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烏巢禪師的預言

  • 西游迷霧
  • 陶少伯
  • 4608字
  • 2016-11-29 18:00:09

——貞觀十四年春末——

收了豬八戒,唐僧繼續西天取經。這一天走到了浮屠山,烏巢禪師傳給唐僧一篇多心經,唐僧詢問西天路途,烏巢禪師說了很多預言。

這一回的故事很簡單,但并非沒有謎團。

烏巢禪師傳的多心經其實是唐僧成佛的根基。

唐僧成佛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并不是他走到靈山就成佛了,他也是通過不懈修煉得了正果。

烏巢禪師住的地方非常奇怪。

原文:

《山南有青松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鬧聒聒,山禽對語;舞翩翩,仙鶴齊飛。香馥馥,諸花千樣色;青冉冉,雜草萬般奇。澗下有滔滔綠水,崖前有朵朵祥云。真個是景致非常幽雅處,寂然不見往來人。那師父在馬上遙觀,見香檜樹前,有一柴草窩。左邊有麋鹿銜花,右邊有山猴獻果。樹梢頭,有青鸞彩鳳齊鳴,玄鶴錦雞咸集。》

西游記描寫仙山洞府旁多是鹿、猴、仙鶴等,寫錦雞云集的很少,有錦雞場景的只在五莊觀出現過一次。

烏巢禪師住在柴草窩,加上作者對錦雞的描寫,不禁讓我們猜測這家伙是不是公雞成佛。

西游記寫雞成佛的也有一位,就是收蜈蚣精的毗藍婆菩薩,她就是老母雞修煉成佛的。

樹杈續窩的一般是鳥類,那烏巢禪師是雞還是鳥呢?

我覺得應該是鳥,因為窩是安在樹杈上,有可能就是一只烏鴉。

書中還寫烏巢禪師能預測未來。

我認為西游記的神仙并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

肯定有人反對我的說法,認為神仙都有預知未來的能力。

原著寫了觀音菩薩和如來佛祖預測未來的事。

火燒觀音院原文:

《”菩薩道:“這猴子說話,這等無狀!既是熊精偷了你的袈裟,你怎來問我取討?都是你這個孽猴大膽,將寶貝賣弄,拿與小人看見,你卻又行兇,喚風發火,燒了我的留云下院,反來我處放刁!”行者見菩薩說出這話,知他曉得過去未來之事,慌忙禮拜》

觀音菩薩能預知未來是事后得到的消息,大家想啊,如果她能預測孫悟空趁火吹風,那能不前去化解,那可是自己的落腳的行院。

觀音菩薩能預知真相其實是靠化身感應,她的化身和孫悟空的毫毛分身差不多,只不過她的化身是泥做的佛像。

原著寫如來佛祖也能預知未來。

原文:

《我好去拿他家屬四鄰,擒此魔頭,救我師父,合拱虔誠,拜求正果。”如來聽說,將慧眼遙觀,早已知識,對行者道:“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說。你這猴兒口敞,一傳道是我說他,他就不與你斗,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于我也》

佛祖能算出妖精來歷是另有原因,因為那一回幾乎所有神仙都知道妖精的來歷,這一點到了相關章節再解讀。

我們將西游記的神佛比做會法術的人更加貼切。

烏巢禪師能預測未來又如何解釋?

我們剛剛做過分析,烏巢禪師住在草窩里的,他不就是一只鳥嗎?

鳥的長處是什么?

當然是展翅高飛啦!

烏巢禪師能預測未來其實靠飛來飛去搞的偵查。

烏巢禪師為什么住在浮屠山?

因為浮屠山位于福陵山和流沙河之間。

觀音菩薩下山后也來過流沙河和福陵山。

佛教為何這么重視這兩個地方?

當然因為豬八戒和沙僧這兩個人了。

烏巢禪師在浮屠山有監視豬八戒和沙僧的嫌疑。

先不說這二人,我們還接著講烏巢禪師的預言。

烏巢禪師到底有哪些預言?

