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8章 百家探秘 道教的秘密(1)

  • 心尖上的先秦
  • dayeyilang
  • 3758字
  • 2014-06-26 17:38:36

道教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更有很多不宜外傳的東西,這些構成了道教的神奇,構成了道教的神圣。

道德經講:少私寡欲。"人無毛羽,不衣則不犯寒;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憂也。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虛,則不憂矣。眾人則不然,大為諸侯,小余千金之資,其欲得之憂不除也。胥靡有免,死罪時活,今不知足者之憂終身不解。故曰:‘禍莫大于不知足。‘"人身上不長獸毛鳥羽,所以不穿衣服就不能御寒;人生天地間,以腸胃作為生命的根本,不吃不喝就不能過活。因此就不免有貪欲得利之心。貪欲得利之心不除去,其身堪憂。所以,圣人著衣只求夠御寒,飲食只求能充饑。這樣就不會有什么可煩憂的。一般的人卻不是這樣,大的做了諸侯,小的積有千金資財,但其貪欲得利的煩憂不能斷也。囚犯有被釋放的一天,犯死罪的人有時也能得活,但是今天不知足的人其煩憂終身不得解脫。所以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人所以我相太深、爭競紛擾的原因,無非是因為有這身、有這生命,就要吃要穿要住,并且要吃好飯穿好衣住好房屋。再風花雪月的、使這身娛樂;講究精細衛(wèi)生,使這身永年。不知道這樣養(yǎng)生,必養(yǎng)到死地去。怎么說呢?試看那小孩,餓了就吃飯,冷了就穿衣。沒有也不打算,有了就用,也不知存留。至于養(yǎng)生衛(wèi)生,更是不懂的。宜量該死了,他反倒能生長。生長大了,知道謀衣謀食、養(yǎng)生衛(wèi)生,求生長的快樂,反倒養(yǎng)成老年,上了死地去。足見這樣養(yǎng)生是不行的了。不惟這樣的不行,就是講求坐功、研究丹經的,要是超出一身之外還可,若只在肉身上用工夫,也是不行的。因為人的身,自幼而壯,壯而老,凡有生的,必然有死。無論活的年紀大小,皆是脫不了。所以圣人看開這道理,不在肉身上求生,向性身上求生。不怕肉身死,只怕性身死。像老子說:吾身既無,吾有何患?!馍碛行斡匈|,有受死之地,所以有生就有死;性身無體無方,無可死之地,所以不生也不滅。人何必為養(yǎng)數十年的肉身,至死了萬古常存的真性呢?說到利,最具代表性,普遍為人所求的,當然是錢,人人都想發(fā)財,錢愈多愈好。除非在生命垂危時,寧可減少自己的財富,以挽救生命使之延續(xù),可是當生命救回來了,壽命可以延長了,卻又會貪財舍命,所謂"人為財死"。白居易說"利是身災"。人的錢多了,煩惱更大,錢與煩惱,如形之與影,且大小成正比。清代的有名學者趙翼詩說:"美人絕色原妖物,亂世多財是禍胎。"他所指的"美人"不一定指女性,世間也有美男子。古人又說:"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這些都是有了很多的錢后,在生活上所表現出來的形態(tài)。有錢的人家,全家都吃得飽,穿得暖,錦衣玉食;可是,旁邊就有千戶人家,歪著眼睛在看你,眼神中包含了羨慕、嫉妒、怨尤、鄙夷,乃至于憤恨,這是人類的習性。猶記得幾十年前,汽車剛傳入中國不久,在泥路上疾馳,坐車的人頗為得意,可是弄得路上塵土飛揚,雨天更是泥漿四濺,靠近的行人被濺得滿身污泥。這一來連在旁看見的人,都側目而視,心里則詛咒著最臟、最惡毒的話。

