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悟空出五行

  • 西游迷霧
  • 陶少伯
  • 4079字
  • 2016-11-19 08:02:36

——貞觀十三年秋冬——

縱使千難萬險唐僧也要西天取經,這一天他來到兩界山,發現了石匣中的神猴,他就是書中的主角孫悟空。

唐僧收孫悟空的故事家喻戶曉,所以在此不再敘述了。

下面分析一下這一回的細節。

太白金星曾留下過簡帖。

原文: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為艱難報怨經。》

簡帖揭露太白金星的來歷,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暗示了孫悟空的重新出世。

太白金星是玉帝的人,簡貼證明孫悟空是玉帝故意放出來的,也就是說他出世是有必然性的,說明玉帝是支持唐僧取經,支持佛教傳經的。

玉帝為什么支持佛教傳經?

佛道是宗教對立關系,玉帝支持西天取經打壓道教,就是要扶持佛教上位,幫助自己擺脫道教的束縛。

有人有疑問,玉帝怎么被道教束縛了?

我認為玉帝加入了道教,他在道祖面前是執弟子禮的。

而且有證據表明玉帝最后加入了佛教。

當然了,玉帝加入佛教并非真的信佛,而是為了擺脫道教弟子的身份。

玉帝信佛牽扯后面的章節,所以在這就不細說了。

以上觀點只是個人的推測,也許道教根本沒有打壓玉帝,玉帝可能神經過敏小題大做了,不管道教有沒有打壓玉帝的想法,玉帝支持佛教傳經的態度是明確的。

西天路上,玉帝扶持佛教的例子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帖子說唐僧不久會得到神徒,神徒當然就是孫悟空了,可見放孫悟空出來是必然的。

唐僧收孫悟空當徒弟是玉帝、佛祖早已決定的事,并非觀音菩薩私自的安排。

五行山落在南贍部州與犀牛賀州之間,本意就是為唐僧取經做的準備。

佛祖是怎么收壓孫悟空的?

原文:

《好大圣,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眾雷神與阿儺、迦葉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

佛祖翻掌將孫悟空推出西天門,然后是輕輕的壓住。

佛祖為何不將孫悟空從南天門推出來?為什么還要輕輕的壓住呢?

原因就是西天門離西牛賀州近,佛教的地盤在西牛賀州,五行山落的地點是有安排好的。

羈押孫悟空和保護唐僧的神仙有啥共同點?

安天大會原文:

《如來即辭了玉帝眾神,與二尊者出天門之外,又發一個慈悲心,念動真言咒語,將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

鎮壓孫悟空后佛祖招了一尊土地神,同五方揭諦一同看守孫悟空。

大家記住這五方揭諦,我們還會提起。

小白龍原文:

《正難息怒,只聽得空中有人言語,叫道:“孫大圣莫惱,唐御弟休哭。我等是觀音菩薩差來的一路神祗,特來暗中保取經者。”那長老聞言,慌忙禮拜。行者道:“你等是那幾個?可報名來,我好點卯。”眾神道:“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各各輪流值日聽候。》

保護唐僧的陰神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

蓮花洞原文:

《玉帝道:“這潑猴頭,出言無狀,前者觀音來說,放了他保護唐僧,朕這里又差五方揭諦、四值功曹,輪流護持,如今又借天裝,天可裝乎?”》

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是玉帝派的人,而六丁六甲、一十八位護教伽藍是佛教派的人,從大鬧天宮就能看出這一點。

大鬧天宮原文:

《靈官領旨,即出殿遍訪,盡得其詳細,回奏道:“攪亂天宮者,乃齊天大圣也。”又將前事盡訴一番。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

從排兵布陣看,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是天庭的,六丁六甲、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則是佛教的。