原文:

《道路不難行,試聽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來摩耳巖,側著腳蹤步。仔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禪師的預測只有這么幾個。

(1)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接天崖其實是靈山的凌云度。凌云度只有孫悟空一人走過,即便有烏巢禪師的叮囑,唐僧依然沒敢走那凌云度。

(2)行來摩耳巖,側著腳蹤步

摩耳巖不知在什么地方,可能是一處地勢險要的山道,也可能是指凌云度。

(3)仔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西游記記載的黑松林一共有兩處,一是黃袍怪的黑松林,一是白毛老鼠精的黑松林。

這里的黑松林是指黃袍怪的黑松林,因為老鼠精是從千里外無底洞來的,烏巢禪師不可能偵查那么遠的地方,黃袍怪下凡就住在波月洞里,應該是他偵查的范圍。

(4)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

這四句指的是獅駝嶺和獅駝城。

(5)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懷嗔怒。

這兩句更好理解了,野豬挑擔子指豬八戒,水怪前頭遇是指流沙河的沙僧,多年老石猴指的是孫悟空。

預言其實只說了這么幾處。

(1)凌云度

(2)摩耳巖(不知道是哪?)

(3)波月洞

(4)獅駝城

(5)獅駝嶺

(6)流沙河

(7)福陵山

唐僧所經歷的磨難大概有40余次,烏巢禪師的預言卻只有這幾處。

顯然預言只是明面能看到的,所以我才說他并沒有預言未來的能力。

不管烏巢禪師是雞還是鳥,但他的法力的確了得,孫悟空用金箍棒掀他草窩,捅了半天竟然沒攪動一縷藤。

原文:

《長老往上拜謝,行者心中大怒,舉鐵棒望上亂搗,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

孫悟空為啥要掀人家草窩?

因為唐僧受氣受委屈了,自從見到了烏巢禪師,唐僧就一直低聲下氣的求教,而烏巢表現的卻高深莫測。

禪師對唐僧的態度讓孫悟空很不舒服,禪師飛升草窩時唐僧還在下面禮拜,可人家禪師連頭都不回,孫悟空忍無可忍才捅他草窩。

從這一點看,師徒二人的情分已經很深了,誰讓唐僧受了委屈,孫悟空肯定跟誰翻臉。

烏巢禪師傳給唐僧多心經,全名是“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全經五十四句,句子數是一藏之數,共二百七十個字。

書中說多心經是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也。

多心經其實是佛門修真的法門,我認為應該出自三藏真經,這篇多心經還是佛門的修真總綱。

三藏真經到底是怎樣的一部經書呢?

我試著解讀三藏真經的內容。

三藏真經分三個部分。

一曰談天、一曰說地、一曰度鬼。

談天、說地并非經書而是修真法決。

說白了,談天、說地是修仙術或者是修佛術,是人修煉成仙的法決。

談天也叫談天訣,說地也叫說地論。

當然了,談天比說地更高一層,修煉談天訣成就的是天仙,修煉說地論成就的是地仙。

度鬼經也叫鬼仙經,它才是真正的經書。

從后文萬魔奪經的情節看,度鬼經也能修煉成仙,但是這個仙是鬼仙,鬼仙的品階比較低了,修煉鬼仙經的應該也是鬼。

多心經是修真之總經,可想而知這篇經文的重要性。

作者把多心經的二百七十字一字不差的寫出來,就是想告訴我們這篇經文是真實存在的。

這篇經文是唐代玄奘法師從印度求取的。

下面我將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寫下來,大家要仔細觀看,里面可能藏有修真的密碼,有緣人看了有成佛的機會!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勸。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脖,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唐僧得到了多心經,從根本意義上講已經取得了三藏真經,可以這樣說,佛祖已經提前將真經傳給了他,只不過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烏巢禪師傳多心經就是想讓唐僧加緊修行,讓他在到達靈山前修成佛果。

唐僧的佛果是自己修成的,雖然他沒走敢凌云渡的渡厄金橋,上了接引佛祖的度船,但沒有自己苦修肯定也不能成佛。

有什么證據呢?

