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神奇的人參果
- 西游迷霧
- 陶少伯
- 5349字
- 2016-12-07 22:03:59
——貞觀十四年——
經過了四圣試禪心,唐僧師徒繼續西行。這一天他們走到萬壽山。在留宿五莊觀的期間,清風、明月打了兩枚人參果給唐僧,而他卻把人參果當做嬰兒。人參果不能久放,兩個道童將果吃掉,不料卻豬八戒發現了,他攛掇孫悟空去偷人參果。這才引出孫悟空偷吃人參果,又推倒果樹闖下滔天大禍。后來孫悟空海外仙島求醫樹仙方,最終請來了觀音菩薩,救活了人參果樹。唐僧師徒得以繼續西天取經。
人參果樹乃天地靈根,世間只此一株。它結的果子,人吃了可以活四萬七千年。
以前我們曾說過,神仙都有壽命的限制。他們要想長生不死,必須得吃王母的蟠桃。
那問題來了?
人吃了人參果能活四萬七千年,那吃蟠桃能活多少年呢?
我認為吃蟠桃能活360年。因為王母一年開一次蟠桃會。
書中寫人參果聞一聞都能活360年,就是暗示人吃蟠桃增加的壽命。
我們還說過,道祖的金丹也有增壽的功效。
西游記中記載的金丹,有起死回生的還魂丹,能使人成仙的九轉金丹。金丹也有增壽的功效,要不然道教怎么拉攏眾仙與玉帝抗衡呢?
那人吃金丹能活多少年呢?
金丹與蟠桃的功效差不了多少。
人參果的功效比蟠桃金丹都強。它的增壽功效是無與倫比的。但它的弱點是數量少,滿足不了太多神仙的需要。
......
讀者們會有疑問?
長生不老的食材不是還有唐僧肉嗎?
吃唐僧肉能不能長生不老還不好說?
按理說,吃唐僧肉的傳聞應該是假的。應該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估計是從道教傳播出來的,目的是讓天下的妖精都來吃唐僧。道教的做法存屬于借刀殺人。
但還有一種可能?
這個傳聞是玉帝放出來的,目的是拿唐僧當誘餌,引誘敵對勢力出手。。
這樣一想,這個傳聞應該不是真的。
但作者將傳聞放在五莊觀之后,這就出現一個問題。
按西游記謎團的風格看,這樣的寫法,暗示這個傳聞是真的。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是因為他吃過人參果的緣故。
可四個人都吃過人參果,那為什么傳聞只針對唐僧?
我估計唐僧是凡人,只有凡人吃了人參果,血肉里才有可能存在藥效,吃其血肉才有長生不老的功效。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大,要不然傳聞也不會五莊觀之后才出現。作者將傳聞安排在五莊觀下一回,肯定是有這樣的意圖的。
所以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
在五莊觀之前,吃唐僧肉不能長生不老。自從唐僧吃了人參果后,吃唐僧肉就能長生不老了。
當然!
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傳聞,的確有陰謀散布的成分。所以說這一結論真不好下。
……
人參果的功效比蟠桃大的多。那它對三界的影響也會很大嗎?
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就是人參果樹只有一棵。人參果的數量稀少,一萬年才結30個。
只有像玉帝、王母、道祖、天尊才有緣能吃到。一般神仙別說吃了,見都見不到。這也是人參果沒幾個人知道的原因。
原文——
《行者道:“什么寶貝?”八戒笑道:“說與你,你不曾見;拿與你,你不認得。”行者道:“這呆子笑話我老孫。老孫五百年前,因訪仙道時,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兒不曾見?”八戒道:“哥啊,人參果你曾見么?”行者驚道:“這個真不曾見。但只常聞得人說,人參果乃是草還丹,人吃了極能延壽。如今那里有得?”》
……
那會不會有個別的妖精來偷一兩個吃呢?
