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有些事讓我們不認識自己 (2)
- 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精選
- 雅寧編著
- 3338字
- 2013-08-02 19:18:15
朋友說道:“沙漠里有個商人從駱駝上跌下,你沒聽見他臨死時所說的話嗎?他說:‘貪婪的眼睛如果不滿足,終會被黃土將它封住。”’
大道理:
貪婪者被巨大的欲望所累,沒有滿足之時,這樣走得越遠,所得越多,身心負荷也越來越重,最終難免被貪婪欲望所累,不知所終,更不知所樂。
你不是會打洞嗎?
小老鼠看到燕子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很羨慕。有一次,他碰到一只剛會飛的小燕子,就問道:“燕老弟,天空中食物一定很多吧?”“多。”燕子說。“那你是怎么會飛翔的呢?”“只要天天練,不怕跌,總會飛的。”小燕子說完后就像一支黑色的箭投向蔚藍的天空。
小老鼠從此胸懷飛天志,刻苦練習飛行。開始,他在地上跳躍,可是只能跳半尺高。后來,他突然間醒悟了:站在高墻上跳躍。第一次,跌傷了一條腿。第二次,又跌傷了一條腿,趴在地上不能動彈了。
這天,小燕子飛過這里,問:“你怎么趴在這里一動不動呢?”小老鼠睜眼看是小燕子,氣憤地罵道:“騙子!你教的好法兒!”小燕子又好氣,又好笑,說:“你沒有翅膀怎么會飛呢?你不是會打洞嗎?還是發揮你的特長吧!”
大道理:
興趣、愛好、天賦各有差異,不從實際出發,一味模仿別人,到頭來只能是一事無成。做自己喜歡的事,發展自己的長處,并通過它來創造自己的價值,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什么是幸福
有這樣一位少婦回家向母親傾訴,說自己的婚姻是如何糟糕,丈夫既沒有很多的錢,也沒有好的職業,生活總是周而復始,單調乏味。母親笑著問,你們在一起的時間多嗎?女兒說,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一起。母親說,當年,你父親在戰場上時,我每日期盼的是他能早日從戰場上凱旋歸來,與他整日廝守,可惜——他在一次戰斗中犧牲了,再也沒有能夠回來,我真羨慕你們能夠朝夕相處。母親的話使女兒明白了一個道理。
大道理:
其實,我們每天都擁有幸福,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身處幸福的山中,在遠近高低的不同角度看到的總是別人的幸福風景,卻從不去體會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天地。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只要反過來想一想,便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被習慣綁住的大象
一根矮矮的柱子,一條細細的鏈子,竟能拴住一頭重達千斤的大象!
這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
原來,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把它綁在柱子上。由于力量尚未長成,無論小象怎樣掙扎都無法擺脫鎖鏈的束縛,于是小象漸漸地習慣了而不再掙扎,直到長成了龐然大物,雖然它此時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但是大象依然習慣地受制于鐵鏈,因為在它的慣性思維里,仍然認為擺脫鏈子是永遠不可能的。
大道理:
故事中,小象是被實實在在的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看不見的習慣綁住。習慣是某種刺激反復出現,個體對之作出固定性反應,久而久之形成的類似于條件反射的某種規律性活動。而且,心理上的習慣,即思維定式一旦形成,便會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決定我們思維和行為的方式,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禮節
趙國有個人叫成陽堪,有一次他們家的房子著火了,因為房子很高,沒有梯子登不上去。火勢非常兇猛,必須馬上登上房頂滅火。成陽堪就叫他兒子到村里奔水氏的家里去借梯子。
成陽堪的兒子平日里飽讀詩書,對禮節之道爛熟于心。此時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打扮得整整齊齊,不慌不忙地走到奔水氏家里。主人迎了出來,他連作了三個揖,才緩步登上臺階,進到廳堂里,安靜地坐在西邊柱子下的客人席位上,絲毫不提一句有關救火的事情。
主人見到年輕的客人這樣從容不迫,彬彬有禮,落落大方,一種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便更加殷勤地招持客人。主人命令仆人擺上宴席,盛情款待這位客人。主人舉起杯,向客人敬酒。年輕的客人離開座位,站起來喝完了酒。為了表示感激之情,他也舉起酒杯,回敬主人。一切都進行得有條有序,禮節周到完備。
喝到正高興的時候,這時候主人開口說話了。他問客人說:“先生大駕光臨,真令寒舍蓬蓽生輝。有什么事需要我幫忙嗎?如果有的話,請盡管吩咐,能做到的話,我一定不會推辭。”
聽到主人的問話,成陽堪的兒子這才說明了來意。他語氣不急不緩地說:“家門不幸,上天降禍到我家,房子著了火,肆虐的烈火燒得正旺。想要爬上高大的房屋去澆水滅火,可惜肋下又沒生翅膀,飛不到房上,只好望著失火的房子號哭。聽說你們家里有登高的梯子,可不可以借給我家用呢?如果可以的話,晚生將不勝感激。”
奔水氏聽了他的話,大吃一驚,這才知道他家著火了。俗話說水火不留情,怎能這樣不緊不慢呢?奔水氏急得直跺腳,說:“你怎么這么迂腐呢?假如正在山上野餐,老虎來了,一定趕緊吐出口中沒吃完的東西,奔跑逃命;假如正在溪水里洗腳,看見鱷魚奔來,一定顧不上穿鞋,就光著腳逃命。你家房子已經著火了,這哪里是你作揖禮讓的時候啊?快,我們趕緊去救火吧!”
