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珠簾不卷度沉煙——之奏折
- 丹鳳吟:御風妖嬈九重霄
- 屈軼草
- 1499字
- 2012-02-15 10:45:37
倒是那些剛才還力主封裕靖王為攝政王的大臣,內心雖然仍想堅持,但見大勢已去也都改了口,表示擁護皇太后臨朝輔政,聲稱那將是江山社稷之幸,黎民百姓之福。最后只有一個細弱的聲音說了句:“可是,太后娘娘已經斷發,出家修行了呀。”
他的話迅即招來一陣撻伐之聲:“糊涂!為家國計,我們不會懇請太后蓄發還俗嗎?”
明大人擺擺手,制止了周遭的嘈雜。
他頷首微笑,上前朝小皇帝深鞠一躬,說:“啟奏陛下,臣等已議定,就依陛下所愿,恭請皇太后蓄發還俗,臨朝稱制。”
當御風得知百官拜伏于宮門前伏闕懇請皇太后臨朝輔政的消息時,也不覺一怔。她想過要幫助年幼的豚兒成為一位萬民敬仰的好皇帝,但還從未想過要親自登上金鑾殿,與小皇帝并肩而坐,直面那些恭謹肅穆的朝臣。
但不容她細忖,明成光明大人已經率領百官聯名上奏:“今皇上繼承天統,率土之內萬民歡騰,希冀重振朝綱,利澤士庶。然皇帝年幼,尚不能日理萬機,救萬民于水火。臣等惶恐,謹伏地上請,乞求太后上順祖宗,下念臣吏,蓄發還俗,臨朝輔政,以寧天下。”
面對這樣一份奏折,御風有些遲疑,她沒有立刻做出回應,而是說讓哀家考慮幾日吧。
那份奏折就放在御風的案頭,御風凝神望著它,心中一陣波濤洶涌,想伸手去展開來細讀,手伸到半路又縮了回來。她知道那奏則里有千斤重擔,一旦接了過來,便都要壓在肩上。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擔負起那份重任,若她應付不來,或是處分錯了,不僅自己威信掃地,恐怕連朝廷的尊嚴都要付諸東流了。
正思索著,小畹端著一個定窯白瓷的燉盅走了過來:“娘娘,人參湯燉好了,趁熱喝了吧。”
御風不語,她的心緒還糾結在奏折上。
“娘娘。”小畹提高了聲調又叫了一聲。這在別的宮婢看來大不敬的舉動,對小畹來說卻是細枝末節,根本不會受到御風的責罰。
“哦,小畹,哀家想得出神了,你有什么事嗎?”御風恍然回過神來,望著小畹問。
小畹嫣然一笑,說:“太后娘娘,先別想那么多了,喝了人參湯,養養精神再說。”
御風點點頭,接過小畹手里的燉盅,打開蓋,一股濃郁的藥香便撲鼻而來。
“這是什么人參湯,怎么跟熬的藥湯一個味啊?”御風納悶地問。
小畹走到她的背后,雙手搭在她的肩上,一邊伸展開手指替御風按摩揉捏,一邊回道:“小畹看太后這陣子思慮太過,心氣不足,人也消瘦了許多,連這個月的月水都推遲了。所以,小畹才叫太醫開了這個方子,里面有人參一兩,檳榔一兩,麥門冬一兩,大腹皮一兩,牡丹皮一兩,芍藥一兩,防己一兩……”
御風擺擺手說:“罷了,罷了,不勞你背藥方子,哀家喝就是了。”
小畹聞言,又翹起蘭花指掩住嘴唇輕聲笑起來。
御風發覺近來小畹的笑容越來越多見了。
喝了人參湯,小畹將燉盅托在手里,要轉身離開時,又回過頭對御風說:“娘娘聽說了嗎?”
御風眨眨眼睛,不解地問:“哀家聽說什么了?”
小畹朝寢宮門外看了一眼,張口叫道:“順喜!”
“在!”
大門外立刻傳來答應聲。順喜從門側探進頭來,眨巴著一雙晶瑩透亮的小眼睛問:“小畹姑娘有何差遣?”
順喜雖比小畹年長好幾歲,但他從不以此自大,反而由衷地佩服小畹的沉穩與練達,在小畹面前,從來都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
小畹招手叫他進來,問道:“適才在朝堂之上,大臣們是不是還議論過別的事情啊?”
順喜抓了抓頭皮,想了一想,說:“太后娘娘只讓順喜去看皇上在大殿上的表現,別的事情我都沒在意啊。”
這個太監順喜生得五短身材,團圓臉,一雙黑亮的小眼睛和一對元寶耳朵。他比御風進宮的時間還早,從打御風住進錦華宮第一天起,順喜就開始侍侯御風,十分踏實可靠。后來更成為御風手下那些探子的頭兒,鞍前馬后,沒少替御風辦事。雖說人不是特別機靈,但有個本事,他的記性出奇的好,總能把聽到的各色消息原原本本地傳達給御風。
“蠢材!”小畹咬牙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