那更不可能了。
先不說鎮元子的神通本領讓人忌憚。就是他結交的天尊也不會放過偷果之人。所以說孫悟空偷吃人參果,屬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
......
人參果形似嬰兒。
原文——
《那行者倚在樹下往上一看,只見向南的枝上,露出一個人參果,真個象孩兒一般。原來尾間上是個蒂,看他丁在枝頭,手腳亂動,點頭幌腦,風過處似乎有聲。行者歡喜不盡,暗自夸稱道:“好東西呀!果然罕見,果然罕見!”》
作者為什么要把人參果寫成嬰兒形狀?
這個嬰兒形態其實也是有謎團的。這個問題等到了相關的章節我們在細說。
……
孫悟空去東海尋找藥方,海外神仙說過一段話。
原文——
《三老道:“你這猴子,不知好歹。那果子聞一聞,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活四萬七千年,叫做萬壽草還丹。我們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與天齊壽。我們還要養精、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不知費多少工夫。你怎么說他的能值甚緊?天下只有此種靈根!”》
三老的這一段話是有深意的:
(1)神仙們要想長生不死得靠自己修煉。
養精、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需要勤修苦練才能長生不死。
(2)透露了鎮元子的道得來的容易。
鎮元子不用辛苦練功就能長生不死。原因就是因為他有這棵人參果樹。人參果也叫萬壽草還丹。道教的金丹也叫還丹,這人參果樹就屬于天然的金丹樹。
三老們的一句,“我們的道,不及他多矣!”既顯示出地界神仙們生存的艱難,又展示出鎮元子在三界的超然的地位。他這個地仙之祖所依仗就是這人參果。
……
這一回作者還用詩詞,展示玉帝王母拉攏三星老的過程。
原文——
《好猴王,急縱筋斗云,別了五莊觀,徑上東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電,疾如流星,早到蓬萊仙境。按云頭,仔細觀看,真個好去處!有詩為證,詩曰:
大地仙鄉列圣曹,蓬萊分合鎮波濤。瑤臺影蘸天心冷,巨闕光浮海面高。五色煙霞含玉籟,九霄星月射金鰲。西池王母常來此,奉祝三仙幾次桃。》
詩中說王母曾來過蓬萊仙境,還為三星老送過幾次蟠桃。安天大會的時候,壽星老曾為佛祖獻過靈芝草;蘭盆會的時候,三星老也曾給佛教獻過詩。
從以上的情節我們能分析出,三星老應該是玉帝的人。
……
鎮元子抓住唐僧不放,逼著孫悟空找仙方是有原因的。其實他早就知道觀音菩薩有醫樹的本領。
我認為鎮元子見過觀音醫樹的過程。他逼著孫悟空去找仙方,就是想讓他請觀音菩薩出山。其實不光是鎮元子知道觀音菩薩會醫樹,就連海外三星也知道觀音菩薩會醫仙樹。
原文——
《那行者見說無方,卻就眉峰雙鎖,額蹙千痕。福星道:“大圣,此處無方,他處或有,怎么就生煩惱?”行者道:“無方別訪,果然容易,就是游遍海角天涯,轉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只是我那唐長老法嚴量窄,止與了我三日期限。》
福星說的“此處無方,他處或有,怎么就生煩惱?”這句話是暗示醫樹的方子肯定有。
......