當然有了。

一是唐僧頭頂上的祥云。

西游記兩次記錄唐僧頭頂的祥云,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加厚重祥和,就連孫悟空看了都是歡喜不已。

二是唐僧和孫悟空曾多次討論多心經。

唐僧從小接受佛法的熏陶,他對經文頗有悟性,烏巢禪師只說了一遍便能記住,可見他的悟性是非常高的。

孫悟空也懂得多心經,這讓人感到匪夷所思,而且他對多心經的理解遠超唐僧。

孫悟空用心經多次開解過唐僧,他對經文的理解更加深刻,每一次的講解都能讓唐僧受益匪淺,十四年的磨難其實是對唐僧佛心的考驗。

我們看兩段孫悟空講解心經的例子。

黑水河原文:

《行者道:“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

花豹精原文:

《行者笑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記得。”行者道:“你雖記得,這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孫悟空對心經的理解遠超唐僧,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孫悟空聽菩提老祖講過多心經,要不他怎么比唐僧還懂佛經?

這也是孫悟空和佛教有關的證據之一。

這一回還寫了烏巢禪師認識豬八戒。

原文:

(1)《三藏停鞭勒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須索仔細,仔細。”八戒道:“沒事。這山喚做浮屠山,山中有一個烏巢禪師,在此修行,老豬也曾會他。”三藏道:“他有些什么勾當?”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勸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罷了。

(2)《禪師驚問道:“你是福陵山豬剛鬣,怎么有此大緣,得與圣僧同行?”八戒道:“前年蒙觀音菩薩勸善,愿隨他做個徒弟。”禪師大喜道:“好,好,好!”又指定行者,問道:“此位是誰?”行者笑道:“這老禪怎么認得他,倒不認得我?”禪師道:“因少識耳。”》

烏巢禪師曾到福陵山勸過豬八戒信佛。

問題來了,烏巢禪師親自勸豬八戒都沒成功,那觀音菩薩怎么隨口一說就皈依了?

豬八戒能被勸動其實是三個金箍圈的原因。

讀者對文中一句話有些爭議?

原文:

《禪師大喜道:“好,好,好!”又指定行者,問道:“此位是誰?”行者笑道:“這老禪怎么認得他,倒不認得我?”禪師道:“因少識耳。”三藏道:“他是我的大徒弟孫悟空。”》

有讀者認為,怎么認得他指的是唐僧,暗示烏巢禪師和唐僧是老相識。

很正常的話為何招來讀者另類的解讀?

因為豬八戒早說過和烏巢相識,這一點孫悟空很清楚,那他還問一句怎么認得他,當然要引讀者懷疑了。

這句話的重點,不是怎么認得他,而是不認得我,這句話若真是有潛臺詞,肯定是指孫悟空和烏巢禪師早相識。

這一回烏巢禪師曾口稱唐僧為圣僧。

原文:

《卻說那禪師見他三眾前來,即便離了巢穴,跳下樹來。三藏下馬奉拜,那禪師用手攙道:“圣僧請起,失迎,失迎。”八戒道:“老禪師,作揖了。”禪師驚問道:“你是福陵山豬剛鬣,怎么有此大緣,得與圣僧同行?”》

烏巢禪師為何稱唐僧為圣僧?

那更好理解了,因為就連古佛和佛祖都稱唐僧為圣僧。

原文:

《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閣上,暗暗的聽著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儺、伽葉將無字之經傳去,卻自笑云:“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圣僧這場跋涉?”》

原文:

《遂叫唐僧等近前受職。如來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

靈山所有人都稱唐僧為圣僧,佛祖將比丘也稱比丘圣僧,但佛祖稱唐僧圣僧另有深意,我認為唐僧的背景非常大,就連佛祖都不敢輕視。

烏巢禪師臨別贈語說石猴能指路,表面說孫悟空知道西天的路,其實暗指他和靈山有關系,西天取經少不得孫悟空,沒有他唐僧到不了西天。

唐僧學會了多心經,接下來又會遇到哪些劫難呢?

預知后事如何?

請看下回《強大的黃風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龙川县| 淳安县| 额济纳旗| 万全县| 乐亭县| 托克托县| 中阳县| 怀仁县| 民乐县| 托里县| 枣阳市| 新沂市| 邯郸市| 霍邱县| 宜都市| 隆德县| 淮阳县| 宁化县| 临潭县| 安陆市| 屏东县| 乌拉特前旗| 新晃| 潍坊市| 定日县| 宾阳县| 平谷区| 铜鼓县| 山东省| 永城市| 龙陵县| 沙田区| 攀枝花市| 赫章县| 荥经县| 石阡县| 仁化县| 东平县| 德安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