的本性,擺脫取經團隊這個爛泥潭。但是在歷史的洪流大勢下,他這顆被洪流裹挾的小石子,根本就登上不岸。
豬八戒的這些表現,恰恰能顯示其高超的智慧。因為這個總嚷嚷著要散伙的家伙,是為了真散伙在做準備。誰能想到這個沒心沒肺的家伙,會是個比猴還精的人呢。
……
婦人將三個徒弟招為女婿,卻將唐僧招為丈夫。唐僧的心中肯定會憤憤不平!
因為丑陋不堪的徒弟都能娶到美少女,而他堂堂男兒卻只能娶個老太太。論相貌人品怎么得找個美少女。菩薩們這樣的招婿法,根本就不是考驗唐僧。而是借著整豬八戒,警告他不要有色心。
婦人曾說她夫家姓莫,而女兒們的名字為真真、愛愛、憐憐。
原文——
(1)《婦人道:“此間乃西牛賀洲之地。小婦人娘家姓賈,夫家姓莫。》
(2)《我今年四十五歲。大女兒名真真,今年二十歲;次女名愛愛,今年十八歲;三小女名憐憐,今年十六歲,俱不曾許配人家。雖是小婦人丑陋,卻幸小女俱有幾分顏色,女工針指,無所不會。》
菩薩們的真實用意,是要唐僧以后對待美女,莫真、莫愛、莫憐。
……
那菩薩們對唐僧的色心警告起到作用了嗎?
當然有作用了!
在后來的劫難中,唐僧能經受多次美色的考驗。他能頂住美色的誘惑,與這一次的警告有直接的關系。
唐僧對女色是相當敏感的。每一次遇到美女的誘惑,他都是咬緊牙關堅挺著。多次女色考驗他都成功度過了。
女兒國王、蝎子精、杏仙、白毛老鼠精,這些美女都如花似玉,但是唐僧對此卻咬緊牙關不為所動。
蝎子精原文——
(1)《女怪解衣,賣弄他肌香膚膩;唐僧斂衽,緊藏了糙肉粗皮。女怪道:“我枕剩衾閑何不睡?”唐僧道:“我頭光服異怎相陪!”那個道:“我愿作前朝柳翠翠。”這個道:“貧僧不是月庠黎。”女怪道:“我美若西施還裊娜。”唐僧道:“我越王因此久埋尸。”女怪道:“御弟,你記得寧教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唐僧道:“我的真陽為至寶,怎肯輕與你這粉骷髏。”他兩個散言碎語的,直斗到更深,唐長老全不動念。那女怪扯扯拉拉的不放,這師父只是老老成成的不肯。》
(2)《話說唐三藏咬釘嚼鐵,以死命留得一個不壞之身,感蒙行者等打死蝎子精,救出琵琶洞。》
……
婦人招贅徒弟們為女婿,而把唐僧招贅為夫,其實是另有含義的。因為牽扯到后續的謎團,在這里不便細說。等到了相關章節我們在進行揭秘。
預知后事如何?
請看下回《神奇的人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