世界上人擾擾攘攘、奔波勞碌,無非求得名利,無非求享大名得厚利。且人情無非是得名利就歡喜,失名利就憂愁。不知求名必耗費精神、損了身體;求利以身發(fā)財,也是這樣。放于利而行多怨,得利必遭危險;得大名遭人的嫉妒破壞,也是這樣。名利皆身外的物,為求名利損了身,哪個親?哪個過?哪個多?哪個少?且說有得必有失,得失何必計較。得還是從失來的,必然先失了才能得。就像一草一芥,是至小的了,還必得用眼看著,屈了身體用手拾起才能得著。雖然得了,眼光氣力卻先失了。就像值一文錢的東西,是至賤的了,還必須用錢才能買得。雖然的了,金錢卻先失了。至小至賤的,還必然先失而后得,大的貴的可想而知了。所以天地間的事情,沒有無故就能得的。得何足喜?失何足憂?君子坦然自樂,就能脫開得失;小人憂苦煩勞,就是患得患失。不知得不是求了來的,失不是患所能免的。惟有超出得失以外,盡上為人的天職,自然先難而后獲,不求得而自得,且一得永得,萬古不失。像孔子當日存老安少懷救濟天下萬世的心,周流列國,一輩子沒有得志。有說他似喪家之犬的,有說他迂闊的,有說他何德之衰的,有說他何為是棲棲的,是將名譽失了。從魯國辭了司寇走了,到各國皆沒有做官,窮困一生,是將利祿失了。就因為失了名利,卻得了萬世師表,生民未有的大名;得了俎豆千秋、宗廟享之、子孫保之的厚利。回想到列國時那些得名得利的,反倒皆是失了??鬃庸虩o心求名利,然而有實就有名,有德就有祿??吹竭@里,人也就求實行修大德就是了。白居易這首詩的結尾語說:"雖異匏瓜誰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世界上誰不好名貪利?佛教勸人們絕對放棄名利,這是做不到的。老子就不然,他只是教人"少私寡欲",少一點就好了。所以白居易說,名利像匏一樣,實在好吃,叫人絕對不要吃是做不到的,但是吃了以后,很有可能會拉肚子的。深懂了黃老之道,那就是"大都食足早宜休",不要吃得過分了,這就是老子之道在個人修養(yǎng)上的基本原則。以正道治國,以奇謀用兵,以不擾民、不濫開戰(zhàn)事而取得天下。我怎么知道是這樣呢?根據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民眾就越貧窮;君主的統治銳器越多,國家就越陷于混亂;君主的智巧權術越多,奇譚怪事就越滋生泛起;君主合法取用民眾財物越多,內盜外賊也就越多。因此,圣人書上說,我無為而治,民眾就自然歸化;我持重守靜,民眾就自然安定;我內不擾民、外無征戰(zhàn),民眾就自然富足;我要去除私欲,民眾就自然淳樸?!胺钭陶茫I賊多有"講不通的。如果法令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就像我們今天說的"嚴打",結果應該是"盜賊少有",而不是"多有"。而"法物滋彰",就很有意思。什么是法物,就是合法地取物于民。"法物滋章"即君主通過合法途徑來取于民之物越來越多。用我們今日政治學的用語,就是統治者對公民過度使用"合法傷害權",這樣的后果自然是內盜外賊增多。政權內的貪官用權力剝奪民眾是為盜,底層的民眾不惜鋌而走險成為賊。

治理國家,服事上蒼,沒有比農業(yè)生產更重要的了。只有發(fā)展農業(yè),才能夠做到早作準備;早作準備,就是不斷地進行物質儲備(積得);不斷地進行物質儲備(積得),就沒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沒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擁有無窮的力量;擁有無窮的力量,就可以擔負治理國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國家必需的農業(yè)產能,國家就可以長久維持。這就是使國運長久的"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独献印肥且槐菊谓炭茣?。是老子專門為國君、侯王們編寫的政治教科書。老子作為周室的史官,他的平日職責可能就是為周王室提供政策咨詢,對登大位者進行建言。這樣的一本書,傳到后世不懂政治的學者手中,把它當做道德修習的書來鉆研,再加上重重的"代溝"(朝代的代),真義原貌也就散失殆盡。

