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的價格和價值二元模型中,格雷厄姆認為價值需要靠理性來把握,而理性是獨立和中立的,所以那些來自于大眾的傳言是不可靠的,不能輕信市場癲狂下的信息,必須遠離市場才能獲得獨立和中立進而把握價值。輕信的人將自己的理性和交易成敗都寄托于外界和他人,這與價值投資認為價值是可以為個人所認識的理念相悖。為了把握人類力所能及的價值,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要保持理性,“不要輕信”。
格雷厄姆著眼于算出公司的內在價值,而這些價值是以有形資產的重置價值計算出來的,格雷厄姆曾經在保險業干過很長一段時間,他也是四位大師中惟一一位非經濟學科班誕生的投資大師,他對于數學相當熱愛和擅長,這些都使得他傾向于像保險精算師一樣對待投資。為了保證收益,他并須盡可能地買進足夠多的投資對象,這樣才可以獲得像保險業一樣的穩定客觀收益,一言以蔽之,格雷厄姆將投資當做保險來做了,他用確定論來把握價值然后用概率論來實施投資。格雷厄姆眼中不會看到無形的差異,他所見得的都是一樣的資產,所以他對待投資就像是一個面對冰冷色子的職業賭博高手的態度,從不去考慮色子每面的不同特點,而是考慮如何用概率去取勝。對于格雷厄姆的策略而言,他需要的是“分散投資”的方法。作為證券分析之父,他首開了分散投資和組合投資的先河,當代的金融組合投資理論無不是以他當初的精算思想和分散思想建立起來的。
格雷厄姆認識到了價值和價格二元模型中,價格的隨機性一面,這就是價格的波動幅度和回歸價值的時間是不可以為人類所把握的,但是他又確信人類是可以把握價值的,而且價格一定會向價值回歸,在此基礎上他認為要利用價格回歸價值獲利就必須具有耐心,因為價格的回歸時間是不能確定的。這就是格雷厄姆“要有耐心”投資法則的前提。
在后來的價值投資看來,格雷厄姆的精華集中于兩點,一是“投資為王”,二是“安全邊際”或者說“安全空間”。無論是“投資為王”還是“安全邊際”都是價格價值二元模型的一個方面,“安全邊際”可以說巴菲特惟一照單全收的一個理念,正因為價格偏離價值,所以投資者才有機會獲得阿爾法收益,這是價值投資得以有效的一個前提,之所以以“安全空間”命名是因為價格價值二元模型認定價格必定回歸價值,所以遠離的幅度越大回歸時帶來的收益也就越大,而且繼續背離帶來的風險也較小。
對于各位大師而言,格雷厄姆是在“安全空間”的基礎上提出了“投資為王”的主張,“安全空間”法則是他投資體系的核心,而后面將要提到的三位大師各自的核心思想分別為:巴菲特以“市場專利”法則為投資體系核心,彼得.林奇以“成長為王”法則為投資體系核心,喬治·索羅斯以“反身回歸”法則為投資體系的核心。
格雷厄姆的選股要點
格雷厄姆的選股集中體現于低市凈率思想,也就是尋找那些股票價格相對于每股凈資產較低的公司。他選股有十個標準,我們列在下面,其中以前兩條最有效。
市盈率的倒數是3A級債券收益率的2倍以上,市盈率是股價除以每股收益或者說每股盈余得到,3A債券是信用級別最高的債券,其利率可以在彭博等著名財經網站上查到。如果3A債券的收益率為5%,則市盈率的倒數必須大于10%才合格,也就說每股收益除以股價必須大于10%合格。
有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總負債,凈資產可能是為正的。
市盈率不低于最近5年最高市盈率的4/10。
股息率不低于3A債券收益率的2/3,不分紅或者說沒有股息的股票不予考慮。
股票價格應該低于每股有形資產賬面價值凈值的2/3,后者計算方法是全部資產價值扣除商業信譽,專利權等無形資產后減去各類債務,再除以股份數。
股票價格不高于流動資產凈值或者速動清算凈值的2/3。速動清算價值等于流動資產減去總負債。
