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霍小玉與荼蘼
- 淺吟低唱如夢令
- 紅樓雅客
- 1536字
- 2012-08-11 00:02:32
如果說真的有前世因果的話,霍小玉估計是前世不修的那一型。她原本是霍王的女兒,也算是王公之女,出身高貴,偏偏母親不過是個侍脾,父親一死,她便被兄弟叔伯們趕出了家門。因為容貌美麗,就成了一時名妓。
這是一個唐時的故事,在《太平廣記》里可以看到。
那時的才子們,為了揚名天下,都想要找一個名妓來成一段佳話。
李益便選中了霍小玉。
李益其人,可算是相當的有才,他寫過一首千古流傳的絕句:“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想來他也明白,最讓女子傷痛的,便是無信的男人。
小玉對李益,應當是傾盡生命去愛的。只有這樣深的愛情,才讓她那么低姿態的去求懇他。她請求他不要拋棄他,她自認為身份低賤,配他不上,便是在半夜,也會哭著醒來。
我想小玉的樣子,應該是楚楚可憐的那一種,嘴唇有一些薄,一哭起來,便如咬破櫻桃一般。這樣的女人,沒有男人有辦法去對她不溫柔,因此李益總是抱著她,親吻她,對她說著一聲一聲的誓言,在她耳邊呢喃著羞人的甜言蜜語,將永不分離的誓言寫在絹紙上。
終于有一天李益要去外地做官,小玉哭泣著哀求他不要那樣早的結婚,她只是想和他再有幾年的快樂,她說當他三十而立的時候,她便不再糾纏,她去寺院出家。
她柔軟的身體,哀婉的面容,悲傷的語調讓李益無限的感動,他熱血上涌,說他一到任,便會來接她,他說他永遠不會負她。
李益離開了小玉,看不見她的樣子,聞不到她的香味,聽不見她的聲音,便清醒了許多。那些年少風流,如同衣上的灰塵,撣一撣,便撣去了。他娶了親,他有他應有的生活,而那生活之中,沒有霍小玉。
小玉也許夜夜都拿著那寫滿誓言的絹紙等待著她的情人,卻不明白一個男人在不愛你的時候,那誓言,也就煙消云散了。
故事的結局只能說讓人嘆息,小玉死去,卻咀咒李益的所有妻妾,最后李益殘忍的對待他的妻妾們,讓她們都凄苦不堪。然而我想,這也許只是因為,那時的文人只能想到這樣的結局了,在他們看來,錯的并不是李益,小玉恨的,也應當是搶走了她的李郎的女人,而不是她心心念念的負心郎。
是誰,站在愛情的高處,俯視著你?
這個女子,史書上沒有她的名字,姑且就叫她荼蘼吧。
她是武寧富商家的女兒,文雅端莊,性情柔和,自幼父親便請了先生教她讀書,她天資聰穎,學得甚好,尤擅作詩填詞,父母對這個女兒很是憐惜,總想為她尋一門好姻緣。
有一日,一個叫戴復古的年輕人來家中做客,富商見此人一表人才,談吐不凡,便生了招他為婿的念頭。不知是將此意直接問過了戴復古,還是托了媒人去商談,總之很快便結成了這門親事。
婚后戴復古留在了武寧岳家,他與荼蘼兩情相悅,二人常常攜手出游,到得風光明麗之處,戴復古不免詩興大發,荼蘼才華橫溢,自也有唱和之作。臨水賦詞,粉壁題詩,明明便是一對羨煞人的恩愛夫妻。
可不知為什么,太過幸福的日子總是不會長久。戴復古的眉間漸漸添上了愁容,荼蘼好生擔憂,幾番追問之后,戴復古才說道自己本已有家室,如今離家已經三年,十分掛念,便想回家。
荼蘼心中悲苦,卻也無計可施,便去稟告父親知曉。富商既覺被欺受辱,又憐惜女兒命薄,便打算去告官治戴復古重娶之罪。荼蘼知道后,只是去父親面前磕頭,婉言相勸,富商見女兒淚流滿面,也只得嘆息作罷。
荼蘼便細細替戴復古打點行裝,又將自己的私房錢盡數相贈,臨行前,猶在替他趕著縫制春衣,燈光下,荼蘼穿針引線,俏麗的嘴角似乎猶有一絲微笑。
第二日,戴復古便騎馬離去了。
哪里知道,他身后,那個猶微笑的荼蘼,安安靜靜地沉入了一池春水。
書上只說“夫既別,遂赴水死,可謂賢烈也矣”,呵呵,史書通通都是男人寫成,這般慘劇,竟也用“賢烈”來形容,莫非當她如劉蘭芝一般,深恐要被逼再嫁,故而舉身赴清池?
只是,人心如此吊詭不可信賴,情愛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心已冷,情已盡,生又何歡?
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