于是,奔水氏趕緊和仆人抬著梯子,讓成陽堪兒子領路,跟在他的后面,往他家跑去。
大路太遠,他們就抄小道跑,小道又崎嶇不平,他們深一腳淺一腳,跌倒了爬起來再跑。跑啊跑啊,他們終于跑到了成陽堪的家,抬頭一看,房子早已經燒成灰了。
大道理:
此故事雖有夸張,但道理并不夸張。不看場合,不顧緩急,不分安危,只知一味擺弄繁縟的禮節,會誤盡多少事情,鬧出多少笑話和悲劇。君子,行大禮而不拘小節,識大體而不顧小失,才能轉危為安,扶大廈之將傾。否則,念一肚子書,不會因地制宜,又有什么用?
工作與思考
一天深夜,著名的現代原子物理學的奠基者盧瑟福教授走進自己的實驗室,看見了一個研究生仍勤奮地在實驗臺前忙碌著。
盧瑟福關心地問道:“這么晚了,你在做什么?”研究生回答:“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做什么了?”
“也在工作。”
“那么,你一整天都在工作嗎?”
“是的,導師。”研究生帶著謙恭的表情說道,似乎還期待著盧瑟福的贊許。
盧瑟福稍稍想了一下,然后說:“你很勤奮,整天都在工作,這自然是很難得的,可我不能不問你,你用什么時間來思考呢?”
盧瑟福對勤奮的質疑,使研究生明白了要用足夠的時間來思考的重要。
大道理:
勤奮工作固然很重要,但若無刻苦思考,又怎能避免勤奮工作的盲目性?思考是勤奮工作的眼睛,就像理論是實踐的眼睛一樣。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用兩組完全相同的人像,一組人像下寫上“兇惡”、“殘暴”、“陰險”、“狠毒”等消極的詞語,另一組的下面則寫上“正直”、“勇敢”、“堅強”、“無私”等積極的詞語。
心理學家請兩組測試者分別對兩組人像作職業估計。結果,前一組人像的職業估計大多是“罪犯”、“歹徒”等,后一組的職業估計則多是軍人、警察等。
大道理:
我們用“意念”、“行為”、“語言”、“圖像”在我們的心里寫下什么,我們便是什么。暗示不可抗拒,就因為它“暗”,不知不覺,潛移默化,才使我們變得可怕。認識自己,重要的是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校正自己。
人擺錯了位置就是垃圾
在美國的一個小酒吧里,一位年輕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彈奏鋼琴。說實話,他彈得相當不錯,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認真傾聽他的彈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顧客聽了幾首曲子后,對那個小伙子說:“我每天來聽你彈奏這些曲子,你彈奏的那些曲子我熟悉得簡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給我們聽吧。”這位顧客的提議獲得了不少人的贊同,大家紛紛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個小伙子面對大家的請求卻變得靦腆起來,他抱歉地對大家說:“非常對不起,我從小就開始學習彈奏樂器,從來沒有學習過唱歌。我長年累月地坐在這里彈琴,恐怕會唱得很難聽。”那位中年顧客卻鼓勵他說:“小伙子,正因為你從來沒有唱過歌,或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個歌唱天才呢!”此時酒吧的經理也出來鼓勵他,免得他掃了大家的興。
小伙子認為大家想看他出丑,于是堅持說只會彈琴,不會唱歌。酒吧老板說:“你要么選擇唱歌,要么另謀出路。”小伙子被逼無奈,只好紅著臉唱了一曲《蒙娜麗莎》。哪知道他不唱則已,一唱驚人,大家都被他那流暢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在大家的鼓勵下,那個小伙子放棄了彈奏樂器的藝人生涯,開始向流行歌壇進軍。這個小伙子后來居然成為了美國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納京高。要不是那被逼無奈的開口一唱,納京高可能永遠坐在酒吧里做一個三流的演奏者。
大道理:
人擺錯了位置就是垃圾。在社會的喧囂中,在別人的影響下,許多人迷失了自我,看不清自己真正的價值,總是按照別人的看法設計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生活在別處”。
悲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