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龍爭鳳斗:園游
- 護國公主
- 玉鈴紗
- 1775字
- 2012-04-30 14:05:25
討論學問自然是白日,這天辰時過,各位貴族的公子小姐從東上側門進皇宮,自然是走進來的,皇宮里那里準進馬車轎子,步輦也不是他們的身份能坐的,若是以后有誰成了妃嬪王后,倒是有可能的。
這天天氣溫和,沒有夏日烈陽,也沒有綿綿愁雨。日子是太史監選的,是個雨后初晴的好日子。
御花園鳥語花香,雖已過百花爭艷花團錦簇的時候,但是御花園這地方一年四季都能看見花開,即使天天來,也是難看厭的。
內務府的宮女太監早早便這邊布置,宮里擺桌擺椅擺糕點擺茶擺點心都是有講究的,平日,便只有亭臺樓閣有,若是哪位主子要在哪出閑坐,那是臨時擺的。而今日這種露天玩樂,講究坐的地方不能太集中,不可遮擋各處好景以免觀賞時不僅性,一些地方講究隱蔽,若是誰要單獨小坐,也不會失態怠慢,而吃的東西就要放得角落,貴族吃東西要文雅,但吃東西嘛,自然是肚子餓,別讓人看見吃得最舒服……他們講求照顧到每個人的需要,這是皇上回來后第一個私人宴會,每個人都小心對待,即使他不當權,但那也是皇上。
景與旸踩在點子上過來,身后跟著安易安容和一群宮女太監,不見白珍珠。
他今天穿了一件常服,淺藍色,只有袖口領口的地方有一些吉祥的圖案。景與旸景與晰這個年紀都還沒長多少個子,看上去比不高,不過長得好,又是常年在野外,膚色健康,比同齡的人英氣成穩一些,看上去已是俊逸的佳少年。這點上景與晰就吃虧,因為他皮膚怎么都曬不黑,看著要比景與旸小兩三歲,其實他們只差幾個月,白珍珠為此嘲笑他是小白臉。在場的人有的沒見過景與旸,有的只在接風時看到,但那時是晚上,況且女眷的桌隔龍座遠,看得不真切,今日一見,竟是如此漂亮男兒,不免面上嬌羞心中傾慕,她們的父輩在朝中也是當大官的人,今日前來的都是各家嫡子嫡女,知道自己將來不是那個大戶的主母便是要進宮的,身在官宦家,對時政都是有耳聞的,若是進宮,也是驚險的,如今看到父輩傷腦筋有不是很在意的皇上如此俊美優雅,便想著若是服侍這般人物,也是好的。
景與旸絲毫沒有架子,和普通少年一般和所有人打招呼,認識上前和他說話的每一個人,記住他們的名字,在第二次和他們說話的時候準確叫對方的名字讓他們很是受寵若驚。這些人想得不深遠,只感覺皇上好平易近人,一點都不難相處,還游歷了好多國家,知道很多風土人情,談吐文雅,熟讀詩書,古書上的東西信手拈來,并且有一番見底,頓時,男男女女的心都被他征服了。
天知道,景與旸私下把今天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說話態度練習了多少遍,每個人的資料是當成背書一樣全部背下來的,還有出游列國,他根本沒去過,白珍珠假想他去過哪些國家,做了一條線路,他們巧妙地繞過各國王宮,杜撰以文人的身份游學,加上簡單的風土人情,編些故事趣事,把時間對上,才稍微過關,此時有景與晰商量,知會了安王和景雨棠,勉強能混過,這份東西以后還要加血加肉,他們在每個地方停留不久,也沒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沒人認識就正常了,還有白珍珠的出處,也是需要一個點的,最好就是和真實情況能對得上,陽城鄉下一大地主家的小姐,得蒼云宗大師緣分,上山修煉,游走江湖在某個國家遇上的。以后說不定還有好事者編撰入書,這是后話。
景與晰表現得出眾,他和景與旸的言談完全是剛認識的陌生人,第一次見面。
景與晰長得好,看著也無害,插科打諢玩笑大鬧,以他為中心一群人聲音最大,風頭出盡,皇上也不介意,沒多久就玩熟了,有人拿鬧市的事笑話著問他,他幾推幾就便混了過去,眾人也是識趣的人,不會揪著一個問題不放。貴族的小姐們也不是沒見過世面一味拘謹,有幾個還是在軍營長大,年紀長了才回的京,性格大大咧咧,而在進京城中,有一些小姐的作風還很是大膽,言辭行為毫不忌諱,這些作風很得一些超脫的名士文人推崇,也有很多儒士批評詬病,但他們那是怕事的主,依然我行我素,既然都有名士稱贊了,家里的長輩也是不會多說的,這個社會名士比儒士的地位高比儒士受人尊敬受人模仿,他們超脫世俗放蕩不羈,眾人以他們的言辭行為為時尚,模仿學習,所以女子無拘無束的作風在京城愈演愈烈,默霜霜那樣守規守矩的,和她們不是一類人,沒什么交集。這樣的風氣已經風行百年,連女子都受到了影響,很多人不想改變,想改變的無能為力,只能感慨傷懷,嘆息世風日下。
。。。。。。。。。。。。。。。。。。。。。
作者說:這里的風氣我是根據魏晉來的。。。還有前面一章說景與旸回來已經兩個月,你們無視,因為還要插放一個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