這一回寫出了觀音菩薩醫樹的本領。她這一本領在三界中是獨一無二的。
原文——
《菩薩道:“我這凈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行者道:“可曾經驗過么?”菩薩道:“經驗過的。”行者問:“有何經驗?”菩薩道:“當年太上老君曾與我賭勝,他把我的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里,炙得焦干,送來還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晝夜,復得青枝綠葉,與舊相同。”行者笑道:“真造化了,真造化了!烘焦了的尚能醫活,況此推倒的,有何難哉!”》
太上老君與觀音菩薩打賭,為此輸了一副紫金鈴鐺。
朱紫國原文——
《行者道:“賢甥,你那鈴兒卻是那里來的。”妖王老實,便就說道:“我這鈴兒是——太清仙君道源深,八卦爐中久煉金。結就鈴兒稱至寶,老君留下到如今。行者笑道:“老孫的鈴兒,也是那時來的。”妖王道:“怎生出處?”行者道:“我這鈴兒是——道祖燒丹兜率宮,金鈴摶煉在爐中。二三如六循環寶,我的雌來你的雄。”》
其實西游記的邏輯性是很強的。
唐僧師徒所經歷的劫難都是有深意。五莊觀這一回,作者寫觀音菩薩與太上老君打賭,朱紫國那一回就揭秘打賭的賭物。在事件上邏輯非常縝密、真是有因就有果。
觀音菩薩為什么要與太上老君打賭?
她與太上老君打賭,是天庭第三次較量所衍生出來的事件。
玉帝與太上老君第三次交鋒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孫悟空的出世。繼而天庭出現第四次較量,“孫悟空大鬧天宮”。在這第三次較量中,玉帝才欠下了觀音菩薩一個大人情。
邏輯分析能力強的讀者,可能猜到了天庭第三次較量的內容。
關于天庭第三次較量,我們以后在詳細解讀。觀音菩薩還有很多內幕的,等到了相關章節我們在細說。
……
這一回我們還看到了鎮元大仙的厲害。
孫悟空三人合力都打不過這位地仙之祖。鎮元子的乾坤袖與人種袋有一拼。他曾兩次抓走孫悟空,可見有祖稱號的人物并非浪得虛名。
鎮元子逼著孫悟空去找藥方,還許諾只要能救活仙樹,就與孫悟空八拜為交結為兄弟。要我說,只要菩薩來將人參果樹救活了。別說他結拜兄弟了,就是讓他磕頭他都愿意。因為沒有那株人參果樹,他地仙之祖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
這一回還描寫了這樣一個細節。
鎮元子與唐僧是故人,清風明月打兩枚人參果請唐僧吃。
原文——
《你兩個在家仔細。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二童道:“師父的故人是誰?望說與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東土大唐駕下的圣僧,道號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么與那和尚做甚相識!”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圣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二仙童聞言,謹遵師命。那大仙臨行,又叮嚀囑咐道:“我那果子有數,只許與他兩個,不得多費。”清風道:“開園時,大眾共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在樹,不敢多費。”大仙道:“唐三藏雖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羅唣,不可驚動他知。”二童領命訖,那大仙承眾徒弟飛升,徑朝天界。》
書中說鎮元子與唐僧是故人。蘭盆會上唐僧曾給他獻過茶,所以唐僧路過時,要道童打兩枚人參果吃他吃。
分給唐僧兩枚人參果的情節正常嗎?
如果大家覺得正常,這就是慣性思維在作祟了。
要知道開園的時候,五莊觀的四十八位神仙,一共才分吃了兩枚人參果吃。而唐僧一個人就能分得兩枚人參果。從眾仙分吃人參果的情節看,人參果是相當珍貴的。
如此珍貴的人參果,鎮元子一次就分給唐僧兩個。
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鎮元子為什么如此看重唐僧?難道只是因為唐僧給他獻過茶?即便是換做如來佛祖親至,鎮元子也不可能如此的對待吧?
鎮元子重視唐僧肯定另有原因。
那問題來了?
為什么鎮元子如此的重視唐僧呢?
我認為唐僧的后臺其實是玉帝。也就是說,金蟬子能當上佛祖的二弟子,也是玉帝的布置。
金蟬子轉世唐僧取經,有點像官家子弟下基層鍛煉鍍金。等唐僧取經成功成佛后,天庭肯定有他的高位。鎮元子如此隆重的對待唐僧,其實是像玉帝表達敬意。
......
我們看豬八戒在這一回的表現?
首先人參果是豬八戒發現的,偷人參果也是豬八戒慫恿的。而且偷果的事發也是豬八戒敗露的。
豬八戒真是嘴饞?還是他想挑起事端?
