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5)
- 天羽塵心
- 無絕悠悠
- 2015字
- 2014-06-08 20:13:30
翔在BJ已經等了3天。
揚揚又驚又喜,喜出望外。她狂跑幾步撲過去抱住哥哥,笑了哭,哭了笑,又哭又笑,她不知道怎么樣表達自己復雜的心情。真沒想到,會在這里看見久違久思的哥哥。翔怎么會知道揚揚考上這所大學的?揚揚沒有問,翔也沒有說。其實細究起來也不難。翔變化不大,瘦了些,黑了點,五官看起來比過去剛毅了許多。他第一句先問的是媽媽好不好。看來他最關心的還是媽媽,想到這里,揚揚心里熱乎乎的。覺得自己過去不該一味抱怨哥哥。還打了他那么大一個嘴巴。哥哥非但沒有怪罪自己,照樣一如既往對自己那么好。
翔是專門過來看望妹妹并給妹妹送錢來的。他叮囑揚揚以后別再要家里給她寄錢,大學期間全部的費用都由他負責。揚揚心里很溫暖:有這么一個哥哥真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何況接受玫瑰者是自己的妹妹。遺憾的是,翔來去匆匆。安置歸落的差不多,翔就帶著滿手的玫瑰余香匆匆離開了BJ。讓揚揚深感不安的是,他似乎一直在躲避什么。始終不給妹妹問他現狀詳情的機會。開始揚揚想等他自己說,可是他根本沒有想說的意思。揚揚忍耐不住,只好自己開口相詢,他也總是想方設法岔開揚揚的話題,不作正面回答。只是籠統地讓她放心,意思是現在不想說這些。不知道是因為不想讓家里了解自己眼下的行蹤怕說了會傳到母親那里,還是另有苦衷?揚揚多了樁心事。
元元是和翔同一天離開的。回到家里,他如實對六六報告了護送揚揚進京的前后經過。當說起在BJ看見翔時,果然六六很激動。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問著所有和兒子有關的細枝末節,元元理解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之情,也不厭其煩地按自己所知道的盡數回答。
秋末冬初,樂亭少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李軒如李老先生仙游西歸。享年96歲。六六一家心情沉痛。老爺子懸壺濟世,一生救人無數,可說是功德無量。活的安然,死的明白。和六六一家情深意篤,典型的君子之交,原本應該清淡如水。難道出了什么破壞他們君子之交的事了?正是。老先生臨死留下一封遺書。遺書上寫了什么?遺書上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他死后,所有他名下的財產全部留給六六!診所,房產,字畫,等等。消息傳出。眾口嘩然。老先生的本家侄孫先就撂了挑子。他憤憤不平,喪禮上潑天大鬧了一場。老先生本來有個親生兒子,戰亂年月,英年早逝。僅剩老倆口相濡以沫。老伴走后,老先生也沒再續弦。一個人過到最后。他那侄孫,幾多年前就做好了繼承他遺產的打算,甚至連遺產到手后的用場都想好了。從他爹那輩起就盼著老先生早死早利索,人生人死哪由得他的意思?就算他想找閻羅王商量,也賄賂無門,無從下手。又不能把老爺子活活打死。只能耐下性子等。等來等去,他爹反而死在了老先生前頭。可說是含恨而終。死不瞑目。沒奈何,只好埋了他爹,自己接茬等。怕什么,反正老家伙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難不成他還能活上千年萬載?自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還怕等不死他?等人的滋味不好受,等人死的滋味更不好受。他兩口子一天不知道在心里罵多少次老不死。老爺子好像越活越精神:長須飄飄,鶴發童顏,仙風道骨,慈眉善目,不溫不火,不急不躁,看那樣,一時半會兒是不可能死的。盼也盼不死,咒也咒不亡。反倒是有了點一咒十年旺的苗頭。急死人。每次看見老先生在紫藤架下練太極,他都恨不得跑過去三拳兩腳結果了那條老不死的老命。殺人償命的威懾力還是蠻強的,他終究不敢輕舉妄動。等吧。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先生終于死了。老天有眼。他激動得熱淚盈眶。世間事多是天算不如人算的。打死他一萬次,他也想不到,半路上會殺出六六這么個名不見經傳的程咬金。不費吹灰之力奪走了自己一家子苦熬苦盼盼來的遺產。到手的天鵝飛了。他一家老少難過至極,哭了個地動山搖。不公平呀,不公平。他哭一聲爺爺,喊一聲不公平。心里罵一聲老王八。誰也解不透他話中的玄機,在場諸人俱都成了摸不著頭腦的丈二和尚。看他哭得凄慘,還當他是個難得一見的孝子賢孫呢。誰知他哭著哭著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只見他鬼魂附體般變了個人,掄起手里的喪棒,一陣風卷殘云把老先生的靈堂砸了個稀里嘩啦。然后看見誰打誰,打走靠近他身邊的,他又掄起棒子朝六六逼近。沒等他出手,張占武的掃堂腿早把他掃倒在地。活脫脫一個狗吃屎。半天才爬起身來,二話不說,一瘸一拐離開靈堂回家去了。他仇恨滿腔,咬牙切齒。靈堂這一出細想來也不是全無用處,如果沒有這一場大鬧,說不定他真就痰火攻心當下變成個瘋傻之廢人,耍過鬧過,雖然還是不甘心,畢竟心里的怒火稍稍有點平息,短期之內不至于再走火入魔。從頭至尾,沒人明白他到底是為了什么。占武六六心里依稀恍惚好像有點明白。又不是真的明白。那天起,六六一家成為他的頭號仇人。是不是立地發了不報此仇誓不為人的毒誓,就不得而知了。
老先生走了。他留給六六的房屋,卻給人出了個難題。去住吧,離家太遠,倆下里照應起來實在太不方便;不住吧,又怕被人鉆了空子,說不定小偷小摸早就覬覦已久了。思來想去,沒有個妥善之法。最后張占武決定自己住過去,農閑時常住,農忙時另說。
10年以后,張占武死在了這座宅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