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 讀懂心靈
- 張燕
- 4791字
- 2013-08-02 19:33:06
有一個人得到了一次去參觀天堂和地獄的機會,他首先來到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上去讓他很是吃驚,因為那里環境優雅,擺設齊全,并且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餐桌上都擺滿了各種佳肴,包括面包、水果和菜肴。
當他再仔細看這些人的時候,才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是陰沉著臉,似乎他們也聽不到盛宴的音樂和狂歡。他們都很瘦,顯得無精打采。這個人又發現他們每人的右臂上都捆著餐叉,左臂捆著一把餐刀,刀和叉都有三尺長的把手。原來他們沒法把餐桌上的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所以即使每樣食品都放在他們手邊,還是得挨餓。
這個人走出地獄來到隔壁的天堂,沒想到這里的環境布置和地獄完全一樣。綁在他們手臂上的刀叉也有三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氣氛卻不像地獄,人們都在唱歌、歡笑。這位參觀者很不解,為什么同樣的環境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忽然,他終于醒悟了。原來地獄里每個人都試圖去喂自己,可是那三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讓自己吃到東西。而天堂里的每個人都是喂對面的人,他們在互相幫助,所以每個人都吃到了東西。
卡耐基指出:這個啟示很明白。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有人曾用一個現實的故事來說明和支持這一觀點。
在一個刮著北風的夜晚,一對上了年紀的客人來到路邊一家簡陋的旅店,不幸的是,這里早就滿客了。
“這作對的鬼天氣,已讓我們找了十五家旅店了,到處滿客。”這對老夫妻望著店外一刻不停的北風,為度過這一晚而發愁。
這時從樓上下來一位旅客,她看到兩位老人,很是心疼,她不忍心讓這對老人受凍,便建議說:“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今晚就住在我的房間里吧,我可以陪你們聊聊天。我已不瞌睡了。”
老年夫妻非常感激,天實在是很冷,老夫婦也困極了,沒聊幾句他們很快就睡去了。第二天老夫婦要替小姑娘付房費,她卻堅決拒絕了。臨走時,老年夫妻開玩笑似的說:“小姑娘,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上帝會幫助你的。”
“那太好了!我希望可以得到一筆錢并找到一位好醫生,讓我的母親重新站起來。”說完姑娘很燦爛地笑了。
沒過幾天,這位小姑娘收到了一封來自紐約的信,信中夾有兩張來回紐約的雙程機票,信中邀請她帶著母親去拜訪那天睡她床鋪的老夫妻。因為他們是紐約最有名的骨科和神經科醫生,并答應給她免費治療。
小姑娘真是太高興了,她帶著母親來到繁華的大都市紐約,老年夫妻熱情地接待了她們。一個月后,在灑滿陽光的紐約公園里出現了小姑娘和母親的身影。醫生說母親再有一個月就可以走下輪椅了。
年輕的小姑娘因為一次舉手之勞的助人行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每個人都應擁有一顆寬容之心,我們沒有必要去和別人針鋒相對,弄得兩敗俱傷。試想,當我們不小心做錯了的時候,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那別人呢?
一天,亞歷山大大帝旅行到俄國西部一個小鎮,為了解當地的民情,他穿著沒有任何軍銜標志的平紋布衣走了出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時,他迷了路。
亞歷山大無意中看見一家旅館門口有個軍人,于是他走上去問道:“朋友,你能告訴我回小鎮的路怎么走嗎?”
軍人從嘴上把那只大煙斗拿了下來,高傲地打量著這個身著平紋布衣的旅行者,拿著煙斗的手一揚,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謝謝!”亞歷山大大帝又問道,“請問回小鎮的路還有多遠?”
“一英里!”軍人生硬地說,看也不看一眼陌生人。
亞歷山大大帝剛走出幾步又回過頭來微笑著說:“請原諒,我想再問你一個問題。如果允許我問的話,我想知道你的軍銜。”
軍人得意地猛吸了一口煙說:“猜嘛。”
亞歷山大大帝風趣地說:“中尉?”
那煙鬼的嘴唇動了下,輕蔑地一笑,那意思是說不止中尉。
“上尉?”
煙鬼看著遠處,擺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說:“還要高的。”
“哦?那是少校了?”
“沒錯!”他高傲地回答。于是,大帝敬佩地笑笑,向他敬了禮。
少校轉過身來,用一種提問下級的口氣說:“假如你不介意,請問你是什么官?”
亞歷山大大帝樂呵呵地回答:“你猜!”
“中尉?”