流動比率不小于2,流動比率等于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
總負債不能高于速動清算凈值。
最近十年的利潤翻一番。
最近十年中,利潤下降超過5%的年份不超過2年。
在選股中格雷厄姆主要兩個要點,第一長期的歷史,第二有形凈資產和價格的關系。這就是格雷厄姆思想的特點,專注于靜態資產的評估。
(空間深度價值)——巴菲特
是的,沃倫干得很出色。
本杰明·格雷厄姆
世界最偉大投資家:沃倫·巴菲特
2000年他在《福布斯》雜志的全美富豪榜上排名第一。
T.格雷斯曼
在所有的金融歷史中,沃倫·巴菲特這個名字響徹云霄,通過股市投資,他將10.5萬美元變成了300億多美元,并且繼續以不到四年時間就翻一番的速度增值,一個空前的神話在他身上演繹。
D.克拉克
在所有的投資大師中,只有少數幾位沒有出過自己的著作,巴菲特就是其中一位,在我們這本書當中,他是唯一一個沒有出過自己著作的投資大師。其他三位大師每人至少出過三本以上的著作,而巴菲特除了年報和一些評論之外,找不到一本他親自寫的書。但是關于這個大師的書可能有好幾萬本,并且還在不斷增長,全世界每天就有一本關于他的書出版。
巴菲特曾經連續很多年雄踞美國富豪榜首位,如果不是捐出了大量的個人財產,他今后將繼續雄踞冠軍位置,因為他的資產以每年24.6%的復利增長。無論是比爾·蓋茨還是后來那些偶爾登上冠軍榜的人都無法以這樣的速度持續增值自己的財富,而巴菲特卻做到了,在其25歲開始投資事業的前十年中,他的年復合收益率一度高達29.4%,逼近30%, 比彼得·林奇任基金經理十多年中的收益水平還略高一點。其公司的賬面價值在30年內由每股19美元變成了4萬美元,股票的價格由13美元變成了7萬美元。他的投資旗艦帕克夏·哈薩維公司的股價是美國證券市場上的一道奇觀,因為沒有單股價格如此高的股票,也沒有股票像它一樣是單股交易的。
巴菲特的所有行為都是與眾不同的,一個特立獨行者不停地讓投資界,甚至整個人類社會為其驚嘆。有人算過,如果再讓巴菲特多活20年,整個美國的公司都會被他兼并,因為他一直以24%的復合增長率在增加其財富,似乎從來沒有因為資金龐大而找不到投資對象。那些觸角伸向全世界每個家庭的美國上市公司很多都有巴菲特資金的影子,比如寶潔,比如可口可樂,比如吉列,比如耐克。可以說全世界的人都在通過某一產品與巴菲特的投資思想接觸。
曾經有一對夫婦在20世紀60年代向巴菲特投資了5萬美元,到他們1997年先后去世時,5萬美元已經變成了7.5億美元。這對夫婦的事件出現在了當時所有美國大報的頭版頭條。
這就是巴菲特的魅力。巴菲特的投資記錄是著名的投資人當中最長的之一,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投資業績是無可匹敵的,即使彼得·林奇這樣的后起之秀也只能望其項背,因為所有的投資者都沒有巴菲特掙得如此多的利潤。
巴菲特如此偉大,作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投資者,他無愧于這個稱號。巴菲特受益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費雪兩位投資思想家和實踐先驅,他成熟后的投資總是尋找那些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據稱,他是第一個這樣做的投資大師;他遠離市場,而熱衷于分析和觀察公司,不僅查看財務報表,更為重要的是分析一些公司特征和收益前景;在買入股票上他恪守了格雷厄姆的“安全空間”理論。
巴菲特的神奇在于他不斷進步的自我提升能力,在近80年的投資生涯中,他以3次飛躍證明了超人的進化能力。我們將用六大法則來解密巴菲特的智慧和巴菲特的成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