在老子看來,只要能夠以道來治天下,各種突發(fā)詭異的事物(鬼)就不再變化莫測(神)。不是這些突發(fā)詭異的事物不起作用了,而是在一個統治有方的和諧社會,突發(fā)詭異的事物在社會群體心理層面構不成危機。相反,如果統治者妄為貪腐,過分壓榨民眾,就是不道,就會失去民心。到了這個時候,原本不是危機的小事件也會莫名地演變成動的亂的導火索,成為改朝換代的先兆。比如秦朝的滅亡,不就起源于大澤鄉(xiāng)的一場豪雨。陳勝、吳廣兩個農民一聲吼,居然就讓九國聯軍都打不敗的強秦摧枯拉朽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歷史的一幕總是驚人的相似。

我國上古的殷商時期,人們對鬼神的強烈崇拜以及近乎瘋狂的祀鬼行為以求達到與鬼神玄冥共通,帶有明顯宗教熱忱和迷狂的風氣。因為名目繁多的祭祀行為直接導致了殷商的滅亡。周看到了這種弊端,因而將注意力投在禮樂的尊隆之上。有禮,不失上下尊卑之分;有樂,不失王官百姓之和。在這分與和中緩解了由上至下的祖先崇拜之主體訴求的宗教般的狂熱,并且能夠確保統治的穩(wěn)固。凡治國家,其德宜厚,其用宜儉,其法宜平,其勢常下,使天下民心若水,務要流來,此謂民順從,賢者趨之,則京師交集,豈不天下壯觀?故所以用雌雄比焉。凡世間諸物,皆雄動雌靜,是以靜得動失,言治國體此道行之,則的民富,非此則的民貧國危。所以更言大國治小國,十分以撫懷之,則小國永臣而悅進焉。若大國失此道而他求,或欲取其國,則大國亦將不保焉,此謂大國生事於小國,欲兼并其地是也。若小國能守臣分,朝貢以時,務其理則永保分茅胙土於一方,則常親大國矣。不然忽起貪心,欲有大國,則小國亡焉。以德服人,而不用武力服人;以柔勝人,而不以強勝人。這大國為小國所歸向,尤該首先提倡以卑下自處,優(yōu)容這些小國,才能保持世界的和平。因為大國往往恃強權欺凌人,恃武力吞并人。不知這樣辦法,小國不但不敢歸服,必然怕國亡種滅,連合起許多小國來,舍死力敵抗大國。大國有所仗恃,必然驕傲,驕傲則其氣必浮而散,末后必然敗了。小國有所恐懼,必窮則返本,能以忍辱下人,且眾小國同病相憐,生愛護的心,必一心一德、其氣悲壯。其氣悲壯,末后必然勝了。但勝了之后,又要走大國的舊轍。其虐待他更為酷烈。敗了的既受人的虐待,又必然發(fā)憤為雄,求著報復。于是戰(zhàn)殺相尋,沒有和平的那一天。所以必須以不爭為爭,以讓人為強,謙下自處,才能息了這戰(zhàn)禍。試看水的下流,出獄卑下,與人無爭,一切的水皆來朝會,豈不是謙虛了,就為眾所歸向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伊金霍洛旗| 双鸭山市| 葵青区| 义乌市| 正安县| 大化| 南靖县| 凤凰县| 保定市| 尼木县| 湘西| 磐石市| 揭阳市| 仁布县| 陇南市| 丰宁| 彩票| 卓资县| 馆陶县| 西贡区| 定州市| 喀什市| 灵丘县| 天峻县| 广汉市| 太谷县| 尖扎县| 贵港市| 梨树县| 祁连县| 新津县| 邹平县| 丰县| 永靖县| 丹东市| 琼中| 许昌市| 灵台县| 巨野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