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失愛情痛徹心扉 為信念堅定不移
- 亂世名媛
- 折梅寄江北
- 3372字
- 2012-10-18 17:24:31
紹偉近些日子﹐心里不高興,回家臉色不好。孫儒成和淑賢看著著急,忍不住詢問:“紹偉﹐你怎么了?”
紹偉坐下來,心不在焉地說:“沒什么!”
“既沒什么,怎么老不理人,郁郁寡歡的樣子?”孫儒成嚴厲地,伸著頭問。
“爸爸,我想問你,假使我和婉卿妹妹結婚﹐你會同意嗎?”紹偉誠懇地問。
“婉卿這個孩子我是很喜愛的,又聰明﹐又漂亮。”他停了一下,又說﹕“可是她體質太弱,于她自己是受罪,于他人也是不吉的。讓人感到隨時都會油枯燈滅似的。唉……”孫儒成是個科學和封建迷信的說法都相信的人。他認為冥冥之中的那些看不到的東西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才是最可怕的,不可犯了忌諱。
“爸,再苦再難我也不怕!”他急切地說。紹偉也知道,人生波瀾起伏,稍不小心一個猛浪襲來后果不堪設想,但是他相信自己能駕馭得了,為了愛情他也不怕挫折,哪怕是毀滅!
“她的身體老要人照顧,你又不能不在身邊,會弄得你得像個女人似的。不能放開手腳干事業。”孫儒成知道婉卿心思細,丈夫若不在身邊,她準會生氣。
“倒不見得,男子細心體貼也是應該的﹐你不也常這樣說嗎?”孫儒成平時確實也對人談論,男子對太太應絕對服從,對太太應百般體貼。
“她只是些空頭的理論,并不能思考周全。什么樣的體質,一個弱女子,每天慷慨激昂的,究竟能戰勝什么?現在兵荒馬亂,一出校園﹐性命都無法保障。她若亂闖﹐不定出什么事,我不知道她為什么是這個樣。”
“他有思想﹐關心些時事也是好的。現在的情形﹐誰能對國家不聞不問呢?她還小﹐單純﹐告訴她便好了。”
“她心氣太高,怕不能穩定過日子。不如找個老實忠厚的……”他停頓了一會兒說﹕“你現在小,以后就知道了,一輩子無災無患便是好。”
“她不像你所說的,她比誰都安靜,比誰都希望過安定的日子。”紹偉替婉卿委屈。
“我也相信她是個好孩子……”他沉思了一會兒說,“你計劃畢業后就不再上學,她若要上學怎么辦?”
“我會等她!”紹偉堅定地說。
“那好吧﹐這件事由你決定﹐我并不強求你。”孫儒成覺道理說清楚,決定的還是本人。畢竟強扭的瓜不甜。而且他對婉卿也是喜愛的。尤其對愛好讀書一點非常欣賞。
紹偉便放心了些,只是婉卿有意避他,心思也變了,像有針扎著他的心,他真是欲哭無淚。
他從此不再和程遠相跟,覺再在一起﹐真是對自己的諷刺。轉而與另一個不太好學﹐卻很仗義的同學李斌相跟得多。
婉卿并不認為應同紹偉決裂,畢竟是同學,他打招呼也還是答應,他分同學吃的﹐她也會去要一份。禮拜天,紹偉組織大家去郊游,婉卿卻隨心所欲,不想參加﹐便不參加,叫趙婕一起各自玩去。紹偉問起:“大家玩得很開心,你為什么不去?”婉卿嘻嘻哈哈應付一頓了事。她對自己這個樣子也很不滿,心想本只是覺不可能靜下心,卿卿我我地談戀愛,形影不離,活在別人羨慕的目光里,她覺得并不理所當然。這可能也只是封建思想在作怪,并沒有不滿,誰想卻依靠在另一個人身上。還是覺自己臟得不行,心想這樣一個女人注定沒有好報。現在,仿佛變傻了﹐只會麻木地傻笑。便對未來失去了信心。只有紹偉和程遠還相信自己,為此她暗自感激。
程遠見她確實不再對紹偉存心意,便也覺沒什么不妥,總之,她說的一切都是對的,她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他從來都是崇拜她的,覺她在女子中是不容易的,美麗是天生的,且不說,卻是有見識的。地理、歷史、文學除課本外,會廣泛地學習,身體弱不禁風,卻對學習知識非常癡迷,甚至以此為樂。她也許不知道思考最是耗神,卻專心致志。這些是少有的。他已經習慣贊同她了,而且他認為不會錯。心想自己若不支援她﹐她便無依無靠了,他便不忍心,再者幾年的同桌之誼也是很深厚的。尤其現在﹐分不清倒底是友誼﹐還是愛情。他只覺現在可以離開紹偉﹐卻不能沒有婉卿。他認為應遵從兩人的意愿。他希望能讓她放心,便拿來一把鎖﹐“這上面有兩把鑰匙,你一把﹐我一把。”其余的并不便多說。聊天時,他望著遠方,淡淡地地對婉卿說﹕“紹偉確實有不周到的地方。平時做事大大咧咧,雖是細心﹐卻不顧你的擔憂。”