西天取經,玉帝和佛祖共同派人保護唐僧,由此可見,西天取經的確是玉帝和佛祖一同策劃的。

我認為大鬧天宮之前,佛教的傳經計劃就已經有了,而且還是玉帝和佛祖一同布置的。

孫悟空不僅是大鬧天宮的主角,也是西天取經的主角,他來這個世界的使命就是西天取經。

這是玉帝和佛祖下的一盤大棋,一盤上千年的大棋,如此布局真是古今未見。

問題來了,玉帝和佛祖為何非要孫悟空保護唐僧?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孫悟空,唐僧根本就到不了靈山。

有人反對,認為孫悟空并非不可替代,說他在西天路上的表現很差勁,大事小情都上天求救。

其實孫悟空的能力是很恐怖的,一些負面表現其實是另有原因。

玉帝讓孫悟空參加取經團隊,不只是看中他武力,更看中他的性格,因為唐僧去西天取經,玉帝只能震懾明面的神仙勢力,對一些隱藏的妖怪卻無能為力。

佛祖用蘭盆果拉攏了一些神仙,但對道教暗中培養的妖怪也無能為力,孫悟空恰恰是暗中勢力的克星,誰也不敢得罪這有情有義個猴青。

如果誰敢把唐僧害了,孫悟空肯定不會罷休,上天入地也別安生。

我們看孫悟空被救出那一刻的情形。

原文:

《只聞得一聲響亮,真個是地裂山崩。眾人盡皆悚懼,只見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馬前,赤淋淋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也!”對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與伯欽唱個大喏道:“有勞大哥送我師父,又承大哥替我臉上薅草。”謝畢,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馬匹。》

孫悟空對唐僧拜了四拜,看似輕描淡寫,要知他見玉帝也只抱拳行禮,拜了四拜可見對唐僧的感激,救苦大恩一定會報答,后文有很多孫悟空對唐僧的深情厚義的情節。

他一出來連說了兩句,我師父,這句“我師父”說的多么自然!

玉帝和佛祖將孫悟空送給唐僧做徒弟,當真是英明之極,兩個‘陰險’的家伙把人性算進骨子了。

我們接著說唐僧取經。

唐僧得到孫悟空后又遇到老虎,但這次打虎根本算不上劫難,孫悟空打虎跟劉伯欽不同,根本沒費什么勁,一棒子打死老虎,還剝了虎皮做衣服。

接著師徒又遭遇了劫匪,孫悟空的表現有些不盡人意。

六個山賊被他一棍一個全打死了。

原文:

《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繡花針兒,迎風一幌,卻是一條鐵棒,足有碗來粗細,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讓老孫打一棍兒試試手!”唬得這六個賊四散逃走,被他拽開步,團團趕上,一個個盡皆打死。剝了他的衣服,奪了他的盤纏,笑吟吟走將來道:“師父請行,那賊已被老孫剿了。》

孫悟空認為,打死幾個毛賊根本不算事,還笑嘻嘻的跟唐僧顯唄呢,沒想到唐僧一見打死了人,當時就是一頓小磨叨,把孫悟空氣得一個跟頭翻沒影了。

這事的確是孫悟空做的不對,師父磨叨幾句不應該撂挑子,唐僧救他出來時曾拜了四拜,發誓保唐僧到西天,如今半途而廢算怎么回事?

其實唐僧也有責任的,他把在寺院整人那一套拿出來,趾高氣昂的訓斥孫悟空。

孫悟空是什么人?

見了玉帝都不跪的主,怎會吃他這一套?

大家看一下東海龍王的狀紙就能了解孫悟空。

原文:

《近因花果山生、水簾洞住妖仙孫悟空者,欺虐小龍,強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要披掛,騁兇騁勢。驚傷水族,唬走龜鼉。南海龍戰戰兢兢,西海龍凄凄慘慘,北海龍縮首歸降。臣敖廣舒身下拜,獻神珍之鐵棒,鳳翅之金冠,與那鎖子甲、步云履,以禮送出。他仍弄武藝,顯神通,但云:‘聒噪,聒噪!’果然無敵,甚為難制。臣今啟奏,伏望圣裁。懇乞天兵,收此妖孽,》

孫悟空是個搶了寶貝還嫌人家啰嗦的人,心高氣傲的他怎會讓人劈頭帶臉的訓斥。

這一回表面是寫孫悟空的不仁義,其實是借著孫悟空側面描寫唐僧的為人。

大家可以用唐僧訓孫悟空的話學給身邊的人聽聽,看看有沒有人抽你?

