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記者會
- 菩提樹下的寓言
- 兩尺冰
- 4946字
- 2013-05-03 12:37:41
“慧遠大師,您是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卻允許女性在佛門凈地留宿,這樣違背教例的安排是基于什么考慮做出的決定呢?”
“能不能請當事人出來把事情的經過跟大家說清楚?聽說那位潛逃的嫌疑犯是寺里的壇青和尚,且和慧遠大師您頗有淵源,如果這是真的話,那么大師您覺得壇青和尚是出于什么目的做出這樣的事情呢?僅是因為起了色心還是別有有內情?”
“這次事件的發生有可能會讓民間對丠真寺是否能輸出正能量持懷疑態度,這是不是意味著政府和民間一直信奉的宗教公信力就此喪失呢?”
“官書記您好,您親自來監督,說明政府對這個案子高度重視,在這座有千年古剎之稱的去丠真寺里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您有什么感想?而本地自古就有篤信佛教的傳統,能就事件對本地宗教信仰的影響談談您的看法嗎?”
“相關部門在接到報案后,并沒有給相關媒體通告,為什么選擇低調行事?是想隱瞞案情嗎?”
······
場地的負責人還沒宣布記者會正式開始,《荼蘼》雜志社、民報、雜藝考、時論、丠城新聞等幾家媒體十幾位記者,或肩扛開著鏡頭的攝像機,或閃爍著手中的單反,一個個迫不及待爭相發問。
每家媒體都想做獨家采訪,可都不能如愿,于是只有不遺余力刨出事情的始末,好讓事件第一時間出現在自家的報紙、雜志封面。這好比古時皇帝的妃子們爭寵,獨一份是不可能了,爭取先入為主還是有機會的。
所以各媒體的主編在得到事件的消息后,馬上派出他們的狗仔隊跟蹤報道,并對他們的下屬幾乎都說同一番話。
“職業精神你們是知道的,本地新聞界的‘三不四要’準則:不要怕,不要臉,不要命;要最新,要更快,要特別,要焦點。我不管你們用什么手段,務必帶著有用的新聞回來——社里養不起沒用的廢物!”
照目前的情況看來,主編們的話作用顯著,在“問什么問題”這個問題上,慣于奔波的記者、小編們可謂是絞盡腦汁。
消息是郁孝仁發出去的,他曾供職于《荼蘼》雜志社,后來因為郁珮的案子,官鎮雄也就是現在的慧遠忌憚他在雜志上發的文章,收買了的雜志主編羅美橙撤了他的職。孝仁在雜志社混跡了幾年,結交了不少業界的朋友,所以從后山回來后,經川明珠同意,他同時給幾位朋友發郵件,告訴了他們川明珠在丠真寺失蹤、以及他和柏桓如何找到的經過。
想起現在正躺在醫院病床上的柏桓和心魂未定的川明珠,郁孝仁心里傷感無限。
那晚郁孝仁為抓住壇青,和他打起來,不料反被對方打得鼻青臉腫,于是在緊急中向柏桓求救。柏桓過去幫忙時,在路旁隨手撿了一根木棍,眼見郁孝仁被壇青壓在身下只有挨打的份,情急之下,他掄起棍子就給了壇青背脊一棒,雖然力道不是十分強勁,壇青還是一個踉蹌滾到一旁的草叢里,背后隱隱吃痛。壇青練過武術,手腳比常人要敏捷得多,剛滾到草叢便一個轉身,反腳一踢,腳板正打在柏桓的手腕上,柏桓手指發麻,不由自己松開了握在手心的棍子。接著壇青又是一腳,這次是往柏桓小腹招呼,卻一不留神支在地上的左腳滑了一下,身子順勢后傾,為了保持重心平衡,他不得不往后退,但由于出腳太迅猛,勢頭一時剎不住,身體還是不聽使喚往后倒。柏桓僥幸躲過了一劫,免受皮肉之苦,但他不敢大意,趁勢沖上前去死死保住壇青。壇青惱羞成怒,手在黑暗中胡亂抓到一塊硬物,看也不看就往柏桓拍去,一下拍中了柏桓的腦門,柏桓登時血流滿面暈了過去,抱住壇青的手也跟著松開了。壇青心氣稍稍平緩了些,在月光下看到手上的石頭沾滿暗色的液體,知道那是柏桓的血,看著暈死在面前的柏桓,心里恐懼涌起。這時郁孝仁從地上撿起棍子,給了壇青的鼻梁一下,壇青頓時感到鼻腔內一股暖暖的液體流出,知道是流鼻血了,忙用手捂住鼻子,可手不敢觸到碎裂的鼻梁,只輕輕的不讓血從鼻孔外流。他吃了郁孝仁一棒,腦袋嗡嗡作響,不敢戀戰,趁郁孝仁第二次揮棒前轉身鉆進了黑夜里。郁孝仁對這里的地勢沒有壇青熟悉,眼睜睜看壇青逃走,想追,卻一轉眼就沒了他的蹤影。
郁孝仁回頭看到柏桓紋絲不動躺在地上,只當他受了傷,身體疼得無法動彈,低頭去叫喚,才發現柏桓頭部流血不止,他心中難過,大聲喊著柏桓的名字,可除了空谷的回音給他答話外,四下只余下絕望的寂靜。