程遠會把對時事的看法說給她聽,對于國民革命軍的南征,是程遠積極支持的。“政權頻繁更迭,國家一片混亂,軍閥混戰,老百姓遭殃。國家需要統一。軍閥割據本質上封建土地制度的產物,國民政府剛剛成立,一切都要轉入正軌,人民需要安居樂業,只有消除軍閥割據才能鞏固革命的成果,發展生產。”他說起來竟也激動起來,這卻是少有的。婉卿覺他這會兒真是變得更高大了,成為一個堅強的男子漢。而對于國共關系,他卻有些擔憂:“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樣的合作局面能持續多久呢?一旦分裂﹐又怕是少不了刀兵相向,真是太遺憾了。”
這些事情婉卿卻聽不懂,分不清楚﹐也不想思考得很深,只知道是殘酷的事。聽到這些﹐她只是皺著眉頭,直搖頭。
程遠真是一改平日里謹慎羞怯的樣子,指出男子就應“鐵肩擔道義”。婉卿恍然大悟,這不是儒家所說的“達則兼濟天下”嗎?中國的文人都少不了是這種思想。這種思想卻讓我們的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
總之﹐因為思想堅強一些,體力上的一些病痛,也仿佛可以減輕一些,心理也健康了許多。流淚的時候少了一些,笑多了一些。程遠是一個讓她魂飛神揚的人,更有甚,見到程遠,有時會激動得頭暈,不知所措,喪失了理智,東西放在哪里卻忘了。只是完全依賴他﹐希望他凡事提醒。
紹偉的態度卻沒有絲毫改變。李斌只是為他著急,也因此憎恨婉卿,一回他叫婉卿過來﹐咬牙切齒地說﹕“你真是朝三暮四。”紹偉拉李斌在一旁,皺著眉頭,痛苦地望著她。她見到這種情形﹐羞愧難當,又心如刀絞。卻不知該說什么。
一日,她又靠在墻邊哭,仿佛四周是無邊的曠野,她感到孤獨和蒼涼。她為什么有這種感覺,她自己也不知道。紹偉過來安慰,﹕“你怎么又哭了?”她又覺溫暖一些,忍不住更哭得厲害。也許對于她來說,這是不可避免的。
這段時間﹐紹偉瘦了許多,身體像一個飄蕩的孤魂,說話也一點氣力沒有。婉卿看在眼里,充滿了憐惜。此時她只覺是個罪孽之人,如果有來生﹐她絕不卷入這些。
紹偉雖是悲痛,卻并沒有計劃放棄,一是放棄不掉,早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另一半,如同血肉相連,怎么能放棄呢?而且他認為和婉卿之間是沒有問題的,性格是極合的。二是對婉卿擔心,怕沒有可靠的歸宿。所以對待她的周到之處沒有任何變化,只是認定是自己的,終無法改變。婉卿小,這些竟不如別人明白。終要等她明白過來。
晚上,婉卿又做夢,夢見紹偉走過來,仰著頭,皺著眉,閉著眼睛,緩緩地說﹕“我們家要搬走了……”便走了,婉卿只看著他的背影慢慢遠去。婉卿醒來不知這個夢是什么含義,只是更感到凄涼,落寞。
12月26日《早春》刊出一則消息:日軍入滿援奉,郭松齡兵敗被殺。大家看到一片嘩然,程遠對婉卿說:“本身郭松齡起兵﹐就是因奉系軍閥與日本人的勾結,國家真是危機深重!”大家議論紛紛﹕“郭松齡其實是被日本人殺害的!”“日本人要維護他們在東北的利益。”大家無比憤慨。婉卿說﹕“我只知道郭松齡是個正直愛國的人,慘遭殺害,讓人痛心!”激憤得一時竟說不出話來。她仿佛看到郭松齡的騎兵,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縱橫馳騁,為了民族的存亡而戰,也仿佛看到敵人的子彈,穿過他和妻子的胸膛。
另外有一些消息﹕12月29日閻錫山大戰樊鐘秀
12月30日徐樹錚在廊坊被馮玉祥部下槍殺。大家說﹕“徐樹錚這個人,雖有收復外蒙古的功績,卻是個挑撥離間的人,挑起直奉大戰,直皖大戰,導致國家戰亂紛仍,人民流離失所,也是罪有應當。”也有人說﹕“他驕傲膽大,樹敵太多,故而不得善終。”
這一年國家在風雨飄搖,波瀾激蕩中過去了。而婉卿也經歷了許多事,也許,這些事對她來說太重要了!
回到家,婉卿對媽媽說﹕“我現在還是覺素雅的衣服好看,平時就穿素雅的衣服吧!我看棉布旗袍就很好。”語氣傷感、沉郁,卻竭力不讓母親看出來。
“那好呀,你喜歡穿什么,就穿什么吧!”曼楨看見女兒比以前多了些堅定,覺也好,或許可以不像往常那樣心思重,對身體有好處。
晚上,婉卿來到爸爸書房,問爸爸﹕“這混亂的局面,不知道多少才華橫溢,先前又主張﹡和的英雄,保家衛國的功臣都死在了中國人自己的槍口下,在這時人性,道德被踐踏在所謂敵人的鐵蹄下。這男人的世界讓人無法理解,相互混戰,是無謂的犧牲。有人是愿意當炮灰的嗎?”
“是難以理解,孩子!我們所應明白的就是珍惜和平,因為戰爭會把一切美好的東西摧毀。”
“是應該深刻銘記的!”婉卿點點頭。
對于情感,婉卿只是隱隱作痛,覺舍棄了上天賦予她的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