亞歷山大大帝搖頭說:“不是。”
“上尉嗎?”話語里明顯少了一點傲氣。
亞歷山大大帝搖搖頭:“也不是!”
少校走近看了看,很親近地說:“莫非你也是少校?”
亞歷山大大帝鎮靜地說:“你還可以繼續猜!”
少校取下煙斗,顯得有點不自然,他用十分尊敬的語氣低聲說:“那么,你是部長或將軍?”
亞歷山大大帝笑著說:“快猜著了。”
“殿……殿下是陸軍元帥嗎?”少校結結巴巴,臉也變了色。
大帝說:“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煙斗從手中掉落在了地上,猛地跪在大帝面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饒恕我!陛下,饒恕我吧!”
亞歷山大大帝扶起地上的少校:“朋友,饒你什么呢?”大帝笑著說,“你沒傷害我,并且我向你問路,你也告訴了。我該謝謝你才對!”
跌倒常在優勢上
我們的失敗并不都是由于我們的缺陷,而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優點使我們忽視了困難的存在。這是一種思想上的依賴,多一分依賴,就少了一分認真和謹慎,也就離成功遠了一步。
在一家旅店里住著三個旅行者。第二天早上,三個人一起走出旅店,準備出門。一看天氣很是不好,要下雨。其中一個旅行者轉身回去帶了一把雨傘,另一個也回去拿了一根拐杖,只有第三個旅行者看了看天,什么也沒有拿就大步走了出去。
晚上他們三人歸來的時候,雨已經停了。三個人進了旅店一看,都愣住了,拿傘的旅行者全身都被淋透了,而拿拐杖的旅行者則被跌得到處是傷,只有第三個旅行者安然無恙,沒濕也沒傷。前兩個旅行者很納悶,就問第三個旅行者:“你怎么既沒有傘,也沒有拐杖卻會沒事呢?”
第三個旅行者沒有馬上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問那個拿傘的旅行者:“你為什么會淋濕而沒有被摔傷呢?”
拿傘的旅行者說:“在大雨來臨的時候,我因為有了傘,就撐開傘大膽地在雨中走,后來就被大雨給淋濕了。遇到泥濘難走的路,因為我沒有拐杖,所以就走得非常仔細,很小心,專揀平穩的地方走,所以就沒有摔倒,也就沒有受傷。”
然后,第三個旅行者又問那個拿拐杖的旅行者:“你為什么沒有被淋濕而卻被摔傷了呢?”
拿拐杖的說:“在大雨來臨的時候,因為我沒帶雨傘,就揀著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淋濕。走到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就拄著拐杖走著,可是總是走不穩跌了好幾跤,碰得到處是傷。”
第三個旅行者聽后笑了起來,說:“這就是我既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的原因。當大雨來臨時,我就躲著雨走;當路不好時,我就細心地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而你們拿傘的總以為有了傘就不會再被淋濕了,拿拐杖的總以為有了拐杖就不會被跌傷了。你們的失誤就在于你們一直在憑借著自己的優勢,忽視了困難的存在,認為這些優勢可以幫自己擺脫憂患。”
你什么時候還我手臂
在追求更美好的時候,好好想一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原本就是無足輕重的,在我們的一生中失去與得到根本就沒有什么區別,可是我們卻為它付出了今生最為珍貴的東西。
父親有一臺大卡車,那是他的最愛,每天他都會把大卡車擦洗得锃亮。他總會保養好他的大卡車,美觀的外形從來都像新的一樣。
一天,不知小女孩從哪兒找來了一截尖銳的舊鐵絲,在父親的卡車上畫起了卡通圖畫,還給它們取了好聽的名字。小女孩快樂地玩著,當父親發現時,整個卡車已被她畫滿了圖案。父親盛怒之下,用鐵絲綁著小女孩的手,然后吊在車庫里罰站。
父親消了火氣再想起小女孩時,已經是四個小時之后的事了!當他狂奔到車庫時,小女孩的手已經被鐵絲綁得血液不通。醫生告訴他,因血液不通時間過長,小女孩必須要截去手掌,否則將會有生命危險。就這樣,小女孩失去了她的一雙靈巧的手掌。
大約過了半年的時間,小女孩的父親把卡車從修理廠里開了回來。它已重新烤漆,又像全新的一樣了。小女孩看著重新烤過漆的卡車,真想用手去摸一摸,但……
她對著父親天真地說:“爸爸,你的卡車看起來更漂亮了,像新的一樣。”說著小女孩無邪地把那雙截斷的雙手伸了過來,說,“爸爸,你什么時候才能把我的手還給我呀?”