“孝仁,發生了什么事?”遠處半躺在巖石上的川明珠竭力從虛弱的身體里吐出幾個字。
她離三人殘酷的打斗不遠,但夜色阻隔了她的視線,所以情況發展到了多慘烈的地步,她不得而知。聽到郁孝仁聲嘶力竭喊著柏桓的名字后,她的心糾成了一個結,捆著滿滿的擔心。
“沒事!”郁孝仁停止了呼喊,在冷靜下來后,調平了嗓音違心說。
川明珠沒再說話,她只能選擇等待,在只有郁孝仁一個人回應的情況下,她不太確信郁孝仁的話,但她多么希望他說的是真的。
郁孝仁探了探柏桓的鼻子,氣若游絲,于是把他的身體拖到廣闊、明亮一點的地方,企圖看清他的傷勢好想應對的策略。就在右手抓柏桓衣服的時候,旁邊的草也被他握在手里連根拔起。等放開柏桓時才注意到,那幾株草竟然是川明珠為了給柏桓治病只身來后山采摘的七星草藥。他仿佛看見了救命稻草一般,不假思索在附近多折了些七星草,到水潭邊把草藥的泥污洗凈,再從身上襯衫撕下一塊布包著洗好的草藥,放在平石上用木頭錘碎,然后又撕下一塊布擦干柏桓的頭部血跡,再把滴著綠色漿液的草藥敷在他的傷口處。
郁孝仁曾聽寺里的和尚們說,這后山的七星草不但可以醫治感冒、發燒這種常見的疾病,對止血和愈合傷口也十分有效,雖說不上是包治百病的靈藥,可這時對他來說這株泛著淡淡白光的植物比什么仙丹都要珍貴。
柏桓頭部的血是止住了,但仍舊昏迷,像死人一般。郁孝仁稍微松了一口氣,眼下最要緊是把他們送回去找醫生治療,特別是柏桓,傷得這么重,如果不及時醫治,說不定······
郁孝仁不敢再想下去,可是,在他面前的,一個受昏迷不醒,一個近乎休克,他又受了傷,該如何是好?
這時郁孝仁看到山腳下有幾束光劃破后山黑暗的夜空,很明顯那里有幾個人在打著手電,他們嘴里嚷著,似乎在找人,聲音隱隱約約的,越來越近。郁孝仁側耳細聽,正是寺里的那些和尚,嘴里叫著他和柏桓的名字。他平日里經常跟寺里的僧侶交流,所以對這些人頗有磁性的嗓音一下子就能分辨出來。
“哎,嗨,這里······這邊······”
在丠真寺里的和尚幫助下,柏桓連夜被抬下山,提前接到郁孝仁通知的邵老板早駕著平時用來采購食材的皮甲車等在路口,等眾人七手八腳把柏桓安頓在車倉,他馬上擰轉車鑰匙,點火,掛檔,一刻也不停往離這里最近的西郊醫院奔去。
川明珠也被送下山去,住到了綠竹軒里。這是郁孝仁的建議,他和川明珠說話時,劫后余生的川姑娘一言不發,只是面無表情睜著濕潤的眼睛。郁孝仁只道她受驚過度,還要擔心柏桓的安慰,一時半會心緒難平。
也好,給她點時間,讓她冷靜冷靜,畢竟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情,換做任何人,也沒辦法這么快就說服自己戰勝恐懼。郁孝仁心想。
“我們報警吧!”在綠竹軒里,川明珠對前來給她送摻了碎香菇和雞肉丁的稀飯的郁孝仁說。
記者會現場的焦點無意是慧遠和官鎮英,在得知了多家媒體來丠真寺采訪之后,隨著警察局調查科以政府觀察員身份低調出行的官鎮雄決定在丠真寺內辦記者招待會,以應對媒體的訪問,當然這是在和慧遠商討之后、基本了解川明珠事件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鎂光燈環繞下的官鎮英,戴著金邊眼鏡,厚厚的鏡片背后瞇著一對小眼睛,他的頭肥圓且大,發際線很高的額頭泛著油光,雙下巴隨著他的腳步搖曳不止,淡藍色條紋短袖襯衫里套著大腹便便的臃腫身體——這樣的形象倒是和他的身份很黏貼。
慧遠在官鎮雄身邊顯得比往日更加精瘦,他的眼神冷峻,精神抖擻,似乎面前的這群人對他來說有提神的的功效。多半是他不敢大意的緣故,郁孝仁心想,他隱約能看出那光禿禿的輪廓和官鎮英有一兩分相似。
官鎮英身邊還坐著一位穿著警察制服的人物,那人體型高大,頭發精短,眼瞳黑如漆,顯得深不可測,睫毛濃郁寬長,有不怒自威的氣派。郁孝仁知道這人叫廖博華,是丠城警局局長,這位廖局長喜歡和好事一起上報,郁孝仁就曾在好幾家報紙上看到同一個光榮事跡旁彩印著廖局長的肖像。那幾家報紙的這條新聞報道得太千篇一律了,把廖局長破的小案子都說得跟豐功偉績似的,連贊歌也唱同一首歌,什么“人民的驕傲”、“百姓的福音”、“公仆的榜樣”、“破案如神”等等,郁孝仁都不好意思哼下去。
第二天郁孝仁就和雜志社的主編羅美橙開玩笑,“這群人夸人跟瘋了似的,也不用腦子,雞毛點屁事一口氣往天上吹,要是我們的廖博華局長再弄幾個案子出來,那不真成福爾摩斯啦?!”
