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 禪行天下
- 禪行天下
- 1065字
- 2012-08-13 11:18:29
十
剛剛出生的小孩也是有世界觀的,不過他們的世界觀是一個朦朧的整體,世界在他們眼中是一個整體。雖然說他們眼能視、耳能聽,但是元神并不因為所聽所視而起變化,因為他們的元神不能分辨事物,這個便是我們所說的“天人合一”。
我們如今所說的“空”“對鏡無心”“無分別心”,其目的是為了使生命回歸于“天人合一”的自然狀態。這就是說分別眼前的事物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但是抑制這種本能,事物擺在眼前不去分辨則是一種“上乘功夫”。
為學日增、為道日損。修煉的學問有別于世間的一般學問。世間學問如數理化、史地等等需要有一個好的記憶力,考的是記憶的積累,越記越多,但是修煉則是相反的,靠的是“坐忘力”,對世間事物忘記的越多就越接近自然的大道。
古人“參話頭”的目的就是以“一念”代“萬念”,以便達到“萬念俱空”的“太虛”境界?!翱铡眲t“虛”,“虛則靈”
,“靈則智”。
十一
人生本來沒有路,正如小孩子學走路一樣沒有固定的理論。小孩子的本性本是向上、向善、向前的,所以保持人性的向善、向上、向前便是人生的大道。
人類無論學文、學武、學畫、學琴都只不過是一種手段,目的在于修煉元神,完善人性,回歸自然。
回歸自然乃是人類共同擁有的大道,是一切藝術的最終歸宿,是生存的最高存在狀態。
十二
山有色,水有韻,樹有姿,常是因為內心清靜,是“內”與“外”的和諧。
感覺得出粗茶淡飯的最微妙的味道,常是因為甘于淡薄。
把握得出事物的細微變化,是因為“無心”,仿佛明鏡一塵不染便可洞徹天地。
所以,能夠保持清靜之心態,甘于淡薄不無事生非,便可得智慧的本體。
十三
人的意念決定生命的存在狀態。一個信念的崛起可以把人救出苦海,因為人有了信念之后上天才會賦予你智慧和能力,與你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相呼應。如果你的念頭是灰色的、黯淡無光的,那么對不起,老天爺就毫不客氣地扒光你先天的能量,你以為自己是病死的,其實是“笨死”的!你只會透支不會賺錢!
十四
你想成為一個“自由人”嗎?就學著從無畏開始吧。正如鳥兒不畏風霜雨雪才能真正擁有天空,正如魚兒不畏寒冷才能成為大海的驕子。
人應該學會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磨練心性(靈)和身體(肉),以便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夠平安無事、自得其樂。
十五
小孩子穿鞋不管大小,不管舒適不舒適,穿上便跑,因為小孩子沒有分別心的緣故。小孩子做事情喜歡做什么就做什么,之后一概忘卻,因而元神本身不會因為“思慮”而留下陰影。
具有果斷力的人往往精力充沛,因為不管他所判斷的事物是對是錯,不會因為優柔寡斷和思慮過重而使生命本身受到牽連?!叭级笮小苯^對不是反復不能決斷的意思,而是取“思”和“行”的中道。