小女孩的父親聽了這句話,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慚愧不已。后來他舉槍自殺了。
相信每個人看到這里都會感到觸目驚心。僅僅是因為小女孩劃破了卡車的烤漆,父親居然讓自己的女兒付出失去雙手的代價。車子壞了可以再修,甚至是再買,今天的車子和明天的車子沒有什么區別,但對于女兒的雙手卻不是這樣了。他沒有搞清哪個更重要。
記得富蘭克林那篇有名的《哨子》,其實這個世上有很多人都在為了根本不值的東西付出著過高的代價。這些人往往是在舍本逐末。明明知道金錢物質這些東西不是最重要的,卻總是在拼盡全力地追求著。如果除了生命之外讓每個人再保留一樣東西,我認為絕不應該是金錢。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美好的,然而很多人在回味一生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拼命地追求卻沒有帶來快樂。
這聲“爸爸”來得太遲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這不僅表現在盡孝上,同樣很多的事情都是這樣,在我們擁有的時候不知道去珍惜,當有一天失去不再回來了,卻又后悔莫及。這或許也是人性的一種弱點,但還是清醒一些,好好珍惜吧。
父親在他開始記事的時候離他遠去了,后來的一個男人又闖進了他的生活,那就是他的繼父。繼父對他不亞于一個親父親,可是他卻無法去接受他。他對母親的哀怨乞求表現出殘忍的冷漠。在這個家里,他總是無事生非地挑起爭端,無理取鬧,他視這個父親為一個敵人,父子倆總是漠然相對。就這樣十多年過去了,他讀完了中學,又讀完了大學。
那一年,他決定回家去看一眼,然后就到遙遠的地方去工作,這也是最后的辭別。一天,他無意中去收拾好久不用了的寫字臺,卻發現了兩張發黃的賣血票據。母親說:“這是你考上大學那會兒,我們實在籌不夠那么多錢,你爸就背著我去賣了兩次血。后來我知道了,他還很高興地說:‘我為我兒流血,也算有血緣關系了!’”說著母親流下了眼淚。
母親的一席話讓他感到心里一陣陣發痛,似乎也來了眼淚。他開始懊悔自己這么多年來的誤解和年少無知。他真想和繼父一起坐下來,兩人好好聊聊,溫暖一下他多年來的苦心。可是多年來對繼父的冷漠和敵視,已形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這使他無法一下子消除掉。
于是,他打算慢慢來,先從一個特別的日子開始。他想在繼父的55歲生日的時候表達這份感謝。他下定決心,在那天一定要當眾叫他一聲“爸爸”。
然而,他沒有等到那一天,他的那一聲“爸爸”繼父是永遠也聽不到了。他忘了老人是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的,繼父由于一生的操勞在距55歲生日還有兩個月的時候去世了。他再也不會有給這個為他們母子付出一生的男人一絲安慰的機會了。
這樣的故事總是讓人惋惜,可這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啊!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等待。一次遠行、對朋友表達感激、對愛人說“我愛你”、學一點東西、享受一次晚餐、與他人和解……很多我們渴望與向往的事情,總是在我們的等待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心靈也有一把鑰匙
心靈的鑰匙,是人生通向彼此的一條紐帶,是我們生命過程中的一盞指路明燈。人生再沒有比迷失方向、找不到歸路更可悲的事情了。
有一天晚上,我閑了下來,就順便去廣場散了會兒步。廣場上燈光明亮,清風徐徐,因為涼爽,寬闊的廣場人聲鼎沸,顯得很熱鬧。
我正漫步走著,欣賞著綠化帶里的花草,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上前攔住了我。“阿姨,這是你丟的鑰匙嗎?”小男孩忽閃著那雙可愛的大眼睛看著我,等待著回答。我下意識地拉開小提包,向里摸了一下,對小男孩說:“謝謝你,阿姨的鑰匙沒有丟。”
原來,這個小男孩在廣場上撿到了一串鑰匙,正在廣場上尋找著鑰匙的失主。小男孩的母親友好地和我笑了笑,又去追小男孩了。看樣子小男孩已在這偌大的廣場走了幾個來回。媽媽跑上去喊著小男孩:“這么多人,你怎么能找到人家啊?別亂跑了,小心摔著。”小男孩著急地說:“不行的,丟了鑰匙就回不了家了。”小男孩依舊去尋問有誰丟了鑰匙,小男孩那可愛的身影在廣場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中穿梭著。
天漸漸晚了,我有些不忍,走上前去問小男孩:“找到丟鑰匙的人了嗎?”“沒有。”小男孩很著急地看著我,那雙明亮的眼睛流露著童真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