“這在表面上是宣揚法治,其實也就是形象工程的一部分。案子破得漂亮固然重要,這像是在跟丠城的百姓們說,有我廖某人在,這里的小賊們猖獗不起來,你們大可安居樂業。對外的推廣也不可或缺,因為民間需要這么一位英雄的流傳,至少要讓他們相信有這么一位英雄,就像是他們的保護神一樣,這是他們無后顧之憂的生活依據。”《荼蘼》雜志主編羅美橙拍著郁孝仁肩膀說這番話的時候,嘴角意味深長一撇,一笑。
“各位媒體朋友們,你們好!我們掌握的大致情況,前面廖局長已經和你們說了,你們能不請自來,說明你們了解到的不比我們少啊!所以廢話我就不談了,不過在回答你們的問題之前,我想提醒各位媒體朋友,你們是不是應該想清楚再問?如果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話,抓不到重點,浪費你們時間,也浪費我們的時間,要知道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所以你們的問題我就不一一回答了,我在這里一并給你們答復了吧。首先,我聲明這是一起偶然事件,大家都知道丠真寺是一座千年古剎,從五代時期的后梁武帝蕭衍建寺開始迄今,逾千百年而不倒,憑借的是什么?不是它宏偉牢固的根基和建材,也不是它鼎盛的香火和享譽華夏甚至海外的名聲,它靠的是滲入骨子里的精神!那股精神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根植這片土地,不斷萌芽生長,不斷壯大。丠真,求真,它的魂就是這個‘真’字,不虛妄,不偽善,弘揚人類真性情的一面。它把它的精神撒向人間,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人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遠播四海。我們的先人們不在了,可他們把丠真寺的精神留了下來,讓我們繼續傳承,繼續讓它福澤蒼生。丠城是一片純凈的土壤,百姓淳樸,人間處處見真情,這是傳統美德,也是丠真寺精神的現實寫照。說了這么多,我想說丠真寺在這個地方,就像我們的臉面一樣重要,它是丠城的一盞明燈,在最黑暗的時候帶給我們光明,同時也照亮人性黑暗的一面。它的作用是恒久的,古時候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這次丠真寺僧人擄人的行為,我很遺憾是在這里發生,我相信要是這樣的事情要是發生在別的地方,你們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激動。對于那些忽略這片土地流傳下來的精神和無視法律機制的歹徒,我想說,無論你是什么身份,無論你的行為出于什么目的,你傷害了別人,你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惡行。作為一個公民,你違反了良好公民的行為準則;而作為丠城的百姓,你遺忘了我們的優良傳統,喪失了一個丠城人應該具備的高尚品格。你在丠真寺犯案,在挑戰丠真寺精神的同時,也在傷害千千萬萬丠城人的感情。在這里,我向全城的百姓保證,我們的相關部門一定會竭盡全力緝拿逃犯,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還大家一個真相。當著大家的面,我委托廖博華局長全權負責這起案子,大家都知道,廖局長一向以破案能手著稱,由他負責這起案子,相信一定能事半功倍。同時我保證,我身邊的這位在這個地方有很高威望的得道高僧、丠真寺的主持方丈、慧遠大師,跟此案并無瓜葛,我不是信口開河,這是以我十數年來對他的了解為依據的。潛逃疑犯壇青和尚,確實是慧遠大師的門人,他們也就是師徒關系,如果你們非要問責,只有一個合理的罪名,叫‘子不教,父之過’,我望文生義解釋解釋,意思是‘弟子沒有教好,是師父的過失’。但‘師父領進門,修為看個人’的道理,你我都懂,不需要我再說一遍了吧。這也恰恰說明,人性的復雜性讓我們需要一個好的精神導師引領我們傳承一種好的精神,而無數的例子表明,慧遠大師在這方面起了表率的作用。在此,我懇請你們收回對慧遠大師無謂的質疑。我話說完了,謝謝大家的配合。”官鎮英以他慣有的官腔說完這番話后擰開擺在桌上的礦泉水,喝了一口,看到臺下的記者們出奇地保持著安靜,他知道他所要的效果達到了,抽動了一下嘴角,把笑抿在口中。
“不好意思······官書記,您說了這么多······我還是感覺您還沒有交代·····重點。”有個二十五歲左右、帶著一副黑框眼鏡的年輕記者舉起握著簽字筆的手,戰戰赫赫站起來打破了記者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