原文——
(1)《那果子卻也蹺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時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個,坐在床邊上,只情吃起。
噫!原來有這般事哩!他那道房,與那廚房緊緊的間壁,這邊悄悄的言語,那邊即便聽見。八戒正在廚房里做飯,先前聽見說取金擊子,拿丹盤,他已在心;又聽見他說唐僧不認得是人參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個兒嘗新!”自家身子又狼底,不能彀得動,只等行者來,與他計較。》
(2)《那呆子只管絮絮叨叨的唧噥,不期那兩個道童復進房來取茶去獻,只聽得八戒還嚷什么“人參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個兒吃吃才好。”清風聽見心疑道:“明月,你聽那長嘴和尚講人參果還要個吃吃。師父別時叮嚀,教防他手下人羅唣,莫敢是他偷了我們寶貝么?”》
大家看到沒有?
從道童拿金機子打人參果,豬八戒就已經知道了。道童給唐僧拿果子吃,到后來道童自己吃人參果,豬八戒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等偷吃人家寶貝人參果,他還在那絮絮叨叨的唧噥。很顯然豬八戒是故意的,他的目的就是想挑起事端。
我們接著往下看。
自從海外三星來到五莊觀,豬八戒不斷的出言諷刺、動手調侃。連鎮元大仙都說這個和尚,越發不尊重了。
原文——
(1)《鎮元子正與唐僧師弟閑敘,聞報即降階奉迎。那八戒見了壽星,近前扯住,笑道:“你這肉頭老兒,許久不見,還是這般脫灑,帽兒也不帶個來。”遂把自家一個僧帽,撲的套在他頭上,撲著手呵呵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進祿也!”那壽星將帽子摜了罵道:“你這個夯貨,老大不知高低!”八戒道:“我不是夯貨,你等真是奴才!”福星道:“你倒是個夯貨,反敢罵人是奴才!”八戒又笑道:“既不是人家奴才,好道叫做添壽、添福、添祿?”》
(2)《正說處,八戒又跑進來,扯住福星,要討果子吃。他去袖里亂摸,腰里亂吞,不住的揭他衣服搜檢。三藏笑道:“那八戒是什么規矩!”八戒道:“不是沒規矩,此叫做番番是福。”三藏又叱令出去。那呆子出門,瞅著福星,眼不轉睛的發狠,福星道:“夯貨!我那里惱了你來,你這等恨我?”八戒道:“不是恨你,這叫回頭望福。”那呆子出得門來,只見一個小童,拿了四把茶匙,方去尋鍾取果看茶,被他一把奪過,跑上殿,拿著小磬兒,用手亂敲亂打,兩頭玩耍。大仙道:“這個和尚,越發不尊重了!”八戒笑道:“不是不尊重,這叫做四時吉慶。”》
豬八戒為什么要調侃三星老呢?
我認為在天庭的時候,豬八戒就這樣磋磨三星老。
原因不外乎有這幾條:
(1)海外的神仙地位比較低,神仙也講究個高低貴賤。這些神仙到天上都是有求于人,他們自己都低聲下氣慣了。
(2)這些神仙到天上赴宴吃蟠桃,跟鄉下窮親戚來城里要錢、蹭飯差不多。而且吃完蟠桃,他們還得耍活寶,唱贊歌逗大家開心。所以像天蓬元帥這樣的本地神仙,看到這些活寶就想磋磨一下。
(3)豬八戒如此胡鬧是做給唐僧看的。豬八戒的意思是說,我老豬也是個有本事的人,咱不比那孫猴子差多少。在天庭時我就捉弄這些地界神仙。
豬八戒如此胡鬧般的表現,是為下一回唐僧攆走猴頭做的鋪墊。
……
下一回孫悟空就要被唐僧攆走了。
在第一次攆猴事件中,豬八戒、沙僧都扮演著什么角色?
預知后事如何?
請看《三打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