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一再的失敗,慕容恪從失敗中清醒過來,他于陣前激勵將士:冉閔有勇無謀,兵士饑疲不已,今日之戰,定可擊破。
前日,慕容恪與參軍高開參議,冉閔所部多為步卒,叢林作戰燕騎兵并不能發揮作用,現今之策為有,派輕騎兵截擊之,然后佯敗誘敵至平地,進入騎兵作戰區,讓騎兵發揮其應有作用。再將燕軍統一部署分為三部;慕容恪統帥中軍,從中選出善射這5000人,以鐵鎖連環馬圍于陣前保護,另外兩部分至左右兩側,配合主力軍進行夾擊,以此形成掎角之勢,那么冉閔必敗。
各部分配的當,與平地列陣,慕容恪親自作鎮中軍,高開親率死騎百十人沖入敵陣。冉閔隨即率軍圍擊,隨著高開撤退,冉閔率軍出擊,恃勇輕敵的他果然中計,率軍沖進鐵鎖連環馬陣,并被肯于其中,只見此時,萬箭齊發、百弩齊放,冉魏軍士猶如穹籠之獸困于其中,將自己的頭顱伸到了前燕人的屠刀之下。與此同時,燕軍側翼部隊從兩側開始突襲,刀起血涌,冉魏兵士瞬間被全部宰割殆盡。
冉閔率親衛向東奔走,身下坐騎中箭瞬亡,他孤身立于陣前,手舉金刀,刀刀見血,一連斬殺數十人,他也身披數十創。此時慕容恪走上前來,飛起一腳,將其踹翻在地,手中的烏金刀一閃,大喊道:“今日便用你的血來祭奠我死去的前燕兄弟!”冉閔人頭落地,身體仍抽搐不已,慕容恪大驚失色,遂令將士將其尸體剁成肉醬。
慕容恪大破冉魏之后,上書慕容儁。慕容儁聞之龍顏大悅,遂派輔弼將軍慕容評、中尉侯龕率軍一萬直取鄴城,冉魏國大將軍蔣斡向前燕立即假意至書投降,另外派人前往東晉求救。
慕容儁接受蔣斡投降隨即撤軍于常山。然蔣斡出爾反爾,東晉派來100死士支援。同年五月,廣威將軍慕容評率軍兩萬支援常山慕容評軍隊,再度攻鄴。蔣斡無奈遂率5000兵士,隨晉軍一同倉皇應戰。慕容評集結三萬兵士將其合圍,坑殺其軍隊四千余人,其余逃回城內。燕軍圍鄴,水泄不通。因鄴城地勢較高,易守難攻,遲遲未下。
八月,鄴城內糧草已斷,饑死者過半。冉魏長水校尉馬愿念黎民百姓治安危,出城投降,引燕軍入關。前燕兵士克鄴。蔣斡等人棄城奔走,逃于東晉境內不知去向,至此冉魏滅亡。
冉魏滅亡后,慕容儁與中山郡稱帝,號令關東,前燕國遂立,治同東晉無異。慕容儁統治疆域達函谷關以北、玉門關以東,占據整個關東地區,稱雄一時。
此時的慕容儁猶如井底之蛙,自恃強大,不可一世,公元358年,慕容儁下達軍令,在全遼東州郡普查戶口,組建軍隊。令每戶只留一子,其余閑雜人等一律從軍,共拼湊一百五十萬大軍。妄圖滅東晉、前秦以統一天下。
公元360年正月,慕容儁在鄴檢驗軍隊,不料舊病發作隨即去世。慕容儁去世后,太原王慕容恪輔佐其子十一歲的慕容暐(字景茂)繼位。由于慕容恪輔政,宮廷內部并未發生內訌。公元367年慕容恪去世,這幾年時光為前燕最為穩定時期。此之后,大戰將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