原文:

《三藏道:“你十分撞禍!他雖是剪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沖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

本人并非袒護孫悟空,他自然有自己的缺點,但英雄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此時孫悟空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人。

西天取經不止是玉帝佛祖設的局,而且還是孫悟空人性升華的道路,是他由妖到人再到佛的蛻變之路。

幸好我們的英雄醒悟的早,知錯就改又主動回來了,期間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孫悟空回花果山時路過東海,他在東海龍宮待了一段時間,受到龍王點撥回到了唐僧身邊。

孫悟空為何不急著回花果山?

因為他知道花果山已經沒人了,他覺得大鬧天宮后,猴子猴孫肯定被鏟除干凈,一座空空的山洞早回晚回都是一樣,所以路過東海先去老鄰居家坐坐也符合常理。

孫悟空一回來就被唐僧欺騙戴上了緊箍圈,這一段將唐僧的嘴臉描寫得相當丑陋。

一頓小謊撒的是相當溜,騙人說謊眼睛都不帶眨一下。

原文:

《行者去解開包袱,在那包裹中間見有幾個粗面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艷艷的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三藏就順口兒答應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三藏道:“只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

唐僧出長安前曾喝過酒,當時在唐王的淫威下破了酒戒,如今又主動說謊騙人,看來他的腦筋并不死板,是個審時度勢不拘小節的人。

唐僧對待人有雙重標準,用后文叫訓八戒的話說,人有三六九等如何不分個貴賤。

細看這一回能發現,從唐僧出長安到孫悟空戴上緊箍都是別人設好的局。

孫悟空走后唐僧馬上遇見觀音菩薩。

菩薩來的還真快!

當孫悟空從東海飛回,差點和觀音菩薩空中撞機。

這是巧合嗎?

當然不是。

種種跡象表明,從唐僧長安出發到此時,觀音菩薩和太白金星都在天上盯著呢。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孫悟空在花果山沒回來,肯定有觀音到花果山歸勸的情節。

孫悟空主動回歸到唐僧身邊,可結果卻被緊箍咒套牢了,這個結果他肯定不能接受,這也給火燒觀音院留下了伏筆。

六個劫匪的名字也透著蹊蹺,眼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做欲、本身憂。

這根本不是人的名字,其實是人的七情六欲。后文孫悟空曾解過六毛賊的含義。

說打死的六賊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祛褪六賊。

六個毛賊名字暗合六欲,六賊被打死意味著要他斬斷七情、滅絕六欲,一心一意保護唐僧。同時六賊的解釋也適用于唐僧。

事實證明孫悟空沒讓人失望,從此他盡心盡力守護著唐僧,一直到登上靈山功德圓滿。

如果沒有豬八戒和沙僧的挑撥,唐僧和孫悟空肯定是一對有恩有義的師徒。

預知下回如何?

請看下章《悟空斗白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桓仁| 九寨沟县| 新和县| 泽库县| 若羌县| 龙里县| 衡阳市| 金坛市| 虹口区| 乡宁县| 左云县| 阿拉善右旗| 鸡西市| 子长县| 赣榆县| 大厂| 高要市| 磐石市| 韩城市| 界首市| 刚察县| 通化县| 新平| 郓城县| 化隆| 凌源市| 县级市| 浮山县| 石城县| 三台县| 龙陵县| 临西县| 萝北县| 海门市| 乌兰察布市| 宜春市| 潢川县| 石家庄市| 突泉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