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牛人傳奇 牛人曹劌(5)
- 心尖上的先秦
- dayeyilang
- 1498字
- 2014-06-26 17:38:36
長勺之戰,魯國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用三萬人的軍隊,打敗了齊國三十萬人的軍隊,實實在在的震驚了諸侯各國,也讓魯國在國際上火了一把,更讓曹劌成為國際風云人物。
在戰爭結束后,舉辦的盛大的慶功宴上,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說:
“作戰,要注重人心士氣,要懂得里用人的心理獲得勝利,作戰是要靠勇氣的,士氣高漲是取得勝利的法寶。不過人的勇氣有一個激發消退的規律,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耗盡了。利用好這點,才能有效的戰勝敵人,齊軍第一次擊鼓,士氣高漲,勢不可擋,可我們不應戰,守住陣腳,他們就只能退兵;再次擊鼓,齊軍的士兵就會有一些懷疑,勇氣就小一些,沖鋒也不那么賣力了,我們還不出戰,讓齊軍更摸不著頭腦了;到第三次擊鼓,大部分齊軍士兵,已經以為魯國的軍隊不會出戰不敢出戰,因而兵無斗志沖鋒只是做做樣子,這時候他們的勇氣已經消失了,而此時我軍因為兩次沒有和齊軍交戰,大家憋了一股氣,士兵們的勇氣正旺盛,此時出戰,最有利于我軍大敗齊軍,結果此時我命令出戰,將士們以一當十,奮勇廝殺,所以打仗勝了齊軍。
戰爭有很多不可知因素,會有很多的意外,因此在戰斗中必須加以防范,齊國是一個大國,軍事實力很雄厚,那些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我怕他們在那里設有伏兵,等我們上鉤予以全殲,后來經過認真細致的觀察,我看到他們車輪的痕跡混亂,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完全是兵敗逃跑慌不擇路的狀態,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這場戰斗中我還組織了一支敢死隊,一支督戰隊,還有一只偵察部隊,還建立了一個特工小組,這些既保障我們的情報來源的可靠性,有為我們的正確決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情報,這樣我們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我們完全可以把曹劌稱為優秀的軍事家。他之所以取勝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沖,而是靠了謀略和智慧來大敗敵軍,靠民心靠士氣來保家衛國,這一點尤其讓人稱道。戰爭當中,一個優秀的謀略家,抵得上成千上萬的將士。他雖然沒有將士的勇猛,沒有將士的勇力,沒有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卻能憑借智慧,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小取大,出乎意料地找出敵軍的弱點,痛下殺手,進而取得以弱勝強的大戰役的勝利。
在戰爭中,腦子的作用是很大的,智慧如同水,水是無形的,看似柔弱,但是它在無形、柔弱之中積聚了看不見的力量,遇到險阻可以繞道而行,聚積起來的力量達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匯成沖決一切障礙的潮流。難怪孔子要說:“智者樂水。”它們在外表和特征上十分相似:以無形克服有形,以流轉變化回避強敵,以柔弱戰勝陽剛。
中國傳統中對水的偏愛,鑄成了傳統智慧在陰、陽的抗衡中注重以柔克剛的陰性特征。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文化現象。傳統的智者,謀略家,甚至可能連操刀舞劍的力量都沒有,卻能運籌帷幄,在幾十萬大軍的交鋒之中,扮演著導演的角色,指點沙場,調兵遣將。可以說,一場戰爭中的靈魂,正是那些文弱雅致的謀略家,是他們彼此間智慧的較量,在決定著戰爭的勝負。
傳統的軍事謀略家不是憑借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經驗來指揮作戰,而是靠讀書識理來完成自己使命的。看上去他們似乎因為沒有親身打過仗而缺乏實戰經驗,然而他們從讀書識理中積累起來的智慧,足以使他們從力量對比、人心向背、心理狀態、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等天、地、人方面的因素,來把握、預測、決定整個戰爭的進程。這一點在崇尚實戰經驗的西方軍事家看來,是匪夷所思的,而在我們看來卻是十分自然的。
鑒于曹劌的巨大貢獻,魯莊公任命他做了魯國的國防部長,全權負責指揮籌劃魯國國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在魯國訓練精悍的軍隊,建設強大的國防。一時間,魯國成了天下強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